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梦回大唐

2023-09-16张雷刚

当代作家 2023年7期
关键词:故土大唐协会会员

那年,西安。

2006年的6月底,大学毕业在即,莘莘学子学业有成,怀揣梦想与希望,即将踏上旅程,走向各行各业,成长为社会的栋梁。有的回乡发展,有的留驻西安,而我也将踏上前往北京的车程。闲来无事,在校园里溜达。

六月的校园,满眼的匆忙与仓促。公寓楼前的空地上,物流公司的摊位正挤满了托运物品的学友们;林荫道边上,三三两两的是几位大一的学弟学妹在书摊上选着自己喜欢的书籍,摊主都是准备离校的学友,带不走的物品就地甩卖,有书籍、小电器、小盆景,甚至还有未开封的化妆品,就连小宠物也出现在摊位上(当时学校严令不得在寝室养宠物,这一定是在校外租住养的)。

那年,西安。

2006年6月30日,一张西安到北京西的火车票把我送到了首都,我成了故土的逆子,留给故土的只有越来越模糊的背影。到达北京时,正是早晨,7月1日,建党节。这是我26年来第一次离开故土。人生一旦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

2008年春节过后,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我毅然来到了和田。时至今日,来和十多年来,离梦想已是愈走愈远。现实与梦想的严重脱节,我已由一名志向从事基础教育蜕变到了文学发展。尽管我深知文学之路的艰辛,但迫于现实的无奈。我不得不从一名理科生向文科生转化。我也深知我远远不及鲁迅先生的民族精气神,我的转变只是为了逃避现有的境況,去寻求文学上的一方净土。先生的弃医从文,所展现的是一种忧国忧民的“民族魂”,而我的弃教从文,只不过是对时局的一种无奈。

我也时常把“一个民族,只有教育事业发展了,这个民族才不会被历史的滚滚车轮压碎;一个地方,只有教育事业发展了,这个地区才不会被社会(世界)所遗忘(抛弃)!”挂在心坎上,可是力不从心,扭转不了时局。教育的微观变化不能立竿见影地体现出政府官员的功绩,也就造就了“不上心”效应的恶果!

那年,西安。

西安,古称长安。1400年前,公元618年,正是大唐建立之年。大唐的老大,决定在此建行政中心时,长安已被称呼了818年之久。

回到那年的西安,是梦回一次大唐。大唐从来都不是一个王朝,就如长安不仅仅是一座城。长安是那个时代每一个人的长安。君君臣臣、俊男美女、侍者名士、商贾游侠、僧侣乞丐、文人骚客,无不对长安充满无尽的向往!

隔着千年的时光,依然怦然心动,生逢盛世是一种侥幸。忆起长安,总是旧梦深。突然追忆起那年端午,公元一九九五年,是我与奶奶过的最后一个端午节。那时奶奶已到弥留之际,但她还不忘给我戴上五彩绳。

作者简介:

张雷刚,陕西省宝鸡市人士,生于1980年8月,2008年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西部建设,现供职于新疆自治区和田市。相继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称号:“寻找工匠精神”公益大使、全国教育调研员、中国“好老师”智库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北京语言学会会员、中国诗书画研究会诗词研究中心创作员、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会员、教育部人教社国学教育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核心专家张红星教授助理、中国甲午战争历史研究中心会员、九·一八战争研究会会员、东北大学张学良研究中心会员、共和国知青网副秘书长、知青文化研究会综合管理部主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学艺术评论协会会员、新疆和田地区作家协会会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作家协会秘书长、新疆和田市作家协会主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和田代表。

猜你喜欢

故土大唐协会会员
梦里大唐知多少
寻迹大唐
杨小泉艺术作品欣赏
董冰作品
梦回大唐
如何在大唐朋友圈优雅炫富
故土情
扎根故土 带头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