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减塑捡塑”
2023-09-14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每年都在世界环境日期间开展各项活动来宣传与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
今年的世界环境日以“减塑捡塑”为主题。从1972年到2023年,我们迎来的是以“减塑捡塑”为主题的第51个世界环境日。
为什么要以“减塑捡塑”为主题呢?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日益严重,为了提高人们对塑料污染危害的认识,“国际环境日”以此为主题鼓励大家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并促进循环使用。
你知道吗?一根被随意丢弃的塑料吸管,大自然要花几百年时间才能将其分解,还有可能造成野生动物误食甚至致命的后果。
塑料这一曾经为人类带来极大便利的产物,经过时间的检验和结果的验证,已构成对自然环境最大的威胁。塑料污染广泛存在于土壤、海洋、大气等自然环境中。
除了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微塑料”(微塑料是直径小于5mm的塑料碎片或颗粒)已经蔓延至人类的食物链当中。研究显示,在全球范围内,人均每周约摄入5克塑料,相当于一张银行卡的重量。
“减塑捡塑”的号角已吹响,同学们是否有了各种环保的奇思妙想?其实,“减塑捡塑”并不复杂,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减少使用塑料瓶;不使用塑料装饰品;随手捡拾塑料垃圾并扔进分类垃圾桶里;拒绝塑料书皮等等。
让我们以“世界环境日”为契机,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做起。遏制塑料污染产生,将“减塑捡塑”进行到底!
关键词:环保
智利的格雷冰川,在2017年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断裂,导致一座有三个足球场大的冰块与冰川分离。
也许你会说这些太遥远了,与我们的生活没有什么直接关系。那么,空瓶子、塑料袋你一定不会陌生。如果你喜欢吃海鲜,一年内可能会吞食大概一万塊塑料。这是因为,塑料垃圾很难自然分解,它们只是变成了肉眼看不到的,直径大约在1毫米左右的小颗粒,然后悬浮在海水中。这些塑料颗粒,会被小鱼小虾吃掉,最后小鱼小虾又成为我们的盘中餐。环保问题,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严峻。全球变暖、气候反常、环境污染……是每一个人,无法回避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