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感觉统合训练配合认知神经与语言训练对孤独症儿童康复的影响

2023-09-16王瑞明陈步枢林莉雯高梦婷耿钰东

中外医疗 2023年21期
关键词:家属神经满意度

王瑞明,陈步枢,林莉雯,高梦婷,耿钰东

福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福建 福州 350000

孤独症又称为自闭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科或精神心理科发育障碍症,致病因素可能有遗传、孕期理化因子刺激、免疫系统异常等,会严重影响患儿自身发展以及社交能力[1]。目前,临床上针对孤独症患儿的治疗没有特效药,主要以康复训练为主,但该方案治疗无法进行更深层次的病理性干预,效果欠佳[2]。感觉统合训练是基于孤独症儿童的神经需要,为患儿提供前庭、触觉等各部位刺激的全身运动,通过感觉通路将神经系统信息传导向大脑,大脑输入后经过对信息统一整合,促使大脑以及中枢神经完成对知觉的感受,在感觉的指导下对相应刺激作适当反应;认知神经及语言训练是以神经语言学为基础,从改善认知神经及语言间的关系着手,改善患儿语言障碍以及认知功能障碍[3]。故本研究随机选取2022 年1—6 月福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收治的孤独症儿童60 例,旨在探讨多媒体感觉统合训练配合认知神经与语言训练对孤独症儿童康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随机选取本院儿童保健科收治的60例孤独症儿童,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 例。对照组年龄3~9 岁,平均(5.31±1.25)岁;男16 例,女14 例;病情程度:轻度8 例,中度16 例,重度6 例。观察组男17 例,女13 例,年龄4~10 岁,平均(5.42±1.33)岁;病情程度:轻度6 例,中度17 例,重度7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

参照《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卫办医政发[2010]123 号)》[4]中的有关孤独症儿童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标准者;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的具体内容均知晓同意者;依从性较好,配合度高的患儿。排除标准:合并肺炎或呼吸道感染患儿;依从性较差者,无法配合完成研究者;伴有染色体异常者等。

1.4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由心理咨询师根据患儿的能力以及具体情况,制订个性化的康复训练内容,包括应用行为分析、结构化训练、感觉统合训练、听觉统合训练,每月定期对患儿及家属进行2 次常规心理咨询及疏导,30~40 min/次,指导患儿家属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叮嘱密切关注患儿行为方式。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媒体感觉统合训练联合认知神经与语言训练。内容如下:(1)感觉统合训练。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设备,对患儿进行前庭、触觉、本体感觉、学习能力等方面训练,2 h/次,3 次/周。①前庭训练:护理人员指导患儿玩旋转木马、走平衡木、踩踏板车等,刺激患儿前庭器官神经发育,训练患儿运动协调性,30~40 min/次。②触觉训练:护理人员采用轻抚、按摩、用柔软布类轻擦等方式接触患儿身体侧腹、足部等部位,刺激患儿手背、腕部部位,让患儿产生不同的触感,30~40 min/次。③本体训练:护理人员通过与患儿互动,指导其进行拔河、踩童车等运动训练,为患儿提供操作简单的工具和器材。像拍皮球、翻滚、爬行等训练,患儿在做此类动作时可以感受肌肉紧张与收缩、关节灵活,30~40 min/次。家属全程参与患儿的训练过程,可增加全身抚触训练,并及时反馈,给予鼓励或表扬。(2)认知神经及语言训练:采用集中教育及一对一教学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集中教育依托于系统教学的方式,课程中借助智能学具进行,通过学具操作、环境布置、模拟社交等训练形式,30~40 min/次,5 次/周。一对一教学根据患儿具体情况以及自身特点,制订个性化的强化干预方案,采用跟读训练、复述训练等方式,纠正患儿词语应用错误,促使其形成固定印象;针对存在语言重复的患儿,可以教授患儿新技能,提高患儿的主动性;利用物品、卡片等工具,帮助患儿梳理认知模式,增进患儿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减少患儿语言逻辑不明确,从而达到改善语言障碍的目的,30 min/次,1 次/周。两组均干预6 个月。

1.5 观察指标

①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 ABC):采用ABC 量表评估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行为状况,该量表满分158 分,包含运动、交往、语言、感觉、生活自理5 个维度,各维度分别为28 分、35 分、31 分、30 分、25 分,患儿得分越高,症状越严重。②感觉统合情况:以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对患儿感觉统合能力进行评分,包括58个条目,对应划分为前庭功能、触觉异常、本体感觉、学习能力4 个维度(本研究不涵盖10 岁以上儿童,故未使用大龄儿童维度),各维度满分分别为70分、105 分、60 分、40 分,得出总分后将各项原始分换算成标准T 分数,>30~<40 分为有此项轻度失调,标准>20~30 分为中度失调,≤20 分为重度失调,分值越高提示患儿感觉统合能力越好。③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 WISC-R):采用WISC-R 对两组患儿进行智力评估,该量表包括操作智商(performance intelligence quotient, PIQ)、言语智商(verbal intelligence quotient,VIQ)和总智商(full intelligence quotient, FIQ)3 个维度,各维度评分范围为24~145 分。<70 分评定为智力低下,得分与患儿智力水平呈正相关。④家属满意度: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表进行对比分析,总分100 分,≥90 分为非常满意,70~89 分为满意,<70 分评定为不满意,得分越高,则患儿家属满意度越高,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n)和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孤独症行为评分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儿各项孤独症行为评分及总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孤独症行为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孤独症行为评分比较[(),分]

?

续表1

表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孤独症行为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相比,*P<0.05。

?

2.2 两组患儿感觉统合情况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儿感觉统合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感觉统合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感觉统合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相比,*P<0.05。

?

2.3 两组患儿WISC-R 评分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儿PIQ、VIQ、FIQ 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WISC-R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WISC-R 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相比,*P<0.05。

?

2.4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属对于训练方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孤独症发病率不断提高,孤独症患儿常表现为语言功能障碍、无法自主表达、发育迟缓、不擅长社交等,该疾病不利于患儿的身心健康发展[5]。以往,对于孤独症患儿的治疗多以常规康复训练为主,但是该干预措施存在一定的弊端,由于该方案过于死板,缺乏新鲜感、新颖性,在治疗过程中易引起患儿的对抗心理[6-7]。

孤独症儿童通过实施多媒体感觉统合训练配合认知神经与语言训练,改善情感障碍,营造多感官刺激环境,有利于提升患儿人际交往能力,缓解患儿在社会中的不适应性,减轻孤独症严重程度[8]。在训练过程中,患儿家属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经训练后患儿各项不良行为逐渐减少,家属因担心患儿康复效果导致的压力得以缓解,家属满意度更高[9]。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孤独症行为各项得分及总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更高(P<0.05),提示多媒体感觉统合训练配合认知神经与语言训练应用于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中能够缓解患儿的孤独症症状,患儿家属满意度更高。

感觉统合训练是一种新型训练方法,可以有效调动患儿身体各部分感觉,并促使大脑对接受到的信息进行统合,使身体做出相应的反应以实现行为矫正,通过旋转木马、走平衡木、踩踏板车、拔河、踩童车等训练内容,对于患儿视听、本体感觉、触觉、前庭等方面进行刺激,引导患儿做出适当的反应,激活脑部躯体中枢神经系统的通路,从而帮助其提高生活自理能力[10-11];同时,在康复训练中融合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强患儿的视觉刺激以及体验感,更有利于提高患儿大脑对感觉信息的统合,有效刺激患儿的大脑皮层功能,增强大脑对身体其他部位的控制能力,从而改善患儿感觉统合能力[12]。认知神经与语言训练是通过集中教育及个别训练来提高其记忆力和理解能力,从而锻炼患儿的主动语言能力,使患儿语言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感觉统合训练配合言语训练能提高病儿的记忆力、应变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从而促进其智力发育,提升其智力水平[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前庭功能、触觉异常、本体感觉、学习能力、PIQ、VIQ、FIQ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干预后观察组PIQ、VIQ、FIQ 评分分别为(104.35±19.01)分、(106.31±17.22)分、(104.76±17.94)分。提示多媒体感觉统合训练配合认知神经与语言训练应用于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中能够改善患儿感觉统合情况,提高其智力、语言功能和社交能力。赵雅风等[15]的研究中,接受多媒体感觉统合训练配合言语训练患儿在干预后PIQ、VIQ、FIQ 分值分别提高至(103.94±18.73)分、(103.35±18.78)分、(102.29±18.63)分,与本研究结果较为一致。

综上所述,多媒体感觉统合训练配合认知神经与语言训练应用于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中,可以促进孤独症相关症状的改善,有效提升患儿感觉统合能力,促进患儿智力发育以及语言发育,有利于提高患儿家属对于训练方式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加强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家属神经满意度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神经”病友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