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为可法的东平王刘苍

2023-09-17朱岩

共产党员(辽宁) 2023年15期
关键词:光武帝东平

文/朱岩

历史上帝王之家,凡是杰出的、有贡献的人物,大多处于王朝的开国之初或中兴之年,多因王朝在上升时期诸事振作,庭训、师教都能从严。

对此,古代的明君贤臣也有所感。魏征曾说:“功成名立,咸资始封之君;国丧身亡,多因继体之后。”朱元璋也曾指出,“创业之君”的子弟与“守成之君”子弟不一样。东汉之初的刘苍就是前者。

光武贵胄 好学有礼

刘苍是东汉王朝的创建者光武帝刘秀的第六子,汉明帝刘庄的同母弟弟,母为光烈皇后阴丽华。光武帝建武十五年(39 年),受封东平公。建武十七年(41年),晋封东平王,定都无盐(山东东平县东)。汉明帝永平元年(57 年),拜骠骑将军,入朝辅政。永平五年(62 年),上疏归国。汉章帝建初八年(83 年)去世,谥号为宪。

刘苍于建武六年(30 年)出生于洛阳宫中。他早年被公认是所有皇子中最聪明的一个。父母的勤政节俭、端庄正气形象,他自幼耳濡目染。虽然父亲已经登基数年,但国内割据势力的战火还在燃烧,破碎的山河仍未璧合,经过父辈南征北战,方才完成统一大业。刘苍因此自童年起就对创业艰难、守成不易深有体验。

刘苍是光武帝刘秀所封10 个藩王中最优秀杰出的一个。他身材魁伟、仪表堂堂,从小爱好经籍、博学广识,加上秉性宽厚、气度娴雅,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少年时代就深得他的胞兄——太子刘庄的器重。

辅佐明帝 忠言直谏

光武帝刘秀病故,太子刘庄继位成为汉明帝。汉明帝永平元年(57 年),东平王刘苍因“宽厚博学,谋略深远”被任命为骠骑将军,留在京师辅政,成为东汉时期唯一在朝辅政的藩王。

作为辅政大臣的骠骑将军,刘苍手握朝廷行政中枢的权柄。汉明帝为了表示对他的恩宠,还规定骠骑将军位列三公之上,配备佐吏四十余人,大大超过三公佐吏的规制。汉明帝信任刘苍,每次离京巡狩,总是命刘苍留守京师,侍奉护卫阴皇太后。

直言敢谏是刘苍的主要特点。有年春天,汉明帝车驾出宫巡视京师洛阳,兴致大发,准备横渡黄河到河内郡(今河南黄河以北地区)举行校猎,征调百姓设置栅栏来围猎野兽。当时朝廷的制度规定,天子校猎必须在冬闲季节进行。刘苍听到这个消息,立即上书劝谏。他恳切地指出,臣听说三春农忙季节,不可聚集民众兴举大事,以免妨碍农事。皇上车驾出行,若举动有违礼制,就难以向天下垂范。希望陛下趁这次巡视河内郡的机会,巡行田野,视察农事。等到秋冬之际,农事已毕再举行大规模的校猎活动。汉明帝阅后,认为所言极是,自己确实考虑欠周,立即取消了校猎。

刘苍殚精竭虑、恪尽职守,在朝五年,不仅完善了朝廷的礼乐制度,还不时地在治国理政方面提出富有价值的建议,采取合时宜的措施,因此威望与日俱增。

维护皇权 急流勇退

以皇帝至亲的身份辅政,面对自己声望日隆的现实,刘苍却心存戒惧。就其本心而言,刘苍极愿留在京师,侍奉生母阴皇太后的日常起居,辅佐胞兄汉明帝刘庄治国安民,但他担心自己目前的地位,在母子兄弟君臣之间稍有不慎,就很容易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提供搬弄是非的口实,损伤母子兄弟的骨肉亲情,更会影响国家政局的稳定。于是考虑再三,刘苍决心辞官返归藩国。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汉明帝的中央集权,善始善终地尽忠尽孝。

他在呈递给汉明帝的奏章中详述了自己的衷情:当今天下太平,边境无警,这正是实行上德无为而治的理想盛世。文官职位尚且可以裁并,武官之位尤其不宜多置。自从大汉建立以来,宗室子弟从无担任公卿之位的,恳请陛下准许微臣将骠骑将军的印绶奉还,离开朝廷,返归封地。

汉明帝在接到刘苍的辞呈后,以美言慰留。但刘苍归藩的决心已定,此后他又三番五次地陈请,言辞恳切。汉明帝被他的诚意所感动,终于接受了他的请求,但不同意他上缴骠骑将军印绶。

守土卫藩 不忘朝政

刘苍于汉明帝永平五年(62年)辞官返归东平国。归国后,刘苍仍为中央王朝恪尽守土卫藩之责,同时也经常对朝廷的重大政务贡献自己的智慧。

汉章帝刘炟即位后,连年大旱,耕牛多疫,垦田锐减,粮价腾贵;东平国、山阳郡一带又发生破坏性地震。人心浮动,朝臣议论纷纷。年仅十九岁的汉章帝面临如此严峻的形势,疑惧交加,难定国是。这时,东平王刘苍送来了奏章,就重视农事、减轻刑罚、选举人才诸事系统地提出了利国便民的建议。

汉章帝将奏章留在禁中御座随时阅览,亲自给刘苍复书致谢:吾王所上三条建议,朕亲自览读,反复数遍,发蒙解惑,心开目明。内心积虑,顿时消释。吾王嘉谋,朕当依此奉行。

汉章帝根据刘苍的建议,及时调整政策,经过两年的努力,终于渡过了难关。

不久,朝廷中的公卿大臣上书章帝,请求扩大光武帝原陵、孝明帝显节陵的规模,并在陵园所在地设县建城。汉章帝为了寄托自己的哀思,批准朝臣的建议,诏命施行。消息传到东平国,东平王刘苍对这种劳民伤财的举动大为震惊,紧急上书加以谏阻。

老臣亲历旧事,光武帝躬行勤俭节约,对丧葬制度作出规定,诏命不准堆筑山陵,一切务求节省,所建原陵完全符合古代圣王的规制;孝明帝以大孝为本,谨承先帝遗训,执行无违,至于为自己营建的显节陵,规制尤为俭省。现在若为二陵兴建城邑,上违先帝圣心,下造无益工程,徒然耗费国家资财,动摇百姓根本。

由于刘苍的及时提醒,汉章帝立即撤回诏书,并亲自给刘苍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复书,信中说:朕年幼无知,昼夜忧惧。先帝每有著述文章或重大事宜,没有不事先征询吾王的意见再作最后的去取定夺的。祈望吾王今后对于国家大政给予经常的指点。苦言至戒,望之如渴。

从此以后,朝廷每当遇到大政方针方面疑难未决的问题,汉章帝总是派出驿使飞马向东平王刘苍咨询。刘苍总是引经据典,斟酌时宜,悉心应对。

建初八年(83 年)正月,东平王刘苍病故,享年54 岁。汉章帝下令东平国太傅,将刘苍的奏章以及所撰著的书、记、赋、颂、七言、歌诗等作品整理编集,呈献朝廷,作为国家珍贵文献以备后世阅览,并为刘苍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因为刘苍博闻多能,通达国体,谦恭好礼,行为可法,所以死后谥为东平宪王。

纵观刘苍的一生,不仅得到父亲的赞赏,还能与哥哥共治天下,更是受到侄儿的敬重。他对两代皇帝尽心辅佐,直言进谏,身处高位时严于律己、谦恭退让,这在历代皇族子弟中是难得的。反观历史上皇族子弟中或有为争权夺利、同根相煎,或有骄奢淫逸、庸惰懒政,行为可法的刘苍确实是一面端品行、明是非的自查之镜。

猜你喜欢

光武帝东平
“糟糠之妻”的由来
“祀堯”或“祀高帝”?
——東漢建武七年郊祀禮議的政治意涵及思想淵源
茶艺
Semi-supervised learning based probabilistic latent semantic analysis for automatic image annotation①
Semantic image annotation based on GMM and random walk model①
漢《赤伏符》釋義
A Comparative Study of Buddha in China and God in Western Countries
宋弘糟糠之妻不下堂
Exploiting PLSA model and conditional random field for refining image annotation*
The Story of Be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