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驱动积蓄向北开放新动能
2023-09-18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绥芬河片区管委会
■ 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绥芬河片区管委会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发挥好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绥芬河片区(以下简称绥芬河片区)自获批以来,深入践行“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使命责任,突出沿边优势和特色,努力为黑龙江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贡献绥芬河方案。
一、深化改革,提升自贸试验区创新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立自贸试验区不是搞政策洼地,而是自我完善、自我改革,关键是制度创新,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自贸试验区是创新发展的平台和载体,绥芬河片区坚持把制度创新作为自贸建设核心任务,加强整体谋划、系统创新,提高制度创新的质量,进一步激发市场创新活力和经济发展动力。自绥芬河片区获批以来,累计复制推广全国改革试点经验200 项,复制推广率98.5%;承接省级试点任务60项,实施率100%;围绕口岸通关监管、跨境产业联动、跨境金融服务等领域,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累计生成制度创新案例174 项、获评省级创新案例39 项,其中“深化金融创新助力跨境贸易新业态发展”案例成为黑龙江省首个在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简报刊发的创新成果,为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了“绥芬河金融创新经验”。为全面落实省委深改委会议精神,绥芬河片区承办了省委组织部、省商务厅推进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专题培训班和黑龙江自贸试验区片区联动创新第一次会议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自贸试验区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建设能力。
二、畅通通道,提升自贸试验区开放水平
绥芬河综合保税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绥芬河片区充分利用“国际口岸物流枢纽”优势和陆海联运大通道功能,聚焦《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的“建设商品进出口储运加工集散中心和面向国际陆海通道的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造中俄战略合作及东北亚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发展定位,积极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推动畅通跨境物流通道,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推进实施了“自报自缴”“两步申报”“提前申报”“云签发检验检疫证书”等改革举措,最大限度压缩通关时限。积极服务中欧班列快速通关,经绥芬河铁路口岸开行出境的中欧班列目前已通达欧洲5个国家,入境班列主要到达国内25 个城市,运输货物从最初的电器产品扩大到日用百货、工业机械、金属、农副产品、木材等14 大品类,辐射带动效应日益凸显。畅通内贸货物跨境运输,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设计“内贸跨境运输办理”模块,协调俄铁开通了定站点、定时间、定路线、定车次、定运价的铁路“五定班列”,绥芬河至符拉迪沃斯托克铁路运行时间从3-5 天缩短为10 个小时左右,极大提升了货物在境外的运输效率。拓展口岸资质,增加贸易品种,先后获批肉类、中药材等品类进口口岸资质,丰富冷冻鸡爪、牛肉、扇贝、二手车等贸易新品种;发展外贸新模式,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正式运行,有效带动民贸商场转型升级。2023 年上半年,绥芬河片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1%。
百年口岸新风貌
三、多区联动,提升自贸试验区产业能级
围绕全省“4567”现代产业布局和口岸特色产业,发挥自贸试验区“一区引领”作用,释放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互市贸易区、绥东试验区及境外园区等“多区联动”效应,发展“头”在境外、“尾”在境内的全产业链经济,打造以木业、食品(粮食、肉类、水产)、中药材、汽车配件、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等为重点的生产加工型产业,构建以物流、电商、会展、医养、旅游、金融为重点的“现代服务型”产业的多元化产业新格局。支持企业从“走出去”向“走进去”转变,累计投资建设7 个境外园区。综合保税区利用“两头在外”保税政策优势,发挥区内北大荒等粮食加工企业力量,重点培育以粮食等配额商品为主的进口资源落地加工。边境经济合作区突出产业承载功能,发展以木业加工为主,汽车配件制造、食品加工、中药材加工等为辅的多元产业。互市贸易区利用8000元免税政策优势,建设了全国首家铁路互贸交易市场,逐步实现油菜籽、亚麻籽等互市贸易进口农产品落地加工产业集聚。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发挥1210保税进口、9610出口和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政策优势,2022年跨境电商贸易额达6.2亿元,网络零售额10.7亿元,快递发寄量5000万件,位居全省县域首位。
四、便民利企,提升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绥芬河片区积极对标国内一流标准,高质量落实全省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打造“六最”特色营商品牌,开展“我帮办”“马上办”“尽快办”“会商办”“一次办”“紧盯办”政务服务“六办”措施,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推进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一业一证,证照联办”改革,激发市场活力。自绥芬河片区设立以来,累计注册企业3800余家。创新建立口岸商品溯源诚信体系,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将商品“溯源码”、商家“诚信码”有机结合,做到企业信用状况可视、可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推出新型离岸贸易结算、跨境支付“单一窗口”“电子单证”等系列结算产品;建设了跨境金融服务站,集合银行、保险、融资担保等金融机构,打造全方位跨境金融服务;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自贸片区金融超市,线上对接意向贷款额度占全市信用贷款额度的三分之二,线下金融超市为市场主体提供帮办代办服务,有效节省企业经营成本。2022 年,绥芬河片区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在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三个片区中位列第二名。
以向北开放开启改革开放新模式,以高质量发展书写中俄跨境合作新篇章。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绥芬河片区将不断抓住时代发展新机遇,积极探索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新模式,切实打造对俄开放合作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