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湖:“三生融合”,西溪湿地绘就诗意栖居画卷

2023-09-14桂彭根洪烨丹

杭州 2023年14期
关键词:西溪水浒杭州

桂彭根 洪烨丹

“一曲溪流一曲烟”,历史上的西溪曾以其独特的江南水乡风光,营造出令人沉醉的世外梦境,成为杭州最为优美的风景画卷。20世纪90年代末,不断加速的城市化进程让西溪湿地一度遭遇无序开发,村民们为了赚快钱纷纷“圈地养殖”,产生的污水直排河道。短短几年,昔日清澈的溪水变成了污水横流的“臭水沟”。

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提出,要进一步发挥浙江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并将其纳入“八八战略”。同年9月,在习近平同志的倡导和支持下,杭州启动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20年过去,西溪湿地已形成了湿地保护与利用的“西溪模式”,在生态、文旅和产业等方面成效显著,正逐渐成为世界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典范。

向绿而行,铺就生态底色

2005年5月1日,累计投入资金约150亿元的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正式开园。开园前夕,习近平同志发来贺信,希望杭州市再接再厉,乘势而上,进一步做好西溪湿地保护、管理、经营、研究工作,把西溪变得更美,把杭州扮得更靓。杭州拥有1343平方公里的湿地水域,西溪湿地无疑是其中最“特殊”的一个——它是中国首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国家湿地公园名义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

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西溪湿地先后实施了综合保护一、二、三期工程。20年来,西溪湿地统筹考虑了水质、土壤、大气、生物多样性自然生态各要素,进行整体性保护、系统化治理,通过清淤疏浚、截污纳管、科学配水、生物治理等“四管齐下”,逐步改善水环境。

同时,将“代入式”的思考融入生态保护中。2018年之前,莲花滩只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滩涂。为了给鸟儿打造一个觅食嬉戏的空间,西溪湿地扩大了浅滩面积,清除外来物种,种植上茂密的水生植物,将观鸟楼隐蔽在竹林之后——让鸟不见人迹,留足“安全距离”。

目前,西溪湿地水质已经由开园前的劣Ⅴ类提高到现在的Ⅲ类,核心区域可达Ⅱ类;生物多样性也显著增加,截至2022年底,湿地维管束植物新增518种,达739种;昆虫增加434种,达911种;鸟类增加134种,达203种;现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3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4种。水清浅,鱼潜底,悠悠鸟鸣来。

以人为本,书写文旅新章

春有微波如皱,夏有一池芙蕖,秋有火柿映波,冬有曲水寻梅……令人神往的景致和底蕴深厚的文化,是每个西溪人内心深处的乡土记忆。2005年以来,西溪湿地推出了中国湿地博物馆、西溪研究院、丛书编纂、西溪研究会、人才培养等“五位一体”的西溪研究模式,出版了涵盖西溪的历史、文化、建筑、物产、民俗等方面的《西溪全书》70册。

2020年,西溪湿地充分挖掘西溪与水浒的文化渊源,聘请了中国水浒学会常务理事、浙江水浒研究会会长马成生担任顾问,仅用5个月时间就高标准完成了杭州西溪水浒文化展示馆(钱塘施耐庵故居)的建设工作,编纂出版《钱塘西溪—〈水浒传〉的孕育之地》《杭州与水浒》《西溪与水浒》《水浒评注》等书籍。

西溪湿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快文旅融合,以湿地特色为基础,让广大市民和中外游客共建共治共享。自老西溪人重返湿地创业就业行动开展以来,湿地员工和经营户的原住民比例高达70%。近年来,西溪湿地更是面向广大市民游客划定了5.79平方公里全年免费开放区域,打造“人民的大公园”。坚持“原生态+适度利用”的理念,定期举办探梅节、花朝节、火柿节、听芦节等活动;以湿地文化为主题开发“且留下”马克杯、“柿柿如意”口红等文创产品;做精做细生态游、红色游、文化游、节庆游、研学游等旅游经济,2021年成功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烟火藏诗意,共富在家乡。这方故土,不仅描绘着繁荣的生产图景,更滋养着美好的生活气息。

赋金于玉,铸就产业之兴

2020年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溪湿地考察调研时指出:“要把保护好西湖和西溪湿地作为杭州城市发展和治理的鲜明导向,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方面创造更多经验。”

实际上,西溪湿地的发展已经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共生共荣,成功探索了一条从“湿地公园”向“湿地公园型城市组团”转型的绿色发展之路,形成了POD(以城市公园等生态设施为导向)发展的西溪模式。

以湿地公园为“玉”,湿地周边区域的开发和保护为“金”,西溪湿地通过“赋金于玉”实现“金玉成碧”,形成湿地公园“金镶玉”组团发展方式,实现旅游、求学、居住、创业等城市价值复合化、城市功能集约化发展。如今,浙江大学、西湖大学、阿里巴巴、西溪文化创意产业园、西溪谷、蚂蚁集团、阿里云等名校名企名园落户湿地周边,新兴住宅集聚区吸纳了20多万常住人口,“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两化融合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形成。

通过20年的科学保护和精心呵护,悠久的湿地文化焕发新春,湿地生态系统的多重服务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探索并形成了中国湿地保护与利用“双赢”的“西溪模式”,西溪湿地成为中国湿地乃至全球湿地保护与利用的标杆样板,多次受到国家领导人和国际政要的赞赏,并获得了“国际重要湿地”“国家5A级景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等30余项国家级以上荣誉。

站在全球视角,西溪湿地正实现模式的“出海”,在全球湿地治理语境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国际湿地公约原秘书长皮特·布里奇华特说:“西溪湿地综合保护的宏大工程,为21世纪全球各地进行城市中湿地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模式。”国际湿地公约现任秘书长穆桑达·蒙巴称赞西溪湿地“生动展示了城市湿地是如何得到保护,并为城市注入生机活力”。

站在杭州城市生态規划、自然人居相融的宏大视角下,循着“八八战略”的指引,通过20年精心布局和漫长涵养,西溪湿地这幅“三生融合”诗意栖居的画卷已跃然呈现。

作者单位: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文化研究中心、西湖区委政策研究室

猜你喜欢

西溪水浒杭州
梦回水浒
杭州
杭州西溪湿地
所见·西溪度假酒店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杭州
张恨水《水浒人物论赞》之品味及思考
杭州旧影
《水浒》求疵录二则
《闲看水浒》里的黑暗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