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2023-09-16徐永飞
摘 要:高中历史统编教材由于实行时间短暂、老师理解容易出现偏差、教材本身高度概括等原因,教师们在实际的教学中遇到很多困惑,笔者结合自身对高中历史统编教材的实践,立足大单元理念,谈谈几点教学思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统编教材;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35-0141-04
一、 引言
从2020年秋季开始,安徽省正式开始使用高中历史统编教材,很多教师认为统编教材时间跨度大、教材阐述简略、知识容量大、课时紧张,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非常不容易。这就要求一线教师正确理解新教材,把握住统编教材的方向。鉴于此,笔者以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为例谈谈几点教学思考。
二、 几点教学思考
(一)融入大单元理念
大单元理念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大趋势,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融入大单元教学理念。目前教师们对大单元的概念存在不同的认识,我们完全可以抓住共性的东西,紧盯大单元的关键词(单元教学、逻辑关联、相对独立、关注素养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我们的认识,加深我们对概念的理解。了解概念之后,我们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转变思想理念,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形成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大单元理念虽然强调宏观,注重专题性,但是也十分关注细节的透视,因此宏观的展望和微观的剖析的有机结合才会让大单元教学理念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我们不能为了改变而改变,不能轻易地把教材内容拆解和重组,除非我们重新整合后,逻辑性和科学性更强了,也更有利于学生接受了。大单元教学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需要团体合作和时间积累。
(二)理解“纲要”内涵
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统编教材的方向?笔者认为关键要理解“纲要”的内涵。高中历史统编教材的名称叫作中外历史纲要,那么就教材本身来说,我们的重点应放在“纲”和“要”上,但问题的关键是“纲”和“要”的内涵是什么呢?“纲,维紘绳也”,本意就是网子的总绳,引申为事物的关键部分或者最重要的内容,这个关键和最主要应该是一个主题、一条线索、一个准绳。讓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之上,根据老师的提示,按照一定顺序,梳理历史知识。通过梳理,学生能够厘清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基本框架,从而践行“展现历史演进的基本过程以及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文明成果,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的要求。“纲”应该让我们线索更清晰,思维更连贯,我们不能随意增,也不能任意减。
如果说“纲”是“线”的话,那么这个“要”就是“点”,比如韩非子所说的“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中的这个“要”字。纲要中的这个“要点”应该是重点、焦点、指点。有了“纲”这条线,我们并不是要面面俱到,走马观花,浅尝辄止,而是要在线的基础上找准发力点,进行深挖。“1956—1976年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阶段,其突出特点是探索、曲折和发展。”既然是探索,我们就要看到探索的艰难、探索的成就、探索的意义;既然是曲折,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出现失误的国内外因素、失误带给我们的教训;既然是发展,我们重点讲述的当然是当时取得的显著成就、取得成就的意义、总体向前发展的总趋势。
(三)师生转变角色
很多一线教师认为高中历史统编教材的使用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高中统编历史教学总主编张海鹏教授在培训中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原因并给出相关的建议:相当一部分“有丰富经验的历史教师”,已经形成旧教材的教学思维,需要“尽快适应新教科书”“适当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熟悉新课标”;“坚决扭转片面考试教育倾向”“重在素质教育”;“教师要领会每一课内容”“深入分析课程结构,合理整合教学内容”“领会课程要旨”;“给学生发讲义,补充了不少材料和图片”的做法“值得商榷”,教学要“围绕教科书来讲授”“发的材料要围绕教科书进行”;教师还应该“同时关注初中、高中历史教材”;“掌握教科书的政治方向和学术理论方向”。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敢于改变、善于改变、真实改变。不过,教师在进行转变的同时,往往容易忽略学生的转变,而这一点往往才是最难的。我们需要“构建多视角、多类型、多层次的课程体系”,多途径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挥余地,让学生参与,为学生服务,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合力,构建师生互动的美丽课堂,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和教师的长远发展。
(四)回归学科本质
历史学科的本质应该回归历史的五大核心学科素养的培养。“传统的历史教学在学科上过度发力,教师也常常纠结于历史知识的容量和难度,忽略了历史学科的本质和历史教育的真正价值。因此,重建历史教育价值的关键,是实现由学科知识本位的教学转向以人为本的教学。”历史学科既复杂,又简单,复杂的是它的包罗万象,简单的是它的求真求实。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既需要有意渗透不离主题,也需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五)坚持立德树人
高中历史统编教材的编写是国家行为,体现国家事权,涉及培养社会主义人的内容、方法、目标等诸多问题。培养时代新人,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我们的历史教学工作也必须以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意识形态为指导,“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高中历史统编教材不可能一点问题都没有,而是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这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要求,但就目前而言,高中历史统编教材的方向性、综合性、人文性、思想性、系统性等方面应该说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研读。在正确把握的基础上研读,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也许那时,我们就能更加理解这套统编教材的意图和思路,甚至找到它的不足,从而推动我们高中历史教材的更加科学、完善。
三、 几点教学建议
针对以上几点思考,笔者在进行《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九单元大单元教学时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研磨课标
这一单元课标一共有七点,从这一点来看,这一单元的内容是相当重要的。通过研磨课程标准,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如下:
1. 运用历史视频,相关史料,对比新中国成立前后国家和人民的地位和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并坚信党的领导。(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2. 列举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中国的发展阶段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做出的适时政策调整,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的巨大成就。(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3.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探索社会主义的成就和失误,学会从具体的历史时空条件下分析历史问题,肯定毛泽东对中国巨大的贡献。(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4. 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不同时期、各个领域的探索,了解时代风貌,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劳动人民的时代精神,感悟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和使命,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家国情怀)
(二)深挖教材
本单元的内容属于中国现代史的范畴,时间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一直讲到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分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两个时期。前一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克服重重困难,在巩固新民主主义革命成果和新生政权的基础上,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1956年到197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虽遭受巨大挫折,但仍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另外,这一时期的很多措施和国内外因素有着密切联系,需要构建历史的横向和纵向联系。
(三)熟悉学情
高一的学生已在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对本课的部分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高中教材中补充了一些新增加的内容,所以学生的理解会出现不全面和不深刻的现象。高一的学生思维水平不断提高,好奇心强,对新知识充满探究的热情,但往往主动性、自觉性、深刻性明显不足。另外,本课涉及的内容时间跨度长、容量大、故事少、意识浓、要求高,所以学生学习起来会感到难度比较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設计思路,大胆整合,深入浅出,适当引入一些历史图片、小故事、文字史料等,设计一些有探究性的问题,尽可能还原历史场景,关注历史事件的时代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
(四)精进自我
课程标准是本体,教师是导体,教材是载体,学生是主体。在强调整体的同时,也要考虑教师的知识储备、擅长领域、教学风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盲目地追求广度、深度、难度,而要追求有效度和温度,实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五)单元设计构想
1. 大概念:执政道路探索。1949—1956年是中国共产党对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这是属于顶层设计,是框架和基础的架构;1956—1978年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探索,这是属于丰富发展,是走自己道路的探索。
2. 大立意: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把握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的发展脉络,体会探索的艰难性和成就的深远性,感悟这一时期的精神风貌,激发历史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对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理念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力图实现个人与时代、历史与现实、宏观视野与微观透视的有机结合。
3. 小切口:老兵李德甫的军路、农民侯永禄的心路。
(六)单元设计实施
1. 历程梳理 探索不易
纵观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探索,我们发现中国共产党在承接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成果的基础上,带着“进京赶考”的敬畏之心,团结各种力量创建新政权,又在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从军事、经济、外交等多个领域采取富有魄力和智慧的新措施,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使新政权赢得人民信任,更加巩固。有了这一坚实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又开始创造性地从政治、经济、理论三个方面建立新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为了走出自己特点的建设道路,中国共产党又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艰难而漫长的奋斗,曲折教训深刻、成就意义深远、精神震撼人心。探索虽曲折,但探索的艰难、民众对党的认同、党的初心和能力也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2. 彰显立意 素养本体
举例一:
思考:为什么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是众望所归,历史必然?
材料1:被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所统治的旧中国的历史时代已经结束……中国人民一跃而为现在管理国家政权的主人翁。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在地球上站立起来了!
——1949年10月1日《解放日报》
材料2:(新中国的成立)在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阵线上又打开了一个缺口。
——波兰华沙《人民论坛报》
材料3:西方媒体中,几乎都轻描淡写,竭力缩小这一重大事件的影响。
——2009年10月1日《人民日报》
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举例二:出示侯永禄老人的日记和播放今日之中国视频。
3. 以小见大 国民如一
通过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图片,回顾中国近代史上社会各方力量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历程,培养时空观念;通过文字史料,学生根据图片对比和对材料的理解,探究新中国成立的意义,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是众望所归、历史必然,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再如利用农民侯永禄的四个时期的日记和播放今日之中国视频,感受党的奋斗历程的艰辛和成就的伟大,激发爱国之心,落实报国之志,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等素养。历史的中心是人,历史因人而精彩,我们的眼睛不仅要往上看,往前看,还要往下看,看我们的民众,历史中的人和事折射大时代,国的发展历程也往往和民离不开,正是以小见大,国民如一。
(七)单元整体规划
本单元分两课時来完成,围绕“国之幸,民之福”,分为建国立国篇和建设探索篇(如下图所示)。建国立国篇:众望所归,历史必然是新政权;审时度势,运筹帷幄是新举措;不忘初心,顶层设计是新制度。建设探索篇:扬帆起航,踔厉奋发是探索起步;千回百折,筚路蓝缕是探索曲折;凝心聚力,砥砺前行是探索成就;覆舟之戒,刻骨铭心是探索感悟。
(八)单元层次检测
1. 达标训练
阅读教材,全面梳理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事件,并分析找出取得成就和出现失误的各自原因,概括出这一时期的探索留给我们的经验教训。
2. 进阶练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试题略)
设计意图:本题意在让学生全面掌握新中国成立初中国经济的发展概况及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让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创新性、伟大性、艰难性、前进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看待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曲折,培养学生正确的唯物史观。
3. 真题演练
精选新高考真题(试题略)
(九)单元教学评价
1. 学生能否正确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从时空视角了解并掌握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2. 学生能否正确认识和看待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误和伟大成就,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摸索的复杂和艰难;
3. 学生能否感悟到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不仅仅有一切为民的初心,更有执政为民的能力。
(十)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设计立意深远,政治性强,认真践行党史学习教育要求,坚决践行党的立德树人的目标,努力培养学生对党的认同感,突出党的执政能力,重视党的初心和执政理念的强大力量,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单元的整合:既有宏观的架构,也有微观的透析;既有大时代的展示,也有个人命运的关注;既有对历史的深入分析,也有对现实的强烈关怀;既有对历史专题的梳理展示,也有对中外关联的横向重视。单元的设计更加符合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规律,课程内容的结构性、逻辑性、主体性、思想性等更加凸显,创设情景增强学生对历史的亲切感,不割裂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在关系,锻炼历史思维,提高学习深度。
在单元设计的过程也留下不少遗憾和困惑。大单元教学是一个方向也是现状,然而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单元设计,自己对大单元的理解还是比较浅显的,不禁反问自己几个问题:高中统编教材和初中统编教材是如何有机结合的?大单元时空架构的最佳延伸点在哪?史料的丰富性和典型性是否恰到好处?学生对情境活动的参与普遍性、感悟深刻性、素养的生成性是否落实到位?于是自觉学习努力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
参考文献:
[1]汤可敬译注.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高华平,等译注.韩非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5.
[4]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5]李卿.回归历史学科本质 凸显历史育人价值——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编写思路、体例结构及教学建议[J].中国民族教育,2020(11):42-46.
[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7]教育部.中外历史纲要(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徐永飞(1988~),男,汉族,安徽涡阳人,亳州市第十八中学,研究方向:高中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