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岭新四军军部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2023-09-15王路奇
王路奇
新四军军部进驻云岭后,这里是我们党在华中的领导中心,也是新四军华中敌后抗战的指挥中心,在中国抗战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四军军部是随中央的战略部署迁驻云岭的。国共合作初步达成共识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对长江南北的作战部署提出了意见:“成立苏浙皖赣边军区,以皖南为重心,攻击并准备攻击南京、芜湖、杭州、浙赣路与湖口之敌……”。1937年12月30日,中央把这个部署转发到了新成立的新四军军部。遵照中央的战略部署,项英、陈毅致电毛泽东,新四军不宜全部集结于岩寺,应快速接敌。不久,中央和毛泽东又作出了深入茅山地区建立根据地的战略决策,为此,新四军迅速派出侦察先遣队,第一、二支队东进开拔苏南,军部随后离开岩寺,最后选择安扎于皖南的云岭。
军部为何选择在云岭。1938年8月2日,新四军军部进驻泾县云岭,从此开始了坚持皖南抗战阵地的斗争,直至皖南事变发生。选择云岭作为新四军军部所在地,从政治上看,云岭一带群众基础好,过去就有共产党的活动。从军事角度看,这里离苏南第一支队、苏皖边第二支队和皖中第四支队队部较近,离担任南陵、繁昌一线防务的第三支队更近,适宜作为指挥大江南北部队的中心。同时,项英作为中共中央东南分局书记,东南分局和军部靠在一起,工作上比較方便。
新四军驻扎皖南的战略意义。新四军贯彻中央“以皖南为重心”的指示,支援了武汉会战,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扩大了新四军在皖南的影响,促进了皖南党组织的恢复发展,激励皖南人民积极参军参战,对皖南抗日斗争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军部在云岭期间的抗日战绩。新四军军部驻扎云岭两年5个月,领导和指挥新四军各部队战斗在大江南北,共进行大小战斗1340余次,歼灭俘获日伪军3.2万余人,缴获各种武器弹药131万余件。部队由初创时的1万余人,发展到1940年底9万余人,建立了地跨5省的8块抗日民主根据地。毛泽东称赞新四军:“抗战有功,驰名中外。军长叶挺,领导抗敌,卓著勋劳。”
军部在云岭有影响的10件大事。一是召开了第二次政治工作会议和第二次参谋工作会议,以及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在军部机关、所辖部队开展了马列主义教育和优良革命传统教育,增强了广大将士的党性;二是领导成立了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和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三是建立以宣城狸头桥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取得了辉煌胜利;四是指挥第三支队进入皖南前线南陵青弋江地区对敌作战,三支队取得五次保卫皖南门户繁昌城的重大胜利;五是新四军在建制上只享受国民党军一个丙级师的待遇,叶挺数次离开云岭,四处奔走,筹款、筹集武器,为壮大新四军力量作出了重要贡献;六是听取周恩来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传达,确立了后来被概括为“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新四军战略方针;七是《新四军军歌》在云岭诞生;八是粉碎了日军发动空前规模的两次大“扫荡”,叶挺指挥部队血战云岭,取得了泾县保卫战的重大胜利;九是高举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旗,大批爱国青年、知识分子、民主人士和爱国华侨或投身参军,或捐款捐物,形成了众志成城、共同抗日的巨大洪流;十是皖南事变发生前,离开云岭时的《临别之言》《告皖南同胞书》《别了,三年的皖南》慷慨激昂,悲壮高亢,激励民众抗战到底的革命斗志。
(作者系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
(责任编辑黄朱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