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篮球运动员培养的成效、经验与启示
2023-09-14初立伟聂锐新白银龙林丹丹
初立伟,聂锐新,白银龙,林丹丹
(1.玉溪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2.云南农业大学 体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体教融合是我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的重要议题和改革方向.早在1987 年,原国家体委、教委就联合下发《关于部分普通高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1],就此拉开了我国高校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序幕,30 多年高校体教融合培养竞技体育人才取得了不容忽视的成绩.例如,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运动员人数大幅增加,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成效显著提升.特别是近年来高校涌现出的优秀篮球运动员如同雨后春笋,在职业联赛中纷纷崭露头角、亮点频现,已经成为我国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培养的重要补充,大学生篮球运动员越发受到职业俱乐部的重视,在2020年CBA 选秀大会中更是有11 名大学生球员被选中,这预示着大学生篮球运动员培养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2020 年9 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2],为新时代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和学生体质健康改善明确了方向.站在从体教结合迈向体教融合的重要历史时期,有必要全面总结我国高校篮球运动员培养的成效、经验,这对于新时期我国高校篮球运动员培养乃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均有着重要意义.
1 高校体教融合培养篮球运动员的成效
自体教结合提出以来,我国高校认真贯彻落实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方针政策,积极推进体教结合培养篮球运动员.30 多年来,从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我国高校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体教融合的篮球运动员培养之路,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
1.1 高校培养的篮球运动员数量与规模取得了大发展
从数量上看,一方面,进入职业联赛人数持续增加.为职业联赛输送运动员的数量无疑是衡量高校体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经过多年的积淀,从2005 年武汉理工大学培养的王晶和刘久龙两名运动员加盟CBA,开了大学生篮球运动员进入职业联赛的先河之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篮球运动员在CBA 中崭露头角,特别是2015 年CBA 推行选秀制度后,大学生篮球运动员更是呈井喷式发展,2019 年参加CBA 选秀的大学生球员达到了23 人,2020 年参加CBA 选秀大会的大学生运动员共25 名,被选中的大学生球员人数多达10 名,创造了大学生篮球运动员参选和选中人数历史新高,大学生运动员受到了职业俱乐部的青睐.另一方面,招生单位快速增加. 1987 年4 月,原国家体委和国家教委联合印发了《关于部分普通高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1]印发后,我国高校开始招收高水平运动员,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51 所重点高校被确定为首批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试点学校,而大多数学校都将篮球列为招生项目[3].至2005 年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高校已经有102 所,2021 年全国共有283 所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4],这也使得招收篮球运动员的高校大幅上升,而且招收单位从东部和中部高校向着西部高校扩展,招生单位的数量、覆盖面和招生人数明显上升.毫无疑问,历经30 多年的磨砺,我国高校大学生篮球运动员培养已经迎来了收获的季节.
1.2 高校培养的篮球运动员质量实现了大跨越
35 年来,我国高校培养的篮球运动员不仅实现了数量上的增长,也实现了质量上的提升.从2005年开始,高校培养的篮球运动员进入职业联赛的人数明显增加,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的生源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等不断提高,高校培养的篮球运动员质量迈上新台阶.一是大学生篮球运动员在CBA 选秀中表现突出.王少杰、王岚嵚、万圣伟等大学生球员力压CBA 青年队、港澳台球员在CBA选秀大会中当选状元秀,这也证明了CUBA 球员逐步受到职业篮球管理层的认可.二是越来越的大学生球员成为球队中流砥柱.2005 年以来,大学篮球运动员进入CBA 的人数越来越多,并且成为了球队不可或缺的力量,万圣伟、曾令旭、张宁、祝铭震等球员在CBA 赛场上的表现更加突出.三是部分优秀运动员入选CBA 全明星或国家队.清华大学培养的运动员齐麟入选了2021 年CBA 全明星赛,此外,来自清华大学的刘子秋、武汉理工大学的韩德君等多人入选了CBA 全明星正赛.国家队方面,2020 年清华大学培养的学生篮球运动员王少杰入选了国家队男篮大名单,武汉体育学院毕业的李根曾多次入选国家队,2021 年武汉理工大学毕业的韩德君入选国家队并担任队长,同年中国男篮二队公布的16 人集训大名单中,其中多达10 名球员来自CUBA 联赛.越来越多的CUBA 球员在职业赛场和国家队中绽放光芒,说明CUBA 球员的培养质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 高校体教融合培养篮球运动员的成功经验
2.1 体教融合深受认可是人才培养效益提升的基础
从20 世纪80 年代提出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人才到20 世纪初体教融合持续推进,再到近年来深化体教融合的确立,我国对体教融合的认识不断深入、认可度不断提高,这在大学篮球运动员培养中尤为突出.具体表现为:一是国家对体教融合培养运动员更加重视.在体教结合阶段主要是为解决退役运动员就业和解决后备人才不足的问题,由国家体委在主导推进,教育部门对此却较为冷淡,此后,虽然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也开展部分合作,但由于利益偏差、部门壁垒等限制,始终难以形成协同机制和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2020 年9 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2],体教融合开始了从各部门单兵作战到多部门联合作战、从浅层结合到深层融合、从部门战略向国家战略的发展模式,而且2019 年中国篮协主席姚明还出席了CUBA 总决赛颁奖仪式,这些积极的转变都标志着体教融合培养篮球运动员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二是社会大众对于体教融合的认可度上升.无须讳言,从高校开始招收高水平运动员以来,社会大众对于体教融合培养运动员的认可度与日俱增,不少家长更加趋向于将子女送到学校读书,因为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毕竟是有限且充满不确定性的,相比从小将运动员送到职业队的青年梯队“一条腿走路”的方式相比,进入学校学习不仅能够使得运动技能得到一定的提高,还可以获得较高的学历,特别是越来越多知名高校都招收篮球运动员,大学生运动员在未能走职业篮球路线的情况下也可以凭借其学历和专业技能获得一份较好的工作.
2.2 CUBA 联赛蓬勃发展是人才培养效益提升的引擎
从1998 年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参照美国NCAA 的模式创立以来,CUBA 已经发展成为目前高校级别中发展最好的联赛,经过20 多年的发展,CUBA 联赛的品牌价值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从参赛对象来看,CUBA 联赛借鉴了NCAA 联赛在分级的基础上,将大学生分为专业组、非专业组和职业、专科院校组三个组别,这样有利于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其中,很好地扩大了联赛的普及面,首届CUBA的预赛就有来自26 个省、市、自治区的617 支男女球队参加了基层预赛,参赛人数达到9 130 人,共进行了2 600 余场比赛,现场观众达147 万,有关CUBA 信息受众总量超过了15 亿人次;从赛制上看,CUBA 联赛决赛阶段既借鉴了NCAA 单场淘汰制,又采用了多场对决制,形成了淘汰赛与总决赛多场对决相结合的独特赛制;从赛事推广来看,CUBA 联赛在创立之初就高度重视商业开发,吸引了李宁、斯伯丁等国内外一线体育运动品牌的赞助,2017 年阿里体育与CUBA 签下了数亿人民币的7 个赛季的独家运营权,阿里体育取得运营权后对赛制进行了大力改革.伴随着赛制改革,CUBA 的包装更加专业,视频传播的领域不断扩展,使得CUBA 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并且央视、优酷和十多家地方体育台都对赛事进行转播,转播总场次超过了300 场.这些举措使得CUBA 联赛的影响力大幅提升,联赛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由此可见,CUBA 赛事平台的不断更新升级使得我国大学生篮球运动员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2.3 运动员输送渠道畅通是人才培养效益提升的关键
运动员是竞技体育比赛项目的主体[5].没有运动员参与竞技体育,发展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然而,运动员的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只有建立上下畅通的运动员输送渠道,满足运动员的核心利益诉求,才能促使体教融合得以落实落地.我国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的培养质量之所以能够不断提升,与其构建了从中学——大学——职业俱乐部的运动员输送渠道密切相连,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家长对于学生选择体育特长生的担忧,甚至是为具有体育天赋的篮球特长生打开了一扇窗.在运动员兴趣养成和基础提升阶段,近年来很多省市在中学阶段加大了篮球特长生的招生数量,很多具有篮球天赋的青少年进入中学使得篮球后备人才的厚度增加,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培养途径单一、数量较少的问题有所改善.在高中毕业后运动员进入高校进行技能提升和巩固,2021 年全国招收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学校达到了91 所,占总招生单位的34.6%.其中985 大学23 所、211 大学48 所、双一流大学49 所、普通院校42 所[6].这为高中篮球运动员提供了较多的选择.在大学毕业之后,职业篮球联赛选秀制度打开了篮球运动员上升通道.姚明当选中国篮协主席后,2015 年CBA 创立了选秀制度,一大批具有职业篮球梦想的大学生球员纷纷进入CBA 联盟,大学生篮球运动员进入职业球队的障碍有所清除,为大学生篮球运动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而且近年来CBA 选秀的弃权率逐年降低[7],说明了大学生篮球运动员更加受到职业队的青睐.
2.4 职业教练员和退役运动员加盟是人才培养效益提升的动力
教练员的能力及经验对高校篮球联赛的水平起到关键作用.教练员是体育竞技赛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篮球队整体水平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练员的专项水平和综合能力[8].教练员对于运动员竞技水平、综合素质等培养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已经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可.我国高校篮球运动员培养质量的快速提升也离不开职业教练员或退役运动员的加入.我国不少培养篮球运动员的知名高校,在引进职业教练员或职业队退役的篮球运动员担任教练员后都实现了竞技成绩的飞越和突破.如2009 年太原理工大学在聘请职业篮球运动员出身并担任过CBA 山西男篮助理教练的杨文海担任主教练一年后,就获得了CUBA 总冠军;较早引进职业教练员的中南大学,在聘请前男篮国手、CBA 球员、教练员白江后竞技成绩腾飞,在他执教中南大学后一共7 次获得西南赛区冠军,中南大学也成为西南赛区中竞技实力最为突出的一支劲旅,并且曾经多次获得CUBA 亚军的优异成绩.现任清华大学男篮主教练陈磊曾经效力于北京首钢,有着15 年的职业球员经历,在2018 年退役后担任清华大学男篮主教练,并在担任主教练第二年夺得了第22 届CUBA 总冠军,并且个人获得了年度最佳教练的称号;汕头大学更是于2014 年聘请了曾在澳大利亚联赛执教多年的比尔·汤姆林森担任主教练,开了CUBA 球队中聘请洋教练的先河,在“洋教练”的带领下多次创造佳绩.从太原理工大学、中南大学、清华大学和汕头大学的例子都很好地证明了,以开拓创新的思维聘请职业教练员或有着职业篮球运动经历的运动员担任大学主教练,对于竞技水平的提高是成效显著的.
3 对我国全面深化体教融合培养运动员的启示
30 多年来,我国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的培养总体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证明高校体教融合培养运动员的思路和路径是正确的、卓有成效的.不可否认,高校培养大学生篮球运动员还存在诸多问题,有着较大提升空间,而且在30 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如果说高校篮球运动员培养的经验是成功的,那么,这不只是篮球单个运动项目发展的经验,对于新发展阶段我国其他运动项目发展和深化体教融合培养运动员同样有着重要启示.
3.1 体教融合是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根本出路
通过学校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早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广泛共识,以体教融合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无疑抓住了运动员培养的方向和趋势.放眼世界竞技体育强国,大多将体教融合作为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从上世纪80 年代我国提出体教结合培养运动员以来,大学成为了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期间,国家也在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 1987 年4 月,国家体委和国家教委联合印发了《关于部分普通高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1],1995 年5 月,在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考试制度实施8 年后,国家教委颁布了《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部分普通高等院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通知》对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制度作出完善,2005 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意见》[9]和《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10]对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考试政策、文化课学习作出优化.使得体教结合走向体教融合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获得了发展.如:这些措施自2005 年武汉理工大学培养的球员王晶、刘久龙成为首批进入CBA 的大学生球员,到2021年参加CBA 选秀大会的大学生运动员共有来自28 所高校的38 人,打破了参加CBA 选秀的大学生人数纪录,并且不少大学生球员在职业联赛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体教融合是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必然出路.未来,有必要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使得体教融合更加富有成效.
3.2 体教融合需搭建好赛事平台和畅通运动员上升通道
体教融合培养大学生运动员需要卓越的、专业的体育赛事平台和畅通的运动员上升通道作为支撑,在我国大学生篮球运动员培养中、CUBA 比赛平台和上下畅通的运动员输送通道对高效体教融合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提供了坚实保障.从赛事平台来看,比赛是大学生运动员展示自我、提升技能、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平台.中国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的不断涌现与其不断完善的联赛体系有着密切联系.我国不同运动项目、不同级别的学校体育发展中也要构建更加完善的赛事体系,践行教育部提出的“常赛”之要求,着力解决校级联赛、比赛较少、学生参与比赛机会少、赛事组织不专业、赛事运营水平不高等问题.从运动员上升通道来看,只有畅通运动员从青少年到职业发展阶段的通道,消除后顾之忧,才能有效吸引更多的青少年投身竞技体育中去.未来,我国在推进体教融合的进程中,要重点解决运动员上升通道问题,在学校培养阶段,同一运动项目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应该统筹规划,实现运动员招生人数、比例的协调,避免运动员在特定阶段人数过少或过多,从而造成向上通道不畅的问题,在运动员毕业后,不同运动项目要规划好运动员的就业或出路,特别是足球、排球等运动项目可以借鉴篮球,通过选秀制度等打通运动员从学校培养阶段到职业发展阶段转换,其他运动项目也要根据自身特点畅通与省市队、国家队等运动团队的输送通道.
3.3 体教融合要清除退役运动员和职业教练员执教的障碍
教练员是运动员竞技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美国NCAA 篮球教练员绝大部分均有较高的运动经历、执教阅历和理论水平[11].较高的教练员水平保障了美国大学生篮球运动员培养质量,如杜克大学的迈克·沙舍夫斯基曾是美国男篮主教练,巴特勒大学男篮主教练史蒂文斯曾为NBA 凯尔特人的主教练,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此外,美国不少大学教练员都有着职业队的经历,如前开拓者队球员格雷格·奥登退役后在大学担任助理教练,朱万·霍华德被聘请为密歇根大学的男篮主教练.毋庸置疑,我国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的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也证明了聘请职业教练员或退役运动员担任教练员是正确的、卓有成效的,职业教练员和退役运动员在高校篮球执教中比由体育教师担任主教练有着较大的优势.2020 年国家体育总局提出了退役运动员进入学校体育任教的号召,这无疑为新时期大学生运动员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建明曾表示:优秀退役运动员今后可以通过先入职、后培训的方式进入到学校体育教练员、体育教师的岗位[12],为退役运动员进入高校任教开了绿灯.尽管退役运动员进入高校任教可以夯实学生参赛基础、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缓解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13].然而,在实际操作层面由于学校在人才招聘中对于学历、教师资格等方面的要求以及经费制约,使得职业教练员和退役运动员进入高校执教的人数总体较少,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因此,未来要进一步清除职业教练员和退役运动员进入高校执教的难点和堵点,这不仅有利于高校的发展,还能对解决我国运动员的就业问题提供支持.
3.4 体教融合应充分考虑不同运动项目发展实际
从上世纪80 年代我国尝试体教结合培养运动员以来,我国大学生篮球运动员培养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取得的经验也是不容忽视的,但是不同的运动项目发展有着自身规律和适合生存的土壤.从国外发展经验来看,就算是被奉为世界体教结合典范的美国大学竞技体育也无法做到各个运动项目“百花齐放”,如篮球、橄榄球、棒球、田径等运动项目发展较好,而跳水、举重、乒乓球等运动项目发展却不尽如人意,同样是以上项目也是男子项目发展得比女子项目更好,为此,美国将篮球、棒球和橄榄球等少数营利性较高的运动项目获得的收益分配给其他经济效益较差的项目,从而实现运动项目发展均衡.从我国的发展经验来看,自实施体教结合培养运动员以来,不同运动项目采用的招生政策、培养模式几乎是一致的,但是不同运动项目发展的成效也出现了较大差异,大学生篮球运动员不断涌现,然而其他运动项目发展却始终难有起色.究其原因,篮球运动员培养在大学能够成功与其深厚的群众基础、良好的市场化运作等有着密切关系,反观其他运动项目则在以上方面与之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也使得发展成效有着较大差异.如此看来,我国高校在体教融合培养运动员过程中也需要紧密结合运动项目发展特征和充分考虑运动项目发展的环境.
4 结 语
体教融合是新时期我国运动员培养的必然选择,是我国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应然举措,也是顺应国际竞技体育发展形势和助力体育强国建设的关键之举.体教融合的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为竞技体育发展提供更有营养的生长环境,并归还运动员的受教育权,有效地解决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输送与选拔的问题,形成多元化的培养格局[14].30 多年来,我国大学培养篮球运动员总体上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也为我国体教融合培养运动员作出了积极探索和提供了有益借鉴.新时代,大学竞技体育肩负着新的使命和任务,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要深入总结和凝练我国过去体教融合培养大学生运动员的成功经验,积极吸收国外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坚定不移的态度不断探索体教融合培养运动员的新内涵、新举措、新路径,确保新时期体教融合能够稳步推进、顺利实施,进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运动员培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