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中的幼小衔接
2023-09-14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锦绣幼儿园
□ 姜 琦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锦绣幼儿园
数学学科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逻辑性、抽象性是数学学科的主要特征,只有做好科学幼小衔接,才能保障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数学学科中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教师之间缺少沟通。教师之间缺少沟通主要指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之间的沟通较少。虽然很多幼儿园对幼小衔接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但部分小学在这方面却重视不足,未能给予有效的配合,导致幼小衔接出现单向性的问题。有的小学虽然能认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并组织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同时邀请幼儿园教师到小学课堂观摩听课,但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之间的沟通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幼小衔接效果不理想。教师之间缺乏沟通,会使学生在入学之初难以快速适应新环境;同时,小学教师缺乏对幼儿园教育的了解,也使学生难以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幼小衔接教育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往往只是提前教授学生小学数学知识,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加不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使得幼小衔接教育存在明显的“小学化”倾向。这种幼小衔接教育忽视了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对儿童帮助不大。幼小衔接教育目标不明确,导致“应该教什么、怎么教”等缺乏明确的要求和规范,这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困扰。教师只能将知识的教授作为幼小衔接教育的主要内容,这使得幼小衔接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存在很多的重复内容,导致大量教育资源浪费,同时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幼小衔接教育内容不合理。之所以会出现幼小衔接教育“小学化”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和家长普遍认为,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减轻入学后的压力,使学生“赢在起跑线上”。受这种教育理念的影响,导致幼小衔接内容选择缺乏合理性。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要想学好数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品质,而不仅仅是掌握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因此,幼小衔接教育应将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作为教育重点,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乐于思考,促进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为学生小学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
数学学科中的幼小衔接方法
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较多,但针对幼小衔接方面的培训却较少,甚至几乎没有,这导致教师只对本阶段教学比较熟悉,对另一阶段的教学则了解不多,同时也难以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并且教师很少站在综合的立场上开展幼小衔接教育。针对这种情况,应加强对幼儿园大班教师以及小学一年级教师的培训,帮助其了解幼小衔接教育的重要意义,促使教师形成正确的幼小衔接观。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学生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开展针对性教育,保障幼小衔接教育能够取得理想成效。尤其是一年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认识到学生已有发展水平与应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适当调整对学生的要求,注重数学思维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要营造愉悦的学习环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此外,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要将兴趣培养、观察力以及思维能力培养等作为重点,同时帮助学生强化自身的主动性以及规则意识。
加强教师沟通。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连续性的特征,教育应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连续性,因此需要做好幼小衔接。幼儿园与小学之间、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之间均应加强交流,找到二者教育的异同,并共同制订幼小衔接方案,保障幼小衔接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首先,教师要认识到幼小数学教学目标的差异性。一年级上学期是儿童由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重要阶段,在该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应向幼儿园大班教学目标靠拢,在幼儿园大班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难度,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过渡。
其次,要认识到教学内容方面的差异。小学一年级上学期的数学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并且很多内容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已经完成学习,这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为转变这种状况,教师需要选择幼儿园大班没有涉及的知识,让学生面对新问题、新知识,这样才能强化其学习的动力。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内容允许与幼儿园大班教育有相同之处,但应在大班教学内容基础上有所拔高,而不能是简单地重复,否则容易影响学生学习效果。最后,要认识到教学评价的差异性。无论是结果评价还是过程评价,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评价不能仅局限于学生能力、水平等,而应关注学生的发展情况,真正做到以评价促发展。
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幼小衔接不仅涉及幼儿园与小学,与家庭也密切相关,做好幼小衔接,需要小学、幼儿园以及家庭共同发挥作用。只有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以及家长观念一致、行动一致,才能保障幼小衔接教育的高效性。因此,幼儿园以及小学教师均应注重与家长的交流,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教育的重要性,使幼小衔接教育能够得到家长更多的理解、配合与支持。幼儿园和小学可以开展幼小衔接专题讲座,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相关注意事项,使家长能与学校共同关注幼小衔接问题,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过渡。通过专题讲座,可以使家长认识到学生成长具有连续性的特点,鼓励和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措施,保障幼小衔接教育取得理想成效。同时,还要使家长认识到超前教育的危害。超前教育如同早熟的果实,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并无益处。
教育还要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这样才能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教师与家长都应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摒弃功利思想,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保障幼小衔接的顺利完成。尤其是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更应注重减轻学生的压力与负担。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了解孩子的能力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开展科学的家庭教育,促进孩子能力水平的提升,而不应只关注孩子学习到多少知识。
进一步完善教育政策。目前,国家关于幼小衔接方面的政策还不够完善,仅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幼儿园应与小学相互衔接”,但并未做出明确要求,也未就幼小衔接工作制订相关规定。这一方面导致幼小衔接教育得不到充分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使幼小衔接教育标准不统一。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教育指导政策。例如,以往始终缺乏统一版本的幼小衔接指导纲要和教材。针对这种情况,教育部门、小学、幼儿园以及家长等均应积极开展幼小衔接教育方面的研究,结合幼小衔接教育需求,探索更加科学的方法、标准与内容;教师则应积极开发数学课程资源,推动数学学科幼小衔接教学的创新。
由于儿童的成长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因此做好幼小衔接教育至关重要。以往因幼儿园与小学分属不同的教育阶段,在教学内容、方法以及标准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使得学生难以顺利完成幼儿园至小学的过渡,容易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多的问题,同时也会给广大教师带来很多的挑战。因此,为保障教育的质量和成效,应积极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幼小衔接策略,提升数学幼小衔接教育的质量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