北大荒开发建设:神奇黑土地的沧桑巨变
2023-09-18张洪兴王亦彭
■ 张洪兴 王亦彭
北大荒不仅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热土,更是一个永久的传奇。在70 余年的开发建设中,北大荒以解决中国人的粮食问题为目标,进行了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人类史上的伟大奇迹。北大荒开发建设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历史。大荒初拓,是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在困难和挫折中不屈不挠,百折不回,艰苦奋斗,正是北大荒人的英雄本色。
北大荒开发建设第一阶段(1947—1954年):拉开开发千古荒原的序幕
北大荒是一块有着悠久历史的土地。1946 年6 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为解决粮食问题,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党中央发出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号召,要求“除负有作战任务的野战兵团外,一切部队和机关,必须在战斗和工作之暇从事生产”。1947 年春,时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兼北满分局书记的陈云指出:“东北行政委员会和各省都要在国民党难于插足的地方,试办公营农场,进行机械化农业试验,以迎接解放后的农村建设。”当解放战争的硝烟还在东北上空弥漫的时候,一批又一批以军人为主体的拓荒者,热烈响应党的号召,带着人民的嘱托,从战场走向荒原,从城市走向农村,拉开了开发千古荒原北大荒的序幕。
1947 年6 月,松江省政府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在尚志县一面坡创建了北满第一个省营农场——松江省省营第一农场。松江省政府首任主席冯仲云派省建设厅主任秘书李在人任第一农场场长、原吉黑军区司令部秘书刘岑任第一农场副场长。他们组建了18 人的垦荒队,又在当地招收14名农业工人。6 月13 日宣告农场正式成立。8 月12日,松江省省营第一农场开犁,当年就开垦1300多亩荒地。
同年,在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毕业参加过大生产运动的老战士、曾任辽北军区司令部作训科科长的周光亚,与老红军廉享泰率队一起创建了通北机械农场。原黑龙江省军区供给部部长张觉组织40 多名战士,创办了第一个由军队直接筹办的赵光机械农场。他们在北大荒点燃了创建国营农场的星星之火,播下了北大荒农垦事业的第一批火种。
1948年1月,西满军区二分区在经济建设处主任王荫庭的带领下,在甘南县组建了平阳农场,后改名为查哈阳农场。5 月,五大连池农场创建。8月,桦南农场创建。东北全境解放后,东北人民政府为了加强对农场的统一管理,成立了第一个国营农场管理机构——机械农场管理处,负责管理东北地区的机械农场,主要有永安机械农场、鹤山机械农场等。
转业官兵开赴北大荒 (资料图)
1949 年,东北荣军工作委员会在齐齐哈尔东屏创建了北大荒第一座荣军农场,接着相继创建了伊拉哈荣军农场、伏尔基河荣军农场、鹤立荣军农场。另外,还有由国民党部队中起义、投诚、被俘人员组成的“解放团”组建的农场。
至1949 年10 月新中国成立,黑龙江地区共创办了各类小型农场122 处,其中原黑龙江省43 处,原松江省79 处。从1950 年至1952 年,东北荣军工作委员会创办的荣军农场有宝泉岭农场、笔架山农场、铁力农场;属公安系统的劳改农场有梧桐河农场、密山农场、花园农场;属东北国营农场管理局领导和省营的有九三农场、集贤农场。
北大荒第一批创建的农场,与新中国的建设同时起步。这一批开垦者们主要以退伍军人为主,他们从战火硝烟的战场上走来,发扬了人民军队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战胜了开发北大荒的各种困难,开发出几十万亩良田,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北大荒开发建设第二阶段(1954—1978年):进入大规模开发建设时期
由知识青年、支边青年、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地方干部等组成的“十万大军”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怀着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豪情壮志奔赴北大荒、建设北大荒、献身北大荒。由此,北大荒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建设时期。
1954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二师从山东省广饶地区,来到黑龙江省密山县,后分别在集贤县、富锦县建起了二九〇、二九一农场。农建二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成建制转业到北大荒的第一支部队,为黑龙江垦区的开发建设增添了新生力量。
1955 年元旦,在王震将军号召下,第一个以铁道兵部队番号命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八五〇部农场”在虎林县西岗建立。5 月,在全国各地有关部门支持下,由苏联援助全套设备的大型机械化谷物农场“国营友谊农场”在黑龙江省集贤县三道岗地区举行开荒典礼,标志着中国第一个全程农业机械农场的诞生。
8 月,在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的号召下,以杨华为首的北京青年率先成立了国内第一支青年志愿垦荒队。他们奔赴北大荒,揭开了全国青年志愿者开垦北大荒的序幕。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来自河北、山东、北京、天津、青岛、哈尔滨、牡丹江、佳木斯等19个省、16个大中城市的垦荒队员2500 余名,分14 批来到北大荒,组建了北京庄、天津庄、河北庄、哈尔滨庄等青年集体农庄。自此,北大荒的拓荒大军中加入了新鲜血液,北大荒开发史又翻开了崭新篇章。
从1956 年6 月末起,铁道兵第二、三、四、五、六、九、十一师,共7 个师17400 名指战员陆续开进北大荒,先后创建了八五一、八五二、八五三、八五四、八五五、八五八、八五九农场等。至1957年,铁道兵农场群总人口达67000 余人,耕地达260 多万亩。铁道兵农场群的创建,促进了国营农场群的形成,使黑龙江垦区农场群初具规模。
在北大荒的开发群体中,还有一支由全国劳改犯人创建的农场被称为“劳改农场”。从1950年至1960 年间,共建立了38 个劳改农场。这些劳改农场的机械化程度比较高,开发的规模较大,随着垦荒事业的不断发展,也成为国营农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1958 年1 月,中央军委发出《动员十万转业官兵参加生产建设》的指示。3 月,在成都会议上,党中央作出了大规模开发北大荒的战略部署。自此,全国掀起了开发建设北大荒的高潮。在3月至5 月间,成千上万的人民解放军,从四面八方向黑龙江进发。转业官兵人数达到81500余人,还有随军家属及各类人员达十万之众。
在十万转业官兵进军北大荒的同时,国家机关及军队系统的“右派分子”1597 人也来到了北大荒,他们当中有为数不少的司局级干部和文化名人。如作家丁玲、诗人艾青、文学家聂绀弩、漫画家丁聪、戏剧家吴祖光等。他们在艰苦的生活中,用辛勤的汗水和双手,在北大荒这片黑土地上创造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1958 年8 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动员青年前往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定》,“从山东动员去东北三省八十万人”。生长在齐鲁大地的青年纷纷响应,“向北大荒进军”。1959 年,共有60000 名山东支边青年来到了北大荒。他们不怕严寒酷暑,忍着贫苦饥饿,在恶劣的环境中,进行着艰苦的劳动,成为开垦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这一时期,还曾先后组建了两个兵团:一是1966年3月由沈阳军区万名复转军人组建的兵团;二是1968年6月由沈阳军区3000 名现役军人组建的兵团,这两个兵团都叫“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为北大荒的屯垦固边发挥了重要作用。
1968年,毛泽东同志发出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城市青年如大潮般涌入北大荒,这是一支数量最多、文化程度最高、充满青春朝气的队伍。据统计,从1968 年至1976 年,共有54 万城市青年加入建设北大荒的行列,把他们宝贵的青春年华和聪明智慧都献给了北大荒的开发建设。
这一时期的大规模开发建设,使北大荒千里沃野变良田。建成了我国最大的机械化农场群和商品粮基地,创造了沧海桑田的人间奇迹。
北大荒开发建设第三阶段(1978—2016年):一个顺应时代发展的崭新阶段
改革开放后,北大荒人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大胆探索,锐意改革,使北大荒垦区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北大荒精神不断发展,成为北大荒人解放思想、勇于变革、不断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
北大荒成为中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 (资料图)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帷幕。1979 年,国家对黑龙江垦区实行财务包干,30 年“铁饭碗”的历史宣告结束。1984 年,中共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通知》指出:“国营农场应继续进行改革,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办好家庭农场。”从此,家庭农场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兴起。从1984 年到1996 年,垦区先后兴办20 多万个家庭农场,实现了农业改革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这一时期,黑龙江垦区粮食总产登上百亿斤台阶。1998 年,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作为国家大型企业集团试点企业正式组建。1999 年,黑龙江垦区实现粮食总产181.1亿斤,比1989年增产110亿斤,提前兑现了建设百亿斤商品粮基地的庄严承诺。
2000年8月,江泽民同志到黑龙江垦区视察并题词:“发扬北大荒精神,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9月,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编制《黑龙江垦区农业现代化建设规划》,确定了到2010 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00亿斤。2005年,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战胜严重自然灾害,粮食产量首次跃上200 亿斤的新台阶,达到205.3亿斤,提前5年实现了规划目标。2007年,黑龙江垦区下辖9个管理局、113个农(牧)场,分布在全省12个市,形成了总人口167.3万人的现有规模和组织体系。2010 年,黑龙江农垦粮食总产量达到363.6 亿斤,比2000 年整整提高了200 亿斤,相当于为国家再造了一个北大荒。北大荒粮食单产跻身世界第一阵营,每年提供的商品粮可以满足1.6 亿城乡居民一年口粮,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定海神针”。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印发。这是指导新时期农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指明了农垦的战略定位和改革方向,为不断开创农垦事业发展新局面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科学指引。
北大荒开发建设第四阶段(2016 年至今):全面开启集团化企业化发展新路
2016 年5 月2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部署推动国有农垦体制改革,擘画了北大荒建设“三大一航母”的宏伟蓝图。他在黑龙江考察工作结束时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了弘扬北大荒精神,“要发扬北大荒精神,加强垦地合作,增强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
2017 年8 月31 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黑龙江农垦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黑龙江省农垦改革的方向、步骤与目标,对黑龙江农垦改革作出了精密部署。
2018 年9 月25 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建三江管理局七星农场,对北大荒的发展表示了高度肯定,并赞扬了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取得的突出成就。同时,对黑龙江农垦改革坚持国有农场发展方向,通过改革进一步调动农场工人的积极性作出了重要指示。
2018 年12 月16 日,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挂牌成立,标志着黑龙江农垦从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整建制地转入集团化企业化管理体制,实现了垦区改革发展的新突破。2020 年7 月,国务院同意将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界定为“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2020年12月,北大荒集团不再加挂农垦总局牌子,标志着农垦体制改革任务全面完成。
近年来,北大荒农垦集团聚焦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加快补链延链强链,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革释放了制度红利和发展活力,使北大荒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开创了全新的发展局面。新时代的北大荒集团下辖9个分公司、1个子公司,113个农(牧)场,751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已成为国家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前进,北大荒走过了70余年的开发建设历程。在这漫长的征程上,无数北大荒优秀儿女,肩负神圣使命,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以崇高的情怀、顽强的信念、坚定的意志、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谱写了中华民族拓荒史上的壮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