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光

2023-09-16关文斌

当代作家 2023年7期
关键词:茅草屋微光灯光

关文斌

从偏僻的乡下来到繁华的沈阳,从青春年少到两鬓微霜,从踌躇满志到今天桃李满天下,一转眼,大半辈子过去了,可是我从来都不敢忘却那一直燃烧在心头的微弱的“火油”灯光。正是这微光,在那个物质和精神生活相对贫乏落后的年代,助我开阔眼界,丰富心灵,走上了读书成长之路。

我1966年10月出生在赵家沟。赵家沟虽然山青水秀,可是贫穷落后。迟迟都没有通上电。夜幕降临,家家户户点灯熬油,是家常便饭的事儿。在我的记忆里,当时的蜡烛无论是白的,还是红的,都是8分钱一根,很少有人能买得起。用蜡烛照明在当时是很奢侈的事情。向我们这样挣工资的家庭,也只有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才舍得用蜡烛来照明。更何况那时候家父的工资每个月开全了才能到手38块9角,每个月从沈阳给我们母子四人邮寄15元。我们兄妹三人都在长身体,吃饭、穿衣尚且紧张,省吃俭用的母亲怎么会舍得买蜡烛呢?那跳动着的,闪烁着的微微火光的油灯,不仅帮助家人驱走了黑暗,而且从我上三年级开始,也就是12岁那年开始就一直默默陪伴我,并且促使我养成了灯下读书的习惯。

不是白天不能读书,而是白天太忙。我是家中长子,白天上学,下午放学后总要帮妈妈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春天挖野菜,喂鸡鸭鹅,有时也用来改善伙食,采摘山野菜,或者翻地,做好春耕的准备;夏天回来早,要么放猪,赶着猪去田间地头散步、觅食,要么去田间除草,或者给猪割草;秋天又要忙着帮助妈妈收获各种农作物;冬天呢,放学后还要搂草、砍柴,以供家里冬天烧火做饭、取暖。一年365天,只有晚上夜深人静,才是读书的最好时光。

在茅草屋闪烁的微光中,我最先读完了李英儒的长篇抗日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我记不清用了一个月还是几个月的时间,贪婪地读完人生第一部抗日题材小说。书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至今依然个性鲜明活在我的心里。八路军游击队政委杨晓冬严厉认真,地下交通员金环、银环,机智勇敢,信念坚定。印象最深的是伪军团长关敬陶率部起义的故事情节,或许因为自己也姓关的缘故,对关敬陶这个人物记忆最深,也为他在关键时刻弃暗投明,选择起义,最后走向革命道路而欣慰。茅草屋里柜子盖上那小小的油灯,那微微的亮光,燃起了我对抗日小说的阅读热情,从此一发不可收。直到现在对抗日的作品,无论是小說还是影视,从不放过,从不舍弃。就在前几天,还向我的学生彭琪推荐了《野火春风斗古城》这本书。书还没读几天,孩子就兴奋地告诉她的妈妈说:“这本书太好了!”我仿佛看到一种新的微光正在彭琪的心底熊熊燃烧。

乡村的夜晚是喧嚣的也是宁静的。通常白天劳累一天的母亲和妹妹、弟弟早早就会进入梦乡。而我再也离不开那夜夜闪烁的微光了。我习惯了在微微的光亮下细心读书,时而掩卷遐思的生活。母亲和弟弟富有节奏的鼾声,并没有影响我读书的乐趣和心情。《水浒传》108条好汉至今耳熟能详,个个了如指掌,《西游记》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除魔,至今历历在目,《三国演义》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至今还念念不忘,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关羽的忠肝义胆,曹操的生性多疑,刘备的求贤若渴,都在我的心底里打下了深深烙印。

也是在微微的油灯光下,我如饥似渴地阅读了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前者,让我懂得了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学会了珍惜与感恩,“小萝卜头”的可爱形象一直无法从记忆中抹去,许云峰、江姐等革命先烈形象,一直高高耸立在我的心中,还有华子良“装疯卖傻”为革命传递情报,无不让年少的我肃然起敬。这种敬畏之心将近半个世纪了,依然如故。特别是当我成为一名语文老师后,更是时时警醒我:多为祖国培养培养有家国情怀的好少年,好青年。让更多的孩子从小懂得热爱党,从小学会立志,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早已成为我不懈的追求。我深深知道,这是我报答生我养我的祖国最佳途径,也是一个语文老师的应有的情怀与担当。后者,让我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人生价值,保尔.柯察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与感悟至今铭记在心:“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经把我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这个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读书不仅丰富了我少年时代的精神生活,更直接促进了我语文成绩的飞快进步,五年级时,参加全县的语文竞赛,我和同班孙润杰同学同时分获获一、二等奖。没有漫漫长夜里微光的陪伴,没有那时候养成勤奋苦读的习惯,怎么会有今天的自信满满、桃李芬芳呢?从识字起,到17岁离开乡村,草屋茅舍里的深夜的微光,伴我读完了刘知侠的《铁道游击队》,刘流的《烈火金刚》,吴强的《红日》,曲波的《林海雪原》等一系列军旅题材长篇小说,直到现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多数还能回忆起来。成为我心中的一道道光。对军事题材小说及影视作品依然兴趣浓厚。崇拜英雄,敬畏英雄的是我心中挥之不去的情结。或许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在心里扎根的。

我在微弱的灯光下读书不足为奇,母亲每天早起在微弱的灯光下生火做饭,特别是寒冷的冬天,想起来才让我们这些儿女心疼和感动。那时候的农村,冬天是异常寒冷。虽然上半夜把火炕烧得热热乎乎的,可是后半夜屋里还是冰凉冰凉的。每天天不亮,母亲最先点亮油灯,放在灶台旁,然后点燃锅底柴火,炖菜的同时,在发热的锅里贴上大饼子,有时贴菜团子,好得差不多快要揭开锅盖的时候,母亲才把我们兄妹喊起来洗漱,准备吃饭,上学。

后来,记不清是哪一年,赵家沟终于通上电了。每到夜幕降临,家家户户灯火通明。而我从17岁那年,开始正式成为城里人,来到省城沈阳读书,在沈阳读了高中,师范,直到后来参加工作,成为一名老师。屈指算来,离开家乡四十一年了,可我从不敢忘却茅草屋里柜子上那微弱的灯光,也不想忘却。因为我坚信:心有微光,必有远方!就在这个中小学暑假到来之前,我向所有的学生提出了假期读书建议,认真阅读《大东北抗联纪实》《东北抗联女兵》《志愿军援朝纪实》,还有王树增的《解放战争》。我想在更多孩子们的心里点燃别样的微光: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学习英雄,立志报国。

乡村茅草屋里的微光默默陪伴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给我以光明,给我以启迪,给我以智慧;

这微光形影不离,几十年如一日,一直照亮着我的我的成长之路,激励我手不释卷,给我以思考,给我以情怀,给我以力量;

这微光犹如肝胆相照的老友,使我一生受益无穷。时时给我以警醒,给我以忠告,给我以信念。无时无刻不在警醒着我,努力把生命活成一束光。

2023年7月8日

猜你喜欢

茅草屋微光灯光
水中灯光秀
微光奕奕
今晚的灯光亮了天
来一场灯光派对
流淌的微光(组诗)
茅草屋,从贫穷标志到国宝
奶奶的茅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