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戏剧在小学心理课中的应用

2023-09-14

江苏教育 2023年21期
关键词:药剂师戏剧梦想

黄 桢

教育戏剧指在学科教学中引入戏剧形式开展教育活动的方法。[1]它不以表演为目的,其核心目标是运用一些戏剧技巧、游戏或活动推进人的社会学习,促进人的认知、情绪、个性、社会性的发展,培养健全人格。[2]教育戏剧中包含的戏剧游戏、戏剧仪式、戏剧习式等元素可以丰富学生的心理体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因此,笔者尝试将教育戏剧中的元素应用于小学心理课堂。

一、以戏剧游戏激趣,创设课堂情境

戏剧游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肢体与表情、声音与语言进行感知、想象和表达的游戏活动。戏剧游戏相较于一般游戏,除了具有互动性和趣味性,还具有情境性、表演性或扮演性。教师可通过戏剧游戏在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索课堂主题的兴趣。

笔者尝试将戏剧游戏用于心理课堂的热身活动。以五年级心理课《左右为难该怎么办》为例,笔者借用戏剧游戏“钥匙保管员”,改变条理式介绍游戏规则的方式,将游戏规则融入课堂情境创设:“最近,镇上的村民们十分好奇,他们听到了药剂师将一件珍贵的宝物藏在床底的传言(请1 名学生扮演药剂师,坐在教室中间并将宝物放在自己座位下)。夜晚,药剂师为了防止自己入睡后宝物被偷走(教师为药剂师戴上眼罩),随身准备了工具(教师用纸棒卷成工具交给药剂师),只要他听到一点动静就会挥动工具。这一天,村民们相约一看究竟,但是又担心惊动药剂师。于是,每次只能一个人偷偷进入药剂师家,若不小心被药剂师用工具打中,则行动失败,只能另寻机会进入。有哪位好奇的村民想试试呢?”

戏剧游戏为创设课堂情境服务,整间教室在学生的想象中变成药剂师的家,纸棒变成工具,学生变成好奇的村民。戏剧游戏在本课中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充满紧张气氛的热身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快速投入课堂,也为后续创设道德两难故事“海因兹偷药”的教学情境奠定基础。

二、以戏剧仪式融情,丰富情感体验

戏剧仪式指学生将某种庆典的一系列完整程序或大众所熟悉而固定的动作与惯例进行戏剧化扮演。[3]戏剧仪式能够向学生传达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感受,加强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结。

笔者在六年级心理课《真正的朋友》中根据经典故事《花木兰》设计了“送别花木兰”仪式。首先,选1 名学生扮演“花木兰”,并将全班学生分成8个小组,组长排成2列;其次,各组组长将送给花木兰的“征衣”捧在手上;最后,请花木兰从2 列队伍中间经过,各组组长分别将“征衣”递给花木兰并说“送子‘征衣’”,然后全班齐声回应“平安归来”。课堂上,教师通过戏剧仪式让学生感受到朋友的力量,同时也让全班学生的情绪能量在重复的回应声中流动。

三、以戏剧习式启思,深入探索主题

教育戏剧中有许多常用习式,指一些教育戏剧中习惯性使用、相对固定的教学指导方法,如静态画面、思路追踪、坐针毡和良心巷等。其中,静态画面指一名或一组学生用身体创作出一幅静止的、没有声音的画面;思路追踪通常与静态画面配合使用,静态画面完成后,教师把手放在学生肩膀上,让他们用角色身份说出想法,进而深入了解角色。在心理课中找准切入点,灵活运用相关戏剧习式,有助于学生在活动中探索自我。

以六年级心理课《我的未来》为例,笔者运用戏剧习式中的“静态画面”和“思路追踪”让学生探索梦想,尝试解决实现梦想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课上,笔者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5 名成员。活动中,各组成员分享自己的梦想,选出1 名成员当“梦想体验员”,其他4 名成员分别扮演20 年、30 年、40 年和50 年后的“梦想体验员”,并用一个动作代表“梦想体验员”在该年龄段可能出现的状态。在“梦想体验员”仔细观察小组成员的“静态画面”后,教师运用戏剧习式“思路追踪”帮助“梦想体验员”看见梦想的发展轨迹,借由扮演者的内心独白探索实现梦想的更多可能。

本课通过“静态画面”和“思路追踪”两种戏剧习式帮助学生通过他人视角看到梦想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可能性,学会尝试调整自己的行动方向,在他人协助下探索多元的自我。

戏剧大师桃乐丝·希斯考特曾说过:“为什么我这么多年一直为在学校开展教育戏剧努力,并不是为了戏剧本身,而是为了更好的教育。”教育戏剧中的许多元素可以为心理课堂所用,只要找到适合教学的切入点,将其合理运用到心理课堂中,就能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增加学生的体验感,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

猜你喜欢

药剂师戏剧梦想
有趣的戏剧课
药剂师星星狐
何时结婚都不晚
何时结婚都不晚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梦想
戏剧类
梦想
有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