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式学习构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策略探究
2023-09-16梁戈
摘 要:在小学阶段开展信息技术课程可以帮助小学生了解和使用计算机,提高其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学生通过初步了解编程、设计和数据分析等内容,可以掌握基本的逻辑思维和计算思维,从而提高自身创造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项目式学习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因此,在信息技术课上引入项目式学习,能够让学生通过实际项目来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知识,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也能锻炼其团队合作和沟通协作的能力。文章将对该话题展开讨论,探究如何通过项目式学习的开展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小学高效课堂;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35-0010-04
一、 引言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往往以纯理论知识的方式呈现,其教学内容和任务较为固定,缺乏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和兴趣的个性化设置,从而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也无法培养其解决问题、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为了克服传统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不足,项目式学习应运而生。其强调学生通过参与实际项目活动来学习,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项目主题,并提供了灵活的学习路径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其还注重实践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使得学生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增强实际应用能力。可见,项目式学习具有诸多优势,将其应用于信息技术课堂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 项目式学习概述
(一)定义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基于实践和问题解决的学习方法,强调学生通过参与综合性的项目活动来构建知识、发展技能和培养综合能力。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以一个具体的项目为核心,通过规划、研究、设计、实施和评估等过程,深入探究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其核心理念是将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通常与学科内容和现实生活情境紧密相关,可以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以激发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同时,项目式学习也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度,鼓励他们在项目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力。在一个项目中,通常包括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制订解决方案、实施方案并最终呈现成果等环节,要求学生运用各种学科知识、研究方法和技能,进行数据分析、实验设计、编程开发等操作,以培养其实际操作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此外,其还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度思考,在实践中真正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并能够将其应用于现实问题中,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合作精神,提高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特征
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括提出问题、制订学习目标、规划学习步骤,以及参与项目的决策和执行过程。这要求其通过调研、探究和实践,从不同角度理解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学生在项目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并承担各自的责任,需要在小组中通过共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这说明项目式学习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调学科之间的融合和综合应用,不拘泥于传统学科边界。其还使得教学能够围绕一个具体的问题或挑战展开,让问题成为学习的核心驱动力,鼓励学生之间通过合作与交流开展实践操作和真实应用。可见,项目式学习能够凭借这些特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综合能力,并促使其从学科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挑战。
三、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现状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小学开始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包括引入电子教材、多媒体教学资源和在线学习平台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以培养其信息素养和运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同时,教师们也在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积极运用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然而,当前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部分学校缺乏先进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导致教学条件不够优越。这使得部分学生无法享受到全面的信息技术教育,影响学习效果。其次,课程的内容过于理论化,实践意义不够明确。一些课程注重记忆技术知识,忽视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课堂上缺乏真正的实践环节,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的灌输,无法真正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此外,一些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存在认识误区。一方面,信息技术的理念和方法理解不深刻,难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无法有效地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这使得一些学校的信息技术课堂变成了简单的操作指导,缺乏深度的技术学习和思维培养。
总体来说,在我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中,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强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的投入,优化课程内容,注重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教学能力,确保他们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学习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学习、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基于项目式学习构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教学观念下,教师通常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在项目式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其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过去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往往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教材,学生在课堂上缺乏主动性和参与度。在项目式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互动讨论等多种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能力,将课堂重心从知识讲授转移到能力培养上。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将过去独立学习和竞争的模式逐渐转化为通过分享和协作解决问题,以培养团队意识和沟通协作能力。此外,传统课堂往往以考试和成绩为导向,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发展。在项目式教学中,教师应采用综合评价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合作能力,注重挖掘学生的潜力。可见,要想借助项目式学习构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师首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从传授知识到引导学习,从单一教學方式到多元化教学策略,从内容教学到能力培养,从个体学习到合作学习,再从评分导向到过程评价。这样的转变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并提升信息技术课堂的效果。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教师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理解项目式教学的原理和方法,从而设计和组织有针对性的项目活动,支持学生的学习和实践。
(二)合理设置任务
在开展项目式学习时,合理设置任务并提出问题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这要求教师在设计任务时需要考虑其是否与学生的年龄、能力和兴趣相符,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对此,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分析,了解其知识背景、技能水平和学习目标,以便确定适合的任务。任务可以基于实际问题或情境,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以激发其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例如,做一个关于学校宣传的PPT,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内容应用到自己熟悉的领域中。同时,任务的设置应多样化和个性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对此,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不同的任务选项,让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在项目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能力和经验,确保项目具备适当的难度。在既有挑战性又具有可行性的情况下,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在提出问题方面,教师应当重视的是,问题要具有开放性的,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例如,可以提出一个关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改善校园学习氛围的问题,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同时,问题应和项目紧密关联,与项目的目标和内容相互支持和补充,涵盖不同类型和层次的知识,以满足学生不同的思维需求,引导其思考和解决项目中的实际问题。而创设实践性和体验性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亲身实践和体验信息技术的应用。例如,组织参观科技馆等场所,能够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从而认识到这门学科的重要性。
(三)鼓励合作分享
前文有提到,教师在设置项目任务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通过设置需要合作完成的项目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共同解决问题。同时确保任务分工明确,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贡献的机会,以充分激发其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智慧。而在项目开始之前,教师可以专门引导学生学习合作技能,如互相倾听、有效沟通、尊重他人观点和合理分配任务等,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研究等活动让其了解合作的重要性和技巧。在课堂上,为了鼓励学生之间的积极交流和经验分享,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任务进展、发现的问题、解决方案和成果等。同时,也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同伴评价,鼓励他们相互学习并提出反馈意见。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对等的知识分享,例如,每个学生在项目完成后可以给其他同学讲解自己的作品或设计思路。这种分享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分享者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可以让其他同学从中受益,并为其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机会。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之间的合作竞赛。例如,设计一个编程挑战赛或者技术创新大赛,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通过竞争,学生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合作,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技巧,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认可,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后,都应该及时表扬那些在合作和分享中做出积极贡献的学生。这不仅能够激发其他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认可,从而更加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
(四)强调跨学科整合
教师在设计项目任务时需要考虑如何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点。例如,在信息技术项目中可以涉及数学的数据分析、语言的文档编辑和科学的实验数据处理等。通过整合学科知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关系,提高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在项目中创造拓展学习机会,引导学生探索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例如,针对一个信息技术知识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与之相关的历史背景或社会经济影响等。帮助学生从多个学科的角度思考问题,并扩展他们的知识领域。为了鼓励学生在教学中进行跨学科思维的训练和实践,教师可以提供跨学科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充分开展合作与讨论,促进学生间不同思维的互相交流和启发。教师还需要为学生提供跨学科的学习资源,利用其进行示范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和应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技术的实践方面,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自然科学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实验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在语文课堂上,可以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制作电子书、演示文稿等;在数学课程中,可以利用编程软件进行数学问题的建模和解决等。通过跨学科整合,学生能够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不同学科的实际问题中,增强学科之间的联系与综合运用能力。
(五)提供指导反馈
在开展项目式学习以构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时,教师还需要重视多元化的评价和指导。对此需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还可以使用学科作业、项目报告、演示展示、技能表演、同伴評价等方式进行评价。这种多元化评价有利于发现学生的潜力和特长,综合评价他们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为了在项目过程中及时提供反馈,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任务进展、参与讨论、听取分享等方式,给予实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纠正错误,进而提高学习效果。在个性化指导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针对其学习差异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辅导。比如,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提供更详细的教学材料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组织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和评价彼此的工作成果,使得学生能够从他人的观点和建议中获得启发,培养自身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其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而更好地制订下一步的学习计划。对此教师需要提供评价标准或评价表,让学生自主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表现。此外,还可以在项目结束时进行综合评价。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质量、项目成果、评价反馈等多方面的因素,给予综合性的评价。通过综合评价,学生可以全面了解自己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学习进展和能力发展。
五、 结论
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以促进其深度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而言,学生在有意义的任务中实际应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学生还需要运用所学知识与同学展开合作,进行调查研究、设计、制作和展示等一系列任务,从而培养综合能力和实践技能。此外,其还鼓励学科之间的融合与整合,帮助学生建立多学科知识的联系。可见,引入项目式学习对构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和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富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学习机会。
参考文献:
[1]李林.基于项目式学习探索信息技术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23(12):84-86.
[2]张静.项目式学习构建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020:2577-2579.
[3]张荣利.项目式学习,让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自主高效[J].教育家,2023(4):42-43.
[4]史远.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学习方式变革研究——以小学信息技术智慧课堂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3(2):23-26.
[5]黄浩松.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C]∥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与创新研究论坛组委会,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文艺教育委员会.中小幼教师新时期第四届“教育教学与创新研究”论坛论文集(三),2022:183-186.
[6]石永红.项目式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的运用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2(31):61-64.
[7]邹周亮.项目式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论坛,2023(7):19-20.
作者简介:梁戈(1985~),男,汉族,广东广州人,广州市海珠区实验小学,研究方向:小学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