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少奇党性修养认识论的三重逻辑

2023-09-15李雪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自我革命党性修养党的建设

[摘要]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崎岖中筚路维艰,深刻诠释着自我革命的实质——党性,始终践行党的建设的长效机制——党性修养。刘少奇在关于党性修养的词源辨析与理论阐释中,从理论导向上透析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无产阶级思想上的价值定位;从实践导向上,呈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对实事求是的信仰选择;从目标导向上,则抒发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党精神的自我追求。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党性修养的初心传承中最终确立了构建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永恒课题。

[关键词]党性修养;党的建设;自我革命

[作者简介]李雪,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讲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史部博士,北京 100091。

[课题] 2022年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课题“中国共产党窑洞对研究”(项目编号:22CCG43)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 D2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23)04-0011-05

一、刘少奇关于党性的认识论

(一)“党性”词源辨析

刘少奇在阐释党性时,首先对比了几组关系。

1.关于党性与人性。刘少奇认为人性是作为一切人的普遍属性,它具有积极或消极的双重面向;而党性则是人性的升华,仅代表了人性中的单重积极面向,凝结了人性中的崇高层次。

2.关于党性与个性。刘少奇剖析到,个性是党员个人稳定的社会立场及其表现出的行为特征,党性则是该政党成员共有的无产阶级立场与态度,及其对待党和人民的行为方式。对比两者,毛泽东曾指出,“二者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区别”①,既不能抹杀特殊性,也应当把“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作为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②,又不可简单地相互代替,任何单一主体本位,必然导致党性弱化或者搞一言堂。同样党性高于个性,必要时刻共产党员应站在党性的立场上收集自觉的个性。

3.关于党性与党风。毛泽东曾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提及党风,指出党风集中反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思想组织工作作风、党的宗旨价值理想方面的内涵,党风纯洁意味着党性坚定,党性蜕化则党风不正。因此,党性与党风是源与流之貌,党风之貌直接联结着党性的有无与强弱,实质上肃正党风就成为党性修养的关键问题,正如刘少奇讲:“我们从来反对国民党的官僚主义的作风,绝不容许国民党作风在我们队伍中存在。”③显然,词源意义上的党性,刘少奇将党风定义为,在外在表现上,该政党有别于其他政党的特有属性;内在表现为,该政党成员在思想、组织、纪律、作风上有别于其他成员的差异性。

(二)“党性”理论阐释

刘少奇十分注重党内关于党性理论研究,其主要著作如《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论党员在组织上和纪律上的修养》《论党的建设》,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中,关于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系统思考。刘少奇从为什么提升、如何提升、怎样提升党性修养三个方面,系统阐释了他的党性修养认识论,成为长期指导党内成员自我改造的理论指南。他关于党性的理论阐释,在党的建设史上独树一帜,为中国共产党的党建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杰出贡献。关于党性修养的基本内容,刘少奇进行了系统且广泛地论述,可以抽取出他对党性的认识:党性与党性修养是实然与应然的部分,要修养什么以达到什么,是党员党性标准的标尺。

关于组织观念。1939年,他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这样写道:“为了党的、无产阶级的、民族解放和人类解放的事业,能够毫不犹豫地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党性或者‘党的观念、‘组织观念的一种表现。”④他强调的是,对党性的判断依据,是党员对党的事业的忠诚与维护程度,党员是否以党的利益大于个人利益的组织观念而存在,是否以集体主义高于个人主义的思想倾向和行为准则而存在。

关于实践观念。为了剔除党内各种旧传统、旧风气带来的不良影响,他指出,共產党员务必在改造客观世界时,进行“党员本质的改造”,改造自身主观世界。因此,要从幼稚懒散的革命者成长为成熟自如的革命家,一切共产党员务必在革命锻炼中改善自身能力与素质;要持久维持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纯洁性与先进性,一切共产党员务必在革命实践中锻造革命品质与道德素养。⑤

关于思想观念。1941年,刘少奇在《答宋亮书》中严厉批评了两种错误观念:“这两种意见都是错误的。一种是过分强调实践,轻视理论的重要性,轻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另一种是过分强调理论,轻视实践的重要性,轻视实践对理论的基源性与优越性。”⑥在刘少奇看来,缺乏理论将是党不能走向革命胜利的极端弱点,极容易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在左右徘徊和无尽摇摆中走不必要的弯路。可能有时陷入教条主义,有时又陷于主观主义,因此,只有强化思想理论准备,正确把握中国革命和历史发展规律,才能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刘少奇还敏锐地指出:“如若我们不能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器,就有迷失方向、背离无产阶级革命立场的危险,甚至可能自觉地或者不自觉地成为各种机会主义者,成为资产阶级的俘虏和应声虫。”⑦

关于作风观念。彼时为迅速扭转“大跃进”时脱离实际的情况,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集中阐释了“实事求是”,“民主集中制”的极端重要性,并将其与党性联系在一起。他在报告中强调:“另外有一种人,他们并不是因为一时不了解情况而犯错误,确实故意弄虚作假,瞒上欺下。这种极端恶劣的作风,不但是同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作风不相容,也不止是党性不纯的表现,而是丢掉了共产党人应该有的忠诚老实的态度,是丧失党性的表现。”⑧如前所述,“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同样是检验党性作风的根本标尺。总结来看,刘少奇所强调的党性概念,包括党员在组织层面、实践层面、思想层面及作风层面的观念。

此外,刘少奇还以哲学视角阐释关于党性理论,与毛泽东一同代表了党建理论研究的较高水平。《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侧重从认识论视域下,强调主观认识主体的阶级意识、阶级思维及行为方式,与毛泽东的《实践论》相配合,共同阐释了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学者也将《论修养》这本讲稿,称为党内一部伦理学文献,认为刘少奇将党性理论与中国儒家修养文化杂糅锻造,将先贤“内圣外王”的传统修养伦理信条,用于无产阶级政党的话语体系,是将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非凡表现。实质上,从共产党员到共产党人的主体概念过渡,不仅是一字之差,更需要以党性作为逾越砝码。为此,刘少奇针对性地概括为七个方面:指出中国共产党人“要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根基,要有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和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要有无产阶级的革命战略、战术的智慧;要有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素养;要有坚持党内团结、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遵守纪律的观念;要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要有善于联系群众的方法,以及各种科学知识的储备等”,⑨这七个方面内容为党性概念作了集中阐释,也给“党性修养”提出了具体要求。

二、刘少奇关于党性修养的认识论

(一)理论导向:党性修养的价值定位

刘少奇特别指出:“我们共产党员的世界观,只能是共产主义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也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方法论。”⑩对共产党员来说有一条世界观始终不变,变了就是“动摇、变节或叛变”,?就是共产党员最大的耻辱!这条世界观是指引党员党性的核心中枢,是党团结一致的重要保障。习近平就此说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这一论述表明了理想信仰与政治方向的内在逻辑:坚贞的政治性与矢志的理想性决计着党员的前途命运。同时,刘少奇《论修养》一书也并非如古代贤人所谓的修养——“大都是唯心的、形式的、抽象的、脱离社会实践的东西,片面夸大主观的作用,以为只要保持他们抽象的‘善良之心就可以改变现实,改变社会和改变自己。这当然是虚妄的”。?他强调应该是这样的修养——辩证唯物的、有劳动实质的,具象的,有革命实践的东西,兼备客观性的,服从无产阶级群众的革命运动。

刘少奇所言虽从认识主体本身出发讨论党性修养论,但并非脱离革命实践的自我改造,如若说毛泽东的《实践论》剖析了党员党性认知的源起、路径、检验标准的话,那么劉少奇的《论修养》剖析了党员党性认知的态度、阶级意识和方法,如前所述,两种认识论观点相得益彰,互为补充共同诠释了党性修养的完整形态,即认识对象的客观规律与认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相统一。?二者统一性合理地解释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切社会关系必定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如此得以避免两张皮局面。

(二)实践导向:党性修养的信仰论述

由前文所推论出的,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是对党员本质的改造,这种本质改造分别指向过程和结果的维度。结果的维度即实现共产党员的党性养成,而关键在于过程的维度即党性修养的实践。伟大的理论来自实践,实践是检验认知真理性的独一标准,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血火中取得的经验总结,毛泽东在其众多著作,《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矛盾论》《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其有系统深刻论述。实质上党性修养上的实事求是,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具体实践,他经考察指出:“我们的教条主义者违背列宁的指示,从来不用脑筋具体地分析任何事物,做起文章或演说来,总是空洞无物的八股调,在我们党内造成了一种极坏的作风。”?更深层次地,他将党性价值与这种实践精神联系起来考察:“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如果有了这种态度,那就既不是‘头重脚轻根底浅,也不是‘嘴尖皮厚腹中空了。”?毛泽东将实事求是作为党性价值追寻的切入口,保证原则性与调适性的布局一致,警惕本本主义与经验主义的形成,因此,实事求是兼具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并持续呈现效应叠加的政治优势。

由此出发,刘少奇就曾为党性修养下了这样的定义,其中包含三个层次:一是关于党性修养的程度,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本质的实践的而非表面的形式的改造;二是关于党性修养的任务,是对无产阶级党性原则和价值的实践探索;三是关于党性修养的目的,是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的实践步骤。这样看来,党性修养是共产党员主体遵照无产阶级意识立场,进行自我升华达到共产党人先进性的实践修炼过程,而党员本质的改造,就是共产党要把无产阶级各种伟大的进步的特性发展到最高度,每个党员要按照这一切特性来改造自己,并使自己具备这一切的优良的特性。?将实事求是作为党性修养的信仰选择,表明中国共产党人要建设的,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政党,一个实事求是与独立自主、有强大战斗力的党。这种信仰选择在习近平的阐释中,就是不忘共产党人的无产阶级立场,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宗旨使命,具有坚毅不屈革命精神与灵活创新时代精神、真正群众先锋队性质的党性修养实践。

(三)目标导向:党性修养的基本追求

在刘少奇的认识视域下,党性修养还包含双重面向,即“政党之党性”就是政党的基本性质和属性;“党员之党性”就是通过党性修养培养而成的,党的属性在党员行为上的表现,这是党员党性修养的基本追求。

政党之党性。就中国共产党而言,党章开篇明确指明了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该论述完备、全面、集中、精辟地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建党立党的阶级立场、阶级地位、核心宗旨、群众基础、价值与实践目标等,可谓对中国共产党政党属性的科学表达。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生动践行着作为人民群众先锋队和领导核心的作用和追求,是一种稳定的静态党性。

党员之党性即党性修养。党性修养的具体实践和行为过程表明,它是一种发展的动态党性,反映了党员在理想信念、阶级意识、政治人格、道德品质、行为作风方面的转变和培养。同样是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这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基本追求,对党员权利与义务及党的建设的要求,则内涵了党员关于自身阶级定位与思想定位、道路定位与行动定位、组织定位与纪律定位上的高阶追求,也完整集中地表达了双重党性要求,即组织入党与思想入党相结合。这表明,党性觉悟并不会因为组织上的跨越而自动生成,必须通过加强党性修养加固党员之党性。

因此,政党之党性和党员之党性相结合的党性修养,是中国共产党人早期对建党精神的自我追求,即只有通过持续不断地党性修养,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坚守共产主义理想,践行人民立场的初心,担当先锋队的使命,?刘少奇关于党性修养基本追求的认识,也为中国共产党探索了“使命型政党”的未来命题。

三、未来命题

(一)党性修养的初心传承

习近平展望全球政党史,总结到,任何一个政党的覆灭都是从对最初的理想信念之丧失开始的,“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纵观百年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塑造,无一不是代表着奠基性与传承性的理论发展,赋予党性修养以新的内涵与价值:在党性品质依托“忘我”到“无我”,在党性人格修养法上以“批评与自我批评”透深至“自我革命”,从党性灵魂纵深的“无产阶级革命”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当重新审视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党性修养史时,发现其理论逻辑的起点,早已烙上了一种革命主义的乐观精神、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壮志情怀,一种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政治品格,一种涅槃重生忘我救苍生的牺牲精神。这些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血与火、知与行、修与为中铸就的党性初心。

(二)党性修养的心学之路

习近平首次将党性修养凝结为“心学之路”,即“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心学是为自身行为之导向,亦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对党性修养价值定位与信仰选择的深刻诠释。党性修养的心学之路,一在党性,二在修养。修与养:修为修正修身,结合中国传统国人修正之态度即“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学养修为,不为沽名钓誉,而是为提高自身,内修的软约束为根本更深刻,更有效。养为养心养气,修为先而养为后,“仁远乎哉,我欲仁爱,斯仁至矣”,既知仁修仁,通过长久的养心境养气质,得以达到至圣至贤的境界,内养的自我完善过程会更持久,更长远。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性修养,因此党性修养的心学之路不是新近的产物,而是伴随中国传统修养文化与现代政党建设发展中,时刻伴随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在中国场域和语境下的深刻表达。

(三)党性修养的永恒课题

党的十九大以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成为党的特色主题,谋幸福谋复兴的使命导向也催生了理解中国特色政党光谱的新视域——“使命型政党”。这不仅是刘少奇关于党性修养认识的初步探索,也是伴随党的建设发展,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科学定位下的应有之义。抛去仅以西方中心主义的政党类型分类,中国共产党的科学定位体现了双重范畴,即哲学性与阶级性基本定位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和理念性与指向性行动定位上的使命型政党。“使命型政党”这一词汇虽非中国独创,但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视域和实践视域上却再熟悉不过。“使命型政党”在西方的阐述中,其原本特质是“政党所信奉的意识形态的本质、意识形态在塑造政党的政治态度、活动方式和行为模式方面的功能差异为标准”,奥斯汀·兰尼认为使命型政党代表着一种理想状态,其主要行为目标在于获得意识形态上的皈依者无非仅仅获得公职的选票。就中国共产党而言,无论从党章中,还是毛泽东、刘少奇、习近平等中国共产党人的阐释中,“使命型政党”的性质定位,都是在这三个逻辑整合下的永恒课题。

1.理想目标与历史使命的整合。中国共产党人在党性修养过程中,所始终信奉的理想信念是共产主义,新的历史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两者结合都是在中国场域下的时代表达,是凝结在毛泽东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共识。

2.阶级力量与社会力量的整合。马克思主义政党天然富含阶级属性,阶级自觉性是政党取得执政地位的阶级力量。一方面执政党的阶级自觉性与国家权力的公共全民性存在内在张力,另一方面以政党政治为主要形式的国家相对自主性,要求将生发于基底的社会阶层纳入社会整体,并同时得到社会集体意志的认可,这使得执政党必须处理好本就复杂多变的政党、国家、社会的关系,将使命中主角“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含的阶级力量与社会力量整合,恰适先锋队和三个代表的力量构成。

3.责任担当与自我革命的整合。任何一个“使命型政党”一定兼具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这种责任担当自然落在政党中的先进群体肩上,很难想象一个失去了先进性的政党会承担任何使命。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得以称为“使命型政党”的政治优势,政党要保持持续先进性,成员就必须保持持续的党性修养和自我革命。党员主体通过内化或外化环节完成党性修养和自我革命,实现应然党性与实然党性的完美呈现,是为避免政党陷入“塔西佗陷阱”,提升执政能力提升和保持远大信仰感召的必由之路。政党的自我革命任务,事实上是由党员通过党性修养实现的,把使命担当当作党性修养的永恒课题,并通过制度建构形成外化长效机制,是以党员之党性先进性固定政党之党性的有效手段。

[注释]

①毛泽东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40.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③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375.

④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31.

⑤卢世楠.建党百年党的自我革命基本经验研究——基于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视角[J].传承,2002(01):59-65.

⑥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218.

⑦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16.

⑧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398.

⑨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09.

⑩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22.

?房晓军,张子礼,胡业福 著.中国共产党党性修养史论(1921—1966)[M].北京:群众出版社,2016:164.

?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09.

?房晓军,张子礼,胡业福 著.中国共产党党性修养史论(1921—1966)[M].北京:群众出版社,2016:130.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34.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12.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1.

?刘少奇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225.

?中国共产党章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0.

?中国共产党章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9-20.

?刘宏凯.伟大建党精神传承践行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向[J].传承,2002(02):5-9.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北京:人民日报,2016-07-01(01).

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7.

荀子.荀子·劝学[M].北京:中华书局,2015.

孔子.论语·卫灵公篇[M].北京:中华书局,2006.

孔子.论语·述尔篇[M].北京:中华书局,2006.

猜你喜欢

自我革命党性修养党的建设
弘扬抗联精神 加强党性修养
树立党章意识 加强党性修养
传承耀邦家风 增强党性修养
汲取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的强大力量
反腐败“成绩单”令种种质疑论调不攻自破
简政放权,“自我革命”从国务院开始
中国共产党历史方位的转变与党建理论的更新
“三严三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把“两学一做”落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
互联网+视域下基层党建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