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盆底康复仪联合康复训练对产妇产后盆底肌肉张力恢复及盆底功能的影响

2023-09-16纪珍

医疗装备 2023年16期
关键词:盆底张力康复训练

纪珍

上饶市广丰区人民医院 (江西上饶 334600)

妊娠、分娩属于女性自然生理过程,但此过程 会过度牵拉盆底肌肉,损伤产妇盆底肌支持组织与会阴神经,造成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诱发尿失禁、盆腔疼痛、性功能障碍、脏器脱垂等症状,对女性健康及生命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1]。尤其对于初产妇,盆底功能障碍不仅会影响其生理健康,还会诱发严重的心理问题,影响产后恢复。因此,临床应积极寻找防治方法,以预防或减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提升产妇产后的恢复质量[2]。目前,针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多通过康复训练恢复盆底功能,改善症状,促进患者康复。但该方法见效慢、周期长、训练方法单一,导致产妇的依从性并不理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康复效果[3-4]。盆底康复仪为一种新兴技术,可利用生物反馈技术对盆底肌肉的收缩、舒张进行控制,可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干预方案,从而达到理想的干预效果,促进盆底功能的恢复[5]。本研究旨在探讨盆底康复仪联合康复训练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于我院分娩的72 例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 例。对照组初产妇23 例,经产妇13 例;年龄22~41 岁,平均(30.22±5.64)岁;体质量指数17~28 kg/m2,平均(21.59±0.64)kg/m2;孕 周37~42 周,平均(39.59±0.71)周;顺产26 例,剖宫产10 例。观察组初产妇22 例,经产妇14 例;年龄22~40 岁,平均(30.04±5.73)岁;体质量指数17~27 kg/m2,平均(21.35±0.51)kg/m2;孕周37 ~41 周,平均(39.28±0.65)周;顺产25 例,剖宫产11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

纳入标准:均为单活胎,足月儿;经手法检查、彩超检查证实非巨大儿,且软产道未见明显损伤;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既往有盆底手术史;盆底发育不良;伴有精神疾病,无法与之正常交流;依从性差,不配合研究的展开。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干预,于产后第7 天开始。(1)评估产妇的身体状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训练方案,并向产妇说明疾病形成原因以及康复训练意义,嘱咐产妇积极参与训练。(2)呼吸训练:产妇取仰卧位,双手轻放于腹部,以自身舒适、放松为宜,先深吸一口气,再缓慢呼气,此过程中嘱其注意腹部肌肉的收缩。(3)肌肉群训练:先进行盆底肌收缩训练,随后抬起臀部,腹部、臀部肌肉的收缩训练需配合呼吸频率进行,提起臀部后再向上提肛,维持5 s 后放松,5 s/次,每日反复训练20 次左右。(4)提肛训练:产妇端坐于治疗椅上,双手叉腰、双腿交叉,随后起立进行站立式提肛训练,收缩肛门5 s 后放松,15 min/次,3 次/d。(5)收阴缩肛训练:产妇排空膀胱后取仰卧位,深吸气的同时收缩会阴、肛门,持续5 s 后放松,10 min/次,5 次/d。(6)间断排尿训练:嘱咐产妇排尿时有意识地进行暂停或减慢尿流速度,对膀胱收缩进行刺激,恢复膀胱收缩功能。干预1 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盆底康复仪干预。盆底康复仪选择徐州卡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PDL-A 型盆底康复仪。该仪器包括电刺激与生物反馈疗法两种干预方式。实施前,产妇需排空膀胱。首先,给予电刺激,产妇取仰卧位,全身放松,将耦合剂涂抹于电极片上,并置于骶尾部、子宫宫底处;最初以低频率进行干预,随后循序渐进地调整各项参数,电流强度由0 mA 调整至60 mA,频率由50 Hz 调整至80 Hz,脉宽为200~300 μs。然后予以生物反馈模式干预,视产妇具体情况对干预方案进行调整。2 次/周,连续干预1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盆底肌肉张力:干预1 个月后,使用会阴肌力评价量表[6]评估,无收缩为0 级,见轻微颤动为Ⅰ级,有明显但不完全的收缩为Ⅱ级,有完全但无对抗的收缩为Ⅲ级,收缩正常且存在轻微对抗为Ⅳ级,强力收缩且对抗正常为Ⅴ级。(2)盆底功能:分别于干预前后对比两组盆底收缩、静息压力,在距阴道口3.5 cm 处置入气球,注气后使用压力传感器检测盆底收缩压力,在无收缩状态下测定静息压力,测量3 次并将其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3)统计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尿失禁、子宫脱垂、腰骶痛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盆底肌肉张力

观察组盆底肌肉张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盆底肌肉张力对比(例)

2.2 盆底压力变化情况

干预前,两组盆底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盆底压力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盆底压力对比(mmHg,±s)

表2 两组盆底压力对比(mmHg,±s)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1 mm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收缩压力 静息压力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36 35.39±5.12 49.97±6.78a 33.12±3.65 45.28±4.75a观察组 36 35.76±5.23 60.59±7.15a 33.67±3.54 58.78±5.69a t 0.303 6.467 0.649 10.928 P 0.763 0.000 0.519 0.000

2.3 不良事件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例(%)]

3 讨论

随着孕周的增加,孕妇的子宫体积不断增大,整个孕期持续牵拉盆底肌肉,加之分娩过程会对盆底肌肉造成进一步损伤,使盆底肌肉张力减弱,出现松弛,导致盆底功能障碍[7]。此外,产后产妇的注意力多集中在新生儿身上,易忽视自身身体状况,未能进行及时有效的修复,导致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时有发生,部分产妇往往在出现尿失禁、器官脱垂等严重症状后才会重视[8]。盆底功能障碍会减弱控尿能力、导致盆腔脏器移位、影响产后性生活,给产妇产后生活造成严重困扰,降低产妇的生命质量,临床需予以高度关注,以改善产妇预后。

临床产科为改善产妇盆底肌功能,多在产后实施康复训练,指导产妇进行系统规律的肛门、尿道肌肉收缩训练,以促进盆底肌肉运动,增强盆底肌群张力,从而促进盆底功能的恢复[9]。康复训练对盆底功能恢复有一定的效果,但短时间内的效果不明显,需长期坚持训练,且单一训练模式使得部分产妇难以长时间坚持,导致整体效果有限,已无法满足当前产妇的需求。如何促进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是产科临床亟须解决的难题。有学者认为,可将康复训练与其他方案联合使用来增强恢复效果[10]。近些年,盆底康复仪在临床得到应用,该疗法可根据产妇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干预方案,对盆底肌肉进行刺激,可强化盆底肌肉,利于盆底肌肉张力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盆底肌肉张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盆底压力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表明,产妇产后采用盆底康复仪联合康复训练利于促进盆底肌肉张力恢复,改善盆底功能,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冯春雨和孟珊[11]的研究结果显示,生物刺激反馈仪与盆底肌康复训练能够提高疗效,改善产后盆底肌力,促进产妇产后恢复,本研究结果与其相似,进一步佐证了盆底康复仪联合康复训练的有效性。分析其原因为,盆底康复仪通过生物反馈技术测定产妇阴道收缩压,明确盆底肌群肌力等级,并制定针对性干预方案,以形成条件反射,利于盆底肌肉展开自主锻炼,使受损的盆底肌力逐渐恢复。此外,电刺激技术利用不同频率对盆底肌肉进行刺激,可加强盆底肌肉收缩,强化盆底肌群,促进盆底肌力恢复。此外,电刺激治疗可对产妇膀胱表面神经、尿道括约肌产生刺激,使膀胱收缩能力、尿道括约肌控制力得以增强,大大降低产后尿失禁的发生风险[12]。盆底康复仪联合康复训练可发挥协同作用,增强干预效果,使患者盆底肌肉张力提升,更利于促进盆底功能的恢复,从而预防尿失禁、脏器脱垂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采用盆底康复仪联合康复训练干预利于促进产妇产后盆底肌肉张力恢复,改善盆底功能,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盆底张力康复训练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翻转,让记叙文更有张力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论张力
张力
张力2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