垣曲县允西河灌区农业水价改革探讨
2023-09-15谭革命
谭革命
(垣曲县水利局,山西 垣曲 043700)
1 灌区概况
垣曲县位于山西省最南部,境内允西河属黄河水系。全县用水总量3 596 万m3,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1 299 万m3、林牧渔畜用水量256 万m3、工业用水量730 万m3、城镇公共用水量282 万m3、居民生活用水量722 万m3、生态环境用水量307 万m3。
垣曲县允西河灌区位于县域东南部允西河中下游地区,东临黄河小浪底库区,北壤历山镇,海拔高程在205~350 m 之间,南北长15 km,东西宽2.5 km,总控制面积37.5 km2。
灌区地形多属黄土丘陵区,主要耕地面积多为沿河二级坡地和河槽两岸新老滩地。渠道和建筑物所在地,特别是五干渠,多属片麻岩,沟壑纵横、风化严重,地面支离破碎、透水性较强,土渠段土壤大部分属砂壤土,孔隙率为40%。
因受海洋气候影响,灌区内气候温和,无霜期长达220 d 左右,主要生产小麦、玉米、棉花、秋杂粮等作物。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以及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种植比例也发生了变化,大部分群众逐步向农业市场经济发展,大搞立体农业和高效农田,如大棚蔬菜、苹果园等经济作物。小麦、玉米、棉花、秋杂粮等作物种植比例有所下降,约占50%,经济作物的比重增大,占50%,灌区人均收入800~1 000元。
2 项目区农田水利现状
2.1 水利工程设施现状
灌区内现有东西两条干渠,总长26.5 km,其中已防渗19.2 km,占总长度的72.5%,未防渗7.3 km,占总长度的27.5%。在已防渗的干渠中,只有11.4 km 能正常通水,其余7.8 km 损坏严重,老化失修不能正常通水,需重新防渗。
西干渠总长14.2 km,已防渗8 km,占总长的56.3%,未防渗6.2 km,占总长的43.7%;在已防渗的渠道中,能正常运行的4.5 km,需重新防渗的3.5 km,新防渗6.2 km。东干渠总长12.3 km,已防渗11.8 km,占总长的91%,未防渗1.1 km,占总长的9%;在已防渗的渠道中,能正常运行的6.0 m,需重新防渗的4.7 km,新防渗1.1 km。
干渠过水断面现状:东干渠为100 cm×100 cm,设计引水流量为0.347 m3/s,纵坡为1/500~1/1 000;西干渠为110 cm×105 cm,设计引水流量为0.545 m3/s,渠道纵坡为1/1 000。灌区内有三条分干渠,总长11.04 km,已防渗7 km,占总长的63.4%,未防渗4.04 km,占总长的36.6%,在三条分干渠中,能正常通水利用的有0.9 km,需重新防渗的6.1 km。灌区内共有支渠25 条,总长42.2 km,均无防渗。全灌区现有132 座渠系建筑物,除88 座完好(占总数的66.7%)外,尚有44 座需重新改造,其中隧洞5 座,渡槽10 座,桥涵17 座,水簸箕4 座,量水槽6 座,退水闸2 座。
2.2 灌区计量设施现状
灌区内无计量设施,全部是人工测量。
2.3 工程管理模式
工程建成后,由允西灌区直接管理,现状水价计收为0.19 元/m3,由管理站计收并用于工程的维修、管理等。
灌区水价计收现状,由工程管理单位组织,受益村群众代表参与,确定水价。水价按0.19 元/m3计费,浇地后由村民代表逐户收取水费,部分用水户节水意识差,灌溉用水超额,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
2.4 灌溉设计保证率
项目区属缺水地区,主要农作物以小麦、玉米、棉花和果树为主,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GB 50288-2018)中第3.2.2 条的规定以及灌区运行多年经验,灌溉设计保证率按P=75%计算。工程设计基准年为2020 年。
2.5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5.1 项目区内农业水价计收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灌区单位水价低,造成农民用水户节水意识差,田地不平整,且大块田地数量较多,畦田少,坡度缓,灌溉水量大,水资源浪费问题突出。
2.5.2 项目区内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存在的问题
目前,灌区干支渠由灌区管理单位直接管理,近年改造配套过的支、斗末级渠道由用水协会经营管理,各用水协会根据村民意愿自发成立;管理运行不规范,随意性较大;未改造配套过的大部分支、斗渠道仍由有关村委会管理。
管理形式上受益区村民参与水工程设施管理的普及面偏小,没有更大范围地调动起受益村民参与水工程管理的积极性,管理体制上没有引进市场经营、良性循环的机制,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收费、轻管护、简单承包、以包代管的思想,缺乏全面的工程管理制度。
3 灌区水价改革路径
3.1 基本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以农为本,采用先进技术,促进节约用水,遵循市场经济,综合配套政策。
3.1.1 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针对允西灌区现有地表水的灌溉及渠灌、管灌等不同的灌溉方式等分别选取典型代表点,率先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面推进渠道计量设施建设。
3.1.2 坚持以农为本的原则
坚持以农为本,要以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通过对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达到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的作用。
3.1.3 坚持采用先进技术为原则
采用新技术、新材料与新工艺,对末级渠系计量配套及田间工程进行节水改造,以促进灌区农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提高灌溉管理水平,实现灌区农田合理用水、节约用水和用水户用水公平。
3.1.4 坚持节约用水原则
灌区水资源比较短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政策措施必须有利于促进节水。坚持“四个结合”,即项目建设要与农业水价定价机制相结合;财政资金奖补与农业用水水价改革相结合;产权制度改革与农业用水水价改革相结合;配套政策与农业用水水价改革相结合。
3.2 改革目标
确定本次在灌区范围内完成0.067 万hm2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2020 年允西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典型工程分类见表2。
表2 2020 年允西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典型工程分类表
3.3 改革思路
结合灌区内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及相关规划,全面推进允西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根据不同计量方式工程,实施组织措施、制度措施、工程措施、设备措施、测算措施来推进允西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
通过实施渠道计量,达到探索农业用水水权分配机制、农业用水水价定价机制、农业用水水费征收机制、农业用水损耗测算机制、农业用水节水机制、农业用水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机制、农业用水经营收益与水利设施关联机制的目的。
4 灌区水价改革工程措施
4.1 工程规模
根据灌区实际情况,本次综合水价改革建设规模为配套分体式超声波明渠流量计2 套、工作站1 套、计量信息与农业水价改革信息平台1 套、水权分配及成果报告结果1 项。
4.2 完善供水计量设施
根据允西灌区现有水源分类及灌区工程所属,结合不同工程类型,对新建、改建工程因地制宜完善供水计量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流量监测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全面监测干、支渠用水量,推进用水计量设施安装和在线监测,灌区工程实现干、支、斗渠计量。
4.2.1 计量设施配套
本次实施的允西灌区计量标准渠道连接断面采用了混凝土防渗渠,并配套有渠系建筑物,但渠系量测水设施较少,用水户对测量结果不认可。为了科学准确计量,减少用水计量过程中的矛盾纠纷,更好地服务灌溉群众,提高灌溉管理水平,除利用现有的量水设施外,再对试点区内的干支渠进行配套完善。
允西灌区目前水量计量设施很少,大多是通过运行人员经验来进行水量分配,无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在部分干、支渠安装分体式超声波明渠流量计,采用GPRS 无线传输方式将有关数据传输至云端,通过租赁云服务器部署运行软件,运行及管理员可以通过手机、电脑随时随地进行流量查看,合理调配水量来实现水量计量与管理。
渠道流量计量是通过安装在现地超声波明渠流量计配合标准断面进行流量采集上传。该设备采用太阳能供电,绿色环保。本次明渠计量配套采用混凝土矩形量水槽和混凝土矩形渠量水槽组成,具有结构简单、省工省料、不易淤积和便于观测的优点,在量水槽上游进口处设立观测水尺,量水槽各部高程应精确测量。测流数据最终传送至“允西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信息管理平台”,平台结合灌区农业改革要求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4.2.2 计量信息与农业水价改革信息平台建设
计量信息与农业水价改革信息平台整体功能主要包括:分配管理、水权管理、水价管理、用水计量、总量控制、节水奖励、用水组织以及统计分析功能。
分配管理以数据列表的形式展示四级水权分配结果,包括一级分配至各行业水量、二级分配至各灌区的农业水量、三级分配至各农业用水协会的水量、四级分配至用水的农业灌溉水量。
水权管理以图表的形式展示水权分配结果,主要包括行业确权、灌区确权、用水组织确权、农业用水定额、农业用水户确权、水权交易、水权交易记录。
用水计量包括用水户用水量、泵站取水量、流量计流量功能。用水户用水量展示农业用水户基础信息、年度用水量、买入卖出水权、剩余水权等信息;泵站取水量展示灌区各水泵年度取水量信息;流量计流量展示各灌区渠系流量计累计流量、年度流量等信息。
5 结语
建议各灌区要改善建管机制,完善内部的运管考核制度、激励制度、监管制度,化小核算单位,实行内部核算,加强节能、降耗、增效、提质,降低供水成本。实行水价公示制度,对水量、水价、水费“三公开”,提高水费征收透明度,防止乱收费、乱加价;强化水费使用的监管,防止乱开支、乱挪用,切实将水费用在灌溉供水工程运营维护管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