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体教融合研究现状、热点及建议
——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2023-09-16赵景波郑仲桥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期刊论文体教学位

赵景波,郑仲桥

(常州工学院研究生处,江苏 常州 213032)

2020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我国学校体育事业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意见》旨在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通过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体育体系,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1],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一背景下,体教融合将成为未来改进体育与教育关系的方针[2-4]。基于科学计量学理论,本文利用科学知识图谱的工具与方法对CNKI文献进行深入挖掘,从科研机构、高产学者、研究热点等多个维度对体教融合研究领域的国内发展格局进行可视化分析,为该领域未来研究提供精准数据与决策支持。

一、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一)数据来源

在中国知网(CNKI)平台检索体教融合研究的中文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选取“主题”为检索途径,根据用户需求及专家咨询结果,制定如下检索式:

主题 =(“体教融合”+“体教结合”+“教体结合”)

根据检索式的检索结果得到期刊论文1 097篇,学位论文203篇,检索时间为2021年9月9日。此外,再在CSSCI数据库中对体教融合主题的文献进行检索,获得111篇CSSCI论文。

(二)分析方法

采用基于数理统计的文献计量学定量分析的方法,以科学文献的外部特征为研究对象,研究文献的分布结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和定量管理,进而探讨科学技术领域的结构、特征和规律。本文主要以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体教融合研究领域相关学术论文的题名、引用、作者、机构、出版年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二、体教融合研究期刊论文分析

(一)发文趋势分析

在中国知网对体教融合主题期刊发文进行检索,共得到1 097篇期刊论文,发文趋势如图1所示。2003—2013年国内体教融合研究领域发文总体处于上升阶段,仅在2010年有一个小的波动。2014—2019年则出现双谷型曲线,其中2016年与2019年各以36篇发文量位于近10年来研究的低谷,而2019—2020年发文量出现大幅度上升,增长趋势显著。

图1 体教融合研究领域期刊论文发文趋势

体教融合领域的国内期刊发文最早可以追溯到1991年,蒋世宽结合宜宾一中实施体教结合措施的成果发表了《体教结合十年业余训练的思考》一文,提供了实践上的宝贵经验,体教融合的研究处于研究的萌芽期。2003—2013年,该研究领域期刊论文逐渐累积,极具参考意义的文献包括王格的《我国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虞重干等人的《“体教结合”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等。2014年至今发表的期刊论文中,以《发展校园足球现存主要问题及改进策略》《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转变中体教结合向体教融合的嬗变》等为代表,相关论文除了关注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外,还多了对体教融合这一主题本身演化的探讨。截至2021年9月9日,该研究领域的1 097篇期刊论文共计下载13 374次,近10年年均发文量77篇,期刊发文量迅速增加,体教融合研究领域热度不断攀升。

(二)文献来源分析

对体教融合研究领域内的发文期刊进行统计,发文量在15篇以上的期刊如表1所示,同时统计各期刊发文的总被引频次。1 097篇论文发表在275种不同期刊中,其中480篇发表在发文量排名前16的期刊中,期刊发文的头部聚集现象较为明显。

表1 体教融合研究领域重点期刊

《当代体育科技》收录了78篇体教融合主题期刊论文,为体育类专业学术期刊;《上海体育学院学报》虽然仅收录20篇论文,但却贡献了1 138次被引,下载频次也位列第一,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论文包括发表于2005年的《我国体教结合政策的形成与发展研究》与发表于2020年的《新时代体教融合的目标与学校体育的改革方向》,同时需要注意到该期刊虽然总被引频次位于第一梯队,但多数高被引论文均于2017年之前发表,而在2017年及之后发表的7篇论文总被引频次为128次,期刊影响力略不如从前。期刊论文的主要文献来源为地方体育学院学报,文献来源丰富。

(三)重点研究机构分析

统计体教融合研究领域期刊论文的发文机构,发文量不低于12篇的10个研究机构见表2。上海体育学院在发文量、总被引频次两方面均位于第一梯队,在体教融合研究领域发表的期刊论文包括《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学训矛盾研究》《上海市实施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审视与思考》等。该机构创建于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最早的体育高等学校之一,2018年被评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试点建设单位,是体教融合教学模式实施方面的标杆性机构。

(四)高产作者分析

统计体教融合研究领域期刊发文的高产研究作者,发文量6篇及以上的作者见表3。须晓东以刊发10篇论文位列第一,柳鸣毅发表了7篇论文,学术成果具有较高参考价值,且该学者相关主题的论文多为近两年发表,他是体教融合研究领域的新兴学者。

表3 体教融合研究领域期刊论文高产作者

(五)高被引论文分析

将被引频次在100次以上的期刊论文定义为高被引论文,体教融合研究领域期刊总被引频次排名前10的高被引论文如表4所示。

表4 体教融合研究领域期刊高被引论文

王格发表的《我国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464次被引高居榜首,论文调查了全国各地体教融合的开展状况,分析了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强调要“找好体教结合的点”,该文虽然发表于2011年,时至今日仍有极高的实践和理论价值。2015年刘世宏发表的《发展校园足球现存主要问题及改进策略》是近10年来被引频次最高的期刊论文,获得154次被引,同样讨论的是校园足球发展的发展问题,该文对校园足球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归纳并探讨了校园足球的权责划分。体教融合领域的高被引论文大多在2010年之前发表,主题大致为对体教融合内涵的溯源与解释、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途径等。

(六)热点研究主题分析

国内对体育与教育结合的相关政策可以粗略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体教分离、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体教融合。在3个阶段不同的特征中,时代的变迁得以显现。体教分离的背景是我国处于新中国成立初期,需要快速提升体育实力;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则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左右,旨在解决体教分离带来的运动员文化素养不足、难以退役再就业等问题,但由于缺乏合理运转机制而变成一种解决运动员就业问题的阶段性办法;“体教融合”的概念是在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的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来,反映了“体育回归教育”的呼声。

在厘清体教融合这一研究主题的内涵演变的基础上,对研究领域内的期刊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见图2)。关键词反映文献的主题,研究领域内多次出现的关键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该领域这段时间内的热点主题。对关键词的共现分析有助于把握特定领域研究前沿。对1 097篇期刊论文的关键词共现情况进行统计,可以看出,体教融合领域研究热点大致为:(1)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业余训练、文化课学习等);(2)校园足球发展(校园足球、青少年体育、学校体育等);(3)高水平运动队(高水平运动队、高水平运动员、体育强国等);(4)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人才培养、发展模式等)。

图2 体教融合研究领域期刊论文研究热点

三、体教融合研究CSSCI论文分析

(一)发文趋势分析

图3为体教融合研究领域的CSSCI发文趋势。2001—2013年以来该领域CSSCI发文一直处于波动状态,其中两个发文高峰分别在2006与2009年。2013年开始出现下滑,2015与2019年分别以1篇论文处于发文的低谷,与期刊发文中2016和2019年为低谷的趋势走向十分相似。CSSCI发文在2020年出现急剧上升态势,达到2001年以来的最高峰,发文量为26篇。

图3 体教融合研究领域CSSCI论文发文趋势

(二)文献来源分析

表5为体教融合研究领域发文量超过5篇的CSSCI期刊。《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与《体育学刊》共同以17篇发文并列第一,《上海体育学刊》紧随其后,这3种期刊在期刊发文中同样表现优异。体教融合研究领域的CSSCI发文主要集中在体育类期刊上,所有期刊中仅有《学术研究》与《中国高等教育》不属于此类,且2个期刊分别只发表1篇论文。发文期刊中地方体育学院学报占主导地位。

表5 体教融合研究领域CSSCI论文重点期刊

(三)高产作者分析

表6为CSSCI发文3篇及以上的作者,共计10位。郭修金与虞重干分别以5篇和4篇的CSSCI发文量位列前三,两位学者的学术成果获得较高被引量。两位学者间的合作情况较早,在2010年及之前构建学术合作关系,共合作发表2篇CSSCI论文。柳鸣毅发表了4篇CSSCI论文,且4篇论文均在2020年发表,学术表现十分活跃。柳鸣毅、龚海培等学者构建的学术合作关系在2020年左右形成,内部联系紧密,2位学者共同发表了3篇CSSCI论文,是体教融合研究领域新兴的学术研究团队。

表6 体教融合研究领域CSSCI论文高产作者

(四)高被引论文分析

将被引超过100次的CSSCI论文定义为高被引论文,体教融合研究领域14篇高被引论文如表7所示。可以看出,该研究领域CSSCI高被引论文几乎都在2010年之前发表,该领域内的高水平学术成果自发表以来一直为研究者提供参考。《“体教结合”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是CSSCI论文中被引和下载最多的论文,文章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意义出发,讨论了高校和体育行政部门在推行体教结合过程中的困惑,并以清华大学为高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代表总结取得成就的原因,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阐释体教结合的内涵。

表7 体教融合研究领域CSSCI高被引论文

(五)热点研究主题分析

若2篇或多篇论文同时被后来一篇或多篇论文引证,则这2篇论文构成共被引关系。文献的共被引关系揭示了学科主题的内在关联,通过文献共被引网络研究可以探究某一学科的热点研究动态。对体教融合研究领域CSSCI论文进行文献共被引的聚类分析,依据共被引强度对论文进行聚类,得到7个规模较大的论文聚类,具体如下:(1)普通高等学校(讨论高校中高水平运动队相关主题);(2)体育学院(讨论体育类院校的发展和运动员培养);(3)全民族(讨论体育教育作为国民教育重要环节的内涵和意义);(4)竞技体育(讨论体育后备人才的整体发展情况);(5)培养模式(讨论青少年体育兴趣培养、体教融合模式等);(6)负面影响(讨论体教融合过程中遇到的障碍);(7)教育(讨论体育与教育的发展脉络及融合方式等)。

近年来CSSCI中体教融合的研究热点集中在青少年体育教育融合模式方面,代表性的文章有《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与学校适应的关系:链式中介模型及性别差异》《体教融合背景下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发展的现实困境及解决路径》等,聚焦于青少年体育兴趣培养,并在全生命周期视域下探究体教融合的内涵。

四、体教融合研究学位论文分析

(一)发文趋势分析

图4为体教融合研究领域学位论文的发文趋势,2004年以来共有203篇学位论文。近10年学位论文的发文趋势为双峰型曲线,2017—2018年处于发文低谷,2011年和2019年发文量均处于最高峰,各为17篇。近10年共计发文149篇,逼近最高峰发文量,该研究领域学位论文发表的总体表现较为活跃。

图4 体教融合研究领域学位论文发文趋势

(二)重点研究机构分析

将发表学位论文5篇及以上的机构定义为重点研究机构,13家重点研究机构如表8所示。北京体育大学以22篇学位论文贡献了419次被引,是该研究领域在学位论文维度影响力最大的机构。东北师范大学、首都体育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和武汉体育学院发文量亦较大,被引频次均在100次以上,位列学位论文研究机构的第二梯队。福建师范大学虽然仅发表5篇体教融合研究学位论文,总被引却在100次以上,学术成果质量较高。

表8 体教融合研究领域学位论文重点研究机构

(三)高被引论文分析

将被引频次超过30次的学位论文称为高被引论文,体教融合研究领域学位论文高被引论文如表9所示。北京体育大学郑婕发表的《“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研究》总被引频次为137次,排名第一,文章从宏观视角梳理了20世纪80年代到2006年的20多年内体教结合的成败,并从体教结合的定义、体系等方面提出建议,对当今体教融合思想探析有一定启发意义。

表9 体教融合研究领域学位论文高被引论文

(四)热点研究主题分析

对体教融合研究领域学位论文的关键词进行共现网络分析,结合实际发文情况,发现该研究领域学位论文的研究热点有:(1)高水平运动队建设(高水平运动队、高水平运动员等);(2)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后备人才、青少年等);(3)校园足球的发展问题(校园足球、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等);(4)体教融合的模式探究(体育运动学校、发展对策等)。

五、研究结论

第一,近年来体教融合研究领域研究热度不断上升。近几年,体教融合研究领域期刊论文、CSSCI论文、学位发文均处于上升阶段,学术界对体教融合主题日益关注。体教融合研究领域的重点研究机构以体育类院校为主,综合型院校和师范类院校的研究者也有涉猎。体教融合研究领域内,期刊论文的重点研究机构以体育类院校为主,综合型院校略显逊色;而在学位论文中,综合型院校与师范类院校比例明显增加。体教融合研究领域的重点研究机构虽仍以体育类院校为主,但综合型和师范类院校研究实力亦不可轻视。

第二,体教融合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集中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高水平运动队发展、青少年体育兴趣培养3个方面。

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体育后备人才指的是具有潜在运动能力且接受业余训练的人,对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集中在校园环境建设、配套激励措施跟进两方面。体教融合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保障作用,有利于体育人才的选拔以及体育后备人才回归校园。

在高水平运功队发展方面,阻碍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师资力量不足、学校场地不齐全、生源不稳定以及青少年竞技体育赛事建设不足等因素。针对上述原因,研究者从多个角度提出建议,可归纳为3个方面:一是拓宽入学条件并改善学制,使之更契合体教融合背景下学生的切实需求,例如延长学位获取年限等;二是学校和社会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包括引导学生、家长及教师形成体教融合的观念,举办各级竞赛,帮助高水平运动员提升竞技水平,并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等;三是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及体教融合领导体系,建立的业余训练网络。

在青少年体育兴趣培养方面,影响青少年体育兴趣的主要因素为应试教育和金牌教育,前者影响青少年对体育形成正确的认识,后者则令青少年对体育产生畏惧心理,对校园体育爱好的培养有弊无利。此外,家长对体育运动持“容易受伤”的观念也是阻碍青少年养成良好运动习惯的原因之一。培养青少年的体育兴趣,不仅要有相应设施条件,更要注重体育氛围的养成。

猜你喜欢

期刊论文体教学位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俄罗斯儿童教育:超80%入园率与供不应求的学位
中文科技期刊论文LaTeX模板的研究与实践
公共图书馆不应认可的职称期刊论文探析——基于重庆图书馆职称期刊论文的实证调研
人文社科期刊论文被引频次和下载频次相关性研究
国内ERP研究现状——基于学位论文的统计分析
体育运动学校如何落实体教结合办学模式
体教结合的完美典范——英国拉夫堡大学
“工士学位”不只是一纸文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