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课程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教育

2023-09-16孙玉薇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3年12期
关键词:创造力心态心理

孙玉薇

积极心理指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它能够鼓舞人们实现既定目标并克服障碍。在教育中,积极心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心理韧性和社会适应能力。

根据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的理论,青少年时期的主要发展目标是自我同一性,学生要学会承认、接纳自身的不完美,并努力改进,这样才会身心共同发展。积极心态的培养包括对自己、对环境和对现实与未来三个方面,教师应围绕这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接纳现状,并为了变得更好而努力。

一、积极心理在教育中的作用

教育是一种影响人们行为和思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心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標,逐渐摆脱消极情绪的侵扰,拥有更强的适应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促使其在成长的过程中更加勇敢地面对挑战。

二、课程教学中积极心理教育渗透的必要性

课程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活动之一,也是整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时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生涯规划等方面,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因此,开展积极心理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在课程教学中,积极心理教育的渗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情绪的生成,还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方法和技能,促进全面发展。

三、课程教学中积极心理教育渗透的策略

积极心理教育不能仅仅依靠专业心理教师的辅导,更需要各科教师的积极配合。学生只有拥有了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习才能事半功倍,教师教学才能更顺利地开展。首先,教师要有同理心,关爱和接纳学生,这样就更容易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其次,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引入一些游戏、讨论、小组活动等丰富多样的活动来渗透积极心理教育。最后,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用适宜的方式在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教育,比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活动,提升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赞扬他们的品质和能力,使他们感受到归属感;采用鼓励的方式,帮助学生勇敢面对失败,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等等。

四、积极心理教育中如何进行师生合作

1.教师角度

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和创造力。

注重师德修养 教师应从自身做起,注重道德修养,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互动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友好、信任的关系,倾听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并及时回应学生的问题和困惑。

2.学生角度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应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自觉消除因拖延、自卑等因素产生的负面心态,提高学习效率。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生要学会主动与他人交流,正确面对不同的声音和意见,建立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

在行动中表现出正能量 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应具备实现目标、超越困难的意识,积极面对可能出现的种种挑战和困境。

在课程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养成积极向上的处事态度。同时,学生自身也应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开朗乐观的性格,并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只有师生双方共同努力,通力合作,才能更好地实现积极心理教育在课程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将帮助学生更勇敢地迎接外界挑战,在面对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时,他们也能够保持积极的态度,乐观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

猜你喜欢

创造力心态心理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心理感受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还是“看掐架”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