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 打造生态文化新高地
2023-09-16诸葛承志
诸葛承志
2023年6月2日,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推进文化传承发展事业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是对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形成的天人合一、万物平等、取用有度等生态理念的传承和弘扬。下面我结合这段时间的学习,谈三个方面的学习体会。
生态文化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和理论基础。生态文化是人类在处理人、自然与社会三者关系时形成的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的总和,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和理论基础。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对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是对社会意识的引领作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靠的是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可以引领全社会认识自然规律、了解生态知识,深化对林业与生态、生态与经济、生态与政治等重要问题的认识,进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价值观。二是对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的促进作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根本在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为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可以更加广泛地宣传阐释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力促进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三是对林业事业的凝聚作用。林业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現代化的重要力量。人们越来越关注林业,其实质是人们对生态的关心。林业部门需不断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弘扬生态正能量。
浙江省生态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取得丰硕成果。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化建设,在浙江工作期间强调发展人文林业来弘扬绿色生态文化。一直以来,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一以贯之地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大力传播生态文化知识,普及生态文明理念,服务生态产业发展。一是典型示范效应凸显。深入开展关注森林活动,国家森林城市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实现省级森林城市和省级森林城镇中心镇的全覆盖。深入挖掘全省生态自然资源和生态人文资源,遴选命名省级生态文化基地401个,50个行政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数量位居全国之首。以上举措不仅提升了浙江生态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力,还在推进美丽浙江建设中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古树古道得到有效保护。出台全国首部古道保护办法,实施古树古道专项保护工程,投入近5亿元对一级古树和重要森林古道进行重点保护,打造古树名木主题公园181个,200多条森林古道得到修复,古树、古道与绿化美化融为一体,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符号。三是绿色理念深入人心。持续举办植树节、湿地日、爱鸟周等主题宣传活动,精心打造世园会、森博会、花博会等公益活动,推广“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模式,引导全社会参与生态建设,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持续提升。先后组织开展了“最美古树”“最美森林”“最美森林古道”“最美湿地”等评选活动,展示浙江丰富的森林资源。四是基础保障不断加强。积极构建社会参与的生态文化组织机构,2010年12月成立浙江省生态文化协会,45个市县相继成立生态文化协会。同时,成立了竹文化分会、湿地文化分会、理论文化分会,并在浙江农林大学成立浙江省生态文化研究中心,为开展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先行示范中发挥生态文化更大作用。打造林业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先行示范赋予了林业部门光荣使命,也对生态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打造更加繁荣的人文林业体系,充分发挥生态文化在打造林业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先行示范中的重要作用。一是挖掘生态文化内涵。继承和弘扬山水文化、竹文化、花文化等传统文化,加强世界自然遗产遗迹、古树古道保护,留住人们的乡愁记忆和文化印记。二是打造生态文化阵地。加强生态文化基地建设,发挥全省丰富的生态自然资源和生态人文资源优势,建设一批高质量、有特色、有创意的生态文化村和生态文化基地。依托自然保护地、国有林场等建设一批自然教育基地,打造生态文化宣传教育的主阵地。三是加强生态文化宣传。深化“关注森林”活动,开展植树节、湿地日、爱鸟周等主题宣传活动。广泛开展自然教育,牢固树立生态理念,为打造林业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先行示范凝聚更大的共识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