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规模城市“城中村”回迁居民社会融入比较研究
2023-09-17陈涛李浩瑜景荟霖陈阳阳陈中旭史艳珊
陈涛 李浩瑜 景荟霖 陈阳阳 陈中旭 史艳珊
一、绪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同时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城中村”成为城市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十四五”期间,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城市发展的主旋律已经从增量发展转向存量提质改造。在此背景下,城中村对于城市发展的制约效应已不容忽视,对城中村进行更新改造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城中村改造不是单纯的拆旧建新,而是对城市存量土地资源的统一规划和有效整合,其本质上平衡了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和城中村原住民三方的利益关系。房地产开发商对于城中村居民的补偿,一般包括在城中村原址上新建的居住区中的房产,因而产生了城中村居民回迁现象。回迁后的原住民由农村居民变为城市居民,失去了耕地,也失去了靠自建房收取租金的主要收入来源。由此可见,城中村回迁居民面临着能否很好地融入城市生活的问题。
二、城中村居民融入的理论分析
城中村居民社会融入,是大城市更易融入还是小城市更易融入?可以从生活成本、产业结构和职业层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利用率、社会关系网络等四个方面进行理论分析。
(一)生活成本
生活成本主要由物价水平和通勤成本构成。城中村改造后,卫生、治安等条件改善,区域形象得到提升,促进了经济发展,但与之相应的物价上涨和通勤成本的提高,使得原住民在城中村改造后的生活成本压力也倍增。在一定程度上,房价与物价存在着正向的关系,房价上涨会导致物价上涨。规模较大城市的城市土地開发程度高,土地价值更高,高地价推动高房价,因此大城市的物价水平也相对较高。反之,中小城市的物价水平相对较低。随着城市规模扩张,住房区域扩大,城市居民通勤的平均距离就会扩大,通勤时间也会因为拥堵而增加,即通勤成本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上升。
综上所述,物价水平和通勤成本与城市规模存在着正向的关系,即生活成本与城市规模是正向的关系。因此单从生活成本这一方面来看,城中村回迁居民在小城市更易融入社会。
(二)产业结构和职业层级
在市场选择的作用下,绝大多数城中村回迁居民都会选择外出打工,而农民工处于较低的职业层级。相关研究表明,综合体现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职业层级呈现出大致相同的变化趋势,其边际贡献率在大城市最高,而在小城市最低。这实际上表明,在大城市中,只有较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农民工,很难提高自己的职业层级,也可以说是很难融入社会。同时,大城市的城市化经济效应明显,产业结构复杂,竞争压力大,对于就业人口素质要求较高。而在中小城市,地方化经济效应明显,产业结构相对简单,竞争压力小,对于人口素质的要求相对较低。因此,以城中村回迁居民的整体素质水平,在规模较小的城市中更加容易融入社会。
(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利用率
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是城市生活的物质基础,其发展质量受制于城市规模。规模更大、经济实力更雄厚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质量更高,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与城市规模一般呈正向关系。同时,受制于服务半径的影响,生活在中小城市的居民可以消耗更少的时间成本和交通成本享受到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提高了中小城市设施的利用率与便捷性。一般情况下,经济条件好的大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质量与数量均会优于经济条件较差的小城市,但其使用的交通成本、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也均会高于小城市。
北京望京海棠花溪。摄影:梁志坚
从城中村回迁居民群体的实际生活状态和经济条件看,大部分居民收入低或无收入,群体中以老人居多,对养老、医疗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相较于其他人更加迫切,且行动能力较弱。因此,相对于设施的服务水平而言,城中村回迁居民更加关心的是设施利用的交通成本、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这些方面中小城市更具优势。
(四)社会关系网络
社会关系网络的变动会影响城中村居民的社会融入状况。大城市集聚效应较强,能够吸纳来自各地的优质资源,其城市人口结构复杂、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发展。同时,由于大城市的城中村更新改造成本高,因此就需要规划更多的商品房,也就是引入更多的外来住户以使改造项目具有可行性。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城中村居民原有的、以地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结构遭到更为严重的冲击。与中小城市相比,大城市的城中村更新改造会对居民的社会网络形态构成更为严重的冲击,进一步导致城中村居民失去对于城市的归属感,从而使其更加难以融入社会。与此相对应,从社会网络角度看,小城市城中村回迁居民更易融入社会。
三、不同规模城市城中村回迁居民社会融入案例比较分析
云南省昆明市与玉溪市在城市规模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昆明市属于特大城市,玉溪市属于大城市。以下从经济、文化、生活方式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两个城市城中村回迁居民的融入难易程度。
(一)生活成本的差异
昆明城市规模大,聚集效应也较大,主要体现在生产效率的提高,进一步映射在土地价值的提高。这导致当地商业成本增加,物价水平较高。同时,大城市集聚效应的提升,对人口的吸引导致城市不断扩张,居民的出行成本增加。相较于玉溪市,昆明市职住分离问题也更明显,有更高的通勤成本。总之,从物价和通勤成本综合来看,昆明市的生活成本高于玉溪市,回迁居民的社会融入更为困难。
(二)从业方式的差异
昆明城市化经济明显,产业结构复杂,高技能岗位与低技能岗位并存。但因外来人口较多,岗位竞争激烈,加之城中村回迁居民往往存在较强的本土观念,从事低技能工作意愿较低,导致就业较为困难。玉溪市以烟草产业为主导的地方化经济模式明显,城市产业结构单一,对劳动力的技能需求单一,高技能岗位与低技能岗位类型相对较少,外来人口较少,岗位竞争相对较弱。在此背景下,城中村回迁居民获取工作相对容易,甚至玉溪市部分居民仍从事农业生产,因此社会融入相对容易。
(三)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利用率的差异
与玉溪市相比,昆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的施工成本和建设要求更高,导致其使用成本更高。玉溪城市规模小,基础设施利用较为方便,学校、医院等设施距离居住区域较近,利用效率高,使用成本低。相对设施的服务水平而言,城中村回迁居民更为关心设施的使用成本。相对较低的使用成本,使得城中村回迁居民在中小城市更易融入社会。
(四)社会关系网络的改变
一方面,玉溪城市规模小,城中村改造对原有社会关系网络的冲击相对较小。另一方面,城中村回迁居民大都居住在同一小区,原有的社会关系网大部分得以继续保留,社会融入相对更容易。昆明城市规模大,受到人口、政策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城中村居民以地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结构容易遭到更为严重的冲击,原有的社會网络基本消失,社会融入更为困难。
四、结论和建议
通过对昆明市与玉溪市的案例比较分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升城中村回迁居民融入社会的能力。
(一)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在不同规模的城市,大部分城中村回迁居民主要收入来源均发生了变化。相较于中小城市,大城市城中村回迁居民就业更为困难,融入社会更难。应完善对这部分居民的社会保障,消除结构性制约障碍,增强回迁居民的信心,提高市民化意识,使大城市回迁居民在城市中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更好地融入社会。
(二)完善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大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利用率
规模相对较小的城市城中村回迁居民社会融入较为容易,社会服务成本较低,但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完善,服务质量相对较差。应完善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服务质量,促进回迁居民更好地融入社会。
规模较大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较为完善,但部分群体,包括部分城中村改造回迁户对其利用率较低。应促进公共服务设施利用公平化,促进这些群体更好地融入社会。
(三)开展对城中村回迁户的就业培训与指导,提升就业技能
不论何等规模城市,大部分城中村改造回迁户均存在就业困难现象。应对城中村回迁居民进行就业培训,发布就业信息,拓宽其就业渠道。就业培训能够增加回迁居民本身的技能与竞争力,就业能够增加居民的经济来源,还能扩展社会网络,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城市。
(四)加强社区文化交流,促进回迁居民社会关系网络的建立
社区应加强文化宣传与教育,开展文化活动,促进回迁居民社会网络关系的建立,使回迁居民更好地融入城市。
参考文献
[1]阎秋.住建部:我国城市发展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J].中华建设,2022(03):18-19.
[2]王哲.参与城中村改造的房地产企业融资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3]刘贺,刘欣婷,杨芳绒.郑州市“城中村”居民回迁问题分析[J].陕西农业科学,2011,57(03):218-221.
[4]蓝宇蕴.城中村:村落终结的最后一环[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1(6):100-105.
[5]李培林.巨变:村落的终结:都市里的村庄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2(1):168-179.
(责任编辑:荣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