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厦门实践
2023-09-17李明泉张琳
李明泉?张琳
党的十八大以来,厦门市以“创新驱动开放引领、协同融合品质跃升”为发展战略,致力于打造更具全球竞争力的人才特区和高素质创新创业之城、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在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提升城市治理智能化水平方面,开启全域感知、互联协同、数字运营、智能决策、运转高效的智慧城市新图景。
“两高”特色下的“大城管”格局,提升了城市治理站位,充分发挥了城管委对城市综合管理的指挥、统筹、协调、监督作用,重点解决部门间管理职责既有交叉又有盲区、管理与执法存在脱节甚至倒置等问题,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管理无缝隙、责任全覆盖”。
一、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保障体系建设
(一)确立“大城管”机制,让城市管理有“方向”
2020年“加快建设高颜值厦门”大会召开以来,进一步确立了“大城管”机制,对市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及办公室进行升级,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市直相关部门和各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统筹推进城市综合管理工作。通过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抓重点、补短板、破难点,推动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为人民管好城市。
(二)设立两个专项机构,让城市管理有“统帅”
一是设立城管办,挂牌在市城管局,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兼任主任,负责牵头抓好市城管委的决策落实并组织实施,统筹全市城市综合管理各项工作,协调全市城市综合管理重要事项,并通过严格监督考核、牵头组织专项行动等方式,破解城市综合管理中的热点、难点和职责交叉等问题,切实推动高颜值厦门建设加快推进。
二是成立智慧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将37个职能部门及社区责任网格纳入其中,形成城市共治共管“一张网”,强化城市治理协同指挥。作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的统筹协调机构,也是城管办高位协调的“指挥棒”,依托信息化平台监督指挥各区、各城市管理职能部门参与联动,进一步推动市城管委(办)的实质性运作。
(三)健全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让城市管理有“将士”
建立健全覆盖市、区、街道(乡镇)、社区的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在建立区、镇(街)、社区责任网格体系的基础上,配齐配强网格监督员,在明确网格化各相关部门职责清单、管理标准和责任人的基础上,明确网格专职巡查员和网格监督员的职责及工作范围,形成“事事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网格化管理体系,构建“发现及时、处置快速、解决有效、监督有力”的工作机制。
(四)出台管理标准和指挥手册,让城市管理有“导航”
先后出台《厦门市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试行)》(以下简称《管理标准》)、《厦门市城市管理指挥手册(试行)》(以下简称《指挥手册》)。两套标准结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四标准、一指南”等要求,实现了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的标准化、精细化、规范化。
(五)统筹规划城市治理“一张网”,让城市管理有“后盾”
按照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标准和厦门市“两高”城市特色治理要求,认真落实市政府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工作新要求,结合厦门市城市综合管理实践经验,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规划和构建智能化、融合化的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治理体系。按照市区一体化的模式,搭建了厦门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
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管理体系建设
(一)各层级同频共振,实现城市管理“一条线”
厦门市级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向上与国家业务指导系统集成对接,联通了国家平台、省级平台,实现了对厦门市城市运行管理的监管;向下与湖里区、思明区等区级平台工作对接,可以步调一致进行任务监管和实时考评,将城市运行管理专项任务、实时任务和应急管理等工作延伸到了区、街道、社区(村)责任網格,实现了从一线到管理的实时采录、实时上传、实时监测、实时研判、实时调度、实时考评。
(二)各部门同题共答,实现城市管理“无死角”
按照“一级指挥、二级管理、三级督办”的方式,搭建了厦门市“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管理无缝隙、责任全覆盖”的网格化协同管理平台。基于城管委领导下的37个职能部门,横向协同各区、市直单位和593个二级及以下处置部门,从事(部)件处置协同、协调事项协同、专项任务协同和平时协同处置、急时应急响应、特时专项保障等维度,实现城市综合管理工作任务的线上协同办理和联合处置,形成了具有厦门特色的“吹哨协调联动”,较好地解决了“都管都不管”的问题。
(三)各组织共同发力,实现城市管理“大家帮”
通过建设信息化平台,发挥企业、群众和社会各组织的主体作用,共同参与“门前三包”、摊规点综合管理、共享单车智能调度、文明创建等城市治理、问题监督,提升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精准服务能力,在强化与群众互动的同时,也提升了政府服务效能。
(四)各场景协同共治,实现城市管理“一盘棋”
以城市运行管理框架为基础,按照“矩阵式”管理结构,“成熟一个,融入一个”,形成市级城市运行管理“一盘棋”的格局。通过建设一批市、区、街三级一体化执法、文明创建、公园景点协同治理等行业/专项应用体系,将城市运行管理服务渗透到城市治理之中,提升了城市治理与各专项场景的相互支撑作用。
(五)新技术融合支撑,实现城市管理“有驱动”
坚持“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统筹规划全市72类有效信息资源,将大数据治理和服务能力融入协同指挥、监督考评等场景,主动向基层、行业等方面共享大数据应用成果。利用视频智能算法识别14种违法类型,与后端城市运行管理自动对接流转处置。同时,以户外广告智能监管、工地噪声扬尘监测等城市物联感知设施进行实时运行监控,预警信息与城市运行治理联勤联动,按照统一的逻辑和标准进行整合,推动了城市治理专项场景的资源优化。
三、厦门市城市运行管理实践
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围绕城市运行管理热点难点和问题多发领域,开发智能化应用场景,实现对城市运行事项的源头治理、过程监测、预警预报和应急处置,有效助力城市治理科学精细、城市运行安全有序、城市品质大幅提升。
(一)建设共享平台,打破数据孤岛
建设统一的城市运行管理业务移动应用、城市综合业务应用web门户、标准管理与发布管理和技术支撑系统。业务支撑方面,建设向上与国家、省级,横向与相关部门平台对接的数据交换系统。结合项目建设和行业标准,出台城市运管服平台接口标准、数据标准和物联网建设导则,形成能够支撑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要求的数据标准。
(二)多元物联感知,构建城市神经网络
通过遥感、传感、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主动感知城市现状,及时发现城市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城市运行动态感知能力,拓展信息获取渠道。
建设满足多种物联网标准的市域级泛在感知基础系统;推广建设城市运行管理类智能部件、城市运行管理类传感器,建成后的部件感知系统均接入城市运管服平台;对接已建成的部分感知系统;将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作为城市运管服平台的可视化底图,利用各类二三维数据及建筑信息模型(BIM)数据研发图像类应用。
对已有感知资源深化利用,将现有厦门市视频办两万多路视频探头接入现有物联网平台资源,目前已完成视频探头、共享单车电子围栏、工地噪声感知接入。
(三)落实精细管理,建立网格单元化
进一步深化网格化管理系统,将城市运行管理信息采集人员、相关职能部门人员、企事业单位人员、社区人员纳入网格。将与城市运行管理服务相关的管理对象列入部件和事件扩展类别。增加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商业步行街、公园、广场、农贸市场、公共厕所、火车站或长途汽车站、河流湖泊、便民摊规点规划区、社区、主要交通路口等涉及的相关专题图层。
(四)推行专项监督,强化跟踪问效
上线“门前三包”监管、共享单车监管、摊规点监管、户外广告监管、街面秩序视频检测、工地噪声监测、智慧文明创建等智慧化管理系统。“门前三包”实现动态巡查、扫码追踪、笑脸评价;推动共享单车管理立法,施划电子围栏,引导用户有序停车;户外广告管理实现可视化展现与分析,六方共治经验在全国推广;“两违”综合治理系统通过汇聚网格、天地图等数据,打造“两违”治理底图,建立全面覆盖的巡查上报机制,按照控制增量、消化存量的方式进行分类处置,配套监督考评机制;工地噪声监测实现对工地文明施工的实时监测和线上执法;建设文明材料申报和测评系统,科技助力厦门文明典范城市创建。
(五)精准执法强科技,提升智慧执法水平
为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提升执法绩效,建设了案件一体化、移动执法记录、移动执法终端等系统。执法案件一体化系统实现了全市案件流程、自由裁量、文书信息等汇聚共享。移动执法记录系统可实时记录现场执法情况。移动执法终端系统利用执法“警务通”,主要用于夜间工地噪声责改办理。
面向公众提供城市管理便民设施点位、认领志愿者服务任务、了解摊规点信息、查询违法行为处置情况等服务,增强群众的获得感;面向管理建立网格员、城市管理与执法人员统一的专业移动应用系统,通过不同的业务权限,集成移动巡查、移动指挥协同,以及移动办公、移动督查、移动办案等应用,方便一线管理使用;面向行业场景和专项场景等提供统一的移动服务支撑平台。
(六)加强信息化建设,为城市管理赋能增效
在现有平台整体支撑能力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信息化支撑能力,拓展城市治理专项场景。在平台信息化支撑方面融入文明创建功能等需求,发挥城市运行管理与文明创建的相互支撑作用;在专项场景建设方面,不断完善一线与管理的实时互动能力,推动城市运行管理在物业小区管理单位、市政环卫等方面的应用;在智能化应用方面,提高视频巡查、视频智能识别等新技术应用能力。
(七)新技术融合应用,打造多元化治理场景
依托雪亮視频资源,融入专业算法,建成街面秩序视频检测系统,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通过视频自动识别占道停车、垃圾满溢、占道经营、违规设置广告等14种常见违法行为,第一时间将违法行为通过服务平台派发至相关责任部门处置,实现问题早发现、早处置、闭环管理。目前已通过视频自动识别派发处置相关问题2.7万件,办结率99.7%。
下一步,厦门市将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数字城市与城市运行、管理和服务的深度融合,进一步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多层次挖掘运行服务、新技术支撑、运行专项场景等融合应用,持续推进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升级,打造具有“高颜值、高素质”特色的城市新名片。
参考文献
[1]李伟华.对标“两高两化”探索厦门特色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道路[N].检察日报,2019-12-05.
(责任编辑:张秋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