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防医疗救护工程主要出入口设计问题解析

2023-09-16赵贵华

智能建筑与工程机械 2023年7期

赵贵华

摘 要:为更好地指导人民防空医疗救护工程出入口设计工作,从医疗救护工程出入口的作用和组成、使用要求等方面,对出入口设计进行分析解释,并针对设计中的常见易发问题开展解析。重点对出入口回车要求、担架通行要求、人防荷载、平时连通口等常见设计问题提出了见解并进行分析。

关键词:医疗救护工程;主要出入口;回车;连通口

中图分类号:TU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903(2023)07-0111-03

0 引言

医疗救护工程是空袭时对伤员独立进行早期救治工作的人防工程。伤员通常会被分批运送到医疗救护工程进行救治,伤员进入医疗救护工程需要经过分类、急救、诊断、治疗、护理等多个环节完成。医疗救护工程主要出入口应优先满足救护车通行,且应具备通行担架的条件。因此,医疗救护工程主要出入口设计的首要目标,就是具备方便、快捷、安全地接受最大日伤员通过量的能力。

1医疗救护工程出入口的组成

出入口类型包括主要出入口(病人使用和医护人员使用)、次要出入口、备用出入口、连通口等。主要出入口是指空袭前后均可使用,且使用较为方便的出入口。为了病人使用方便和快速从室外进入医疗救护工程,主要出入口必须是室外出入口,且直通室外地面。

中心医院是人防医疗工程中的最高等级类型,应具备早期治疗和专科治疗的能力,也是设置床位数最多的类型。因此,中心医院主要出入口应重点保障,要求必须设置两个主要出入口,一个为病人使用,一个为医护人员专用。病人使用的主要出入口应按担架通行口设计,因日伤员通过人数较多,为方便救护车通行应采用坡道式,并与第一密闭区相互连通。中心医院的第二主要出入口主要为医生、护士等工作人员使用,按人员通行口设计,其内部医生、护士等工作人员数量约245~285人,相对较多且进出频繁,应设置第一防毒通道、第二防毒通道和洗消间(脱衣室、淋浴室、穿衣室)。

急救医院和救护站的医生、护士等工作人员相对较少,医生、护士、病人可共用主要出入口,因此设置一个主要出入口即可满足要求。急救医院、救护站的主要出入口为满足病人使用要求,其通道设计需满足担架通行要求,当条件允许时优先采用坡道式。若未采用坡道时,主要出入口的楼梯应满足担架通行要求,通道净宽和休息平台最小尺寸均不得小于2.0 m,梯段净宽不得小于1.65 m。有条件时应加设伤病员垂直提升井,井道尺寸不宜小于2.0 m×2.0 m。医疗救护工程次要出入口至少1个。各类出入口的设置要求如表1所示。

2 常见设计错误及解决方式

2.1 主要出入口的坡道不满足通行要求或不具有回车条件

由于人防工程建设主要采用结建方式,在工程设计过程中绝大多数主要出入口均结合平时汽车坡道加以利用,未考虑急救车辆通行尺寸及主要出入口防护密闭门外车辆回车需求,故造成急救车辆通行困难乃至无法通行。

医疗救护工程主要出入口满足救护车通行应满足以下3点设计要求。

第一,救护车应按照轻型车尺寸(7.00 m×2.25 m×2.75 m)设计,其坡道净高不得小于2.95 m,其最小环形车道內半径不得小于6.5 m。

第二,救护车到达第一防毒通道防护密闭门外侧即可,并未要求救护车一定要进入工程内部,但口部应保证救护车具有回车条件。通常有两种回车情况,第一种是停车库本身层高较高,满足轻型车的通行要求,救护车可以进入地库内转一圈出来。第二种是在防护密闭门之外设有回车场,其常见回车有环形回车场、T形回车场、L形回车场等3种形式,其最小尺寸可分别参考图1、2、3所示要求。回车场和坡道范围内均应满足轻型车的净高要求。

第三,若按照JGJ100-2015《车库建筑设计规范》要求轻型车的出入口直线坡道的坡度不得大于13.3%,曲线坡道的坡度10%。但RFJ 005-2011《人民防空医疗救护工程设计标准》对此适当放宽,将主要出入口坡道的坡度放宽至不得大于15%,弯道坡度不得大于12%,如图4所示。

2.2 主要出入口的防毒通道未按通行担架设计

部分人员在设计过程中为了满足防毒通道换气次数要求,将防毒通道设计尺寸仅依据规范最小尺寸要求进行设计。根据规范要求,防毒通道既应考虑洗消的尺度需求,还需满足不小于担架长度。因此,通行担架的第一和第二防毒通道长度均不小于3.50 m。

2.3 地下室最下层坡道式主要出入口未按人防荷载设计

作为人防工程的主要出入口首先应满足空袭前后均可使用的要求,故其设置应保证从最外侧一道防护密闭门外侧直通至首层室外,并在出地面段设置防倒塌棚架。部分结建式医疗救护工程的坡道式主要出入口,未按要求设置直通室外的通行区域,而是为节省空间将救护车辆通行路线与非人防区域混用。该部分混用区域,无法满足战时冲击波荷载要求及通行尺寸和安全要求。

医疗救护工程的坡道式主要出入口应设置为独立区域并确保坡道出入口在空袭时预定冲击波荷载下可安全通行。 主要出入口外坡道平面和剖面图示意图如图5所示,图中填充范围内均应按人防荷载设计。

2.4 连通口设置在第一密闭区。

根据规范要求相邻防护单元之间应设置连通口,此通行口设置作用有2个:一方面是防止相邻某一单元遭到攻击破坏后,可方便快速进入相邻单元避难;另一方面是在两侧均为清洁通风状态下,可进行必要性的通行和支援活动。

连通口两侧连通的应均为清洁区,不允许医疗救护工程的第一密闭区与相邻防护单元之间设置连通口。同时注意,第一密闭区允许设置平时通行口,战时采用两道人防门封堵。第一密闭区的平时通行口如图6所示。

3 结束语

医疗救护工程是城市人民防空的骨干人防工程,其出入口的设计是否安全合理是决定此类工程空袭时能否发挥救死扶伤作用的关键部位。本文针对空袭时不同使用状态下的要求,对主要出入口的设计要点给出了详细的解释,并对主要出入口坡道的回车、担架通行和人防荷载的设计范围进行了探讨,给出了合理化的设计建议。

中心医院的主要出入口的坡道应满足通行要求,且应具有回车条件,防毒通道应按通行担架设计,坡道式主要出入口应按人防荷载设计,第一密闭区不宜设置战时连通口。在设计过程中,在满足当地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方案布置条件灵活采用,确保设计内容满足规范要求和实现战时防护效能[1]。

参考文献

[1] 唐志辉,黄小进.居住区常用回车场及回车道尺寸研究[J].施工技术,2010,39(S1):697-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