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2023-09-14杨海庆
杨海庆
心理描写指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下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内心活动等进行的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
塑造人物形象,可运用的方法很多,目的都是为了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但和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等方法相比,心理描写能更直接地表达人物的喜怒哀乐,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有一种比海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怎样才能把心中所想很好地表达出来呢?
下面,我们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跟着鲁迅学习心理描写。
首先,应直截了当地刻画心理。
文中,鲁迅用“我想”直接表露了自己的愿望或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充满童真童趣。我们来结合相关例子,具体分析他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直接表露自己心思的。
如,鲁迅来到三味书屋,见到博学的先生,就请教先生关于“怪哉”这种虫,此时的心理描写是:“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难能可贵的是,成年鲁迅站在儿童的视角来描绘这一幕,小小的心灵充满了好奇,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形象就此跃然纸上。
再如,“我才知道做學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这里,我们读出了一个古板的私塾先生的形象,也读出了童真与世故的碰撞。
心情本是一种含蓄内敛、难以触摸的东西,在鲁迅笔下却变得形象可感。
可见,直接对心理进行刻画,能将读者带入相应的情境,使之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其次,应借助神态、动作描写凸显心情。
除了直接描写心理活动外,鲁迅还擅长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情、动作等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人的行为总是受心理活动的支配,从行动中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内心世界,是心理描写的又一表现形式。
当鲁迅看到先生非常入神地读书时,此时的心理活动是这样的:“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此处描绘了先生入神读书时的情态,“微笑起来、仰起、摇着、拗过去”,一系列精湛的动作、神态描写,体现了先生专注读书的状态。
再次,应运用内心独白表达心声。
内心独白一般运用第一人称行文,让人物吐露自己的心声,让读者去倾听人物的内心世界。这种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一般会采用抒情的笔法来展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和思想斗争。
比如,鲁迅将要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时,内心独白是:“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都无从知道。”进学校读书是孩子必经的过程,但这显然与作者猜测的原因无关,孩子的观点与成年人的观点形成了冲突。作者猜测家人送他去私塾的原因,恰恰体现了孩童天真的心理以及对百草园的百般留恋。
最后,应借助景物描写烘托心理。
借助景物描写烘托心理活动,将客观的物与主观的情结合起来,可增加文字的表现力。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出现的景物必定会渗透人物的特定心情。大家且看鲁迅听了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后的心理描写:“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
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听了长妈妈讲的故事,鲁迅将幼时的自己的担心放在了“夏夜乘凉”的情境中,如此刻画,方显动人。
恰当的心理描写可以细腻、生动、真实地展现人物的心路历程,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是刻画人物思想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
平时的写作中,我们也可以有意识地运用鲁迅刻画心理的技法,使自己的作文真实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