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式艺术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实践研究
2023-09-15陈颖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能仁幼儿园
◆陈颖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能仁幼儿园
艺术来源于生活,对幼儿进行美育教育,不仅能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更能提高幼儿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生态式艺术教育”是中国著名美学家、艺术教育家滕守尧教授首先提出的,他提倡教育应依照生态智慧,把各艺术学科领域看作一个交叉融合、互生互补的生态系统,提倡师幼间的平等对话和良好互动,提倡教师在尊重幼儿的前提下,通过相互交流、相互碰撞来引导和开发幼儿的潜力和智慧,提倡各领域间的融合互补,提倡课堂教学与户外实践的有机搭配,从而达到幼儿与自然、幼儿园、社会融合过程中的高级生态智慧。简单讲,就是通过艺术教育让教师和幼儿一起营造良好的艺术学习环境,让幼儿畅游知识的海洋,在感受美、欣赏美的基础上,挖掘自身潜力,实现个体成长。
近年来,随着时代与环境变化,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群体日益低龄化,且比例在不断上升。社会物质因素,留守、单亲、过度溺爱等家庭因素以及幼儿园因素导致的幼儿心理健康问题频发,害羞孤僻、自卑胆小、暴躁多动、焦虑不安等心理特点有的已经严重影响幼儿的成长。因此,借助生态式艺术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幼儿走出心理困境,正成为教师的一个热门研究课题。
一、利用生态式艺术教育,培养幼儿积极的心态
艺术教育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而美好的事物总是能带给人愉悦的感觉。教师可以借助校园特色美术教育、叙事性美术教育、“童画童话”等艺术活动,对幼儿进行美育教育,帮助幼儿走出心理困境,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生态式艺术教育中,提倡师幼间的良好互动。对自卑胆小的孩子来说,老师的一句对自己作品的肯定、一句在集体面前的表扬,胜过千言万语,能让自卑的孩子扬起自信的风帆;对于暴躁的孩子来说,宁静的作画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幼儿的情绪,让暴躁的孩子减少发泄情绪的机会,他们会自然而然地融入融洽的学习环境中来,与同伴们一起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说,他们最需要的是来自心灵的爱与关怀,在生态式艺术教育中,同伴与教师之间是一个平等融洽的关系,大家相互之间一起交流艺术创作心得,一起布置教室环境、美化活动室,一起享受艺术教育的成果,这样充满爱的氛围,能让单亲家庭的孩子获得心理上对爱的需要;对于焦虑的孩子来说,与同伴、与教师一起绘画、做手工,一起欣赏美术作品,是一种享受,能让孩子在艺术的氛围中放松心情,解除焦虑。生态式艺术教育既能提高幼儿认知水平,增强幼儿社会性,也能促进幼儿审美情趣和心理健康的发展。
二、利用生态式艺术教育,提高幼儿自我管理水平
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注重智力的开发,忽视幼儿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在生活节奏的加速、养育方式的变化等因素影响下,幼儿在生活和学习中承受着各方面越来越重的负担,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幼儿越来越多。这些儿童普遍存在着嫉妒、任性、孤僻、焦虑、情绪反常、社交困难等心理问题。而生态式艺术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机结合、相互渗透,能够以艺术活动带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让幼儿在生态式艺术教育中发现问题、滋养心灵、放飞心情、陶冶情操。
(一)借助融合教育,提高幼儿情绪的自我管理水平
在生态式艺术教育中,教师可以借助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文学等艺术手段,通过领域融合、师幼平等对话、同伴交往、三方共育等形式,帮助幼儿学会自我情绪的管理。比如,班上的琪琪小朋友由于父母离异跟着妈妈生活,他平时情绪不稳定,暴躁易怒,稍不如意拳头就砸向他人。但是,教师通过观察,发现他非常喜欢音乐,只要听到优美的旋律,他就能跟着音乐做出各种律动,用肢体语言表现内心的愉悦。教师采用生态式艺术教育,将一日活动用各种旋律的音乐连接起来,上厕所有上厕所的音乐,喝开水有喝开水的音乐,课前准备也有音乐,琪琪在音乐的带动下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减少了伤害他人的事件发生。
(二)借助审美教育,培养幼儿活泼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师要在教学中大胆实施、积极贯彻运用生态式艺术教育,这能使孩子们得到美的熏陶。比如,教师利用散步时间,带孩子欣赏美丽的春光,看看粉红的桃花,闻一闻桃花的香味,心情抑郁的孩子看到美丽的景物,也会变得开朗起来,特别是内向的文文小朋友,他看见蝴蝶翩翩起舞后,也跟着大伙追跑起来,抓蝴蝶玩。在科学发现室里,教师请孩子们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蝴蝶的身体构造,幼儿在观察中发现了蝴蝶左右对称的结构,知道了蝴蝶有触角,也喜欢花蜜。在美工教室,教师鼓励孩子们用橡皮泥捏蝴蝶,用水彩笔画蝴蝶,用图案线条等表现蝴蝶的美。文文小朋友和大家一起参与各项有关蝴蝶的活动,讨论蝴蝶风筝的做法,一起布置活动室吊饰“美丽的蝴蝶”。内向的文文活泼开朗一些了,能主动与他人交往了,他在一步步适应环境,与同伴逐渐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生态式艺术教育增强了幼儿动脑动手水平,提高了幼儿的审美情趣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利用生态式艺术教育,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
幼儿园生态式艺术教育具备快乐、美好、愉悦等特质,以幼儿园艺术领域活动为主要课程形态,积极践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理念,以音乐、美术为主要课程载体,通过“多科相融,兼容整合”的方式达成整体育人目标。生态式艺术教育,拓宽了教师的教学途径,能将学科领域、师幼平等对话、人与自然、幼儿园、社会等领域,互补融合,互促互进,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一)利用案例研究,对幼儿行为展开跟踪观察记录
生态式艺术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是自然而然、潜移默化的,但只要教师认真观察,总会发现端倪。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确立需要观察的幼儿,通过开展生态式案例研究,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案例的研究,及时记录活动情况,分析活动效果,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
(二)借助社会实践,对幼儿进行叙事性研判与分析
在生态式艺术教育中,幼儿能接触到种植活动,接触到艺术创作,接触到环境保护等,因为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幼儿的知识面开阔了,心境变得开朗了,与人交往机会变多了,多方面积极的情绪体验,让幼儿能走出内心情绪的低点,变得热爱生活,用阳光的心态、友好的关系与他人相处。幼儿的转变可以是某件事情的触动,也可以是“润物细无声”的转变。教师可以借助社会实践,对幼儿进行叙事性的记录与分析,及时总结教育经验,深化课程,以便提出有效的改进办法。
(三)借助班本课程,对幼儿实施整体育人目标的开展
教师可以借助班本课程的推进,将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到重要位置。必要时,通过家访、家庭调查,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合力,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达成育人目标,帮助幼儿改善心理状态,向健康积极的心态发展。
总之,幼儿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教师可以从生态式艺术教育视角,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并运用案例研究、视频记录、班本课程、叙述研究等方式记录幼儿的心态转变,以便采取有效教育措施,在儿童本位理念的引领下,结合幼儿心理健康的实际,提出具有直观、可操作性的建议策略,让每一位幼儿都能活泼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