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匠心凝萃,智造强国显担当

2023-09-14任日莹

杭州 2023年14期
关键词:智造杭州工厂

任日莹

从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到国家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再到区块链创新应用综合试点、全国首批“千兆城市”……20年来,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杭州实现了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式发展,并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加快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打造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绿色能源等五大产业生态圈,抢占制造业“智高点”。

转型:老牌制造企业焕发新生

杭州,从制造业起步。

2002年7月18日,杭州首次召开全市“工业兴市”大会,集中出台六个支持工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擂响了“工业兴市”的隆隆战鼓。

彼时的杭州,得益于市场化改革红利,已然在制造业的各个领域积累天然优势,多种所有制经济也得到了不同程度发展。往后多年,第二产业在杭州GDP所占比重稳步增长,工业产值增速每年达10%以上。

“要进一步引进循环经济理论,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环保产业上大踏步发展”。2003年4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杭州钢铁厂调研时,充分肯定了杭钢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也为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鼎盛时期的杭钢半山钢铁基地,形成了400万吨生产规模。记忆里,工人们往返于毗邻的厂区、宿舍、商店所构成的生活圈,是那个年代工人阶级的骄傲与自豪。回望过去20年的产业变迁,曾几何时,杭钢、杭氧、杭汽轮、杭锅等工业大厂几乎占据杭州经济的“半壁江山”。

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杭州工业企业遭受严峻考验。与此同时,产业规划不合理、布局单一等短板开始显露,制约着杭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15年年底,杭钢半山钢铁基地完成它的历史使命,正式关停。

“杭钢怎样转型?下一步做什么?”杭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利明直言,这是当时摆在杭钢人面前的最大难题。

曾经矗立城市主城区的生产企业,变成早已腾空的厂房。关停后的杭钢,审时度势选择保留了1743亩土地、40多万平方米厂房、部分能耗指标和变电所,着手布局数字科技产业。

2018年,杭钢成立总规模100亿元的“1+X”模式转型升级产业基金。其中的“X”,一支为浙江杭钢环保产业投资基金,主要投向环保技术与装备、水污染处理、大气污染治理等相关领域;一支为浙江杭钢数字经济产业基金,主要投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领域,服務于杭钢半山数字经济产业基地。

一手抓环保,一手玩转数字,从“炼钢”到“炼数”,是这家老牌制造企业在关停半山钢铁基地后,逐步探索出的改革与发展方向。不仅仅是杭钢,以杭钢、杭氧、杭汽轮、杭锅等为代表的其它老牌制造企业,都经历过这样的转型“阵痛”。

杭氧于更早的2003年提出整体搬迁设想,2009年实施搬迁。14年前的杭氧老厂区生产的最大空分设备只有4万等级,如今在杭氧临安制造基地空分厂,最大空分设备已达到12万等级,产能最高制氧容量较2009年提高了1倍以上。其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已不可同日而语。

回望破除桎梏、杀出重围的杭汽轮发展史,它也曾仅凭着一台类似吊机的设备、独轮车等简单生产工具,建起了汽轮机厂。2003年,也是杭汽轮改革史上的关键一年。与三菱重工合作生产的首台燃气轮机出厂,标志着公司制造史上的“新纪元”。2017年,杭汽轮完成与西门子技术转让协议的最终谈判与签约,全面开启中小型燃气轮机配套国产化工程。2020年12月,杭汽轮研制出全球功率最大驱动用工业汽轮机,创下国际首台套新纪录。

时代已至,不可逆转。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让越来越多传统企业和传统产业沿着工业化、城市化、数字化、现代化的战略规划,在数字赋能、绿色转型中焕发新生,赢得信息化带动的未来新型工业化先机。

起跑:“新制造业计划”引领高质量成长

工业1.0的机械化,工业2.0的电动化,工业3.0的自动化,工业4.0的智能化。短短数百年间,全球传统制造业不断面临种种挑战。

每一次的产业转型,都是一次区域的大洗牌。过去几十年,实现快速工业化飞跃的众多城市,成为中国区域经济的“大赢家”。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兴起,各大城市闻风而动。

与国内其他同等GDP体量的城市相比,杭州的工业基础并不算出色。胜在这座城市善于发挥城市基因的先天优势。2015年,杭州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已达58.2%,成为全国第十个迈进“万亿”方阵的城市经济体。同一时期,“智造”开始登上杭州历史舞台,诞生了一批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升级的智造企业。

“没有一个企业能够永远,只有一个跟着时代发展的企业才能生存。”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水福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

1981年,西子生产出第一台电梯,完成了当时很多人眼里“不可能”的事,正式进入中国工业制造领域。后几年,中国电梯行业进入迅猛发展阶段,却备受高度依赖进口零部件等品牌公信力的困扰。二十多年来,身处其中的西子奥的斯电梯却摆脱困境,成长迅速。从立体车库、地铁盾构机到进军航空零部件等实体产业,拥有全球领先的每6.8秒生产一块厅门板的“厅门自动化流水线”,今天西子的每一台电梯从设计、制造、安装、运行都能实现全过程的信息可视化。

“创新”同样贯穿老板电器发展始末。1979年以油烟机发家的老板电器,在今天创造了“中国新厨房”的顶层设计。2015年,老板电器建成行业首个数字化智能制造基地,2020年底建成行业首个无人工厂。在老板电器的工厂里,“九天中枢数字平台”的“大脑”能分析处理工厂全部284台自动化设备、上万个点位的实时数据,帮助不同设备间自主地协调运作、灵活响应。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2019年10月,杭州正式提出“新制造业计划”,首次将数字经济和制造业列为高质量发展“双引擎”,再造杭州发展之势。阿里云、菜鸟物流、达摩院,阿里巴巴十多年来在数字新基建上的积累,让杭州擁有“新制造”的最佳基因。同年,杭州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杭州制造飞速发展的20年,我们感受着其生命力的变化。在“互联网+”、数字化等力量的推动作用下,一批专注于某一行业的制造企业成为行业龙头,展示着杭州“智造”的工匠精神。此后,迅速崛起的信息经济,造就了杭州经济不一样的“加速度”。

追风:“未来工厂”与未来理想

智能制造产业究竟会迎来怎样的未来?是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关键词的叠加。

走进杭州市萧山区紫光股份信息通信产品未来工厂,听不到机器轰隆声,看不到漫天粉尘和忙碌的工人,“聪明”的机器已经能自己干活了。在这里,AI检测设备能够以43000个点位的成像和分析,精准把控产品质量,并实现老化测试、印刷及贴片工艺等关键流程的智能化改造。智能化“工业4.0”生产基地的魅力,一览无遗。

“未来工厂”实现了人与机器的相互合作,在科技不断革新的今天,其应用领域正不断扩大。正如《“未来工厂”建设导则》所定义:是广泛应用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革新生产方式,引领新智造发展的现代化工厂。而身处时代前沿的企业主体也越来越明白,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一个选项,更可能在未来竞争中决定企业命运。

数据显示,我国智能工厂市场规模在2021年达到了9519亿元,预计到2025年,智慧工厂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超1.4万亿元。“十四五”规划中,已明确将制造业优化升级作为重要内容,鼓励企业应用先进技术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其中,建设智能制造工厂是制造业优化升级的关键一步。

2012年,浙江在全国率先开展“机器换人”,提倡用机器替代简单、重复、高强度、高风险的岗位,同时提升产品品质,提高生产效率。2020年,浙江省经信厅印发的《浙江省培育建设“未来工厂”试行方案》提出,从2020年起,每年探索培育建设10家左右“未来工厂”。

目前,杭州拥有16家省级“未来工厂”;2021年,杭州市“未来工厂”评定,共有48家企业上榜,包括“链主工厂”5家、“智能工厂”18家、“数字化车间”25家,2022年,新增评定58家。

2023年3月,杭州发布《杭州市“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提出到2027年,杭州智能物联产业生态圈规模达110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规模达5500亿元,高端装备产业生态圈规模达11000亿元,新材料产业生态圈规模达3300亿元,绿色能源产业生态圈规模达3300亿元,培育世界一流企业3家左右。

有理论认为,经过四个阶段的人类工业在工业4.0阶段,人力会被概念化。人与机器、虚拟电子物理体系的分工是:人类设计产品并决定产品规则和参数,机器基于这些指令、触发,比对路径并选择、优化生产。

谁能实现更高效、更低成本的生产,就将拥有该产业领域的优先发展权。显然,杭州又已先行一步。

从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到“新制造业计划”,从“机器换人”“工厂物联网”“企业上云”到“未来工厂”……20年来,杭州坚定不移地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道路,从“制造”迈向“智造”。而这股强劲、充沛的“杭州力量”仍在持续发光发热。

猜你喜欢

智造杭州工厂
蓝月谷“智造”幸福生活
杭州
“山东智造”闪耀冬奥会
中国智造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杭州
杭州旧影
为什么工厂的烟囱都很高?
3D打印智造未来
离散制造MES在照明工厂的实施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