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舟山市创新“科技林长”制度 发展海岛“林业+”体系

2023-09-16苗晨颖王旺华

浙江林业 2023年8期
关键词:林长舟山市海岛

苗晨颖 王旺华

近年来,舟山市针对海岛地区国土绿化空间受限、林业保护粗放、管理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创新“科技林长”模式,选聘16名专业的林业科技工作人员担任科技林长,融合衔接林木种植者、林下经济种植者、苗木专家、植保专家的资源和需求,增强科技创新供给,打通整个海岛林业科技生态圈,让海岛林业的生态潜力有效激活,生态红利充分释放,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目前,舟山市森林蓄积量243.5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7.5万立方米,半年度增长率达到2.84%,增幅全省第二。大力开展“花海彩林”行动,今年以来新增国土绿化造林空间1243亩,重点打造景观李花林、彩化林等一批精品森林景观节点,完成森林质量提升8000亩,林业产业产值16.5亿元,同比增长8.9%。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达75%。

高标准强化海岛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打造“林业+生态”

林业大脑,“一网网尽”筑监测屏障。积极打造“林业数字大脑”项目,通过在全市重点区域布设摄像头,结合无人机巡航强化监管,贯通森林巡护、森林督查、森林防火、数字森防等业务数据,一屏了解生态公益林、自然保护地、古树名木等森林资源信息,实现林业数据可视化管理、保护和监管。加强林业数字化特色场景建设,建立自然资源云账簿、定海“智慧鸟岛”管理平台、“云迹古树”认养小程序、综合治理智慧分析平台、普陀区森林火灾数字化预警系统、普陀山古树保护管理平台等应用场景,积极探索“一张图”监管机制,推进自然保护地“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做到一图监督人员、一图管理资源。

植物医生,“一个平台”解病虫防治。打造“互联网+植物医生”模式,为林农和其他有需求的企业、群众提供线上“网络问诊”,远程求助、一站式解决森林病虫害防治问题,达到科学防治、规范施药、减少农药、绿色节本的目的。近年来,科技林长已通过钉钉、微信等及时解答嵊泗、岱山等海岛地区各类林业防治病虫害求助,为基层纾困解难。2023年共完成松材线虫病除治面积2.83万亩,清理病枯死松木1.3万株,粉碎疫木975吨,疫情发生面积和疫木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

科技林长,“一组服务”守生态红线。制定出台《舟山市林长制工作实施方案》,把科技林长工作纳入林长制总体布局,打造涵盖多个森林学科于一体的科技林长团队,定期召开科技林长座谈会,邀请科技林长现场把脉问诊、会商解决问题。开展科技林长讲堂,主动下沉、第一时间将病虫害防治、林业资源保护等新技术、新方法传播到乡镇。充分发挥林业科技人员专业特长,创新聘任科技林长16名,村级林长助理381名。完善县、乡、村监测网络体系,发挥护林员巡山护林作用,实行日常监测与定期普查相结合,对森林资源进行及时全面检测。目前,全市基层护林网格数339个,巡护面积104万亩,381位护林员实现手机端上线,网格覆盖率100%。

高效益挖掘海岛森林资源功能打造“林业+经济”

山海共美,打造海上“花海彩林”。充分运用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一村万树”示范村建设等工作载体,引入林业科技团队,编制《舟山市主通道两侧森林景观提升实施方案(2022—2024年)》等方案,统筹推进国土绿化、生态廊道、战略储备林建设,凸显海岛特色空间立体绿化风貌,改善海岛生态结构与功能。打造森林景观,通过补植红楠等常绿树种,栽植早樱等彩色开花树种,同时点缀山樱花、杜鹃等观花及色彩乔木树种,全域推进森林景观提升,2023年完成精品节点打造3613亩。同时,以松林阔叶化改造、落叶阔叶林绿化、经济灌木林美化、困难地灌木林花化等模式,优化林分结构,全面推动海岛门户“门面”更光鲜亮丽、城市迎客“脸面”更干净整洁、山水空间“颜面”更动人怡人,2023年实施林相改造8000亩。

林下生金,推动林下经济发展。积极探索适宜舟山本土的林下经济模式,组织林业科研人员实施科技攻关,集约利用林下、林间等空间资源,开展林药、林花、林菌、林苗等模式的林下经济试验和推广,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推广模式,架起专家与农民的桥梁,打造一批集“科研、示范、科普”为一体的仿生态示范基地。如引种不同的三叶青种源3个,在干旱、台风节点解决三叶青抗旱抗涝等关键问题,指导协助林农成功申报首屆浙江省林下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为项目申报及扩大栽培工作奠定基础。目前,全市已推广发展林下经济500余亩,林业育苗面积约5000亩,培育苗木近千万株;建设“千村万元”示范工程2个,全面营造科技兴林、科技惠民的氛围,有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林旅融合,发展林业休闲业态。因地制宜,创新拓展森林生态产业化,打造“林业+旅游”新业态,建立滨海、海岛和森林三种类型的生态休闲基地体系,建设朱家尖、秀山岛、定海“五山”绿道和新城鼓吹山、金鸡山的四处生态休闲基地,将林业资源转化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截至目前,舟山已创成省级森林城镇14个、“一村万树”示范村42个,城乡绿化一体化基本实现,年均接待游客人数近6000万人次。如定海区将水利工程建设与历史文化遗存、山地空间景观形态相结合,打造出一条东海云廊城市运动休闲绿道,日均吸引市民游客1.7万人次。

高站位融入“生物多样性”保护大局打造“林业+种群”

建立海岸湿地保护体系。红树林素有“海上森林”之称,不仅能抵御海水侵蚀海岸,还对海洋生态环境净化起着重要作用。2016年以来,舟山市突出“重要湿地建设优先”“生态修复为主”两个重点,在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中,引入浙江海洋大学等科技林业团队,拓增港池面积10万平方米,生态化修复滩涂湿地15.05万平方米,在北纬30度实现国内红树林人工引种示范,为浙江海洋生态补偿机制实践新增一项重大成果。

建立珍稀林种人工抢救体系。普陀鹅耳枥曾在国际上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危(CR)物种,全球仅一棵。2000年以来,舟山市启动实施普陀鹅耳枥抢救保护行动,市级林业科学研究院科技林长团队开展种苗繁育技术研究、野外回归试验、遗传多样性研究、异地引种驯化试验及其迁地保护研究等,以“有性+无性”繁殖双结合形式,不断扩大普陀鹅耳枥的子代种群规模。目前,繁育普陀鹅耳枥苗木累计已达4万余株,已在省、市内外建立就地、迁地保护点30余个,野外人工种群个体数量累计超过1万株,初步缓解了普陀鹅耳枥濒危状态,有效推进浙江省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保护工程实施。

建立珍稀鸟类栖息繁殖体系。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三大重要鸟类保护区之一,也是浙江省唯一省级海洋鸟类自然保护区。舟山市以科技赋能实施“智慧鸟岛”建设项目,充分运用物联网传感、人工智能、5G等技术手段,布设高清摄像头、鸟类声音识别仪、海上专用多参数土壤监测站等鸟类声像信息收集及海岛环境监测装置76台(套),建成集生物多样性观测、入侵防御、AI识别和数字孪生等功能为主的数字鸟岛综合管理平台,完成全国首个鸟类保护区风光柴储为一体的微电网系统建设,为中华凤头燕鸥等珍稀鸟类繁殖种群提供保障。2017年以来,保护区内年均有20只左右中华凤头燕鸥成鸟在此繁殖,成年种群数量达到180只,繁育成功幼鸟70只左右,2022年实现近距离两个岛屿同时繁殖成功中华凤头燕鸥幼鸟的世界先例,初步阻止了这一极度濒危物种滑向灭绝。目前,岛上现存世界极危物种中华凤头燕鸥、世界濒危物种黄嘴白鹭等水鸟40余种,数量达2万余只。

猜你喜欢

林长舟山市海岛
岚县创新林长制工作机制
浙江省舟山市南海实验学校
达川区
冰与火共存的海岛
在海岛度假
我是小画家
长汀推行三级“林长制”
“鸡奶奶”的五世同堂
舟山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绕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