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曲中的艺术性探究

2023-09-15杨壮

参花(下) 2023年9期
关键词:音乐风格作曲艺术性

一、引言

作曲是一项充满无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艺术,作曲人通过音符与和声的编排,创造出美妙动人的乐曲,让人们在欣赏音乐之美的同时,感受其中深刻的情感和思想。然而,仅仅掌握技巧和理论并不足以使一首音乐作品成为真正的艺术之作。艺术性在音乐创作中起重要的作用,它是作曲人表达自己独特视角和情感的关键。加强作曲中的艺术性探究,有助于丰富作曲经验,为其他艺术领域创作和表达提供一定启发。

二、作曲中的艺术性概述

作曲是一项充满艺术性的创作过程,涉及音乐元素的选择、组织和表达,及作曲人个人的独特风格和创意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藝术性在音乐创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音乐作品具有情感表达、独特性和审美价值。

首先,作曲的艺术性在于作曲人对情感和情绪的表达。音乐是一种情感语言,作曲人通过音乐来传递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通过旋律的起伏、和声的变化、节奏的处理以及音色的选择等手法,表达喜怒哀乐等各类情感,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其次,作曲的艺术性体现在对音乐结构和形式的处理上。作曲人需要运用旋律、和声、节奏等音乐要素,将音乐材料组织成有机的结构,创作出既具有逻辑性又具有艺术性的作品,通过运用对位法、变奏曲式、主题与变奏等形式技巧,展现出自己对音乐结构的创新和个人见解。再次,作曲的艺术性还表现在音色和声音效果的运用上。作曲人通过选择不同的乐器、运用不同的音色特点以及探索新的声音效果,丰富音乐的艺术层次和表现力;也可以运用和声技巧、声乐技巧以及电子音乐技术等,创造出独特的音乐效果,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和富有个性。最后,作曲的艺术性还包括对文化和历史的思考与借鉴。作曲人可以从不同的音乐风格、文化传统和历史时期中汲取灵感,将多样性和创新性融入作品中,通过将古典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风格相结合,或者将民族音乐元素与流行音乐进行融合,展现出对音乐发展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观点。

三、作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作曲知识储备不足

尽管音乐创作是一种艺术行为,但仍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巧作为支撑。当缺乏足够的音乐知识时,作曲人就会遇到一系列问题。首先,缺乏音乐理论知识可能会限制作曲人的创作想象力和表达能力。音乐理论提供了作曲人用于组织和构建音乐的基本工具和原则。了解和掌握音乐的调性、和声学、音符的组织方式等理论知识,可以帮助作曲人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情感。如果缺乏这些知识,作曲人可能无法准确地传达他们所希望表达的音乐内容,导致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性受到限制。其次,缺乏对不同音乐风格和传统的了解,从而限制作曲人的创作广度和深度。音乐作曲需要对不同音乐风格和传统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不同的音乐风格有着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特点,对于作曲人来说,了解这些风格的元素和特征可以帮助他们在创作中融入多样的音乐风格,丰富创作语言。如果作曲人对于音乐风格和传统的了解有限,便可能陷入创作的局限中,难以开辟新的创作领域。最后,缺乏技术和工具的掌握也可能成为作曲中的障碍。音乐技术和工具的发展为作曲人提供了更多的创作可能性和实现手段,如果不了解或无法掌握这些技术和工具,也便无法利用现代科技和音乐软件的优势,进而限制创作的创新性。因此,作曲人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技术和工具,以丰富自己的创作语言和表达方式。

(二)创作主题不够鲜明

作曲人在创作之前应该明确自己希望表达的情感、思想或故事,以确定创作主题。如果缺乏明确的创作意图,作曲人可能陷入创作的迷茫和不确定中,导致创作主题缺乏深度。此外,不同的音乐风格和表达方式在创作时有不同的要求和特点,对创作主题的呈现产生重要的影响。作曲人需要深入研究和了解不同风格的音乐,掌握其特点和语言,确保创作主题能够在相应的音乐风格中得到准确而生动的表达。实际上,创作主题需要源自作曲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当作曲人缺乏灵感和创作激情时,创作主题往往难以清晰地浮现,因此需要寻找激发灵感的途径,如通过艺术、自然、文学等领域的探索,唤起内心的创作激情,进而发现新的创作主题。

(三)灵感的产生和捕捉不到位

作曲往往需要安静和专注的环境,以便作曲人能够专心进行创作。嘈杂的环境、外界的干扰和内心的压力等因素可能会扰乱作曲人的思绪,使他们难以进入创作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灵感的产生和捕捉会变得更加困难。多数作曲人都可能会面临创作的焦虑和压力,或者在创作过程中遇到困境或瓶颈,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灵感的产生和捕捉。缺乏创作规划和时间管理的有效性也可能导致创作过程的混乱无序,使灵感难以得到合理的发挥和捕捉。此外,创作过程中的技巧和方法也会影响灵感的产生和捕捉,导致创作过程中缺乏新鲜感和创新性,如果缺乏多样的创作技巧和方法,则会难以摆脱创作的惯性和固定模式,从而限制灵感的自由流动和捕捉。

(四)作曲技巧和方法运用不当

作曲人需要对音乐的调性、和声学、节奏和形式等方面的基本技巧有所掌握,一旦缺乏对这些技巧的深入理解,则可能无法灵活地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从而限制创作的多样性和表现力。然而,尽管技巧和方法在作曲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过于依赖技巧的机械运用也可能导致作品变得平庸和缺乏个性。因此,作曲人应学会灵活运用技巧和方法,以表达自己的音乐思想和情感,从而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和艺术性的音乐作品。此外,创作技巧和方法的不合理运用也可能导致作品失去内在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因此,在运用技巧和方法时需要注意其与作品整体结构和风格的协调性。如果技巧和方法运用不合理,可能会导致作品出现断裂感和不连贯性,从而影响音乐作品的艺术性和听觉效果。

四、提升作曲艺术性的策略

(一)挖掘音乐词句的内在节奏律动

提升作曲艺术性的关键在于深层次挖掘音乐词句的内在节奏律动,从而使音乐作品更加生动有力、富有个性。每个词句都有自己的节奏和韵律,通过仔细分析每个词句的音节、重音和旋律,可以发现其中隐藏的节奏律动。

注意词句中强弱音节的分布,以及在不同音乐风格中常见的韵律模式,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与词句的节奏相契合,并在作曲过程中创作出更有韵律、动感的音乐节奏。此外,在音乐作曲中,重复和变化是非常常见且有力的表现手法,根据作曲的主题思想,可以尝试将一些重要的词句或音乐短句作为主题反复运用,从而加强作品的内聚力。在重复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变化,例如改变旋律、节奏、和弦进行或音色,也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这种重复和变化的运用可以打破节奏韵律的单调性,增加音乐作品的层次和表现力。

另外,作曲人也应尝试创作独特的节奏模式,从而为音乐作品增添艺术性,不需要拘泥于传统的节拍和节奏模式,可以運用非传统的韵律元素,例如复杂的多拍子节奏、异步的音符排列或突然的停顿和延长。通过这些创新的节奏模式,可以创造出独特的音乐风格,从而使作品更具艺术性和创新性。总之,在具体创作中,只有根据自己的音乐风格和创作目标进一步发展和探索,才能创作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音乐作品。

(二)把握情感主题,提升旋律表现力

在创作音乐时,首先要对情感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理解,探索情感的不同层面和变化,了解与特定情感相关的音乐特征和元素。例如,哀伤的情感可能与缓慢的节奏、柔和的音色和悲伤的旋律线相关联。通过深入了解情感主题,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旋律的表达方式,使之更具情感共鸣和感染力。其次,在创作旋律时,可以尝试运用技巧来强调情感主题。例如,使用音高上升或下降来表达喜悦或沮丧,通过音符的连续跳跃或滑音来表达兴奋或忧愁,或者利用节奏的变化和强弱的对比来传递紧张或柔和的情感,这些技巧的运用能够创作出富有表现力和情感张力的旋律,使听众能够更直接地感受情感的内涵。最后,和声和和弦进行是音乐中表达情感的重要元素,作曲过程中要注重选择适当的和弦进行和和声配置,从而更好地支持旋律的情感表达。例如,使用柔和的和弦进行和流畅的和声来表达温暖和柔和的情感,或者使用紧张的和弦进行和不寻常的和声组合来表达紧张和压抑的情感。结合旋律和和声,能够创作出更丰富、更具表现力的音乐作品。而通过把握情感主题来提升旋律表现力,则能让音乐作品的情感更加引人入胜。因此,在创作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主观感受,尝试不同的旋律技巧和和声选择,以达到最佳的艺术性表现。

(三)结合生活经历进行艺术性创作

在作曲时,结合生活经历进行艺术性创作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它能为作品注入个人风格和独特的情感。可以先回顾以往的生活经历,通过深入探索自身的情感世界,并将其转化为音乐作品中的旋律、和声和节奏,才能让作品更加真实、感人。也可以根据个人的生活经历,创造主题和故事情节,将其融入音乐作品中,这些主题和故事可以是个人成长历程、爱情经历、旅行经历或其他深刻的体验,通过将个人经历融入音乐创作中,创造出富有情感和故事性的作品,从而引发听众的共鸣和想象力。此外,生活经历也可以激发对不同音乐风格和表现方式的灵感,作曲时尝试融合不同的音乐元素和风格,创作出独特的声音和风格。例如,将传统的民间音乐元素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或者探索古典音乐和电子音乐的融合,尝试运用多样的音乐风格和表现方式,为作品增添独特性和艺术性。

(四)加强作曲技巧的学习和运用

音乐理论和和声是作曲的基础,深入学习音乐理论,掌握音乐的基本元素,例如音符、节奏、音程和和弦;了解和声规则和常用的和弦进行,能够帮助作曲人创作出和谐、富有层次感的音乐作品。通过学习音乐理论和和声,有助于创作者更加自如地运用各种技巧和元素来表达音乐创作意图。此外,作曲技巧和手法也是丰富音乐创作的关键。学习和掌握各种作曲技巧,如变奏、序曲、对位法和模因等,可以为音乐作品增添多样性和复杂性。研究和学习经典作品和大师的作曲技法便是提高作曲艺术性的有效途径。只有不断地实践和运用作曲技巧和手法,才能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出独特的风格和个人音乐语言。

五、结语

综上所述,作曲是一种艺术实践,作曲人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乐理基础,还需要积累丰富的生活阅历。将技巧和情感相融合,才能更进一步提升作曲水平,从而用艺术化的形式展现出音乐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王宁.传统音乐作曲方式与电脑音乐作曲技巧的比较探究[J].艺术教育,2023(05):84-87.

[2]章佩君.西方作曲技术影响下的当代音乐创作艺术特征分析——以黄汛舫合唱曲《炊烟》为例[J].音乐生活,2023(02):55-58.

[3]张晶.信息化时代音乐理论教育与作曲技术融合研究——评《音乐理论与作曲基础》[J].人民长江,2023,54(01):253-254.

[4]廖美群,黄飞.作曲技术理论与音乐创作的融合教学——评《作曲技术理论与音乐创作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2(08):133.

[5]郑旦.传统音乐作曲方式与电子音乐作曲技巧的对比——评《传统音乐作曲技术理论与发展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21,42(05):1609-1610.

[6]邓舒.电子音乐与传统音乐作曲技法对比分析——评《音乐美学》[J].热带作物学报,2021,42(04):1204.

[7]蔡建纯,陈迅.传统作曲与电子音乐作曲观念及技法比较[J].北方音乐,2019,39(18):9-10.

[8]王一冰.音乐作曲创作中的艺术性研究[J].北方音乐,2016,36(20):160.

[9]张涵.钢琴曲《春舞》的创作特征与艺术特色[J].参花(上),2022(02):68-70.

[10]孟珂珂.序列音乐作曲理论与技术在作品中的应用[J].参花(上),2023(04):59-61.

[11]董林庆.音乐作曲创作中的艺术性研究[J].戏剧之家,2019(08):63.

[12]张政睿. 论歌曲写作中艺术性特点的体现——以三首歌曲为例[J]. 黄河之声,2021(23):52-54.

(作者简介:杨壮,男,本科,甘肃省歌剧院,三级作曲,研究方向:作曲、音乐评论)

(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音乐风格作曲艺术性
AI:像贝多芬一样去作曲
浅谈陕西筝曲《云裳诉》的特色音乐风格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邀你来我家
拉赫玛尼诺夫浪漫曲音乐风格研究——以《春潮》为例
作曲心语
无与伦比的月光之美——两首同词艺术歌曲《月光》的音乐风格及演唱技巧
George Gershwin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论电视新闻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