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务机器人的应用及校企联合会计人才培养创新

2023-09-17屈焰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财会学习 2023年25期
关键词:财会校企智能化

屈焰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引言

随着财务机器人在大型集团公司试水成功,为各种企业解决财会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即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实现财会数据多线程分析,将会计核算等工作压缩至较短时间,有效提高财务管理效率。而财务机器人的出现也使会计工作内容、方式和流程发生了变化,对会计人员培养提出了高信息素养、熟练开展智能化工作等要求。加强校企联合,搭建产教融合平台实现协同育人,能够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会计人才培养创新,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一、财务机器人在企业中的应用分析

自财务机器人出现以来,各大集团公司陆续开始引进财务机器人开展日常财会工作。在企业财会管理方面,财务机器人可以应用的领域较多,如费用报销、资金管理、会计核算等。

(一)应用现状

在费用报销过程中,使用RPA 财务机器人能自动接收报销单据,按照发票运作模式统一采集单据和发票,经过OCR 扫描后识别和分类,完成汇总和分发。在此基础上,财务机器人可进行智能化审核,将收支数据库和财务系统数据比较,在大数据支撑下生成记账凭证,按照嵌入的审核规则自动验证发票真伪,确认符合要求后生成付款单,提交至资金结算处生成支付指令[1]。

其次,在企业资金管理上,财务机器人能够自动完成银企对账,通过运行柜面管理系统选择对账单,同时通过核算系统获取账务数据,经过核对后生成余额调节表,完成账户核对。在系统中嵌入现金上划线,机器人可按照现金计划进行收支监控,运用人工智能算法分析得到最优资金组合,生成资金支付指令,加强收付款管理。

再者,将财务机器人用于财务核算,每月的月底可以自动勾稽,完成关联交易核对。开展财务付款业务,机器人能完成单据关联,如付款申请单审批后将自动关联付款单,生成批量凭证并完成自动审核,按照RPA 程序自动生成财务报表,提交给上层管理人员。

最后,在企业税务管理上,应用财务机器人可根据预设脚本自动提取固定资产账目、试算平衡表等信息,批量导出增值税认证数据等,核对企业涉税信息,完成进项税等需调整税务科目数字校验和审查[2]。此外,机器人可自动进行纳税申报,导入底稿数据按特定逻辑编写申请表,并完成税务分录编制,按照实际缴税和纳税等完成资产、负债等金额计算和入账。

(二)应用优势

从财务机器人应用情况来看,能够实现各项财会业务数据的梳理加工,通过RPA 技术转至业务流程自动化系统中,代替人员完成简单、重复的财会工作,优化企业财会流程。所谓的RPA,实际就是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可以看成是数字化劳动力或智能化应用程序,模拟人类与计算机交互,代替人工完成规则明确的大批量工作[3]。从财务机器人应用特性来看,首先,效率较高,做到连续24 小时不间断工作,作业效率达到人工峰值处理能力的4~5 倍。其次,机器人具有较强信息质量,严格按照规则执行数据采集、录入、分析等操作,做到全过程留痕,通过提供完整记录降低操作风险。再者,机器人应用具有实用性,仅运行在系统和软件表面,不改变企业原本TI 体系,兼容各种系统,实现互联互通,自动完成整体业务流程。在企业系统升级过程中,财务机器人也可以优化各功能模块,维持较低的运营成本。最后,凭借较强的流程管控能力,财务机器人可以发挥可访问性强、可视性强等特点,将管理终端当成是媒介实现财会工作实时监控,通过智能化操作全面优化企业财会工作流程。凭借这些优势,未来财务机器人将逐步取代重复性高、机械性强的基础会计工作,有效压缩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时间,提高财会数据精度和管理质量,解放企业劳动力资源,推动财务管理智能化转型,促使财会人员更多地向管理、分析、创新等方向发展。

二、财务机器人应用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财务机器人的应用,使企业财会工作得到了创新,使大量不相容的会计岗位可以被机器人取代,通过智能化管理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同时,对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较大挑战。

(一)高端会计人才培养不足

随着财务机器人逐步普及应用,基础记账、报账、报表编制等流程和逻辑固定的会计工作将由机器人完成,意味着企业需要的低端会计人才逐渐减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出现,催生了会计行业新业态,使企业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会计人员能够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有机融合财务和业务数据,从事财务规划、风险预测、战略决策等活动。在智能化时代,高端会计人才首先应具备数据分析和整理能力,如在日常账务处理上运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准确判断数据完整性、准确性等;其次应具备业务创新能力,要求会计人才不仅应具备财务知识和会计技能,同时应灵活运用计算机、网络和各种智能化系统实现税务处理、财务管理等工作创新;最后应具备多学科技能应用能力,综合运用计算机、数学、统计学等领域知识和技术等解决数据安全性问题,降低企业数据获取和交换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高校作为会计人才培养基地,仍然无法较好适应教育改革创新要求,在专业设置上与产业发展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目前,多数学校会计专业设置仍然存在同质化情况,偏重于培养会计核算型人才,忽视了市场需求和时代环境变化。面对会计人才需求结构变化,高校多存在高端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导致很多会计专业学生“一毕业就失业”。

(二)AI+会计课程难落地

在会计专业教学方面,多数高校开设了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国际会计等课程,在实践操作中则采取“手工账+电脑实训”方式组织学生练习会计操作流程,导致学生信息素养不足,难以在会计实务中灵活运用人工智能开展会计工作[4]。在《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等政策指导下,为打造数字化、智能化教育体系,部分高校开始设立大数据会计、智能会计等课程,结合新的会计业务特征培养会计人才就业技能,促使学生从知识型向高端应用型人才转变,更好适应智能化时代财会工作开展需求。但就实际情况来看,多数学校课程改革仍然处于架构设计和试验阶段,在缺少可借鉴的经验和丰富软硬件资源支撑的情况下,开设的课程停留在理论层面,难以从会计实务操作角度实现人工智能等技术与会计专业融合,造成课程难落地,无法取得理想人才培养效果。

(三)智能教育模式转变困难

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未能切实与用人单位要求对接,导致高校迟迟无法完成智能教育模式转变。在智能化时代,企业会计实务以创新驱动为导向,将科技融入到会计实现工作创新中。而高校则以知识为导向,拥有的师资力量为学术型,难以敏锐感知到前沿产业技术变革,缺乏会计实务经验的同时,也难以掌握财务机器人应用方法,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设、专业教学等各领域都难以完成配套改革。而实现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与会计专业角度的深度融合,不仅需要拥有实践经验的师资力量支撑,同时也需要大量资金和配套设施等资源支撑。未能实现社会资源整合利用,导致高校难以从服务企业、产业布局角度创新会计教育模式,造成智能化教育改革工作陷入发展困境,无法达到智能化时代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财务机器人应用背景下校企联合会计人才培养创新

为解决会计人才培养质量无法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问题,应通过校企联合途径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共同建设智能会计人才培养基地,通过整合资源开发相关课程和推动高校教育模式转变。在校企联合基础上,能够加速教育改革,培养出智能化时代企业需要的高端会计人才,从而推动产业升级发展。

(一)建设智能会计人才培养基地

在探寻会计人才培养创新路径的过程中,应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人才供需问题,基于产教融合理念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通过共建智能会计人才培养基地达到共赢目标。面对财务机器人等技术发展给企业财务管理流程带来的变化,校企共同打造协同育人平台,构建信息化、智能化教育体系,引进智能财务教学软件和建设会计专业实验室,才能有效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5]。在校企合作实践中,高校应优选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方面位于行业前茅的企业合作,确保企业拥有丰富财务软件资源和丰富实践经验,能为现代会计实务活动开展提供支持,加速学校会计人才培养转型。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各种深度合作模式,加快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一方面,可以选择智能化程度高的财务集团成立智能财务产业学院,设立教育品牌联合开展现代会计培养工作。将学院当成是智能财会人才培养基地,根据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实习、实践活动,并为学生提供就业辅导等服务,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应联合现代化企业共创财务云产业试验基地,设立联合办学建制班和智能会计实验室等,依托虚拟仿真平台组织学生加强会计实务练习,学习财务机器人等软件操作方法,开展会计信息化实践活动。通过校企联合打造财务云共享中心,将企业真实财会业务场景、流程搬进校园,交叉开展“在岗训练”和实训竞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完成从大学生到企业员工身份的转换,真正体会行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主动适应智能化时代发展要求。

(二)开发多样化高端会计课程群

面对智能财务应用场景对会计人员提出的要求,校企应联合开发多样化的高端会计课程群,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融入到教材中,确保学生直观了解财务智能化转型给会计工作带来的变革,培养学生运用科技解决会计问题的能力。在理论课程开发方面,应在通识课程中融入计算机编程等课程,并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智能财务决策、财务机器人应用、财务数据共享管理、Python 大数据分析、RPA 财务流程自动化等课程,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并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通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使学生掌握财务机器人等现代财会工具,理解财务决策等高端业务,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在实践课程开发方面,应加强云财务共享服务实训、财务机器人实验等各类课程,指导学生运用现代科技开展成本管理、管理会计等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从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变。在课程开发实践中,校企应联合制定教学大纲和编制教材内容,在高校专业理论的指导下深挖企业数据资源和智能机器人应用案例等,保证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实用性和针对性,使人工智能等科技更好地与现代会计理论融合。通过密切合作,持续提供实习用的数据和案例,能够使课程内容得到不断完善。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加强课程评价,根据教学遇到的问题持续优化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相关案例等,通过循环改进逐步完善高端会计课程群建设工作,确保课程资源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三)全面推动智能教育模式落地

在全面推动会计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高校应结合市场需求从生源着手提高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面向社会为产生继续教育需求的会计从业人员提供服务,提高学生队伍质量的基础上,有效开设各种创新课程,为社会供给更多高端会计人才。采取智能教育模式培养现代会计人才,应通过校企合作重建教师队伍,聘请掌握AI 技术的行业专家对高校教师开展培训,革新教师教学理念的同时,安排教师到企业进修,加强教师会计实操技能培训,确保教师能够应用财务机器人、大数据等开展会计实务。与此同时,需要聘请企业高端财会人才到学校任教,面向会计、财务等专业学生开展讲座,传播前沿智能财务知识,指导学生加强人工智能等技术实践运用。通过打造双师型队伍,能够开阔学生视野,完善学生认知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现代财会理论和技能的渠道。在专业师资力量支撑下,高校应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如采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安排学生到企业财会岗位实习,实现人才定向培养,有针对性制定教学计划,使学生加强对智能财会软件实操练习,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解决学生就业和企业用人问题。与此同时,应深化教学改革,采取以赛促学等模式加强会计人才培养,突显学生在教学中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会计技能竞赛模拟训练平台,模拟真实岗位任务和业务流程,使学生熟悉、适应各种智能软件。把握校企合作机遇,加速学校教学资源和企业实操资源的整合利用,实现产学研深度合作,推行订单制或现代学徒制,培养出能够直接上岗的创新型智能财务人才,加速企业财务智能化转型,确保教育改革工作能够获得更多社会力量支持和认可。

结语

在企业中应用财务机器人可以优化财会流程,在减少人力资源投入的同时,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和质量。未来随着财务机器人大规模应用,会计从业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确保可以在发挥专业技能优势的同时,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高效、高质量开展财会工作。从高端会计人才培养角度实现校企联合,打造智能会计人才培养基地促进会计人才转变,结合企业会计实务需求开发课程群,并通过重构师资队伍和改革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模式,能够完成创新型、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确保会计人员更好地利用现代科技开展财会工作。

猜你喜欢

财会校企智能化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石油石化演进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