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斯霞:童心母爱,终身奉献育英才

2023-09-15宗禾

莫愁·小作家 2023年9期
关键词:小学教师老师教育

宗禾

“一个和孩子长年在一起的人,她的心灵永远活泼像清泉。一个热情培育小苗的人,她会欣赏它生长的风烟。一个忘我劳动的人,她的形象在别人的记忆中活鲜。一个用心温暖别人的人,她自己的心也必然感到温暖。”在斯霞所著的《我的教学生涯》一书的扉页上,印着著名诗人臧克家题写的一段话,读起来让人回味百般。

躬耕讲坛68载,斯霞爱学生之所爱,乐学生之所乐,用爱陪伴学生成长,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小学教育事业,被誉为“小学教育界的梅兰芳”。九月,孩子们迎来开学季,再次拥抱和老师们亲密相处的日子。让我们跟随文字,一同缅怀深受孩子们尊敬与爱戴的斯霞老师。

甘当一辈子小学教师

斯霞出生于1910年12月,浙江诸暨人。1927年,17岁的她从杭州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先后在浙江绍兴、嘉兴、萧山、杭州及江苏南京等地小学任教。

在旧社会,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很低,有“家有五斗粮,不当孩子王”的说法。一次乘坐人力车时,连憨厚老实的车夫看着斯霞都不禁叹息:“好端端的一个姑娘,怎么去当一个小学教员呢!”

在这种社会风气下,很多教师选择另谋生路。有人劝斯霞也换个“体面”又轻松的工作,甚至有颇为阔气的亲属表示可以介绍她到机关当个秘书、干事,但斯霞拒绝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她觉得自己很适合当教师,和学生们生活在一起也颇有乐趣。

斯霞曾在《我的小学语文教学之路》一文中写道:“我耳闻目睹祖国的贫穷落后,国力衰弱,遭受帝国主义的欺凌,亲眼看到了民众的愚昧无知、穷困潦倒,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无以自拔。因此,我带着‘教育救国的思想,不论客观环境如何变化,如何复杂,如何艰难困苦,我都不遗余力地从事着我所热爱的教育工作……我爱我的教育工作,我爱我的学生,我甘当一辈子小学教师。”

战争年代,斯霞辗转于绍兴、杭州等地,始终没有离开教育第一线。1932年,斯霞来到南京,在中央大学实验学校小学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前身)任职。

1949年4月,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隆隆炮声日益逼近,国民党政府仓皇逃离南京。为防止国民党反动派逃离时肆意破坏校舍,斯霞和在校的几位老师自动组织起来,担起了守护学校的任务。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南京城,南京解放了!

年近四十的斯霞,仿佛一下子年轻了许多。从此以后,小学教师被尊为“人民教师”,自己的工作和人民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了,她要把自己的光和热全部献给人民的教育事业。1956年,斯霞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一年还被评为南京市先进工作者、小学一级教师(当时最高级别)。

童心母爱护成长

斯霞的儿子孙光初曾回忆,小时候,有次早上起床后看不到妈妈,出去找才发现她在学校树林里对着树讲课。其实,当天并没有公开课,只是斯霞已经习惯了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平时,斯霞和孩子们在学校吃包伙,节省下的大量家务劳动时间都用到了教学上。也正因如此,斯霞被称为“小学教育界的梅兰芳”,她与梅兰芳一样,将专业技艺钻研到极致。

1958年9月,江苏省教育厅决定在南京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的一年级班进行小学六年改五年的试点。斯霞高兴地接受了这一任务,担任试点班的班主任。

想要缩短学制又不减少课程内容,就得对教材和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斯霞将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使用的小学课本都找了出来,根据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改编删减,并在教学过程中开创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小学语文教学法,生动自然。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易于接受,易于巩固。此外,斯霞还注重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空间里自由充分地汲取知识。教《初冬的早晨》一课时,她带学生去欣赏雾天的景色,去感受霜降的温度,学生切身体会了“白茫茫”“隔了一层纱”等词句。直至今日,这些教学法仍得到众多教师的推崇与实践。

在学生的心里,斯霞是敬爱的老师,也是体贴和爱护他们的母亲;在斯霞的心中,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跟学生在一起,最幸福的地方就是在她的课堂上。

学校的文娱活动中,五十多岁的斯霞会在头发上扎上蝴蝶结,系着白色的围裙,两手叉着腰又唱又跳,扮演着孩子们喜欢的角色;刮风降温时,斯霞会趁下课回家把自家孩子的衣服翻出来,给穿得单薄的学生加上;住得远的学生身体不舒服时,斯霞就把他接到家里住……

毕业学生回来探望斯霞时,常常说:“斯老师,这件毛衣是我穿过的呀!”“斯老师,这张床是我睡过的呀!”

斯霞曾被任命为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但她舍不得离开待了数十年的校园,更舍不得离开她的学生们。最终,她选择了重返校园,做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教师。她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为一辈子做小学教师感到自豪。”

教育世家润物无声

1985年,《斯霞教育文集》出版,她将1000元稿费交给学校党支部,作为奖励学生的基金,南师附小由此设立“斯霞奖学金”。

斯霞的外孙朱征在上学期间,因为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而获得过奖学金,他清楚地记得奖品包括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一个铅笔盒和一个奔马造型的笔架。那是“附小”学子心目中的最高荣誉。曾有人问朱征:“你外婆是斯霞,是语文特级教师,那你当年是不是语文很好呀,斯老师在家会给你辅导开小灶吧?”事实上,斯霞从来不会在家进行额外的辅导,无论是子辈或是孙辈,更多的是在她的言传身教中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

斯霞教会晚辈节俭而不吝啬,米生虫了可以把好的米挑出来继续吃;家里做了好菜,便分出一些来送给学校里的孤寡老师;有人生活困难时,斯霞也会从不多的工资里挤出一些用于接济。受其影响,斯霞一家三代共有十多人从事教师工作,教书育人,润物无声。

2003年,身體每况愈下的斯霞住进了南京市鼓楼医院。在家人记载斯霞病情的笔记本中,短短一句话记录着斯霞对学校的最后一瞥:“9月29日下午,用轮椅推妈妈到南师附小,她很激动。”三个多月后,2004年1月12日,斯霞与世长辞。

她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一句话:“我为一辈子做小学教师而自豪。”这句话,并非豪言壮语,却是她平凡而又伟大一生的真实写照。2019年,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离世15年的斯霞,与焦裕禄、雷锋等一起,当选新中国“最美奋斗者”。

(综合自《江苏教育报》“江苏档案”微信公众号)

编辑 闫清 1453337028@qq.com

猜你喜欢

小学教师老师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枣强县第一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平凡教学三十载——一名小学教师的自述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