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事项要记牢
2023-09-16田飞
田飞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显著增高,半数以上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高血压一旦发生无法根治,目前均以规范用药为主要控制方法和原则,但若用药不合理、不规范,不仅影响血压控制效果,还可能诱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出现生命危险。高龄患者认知有限、心理状态特殊,对于此类人群的用药原则、方法、注意事项展开积极科普是非常必要的。
确诊高血压并非必须服药
一般来说,诊室血压(非同日3次测量)≥140/90mmHg为高血压诊断界值。确诊后是否需要立即服药应根据情况考虑,部分患者可因日常饮食过咸、饮酒、长期高脂肪饮食而引发高血压,若超过临界值较小且无其他基础病,可从改变生活方式开始做起,若1个月后血压水平仍不达标,那降压药的服用便不可避免了。
那高龄患者该如何选择降压药呢?总体上来说,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可分为5大类,分别为钙离子拮抗剂(硝苯地平缓释片、非洛地平片、氨氯地平等)、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阿替洛尔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培哚普利、福辛普利等)、利尿剂(氢氯噻嗪、呋塞米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沙坦类降压药)。降压药物的区别不在于好坏,而在于机制,药物的选择以合适为核心原则,无法直接判断高龄高血压患者吃什么降压药最好,用药的效果因人而异,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药物。若患者肾脏排泄水钠功能不足,建议使用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而肾功能正常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应谨慎选择作用强的利尿剂,此类药物容易造成脱水、电解质紊乱。
掌握安全用药原则
掌握用药原则是保证药效和安全性的关键所在,总体上高龄患者服药中需要遵循两大原则:一般性原则,也就是全部患者均需要遵循的规律;另一方面注意合并症,根据高龄患者实际身体状况综合考虑。一般原则包括:若高龄患者无明显的合并症或轻度、中度高血压,此时应从最基本的低剂量药物开始给药,根据个体化特点调整药物种类、剂量,逐渐增加药量,单药无效时联合用药,注意降血压应稳定、缓慢,密切观察心输出量,避免血压波动造成的血管阻力提升、心输出量异常。用药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夜间血压水平,不可过高、过低,并注意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对于存在基础病、合并症的高龄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合并症,治疗中需要兼顾降压疗效和药物是否对合并症有不良影响。
用药时间有講究
在临床工作中,有许多高龄高血压患者对于用药时间提出较多疑问,如在什么时候服用降压药作用最好?从经验方面来看,多数高血压患者在早晨7~8点、下午4~5点时血压升高明显,建议在血压升高前及时服药,避免早晚血压波动造成的不良影响。老年人存在固有观念,认为空腹服药会影响健康,其实这种担忧是不必要的。高龄患者的降压药方案经过详细的考虑和分析,药物剂量在可控范围,空腹服用的不良反应是微乎其微的,因此建议在清晨空腹状态下服用降压药,若控制不理想,可遵医嘱在晚间再服用一次。
还有患者可能对血压达标标准存在疑问,这也是根据高龄患者是否合并基础疾病而决定的,无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在服药后若高压、低压降低至140mmHg、90mmHg以下视为理想状态,但高龄患者可适当放宽至150mmHg、90mmHg,以耐受为基础,不可一味追求降血压,避免引发不良后果。而合并心脏病、糖尿病、冠心病的患者,需要在耐受的前提下尽可能将血压控制到130mmHg、80mmHg以下,这样能够保证血压不会加重基础合并症,提升整体安全。
除了规范用药,高龄高血压患者通过饮食管理、适当活动、规律作息,也有助于提升药物治疗依从性和效率,达到理想的血压控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