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决算管理
2023-09-17杨丽沁水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
杨丽 沁水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
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决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环节,与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密切相关。在实践中,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决算管理要改进不足,落实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决算管理目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决算管理的重要性
(一)加强了对政府开支的有效监管,保障国家利益
预决算管理是指根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对预算收支进行全面管理和监督的活动,包括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决算等环节,旨在确保国家财政收支的合理性、规范性和透明度,以及有效地控制和管理财政资源的使用。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承担各种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责,保证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掌握资金流向,避免资金的滥用和浪费,保障国家利益不受损害。
(二)净化了行政环境,提高了资金利用率
预决算管理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按照预算编制的要求和限额进行资金支出,并对实际支出进行核算和总结,合理进行预算的编制,有效利用资金,可以减少行政事业单位的浪费和不必要的开支,提高资金利用率。在预决算管理的规范化要求下,净化了行政环境,防止财务不透明和腐败行为的发生,建立了健康的财务管理机制。
(三)协助政府部门节约经费支出
财政预决算管理助力了政府部门对资金支出进行科学规划,加强了资金的有效控制,避免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的支出,合理分配和利用财政资金,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高了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预决算管理的实施确保了经费的合理分配,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1]。
二、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行政预决算管理工作的策略
(一)加强前期准备,建立预算模式
加强前期准备,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行政预决算管理工作,要求工作人员了解行政单位的财政特性,建立起三级主管财政部门预算基本单位的预算模式,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预决算管理工作奠定基础,确保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准确性,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在开始预算编制之前,要对行政单位的财政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包括了解单位的收入来源、支出结构、财政制度、预算管理规定等方面的信息,深入了解单位的财政特性,为预算编制提供准确的数据和合理的依据。
建立起三级主管财政部门预算基本单位的预算模式,不同级别的行政单位具有不同的财政管理层级,需要建立相应的预算模式,确定预算编制的责任部门和编制流程、预算的审批程序和权限等,明确预算编制的职责和权限,确保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和决算核算需要与财政部门密切配合,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及时了解财政部门的政策和要求,确保预算编制符合相关法规和规定,与财政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解决预算编制过程中的问题和疑虑。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应明确预算编制的指导方针和政策,确定预算编制的时间节点、预算编制的原则和要求,明确指导方针和政策,使预算编制更加规范、有序。在前期准备阶段,要进行充分的数据分析和预测,对单位的财务数据加强审查和分析,进行合理的预算规划和分配,考虑到行政单位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方向,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预算计划。
(二)定期实施财务核查,监督和检查财政资金支付过程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决算管理涉及财政资金的安全和合规性问题,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要定期实施财务核查,监督和检查财政资金的支付过程,以确保资金安全。结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完善的财务审核机制,该机制应具有独立性和公正性,对各项财务事项进行审计和核查,减少财务风险和错误支付。在实施财务核查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审查各项财务凭证、票据和账簿等财务记录,核对资金的流向和用途,以及是否符合预算和合同约定等规定。
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财务核查过程中,要对异常或风险较大的财务事项进行重点审查和核实,例如资金流向不明的问题,在资金流转的过程中,如果存在不明确的地方,要对此类问题进行重点审查和核实,以确定资金的真实流向。财务凭证不够清晰,难以确定其真实性,这时就需要对这些凭证进行重点审查和核实,如果支付的金额异常,超过了预算或者合同约定的范围,应对支付进行重点审查和核实。某些财务事项存在较大的风险,如涉及大额贷款、担保等,应采取重点审查和核实的方式,加强重点整改,以确保财务风险的控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和纠正,及时补全财务记录和凭证,报告上级财务部门或领导,向其汇报问题的情况和整改措施,以便上级部门进行指导和监督[2]。
(三)以公平公开为原则实施预决算管理
以公平公开为原则实施预决算管理,防范贪赃经费事件,保证财政预算的合理性和透明度,维护行政事业单位的良好形象和社会信誉,要制定并落实预决算管理的相关制度,明确各项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核算的规范和程序,防止利益输送和不当操作。加强内部控制,明确审批程序,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确保财政预算的合理分配和使用,加强对资金支出的审批程序和流程管理,严格按照预算计划执行,防止违规支出和滥用资金。
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控和审查,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定期监测,采取财务报表分析、审计等手段和方法,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违规行为,防范财务违规行为的发生。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财务管理意识,对贪赃经费等不正当行为要进行警示教育,增强财务人员对财务违规行为的警觉性和防范意识。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鼓励员工主动报告财务违规行为,设立举报渠道,对举报内容进行及时核查和处理,维护举报者的合法权益,强化信息的安全性。
(四)建立完善的决算报表体系,提高决算数据质量
建立完善的决算报表体系,加强对决算数据的应用和共享,提高决算数据的质量和有效性,为预决算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决策层面的透明度,满足内部和外部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增强行政事业单位预决算管理的规范性和可信度。在设立决算报表体系时,要建立财务指标的决算报表体系,如资产负债表,保证报表的格式和内容符合相关会计准则和法规要求,并与预算编制和执行进行对应和核对。
充分利用决算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对各项财务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和解释,了解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和异常,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预警提示。加强对决算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把控,建立内部核对机制,保证决算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对决算过程进行审查和审核,对关键数据进行核对和验证,防止数据错误和失实情况的发生。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或系统,使决算数据能够被相关部门和人员及时获取和利用,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可信度,促进决算数据的共享和传递,加强内部各方对决算数据的共同理解和应用[3]。
(五)建立预算工作监督机制
建立预算工作监督机制,有效监督和评估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不足,要激励单位积极履行预算责任,提高预算执行的效率和质量。合理分配资金,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和经济建设水平的提高。建立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机制,包括内部审计、绩效评估等方法,要定期检查和评估预算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和潜在风险,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确保预算执行符合规定和政策要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4]。
(六)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考核机制建设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考核机制的建设,提高人员在财政预决算管理方面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与薪金、福利待遇挂钩,激发人员的工作动力,促进财政预决算管理的规范执行和质量提升。采取培训举措,提升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增强工作人员在财务管理领域的知识储备和应对能力。建立明确的预算考核指标体系,包括预算执行率、资金利用效率、支出合规性等方面的考核指标,指标应具体、可衡量、可比较,客观评估人员在财政预决算管理方面的表现。
将财政预决算管理的绩效与薪金、福利待遇挂钩,设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对在财政预决算管理工作中表现出色的人员给予相应的薪资调整、晋升或奖金激励,以激发其工作动力和积极性。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决算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人员在财务管理领域的专业素养,提升人员的财政预决算管理水平,增强其财务管理的能力和意识。定期对人员的财政预决算管理绩效进行评估,及时反馈评估结果和改进建议,对评估结果进行公示和反馈,激励人员持续改进和提高财政预决算管理工作的质量[5]。
(七)改善预算编制的方法,落实预算计划
为提高预算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要改善预算编制方法,确保预算能够按照轻重缓急的顺序安排项目支出,并且与预算计划相一致,要综合考虑资源利用效益,提高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合理性,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根据项目的轻重缓急程度,对预算项目进行排序,优先考虑那些对核心业务、重点项目或急需改善的方面具有重要影响的项目,确保预算资金优先用于具有最高优先级的项目,以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预算编制应与预算计划保持一致,在编制预算时,参考预算计划中设定的目标和指标,确保预算支出与预算计划的要求相符,对比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的变化,灵活调整预算编制的内容和金额,以适应需求的变化和市场的变化。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综合考虑资源的利用效益,分析单个项目的投入产出比,还要考虑项目之间的协同效应和整体的资源配置效益,优化资源的配置,促使预算资金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借助数据分析和预算模型的支持,对预算编制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对历史数据、市场趋势和业务需求进行全面分析,制定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案,借助预算模型,预测资金需求,预测项目成本和效益,提供决策支持,为预算调整提供依据[6]。
(八)转变传统的数据审核模式
转变传统的数据审核模式,探索财务管理的新思路,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效能和水平,要求管理人员转变数据审核模式,引入信息技术,加强数据分析和预测,强化内部控制,创新财务管理思维,提升财务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为预决算管理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和系统,改变传统的手工数据审核模式,依据财务管理软件和数据管理平台,实现财务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处理和分析,加强对财务数据的充分利用。借助大数据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对财务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和自动化的处理,以此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依据,目的是在信息技术工具的支持下,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信息技术的引入还可以提供实时的财务信息和数据报告,帮助管理人员及时了解财务状况并做出决策,管理人员要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结合财务状况、财务信息与数据报告中所体现出的财务情况,制定决策,调整战略规划,加强对财务报告的充分利用。
采用数据分析技术,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对财务数据进行挖掘,在统计分析中,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机遇,并提供决策支持,利用预测模型和趋势分析,对未来的财务情况进行预测,帮助管理层人员制定合理的财务计划和预算。强化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中加强内部控制措施,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对财务操作和资金流动的监控和审计,加强对风险的识别和防范,减少财务管理中的漏洞和风险。鼓励创新思维,推动财务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倡导跨部门协作和知识共享,促进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探索新的财务管理方法和模式,积极应用新兴技术和理念,提高财务管理的效能和精确度[7]。
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决算管理,要建立健全的预算制度和决算审核机制,加强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监督与控制,确保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强化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持续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决算管理水平,实现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