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得甜给点盐

2023-09-14王慧骐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23年9期
关键词:葱油饼大饼烧饼

王慧骐

在一张晚报上读到一篇颇感人的文章:《葱油饼》。作者舒眉写她已经过世的外公,在她19岁做徒工住镇上的那一年里,几乎每天下午給她送一张香喷喷的葱油饼。如今外公不在了,她想念那张葱油饼,当然更想念的是外公。

读这篇文章,我一下想到了已故好友、苏州作家陶文瑜。他也曾写过一篇《大饼》,那是写他的舅舅。他小时候,冬天赖在床上不肯起来。舅舅的家和他们的家有一段距离,舅舅有早起的习惯,喜欢泡上一壶茶,到旁边的烧饼店,一边喝茶,一边等着新出炉的烧饼买来就茶吃。有时候吃着吃着想到了外甥,会让做饼师傅多放点猪油在饼囊里,烤好了,赶紧踏上自行车将热烧饼拿到外甥这儿来,叫他起床。写这篇文章时,陶文瑜有五十岁了,舅舅也老早不在了。

忽又想到我自己,我也曾写过外公。不过从小到大我并没跟外公在一块生活过,记事后也就有过几次学校放暑假跟着母亲去外公在杭州的家。外公离开我们快五十年了,我现在想起外公,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回他带我去一家冷饮店,买了一客冰激凌给我吃,说是奖励那一年我考试成绩好。我吃冰激凌的时候,他坐在我对面,不声不响的,一脸慈蔼地望着我。此前外公在我眼里一直很威严,而那一客冰激凌则改变了我的印象。

无论是舒眉记忆中的葱油饼,还是陶文瑜写的大饼,和我少年时外公奖励的冰激凌,其实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玩意”,可为什么就凭那么一点“少少许”,几位长辈便赢得后人的忆念,这里面是不是蕴含着某种哲理?

何为爱?是不是愈多就意味着愈爱?给多少,才叫给?真的是越多越好吗?而生活中,我们却看到了太多相反的例子。人性中原本或有一种贪婪的因子,所谓欲壑难填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好像没读过哪一个儿子写父亲给他买房子、买车子,他如何感激涕零的文章。东西呀,物质呀,真的不能太大了;太大了,就变得天经地义了。

要得甜给点盐。欲让孩子懂得感恩,做长辈的看来还真得学点辩证法呢。

编辑 东篱 623358414@qq.com

猜你喜欢

葱油饼大饼烧饼
蹲门大饼
烧饼崔
小猪吃烧饼
香喷喷的绮园大饼
香喷喷的绮园大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