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认知适应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晚期肺癌病人灵性健康、情绪及死亡态度的影响

2023-09-14戴礼慧高倩秋蒋才媛李姗姗刘婷婷仇晶晶屠艳萍

全科护理 2023年25期
关键词:灵性肺癌病人

戴礼慧,高倩秋,蒋才媛,李姗姗,严 园,刘婷婷,仇晶晶,屠艳萍,李 缓,倪 娟

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最主要的原因,环境污染、吸烟等为肺癌主要致病因素[1-2]。近年来,肺癌治疗手段发展迅速,但是肺癌本身和治疗干预所带来的症状负担不容小觑,症状负担会加重病人心理困扰[3-4]。同时晚期肺癌病人因依赖照顾者,自身主观行动力差,导致其往往伴有挫折感、顾虑及内疚,负性体验的存在会复杂化晚期肺癌病人与照顾者之间的关系,甚至促使病人产生“加速死亡”或“安乐死”的想法[5]。既往关于晚期肺癌病人情绪、灵性健康状况的研究多局限于影响因素分析,缺乏相关干预性研究[6]。认知适应理论(cognitive adaptation theory,CAT)指个体对现处环境及未来存在不确定积极倾向,为个体应对慢性病、癌症等重大创伤性体验的心理应对资源,也是个体在困境中维持良好心理情绪的关键,主要包括探究事件的重要性、个体控制感及自我增强3个部分,可以较好地体现个体心理认知水平[7]。基于认知适应理论的护理干预则是指通过对病人心理认知水平的把控,医护人员在做好控制疾病的同时,帮助病人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整合其自身优势,以此达到激发病人内在潜能与正性力量的目的。我院于2021年3月起对晚期肺癌病人实施基于认知适应理论的护理干预,观察其对病人灵性健康状况、情绪及死亡态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我院行晚期肺癌治疗的100例病人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审批号:2021AASD-227C5),详细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表2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灵性健康状况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3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SCL-90量表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4 两组病人干预后死亡态度情况比较 单位: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结合病史、临床表现、相关检查结果确诊为肺癌,依据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癌症分期系统[8]确定病人为ⅢB~Ⅳ期;2)年龄≥20岁;3)意识清醒,可配合医护人员展开相关护理干预。排除标准:1)未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2)合并胃癌等其他类型癌症;3)合并有语言障碍性疾病致护患沟通不畅。

1.3 干预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病人入院后护理人员评估其身体状况,并在手术等治疗干预结束后结合病人身体恢复状态制订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包括运动、用药、饮食指导等,同时嘱咐病人加强日常休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避免发生其他风险事件。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认知适应理论的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3.1 组建认知适应理论干预小组

由呼吸科护士长担任认知适应理论干预小组组长,组员为1名主任医师,2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以及1名心理咨询师。其中,组长负责统筹认知适应理论干预小组展开干预。呼吸科主任医师负责病人基本资料的收集、适应性反应的判定等工作。护理人员负责具体干预方案的实施。心理咨询师负责辅助护理人员实施心理干预。

1.3.2 探究事件的重要性

第1周~第3周,护理人员收集病人生活环境、处事能力、生活态度、未来期望与疾病康复目标值等基本资料,包括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及情感支持4个方面,以评估病人基本资料对病人灵性健康、情绪等疾病相关因素的影响,根据影响大小重点确定病人疾病的主要影响因素。经评估发现病人的主要刺激为大剂量化疗的疗效及与其对应的毒副作用;相关刺激为病人对疾病化疗的恐惧、焦虑、悲观情绪及个人角色与生活的改变;固有刺激为病人曾行过肺癌根治术;非特异性刺激为病人不适应隔离病房并缺乏疾病相关知识[9]。最后判定病人行为属于适应性反应、无效性反应中的哪一种,找出病人的无效反应及需要医护人员协助的适应性反应,如生理功能有化疗反应、缺乏运动、营养失调、失眠等,自我概念有恐惧、焦虑、绝望、抑郁及悲观等,角色功能有角色紊乱等,情感支持有孤独、分离性焦虑等,以制订针对性个体化干预方案。

1.3.3 个体控制感

第4周~第5周,护理人员运用视频宣讲、发放《肺癌根治手术围术期护理指南》等方式帮助病人建立肺癌发病原因、手术治疗原理、并发症预防等正确疾病认知,向病人开展正确的肺癌化疗相关心理教育,引导病人摒弃已有的非合理认知,分析病人肺癌化疗相关问题与注意事项,联合病人家属引导病人正确面对疾病治疗,帮助其树立疾病正确认识观。以此为基础,护理人员注意向病人讲解情绪控制的关键性,指导病人学会用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等)评估自身情绪并进行自我监测,当量表评估结果为阳性时鼓励病人及时向医护人员或家属寻求帮助。

1.3.4 自我增强

第5周~第8周,行为指导。1)生理功能:指导病人行适宜运动锻炼,注意营养补充,通过药物等疗法来减少化疗不良反应。2)自我概念:护理人员积极引导病人正确看待化疗引起的脱发等形态改变,正确面对手术治疗带来的心理冲击,提升病人自我评价,帮助其维护自我形象,建立康复信心,帮助其维持心理、精神完整状态。3)角色适应功能:护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帮助病人恢复其原先社会角色,并理性看到自己现处角色。多数晚期肺癌病人心理较敏感、脆弱,不能够理性看待死亡,态度悲观、消极;应注意向病人行术后健康教育,协助病人家属帮助病人回忆快乐、幸福经历,强化病人主观能动性,加速恢复原先社会角色。4)情感支持:晚期肺癌病人具有强烈的无助感,会对家属及医护人员产生强烈的依赖感,除了帮助病人建立自信心外,护理人员还应注意对病人家属实施干预,向病人家属强调陪伴、交流的重要性,并避免将治疗失败的病人安排至同一病室,强化病人与病人家属、医护人员、朋友间的情感互动与价值观点互动,共同促进病人精神健康。5)加强病人治疗信心:疗护前护理人员鼓励病人说出其内心疑惑并全面耐心解答病人疑问,可通过成功案例鼓励病人以积极态度面对疾病与治疗,鼓励病人回忆既往最成功的体验,做好初步心理建设后逐步引导病人采取正确态度面对疾病,进一步强化其治疗信心。

1.4 观察指标

1.4.1 灵性健康状况评估

采用灵性量表(中文版慢性疾病治疗功能评估)进行评价,该量表由Brady编制、我国学者刘翔宇等[10]翻译,共有3个维度,分别为意义、平和及信念维度,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灵性健康总分为0~48分,评分与病人灵性健康状况呈正相关,Cronbach′s α系数为0.810。

1.4.2 情绪评估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11]进行评价,本研究选取该量表精神病性、偏执、敌对等8个维度进行评分,各维度评分为0~4分,评分越高表明病人精神情绪状态越差,Cronbach′s α系数为0.900。

1.4.3 死亡态度评估

采用崔以泰等[12]提出的死亡态度调查问卷A型部分进行评价,该问卷共包含基本信息、个人死亡及濒死态度两部分,前者有性别、年龄、本人信仰等内容,后者共包含18个条目,正向、负向问题各9个条目,其中正向问题“非常同意”“同意”“有点同意”“不确定”“有点不同意”“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依次计7、6、5、4、3、2、1分,负向问题评分相反,总分32~120分,得分>76分表示对死亡顺应、接受,≤76分表示对死亡排斥、不接受。研究者发放问卷并予以指导,现场收回问卷。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2018年文献报道,肺癌是发病率(11.6%)和死亡率(18.4%)排名第一位的恶性肿瘤。我国男性肺癌发病率、病死率居于全部恶性肿瘤首位,除乳腺癌外,女性肺癌病死率也占据首位。现阶段,手术为肺癌病人首选及主要治疗手段,也是唯一可能治愈肺癌疾病的方法。随着诊疗技术的逐渐优化,肺癌病人生存率出现升高迹象,但肺癌病人因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致其心理负担加剧,灵性健康水平下降,影响晚期预后和生活质量。本次研究探讨了基于认知适应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晚期肺癌病人的影响,取得明显效果。

3.1 基于认知适应理论的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病人灵性健康水平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灵性健康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李晓慧[13]的研究结论相似。究其原因:晚期肺癌病人经历了一系列复杂心理建设,从最初的应激到后来的适应,最后发展为内外稳定平和状态。灵性健康是相对复杂的多维度概念,它源于人类对生活与现实深刻且内在的渴望,不同研究者将更好地适应疾病与灵性健康联系到一起,目的是帮助病人在高度不确定的困境下做出艰难且正确的决定,从侧面说明晚期肺癌病人的“积极错觉”可提升其适应能力,进而促使病人拥有较高水平的灵性健康。本研究采用基于认知适应理论的护理干预通过生理功能、自我概念等4个方面的行为资料评估,准确定位病人失效反应及需要帮助的适应反应,通过全面健康宣教帮助病人建立正确疾病认知,以此为基础展开失效反应及需要帮助的适应反应行为指导,提高其自控水平,辅以鼓励等强化干预,有效提高了病人对不良情绪的管理能力,形成“积极错觉”,帮助优化病人灵性健康水平,与章艳婷等[14]的研究结论相似。

3.2 基于认知适应理论的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水平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病人SCL-90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生命的过程即为个体对内外环境各种刺激源逐步适应的过程,本研究采用的基于认知适应理论的护理干预通过运动、饮食指导等改善病人生理功能适应,鼓励病人家属增强家庭支持,家庭的关怀可增强其依赖性适应,开展心理疏导帮助病人排解不良情绪,增强病人自我概念及角色功能适应,逐步提高病人的适应性,强化其主观能动性,弱化疾病应激反应;通过成功案例的讲解发挥榜样力量,进一步激发病人益处发现水平,增强病人疾病治愈信念,缓解其生理、精神、心理等相关压力症状,与国内学者周敏[15]、国外学者Dogan等[16]的研究结论相似。

3.3 基于认知适应理论的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病人死亡态度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对死亡顺应、接受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本研究采用的基于认知适应理论的护理干预可为病人建立情感、社会支持,治疗期间安全、信任的团体氛围促使病人能够毫无顾忌地分享疾病带给自身的身心创伤,可充分宣泄内心压抑感,朋友、医护人员、家属的鼓励与支持以及生命回顾能够帮助病人重拾自尊、价值感,恢复原先社会角色,增强病人生命意义感[14,16]。同时,高水平的自尊感促使病人对自己有比较清楚的认知,同时心态较为洒脱,不依赖众人,拘泥于外界,以积极乐观的行为方式看待疾病的治疗及预后[17-19],与相关研究[20-21]结论相似。

本研究尚存有一定的局限性:纳入研究的病人例数较少,试验开始前并未进行样本量估计;未对病人受教育程度进行比较,忽略了受教育程度因子对本研究的影响。在未来的研究中将纳入更多的病人,并查阅大量文献,确定某些因素可能对研究结果的影响,考虑全面,对研究进一步优化。综上所述,对晚期肺癌病人实施基于认知适应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其灵性健康状况,有效缓解不良心理情绪,帮助病人建立顺应、接受死亡的疾病态度。

猜你喜欢

灵性肺癌病人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谁是病人
让小学作文课堂充满灵性
病人膏育
借助电子白板构建富有灵性的数学课堂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