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理论下中学语文课程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023-09-15张志勇
作者简介:张志勇(1970~),男,汉族,山东临沂人,临沭县第五初级中学,研究方向:学科教学。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广和语文教学课程的改革,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是现代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而改进中学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策略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阅读能力的关键所在。文章以深度学习理论为根本,通过详细分析中学语文教学阅读的现状,进而建构适合中学语文课程阅读教学的策略,以期能够在实践教学中使学生深度学习,以此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和综合素养。
关键词:深度学习;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32-0051-04
语文阅读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注重知识点的灌输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和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需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当前教育界对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和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强,也有部分教师和学校在探索和实践创新的阅读教学方式和方法,其中深度学习理论日益受到关注。深度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层次的学习,倡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批判思考来构建知识。深度学习理论的应用为中学语文课程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深度学习的理论基础
(一)深度学习理论概述
所谓深度学习,是相对浅层次学习而言的,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对其进行了高度的概括,深度学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地学习新思想和事实,将其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深度学习理论需要合理的技术支持和教学设计,教师应具备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同时,教师也应注意平衡深度学习理论和其他教学方法之间的结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深度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地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其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和探索者。相较于浅层次学习,深度学习理论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探究和分析,帮助其从表层知识的记忆转向对知识内涵的理解和运用。
(二)深度学习理论与语文阅读教学的关系
深度学习理论与语文阅读教学存在密切的关系,可以相互促进和补充。深度学习理论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而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深度学习理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的内涵、主题、情感等深层次特征,从而提升语文阅读的深度和品质。深度学习理论注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深层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文本解构和文本推理,使其能够理解文本背后的深层次含义、主题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深度学习理论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表达和批判思维,而语文阅读教学也追求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深度学习理论中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和评论能力,促进其在语文阅读中的思辨和反思。另外,深度学习理论重视学生之间的社会合作和共建知识,而语文阅读教学也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来提升阅读效果。通过深度学习理论中的合作学习概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本讨论、合作阅读等活动,共同探究和理解文本,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深度学习理论重视学生之间的社会合作和共建知识。
二、中学语文教学阅读现状
(一)语文阅读教学理论缺乏
在语文阅读教学领域,目前尚缺乏一套完整的、系统的独立理论体系。虽然有许多教学方法和策略,但整体而言,语文阅读教学理论的发展仍然相对滞后。部分中学语文课堂的阅读材料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课本中的文言文或现代文学作品上。缺乏多样化的文本选择,可能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下降。
相比其他学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理论的研究相对较少。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证研究和教学实践层面,而对理论框架的构建和体系化研究较为欠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领域,缺乏系统性的教学模型来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一方面,部分教师在实践中依赖经验和传统教学方法,缺乏对最新理论研究的了解和应用;另一方面,部分研究成果未能及时转化为实际教学中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二)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不足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然而,当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存在一定的不足。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是让学生读完文章或文学作品,但并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理解和把握阅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而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提升。部分学生在阅读时缺乏一定的策略,导致阅读效率低下,无法准确理解文章主旨和要点,也无法抓住重点,缺乏对文章结构的理解。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只是使用传统的讲解、分析、归纳等方式,缺乏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也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能力。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如网络、移动终端等,不仅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提供更加便捷的阅读环境和更加多样的阅读材料。但是,在许多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科技手段的应用还相对薄弱。
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部分中学语文课堂过于注重阅读理解题目的解题技巧,而忽视了对文本本身的深入理解和思考。学生可能更加关注答案的准确性,而忽略了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和审美体验。尽管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普及,但在一些中学语文课堂中,技术应用仍然相对有限。教师可能较少使用数字化资源、在线阅读平台或多媒体教具,无法充分发挥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占主导地位,如简單地讲解和填空题型。缺乏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和互动式的教学形式,限制了学生的参与和思维发展。目前的评价体系主要以笔试形式为主,注重学生的记忆和机械应用,缺乏对学生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的全面评估,导致教学目标偏离,无法有效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
(三)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不佳
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使用的方法较为单一,如讲授和解析,缺乏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互动式教学形式。导致学生的阅读参与度和思维发展不足,影响了教学效果。部分中学语文课堂缺乏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与讨论。教师可能过于注重讲解,学生的参与度低,无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学生对阅读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下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创新,教学策略单一,没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对阅读材料的选择、分析和归纳能力较差,影响了他们在阅读理解方面的表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不足,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不够,无法深入掌握文章内容和内涵。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要点,缺乏有效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他们可能面对词汇困难、句子结构复杂等问题,导致阅读理解能力的不足。部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弱,无法深入理解作品的情感表达、主题思想和艺术形式。他们对作品中的象征、意象等修辞手法缺乏敏感度,影响了对文学作品的真正欣赏和理解。部分学生缺乏持续的阅读习惯,无法主动、有计划地进行阅读。他们可能倾向于碎片化的阅读,如浏览网页、社交媒体等,缺乏对深度阅读的需求和能力。
三、建构初中语文教学阅读策略
(一)目标导向策略
目标导向策略是指教师在深度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分析和探究,达到对文本意义的深刻理解和洞察。深度阅读目标不仅是对文字和句子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对作者意图、文化背景、社会背景等方面的理解。深度阅读目标要求读者不仅要了解文本表面的含义,还要深入挖掘文本背后的意义和内涵,达到全面、深刻的理解。在语文教学中,深度阅读目标是培养学生深度思考、批判性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通过深入思考、分析和理解,深度挖掘文本的内涵和意义。
教师应当确定具体的阅读目标,从而达到引导学生深层次阅读的目的,目标应该明确、可衡量,并与课程要求和学生实际需求匹配。通过设立深度阅读目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综合素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学生通过深度阅读,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中心思想和要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意图,掌握文章的情感色彩和修辞手法。教师引导学生挖掘文本细节,学生能够仔细观察和分析文本中的细节,包括人物形象、事件发展、环境描写等,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文本的内涵。另外,学生能够分析文本的结构和组织方式,如引子、承接、转折、总结等,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维方式。通过深度阅读,挖掘文本背后的思想、观点和价值观,学生能够反思自己的价值取向,并加以评判和思考。深度阅读不仅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包括学生对阅读的投入,通过深入阅读,学生可以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丰富性。
通过明确深度学习的目标,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并促进其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全面发展。学生能够通过推理和归纳,从文本中推断出作者没有明确表达的信息,包括人物心理、情节发展和隐含意义等,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
(二)意义建构策略
深度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意义在于建立知识的网络,而非简单地记忆和应用知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深度学习的目标不仅是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能和理解文字的表面含义,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意图,并将其与自身的经验、知识和价值观联系起来,形成深刻而个性化的认识和感悟。通过深度阅读,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知识和技能,还能够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因此,深度学习后,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语文阅读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深度学习,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语文阅读的意义,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素养。语文阅读不仅是一种学术活动,也是一种情感体验和人文关怀的表达。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能够感受人物的情感、情节的发展和文学作品中的人文关怀,培养自己的情感智慧和人文素养。语文阅读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通过阅读,学生能够培养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综合思考的能力。
语文阅读有助于学生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认知与理解,从而形成对自己文化身份的认同感。通过深度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学生能够体验到文化的沉淀与传承,加深对自己文化根源的认同。深度学习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文本的内容。通过语文阅读,学生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包括抓住关键信息、推断词义、分析文段结构、总结归纳等,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情境创设策略
情境創设对语文阅读具有重要的意义,提醒我们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需要关注文本所处的情境和背景,引导学生通过与情境的联系和互动来深入理解文本。同时,情境认知理论也提醒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将文本与自身的情境结合,进行解构与重构的思考,以获得深入的阅读理解能力。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人们的理解和解释是基于他们所处的环境和社会背景的。在语文阅读中,文本的理解和解释也受到读者所处的文化、社会和个人经验等因素的影响。了解文本所处的情境和背景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意义和内涵。情境为理解和解释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信息。在语文阅读中,文本所描述的情境和背景可以帮助读者把握故事情节、推断角色的动机、理解隐含的意义等。通过与情境进行联系和互动,读者可以全面地理解文本。语文阅读不仅是对文本的单纯理解,还需要将文本与读者的现实情境连接。读者通过自身的经验和知识来理解文本,并将其与个人的情感、价值观和经历结合,产生深入的理解和共鸣。
教师可以引入互动教学模式,通过采用讨论、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等互动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参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组织主题式的阅读活动,将相关主题的文本集中起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主题的不同方面。通过讨论、分享和写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对主题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学生根据文本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可以深入理解角色的情感、思想和行为,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学生参观实地场所,如博物馆、文化遗址、自然保护区等,进行实地考察和观察。学生可以阅读相关的背景资料和介绍,加深对场所的理解和认识。
深度学习理论下的中学语文课程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深入思考和创新表达。教师通过明确深层阅读目标,带领学生理解阅读意义,通过互动式教学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层次理解和创新语文阅读,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何玲,黎加厚.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计算机教与学,2005(5):29-30.
[2]张顺顺.初中中国科学家传记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的个案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22.
[3]丁国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92):25-27.
[4]陈龙斌,鲍道宏.语文教育现代化:议题与问题——关于“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确定”的访谈札记[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22(7):25-33.
[5]杨欣.初中古典白话小说《儒林外史》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D].赣州:赣南师范大学,2021.
[6]《中学课程资源》2020年总目录[J].中学课程资源,2020(12):58-64.
[7]雍晓燕.从“育分”转向“育人”——2020年中学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综述[J].四川教育,2020(23):30-31.
[8]戴界蕾.浅谈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J].初中生世界,2020(40):35-37.
[9]孔素珍.新课程下初中语文课外名著阅读教学研究[J].课外语文,2020(3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