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路径探析

2023-09-13李佼瑞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蒲城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李佼瑞,韩 皙

(西安财经大学,陕西 西安 710100)

一、引言

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是推动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是振兴贫困地区农业的必由之路,是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力[1-2]。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深化改革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法宝,特别是在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等方面。这一指示深刻揭示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乡村振兴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提升到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地位,突显了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于乡村振兴的关键性[3]。近年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备受关注。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列为一项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4]。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表明落实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势在必行[5]。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了新型集体经济的定义和发展方向,有助于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唤醒更多农村沉睡资产、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6]可见,研究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逻辑与困境对推动共同富裕、实现乡村振兴的具有重要意义。

围绕农村集体经济国内外学者进行了深入探讨。国外学者主要集中在对合作社的研究。Benjamin D.提出合作经济是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最根本要素,发展的不同形式决定了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生产力[7]。Fulton认为,改善产权制度机构是合作社快速发展的关键,合作社内部竞争和分配的重要影响因素则是合作社的治理结构以及成员的进入退出机制[8]。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早期就开始研究和实践新农村建设模式,其中包括美国的“大农业”模式、日本的“一村一品”模式、法国的“农村整顿”模式、韩国的“新村运动”模式以及瑞典的“农家人”合作社模式等。这些模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实践经验,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保护乡村环境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从总体、部分等多个层次阐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乡村振兴的驱动作用。总的来说,郭文力等指出乡村振兴不仅仅是个体农民的单打独斗,而是需要将农民组织起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同时,通过充分发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以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为核心的长效机制,成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本途径[9]。而另一部分学者侧重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产业兴旺、农民富裕的研究。崔超认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可以带动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发展,提升农民的社会福利,吸引更多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从而有效缓解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10]。在此基础上,崔超等人通过对陕西省丹凤县的实地调查,发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能够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农户可以通过集体分红和内部劳动实现多倍增收。之后又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维度阐述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促进乡村振兴方面的重要作用[11]。李人庆等同样指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需以村民福祉为导向,不断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进而提升村庄建设、乡风文明等,为农民的物质和精神富裕提供支撑[12]。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学者侧重于研究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乡村治理水平的影响。李文钢等探讨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复兴对乡土社会重建产生的影响,指出两者之间存在共时性关系,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可以将农民组织起来,实现村落共同体重建[13]。而马良灿分析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乡村社会再组织产生的影响,通过对塘约村的实地调查和案例分析指出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研究表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健全完善乡村组织体系,从而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同时,新型乡村组织体系的建设也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14]。衡霞以四川省彭州市13个镇街为例,通过分析组织同构和治理嵌入的机制,揭示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通过组织结构的同构性和治理模式的嵌入性,降低了治理成本,实现乡村治理的高效能[15]。二是从发展模式、主要困境以及对策建议等方面多维度多视角地进行深入研究。在发展模式方面,余丽娟通过调研总结出了政府支持、组织引领、市场激励三种类型的发展模式[16]。郝文强等指出“抱团发展”的模式是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模式[17]。在发展困境方面,贺卫华通过对中部某县村集体经济的调研发现新型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村干部思想不到位、资源禀赋不足、人才缺乏等问题引起的[18]。杨博文等指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困境主要是农村集体经济的弱势地位、自身相对落后和不足、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模糊[19]。方志权通过分析指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主要是治理结构不完善、发展路径单一、思想认知落后等问题引起的[20]。结合实际情况,国内学者进一步提出了对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对策建议。芦千文等提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发展形式,可以有效解决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初期所面临的各种困境[21]。余丽娟提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构建有效有力的扶持政策、厘清村级组织的权责关系、制定因地制宜的激励机制[16]。毛晓红等结合浙江省26山区实际情况,提出“一村一策”“头雁齐飞”“抱团共生”“多管齐下”的对策建议[22]。

综上,学者们从不同维度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所做的研究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从现有文献来看,学者大多都是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入手,利用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对沿海和南方发展较好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进行分析,鲜有从西部地区入手的研究。鉴于此,本文通过回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历程,总结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内涵、特点及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功能,采用实地调研法和案例分析法,以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为例进行分析,提出西部地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路径和对策。

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内涵

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在一定区域内,代表全体成员管理和经营农村集体经济的组织。厘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历史脉络,对基层干部认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内涵具有现实意义,才能保证不断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探索、瓦解、恢复四个阶段。萌芽阶段是指土地革命时期,苏区人民开始了经济上的合作探索,创办了一些“合作社”。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成立了各种类型的“合作社”,促进了生产,培育了群众的集体观念,这一阶段毛主席提出了“集体化”的论断。随后,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在“合作社”“集体化”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集体经济组织的概念。至此,获得土地的农民从试办合作社到合作社的集体化发展,再到发展集体经济组织,使得农村集体组织的发展方向逐渐明确;探索阶段始于1950年我国颁布并实施了《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在新解放区就此展开,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在这一阶段,毛主席提出了对社会主义进行改造的思路,形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理论[23]。广大农民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试办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合作社”到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生产资料公有制性质的“合作社”在我国完成了探索;瓦解阶段以1978年安徽小岗村18个农户开始进行的分田和包产到户为主要航标,农业方式也逐渐转变为农户个体承包经营。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实行政社分开,承袭了原来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的行政管理职能,集体经济组织不再承担任何职能。此后全国绝大多数地方采取了一边倒式的“分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逐渐消失,而其经济职能由村民委员会或村民小组代行;恢复阶段以2016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为标志,其中指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集体资产管理的主体,是特殊的经济组织,可以称为经济合作社,也可以称为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恢复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这一特别法人。这标志着农村集体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为了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2016年首次提出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概念,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中指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获得了“特别法人”的资格。此后在党中央的文件中,不断提出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产权制度改革后的一种创新模式,其在保持原有所得收入归集体所有的基础上,采取“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方式的集体经济,其“新”在通过规范产权、科学治理、稳健经营方式、合理分配收益和先进技术手段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规范化运行。规范产权方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明确界定了农民集体资产的权属和使用权,建立健全的产权制度可保障农民的各项权益,提高资产的流转效率和使用效益;科学治理方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注重建立组织机构和明确管理制度,从而提升决策效能,实现集体决策与村民个人参与的有机结合;稳健经营方式方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强调不能盲目追求高风险的经营方式,应采用科学规划、市场调研、风险评估等方法,选择适合本地实际的经营方式,提高集体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合理分配收益方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通过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来确保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科学,合理的收益分配可以促进基层干部与村民的积极性和创新性,进而提高农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先进技术手段方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借助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并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农产品销售、农资供应、农技培训等活动,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数字化发展,不断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保持农村集体经济的收入归集体所有这一基础上,在时代背景、经营模式、经营方式、收益分配、管理主体、技术手段、功能等方面也表现出了独有的特征。时代背景方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所有生产的问题均由集体经济组织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决定,不再如计划经济时代所有问题均由国家指令性计划确定;土地经营模式方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集体土地不再是以往的公有公营模式,基本采取公有私营模式,即土地的所有权属于农村集体所有,但经营权归个体农户掌控;经营方式方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中集体资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组合更自由,可以自主选择组合或分离,从而产生了集体自主经营和股份合作经营、投资经营、发包租赁经营、公私合作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收益分配机制方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摒弃以往的按劳分配原则,采取成员按股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机制,增加了成员的财产权益;管理主体方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或经济合作社管理;技术手段方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为了使合作化和集体化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采用信息化和智能化等新的技术手段,节约了人力成本,实现了农产品跨区域销售;功能方面,与以往的提高产量解决温饱问题不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农业生产从追求产量的目标转变为追求质量效益和市场影响力的目标,从而实现共同富裕。

党的十九大提出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要求的乡村振兴战略,开启了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24]。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实现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最有效途径和最直接推动力。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产业兴旺,而产业兴旺的关键则在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只有通过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激发乡村的内生动力,才能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各个村集体均立足本村优势,充分挖掘产业,利用撂荒地资源,通过村集体牵头、农户参与以及吸引企业的合作入驻,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势互补。这种合作模式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农村的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还可以借助企业的技术、资金和市场渠道,提升乡村产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农村集体经济的壮大与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密切相关,只有当村集体经济兴旺发展,农民的收入稳定增加,才能有效巩固和提升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因此,党和政府应高度重视乡村产业的发展,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政策支持,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乡村产业兴旺不仅关乎经济发展,也关系到农村的生态环境、文化风貌和社会治理。随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持续壮大和发展,可以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减少农民外出务工的需要,还能够带动文化建设和社会治理的有效推进,提高乡村居民的文明素养和幸福感,从而实现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生态宜居就是要求将村庄融入绿水青山之中,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为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提供物质保障,解决了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不到位、农药大面积污染等问题。村集体通过规模化经营、农业技术培训等措施,提高了农民收益,改善了环境污染问题。通过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道路条件,美化村容村貌,更高质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乡风文明是指在农村社区中形成的一种良好的社会风尚和行为规范,涵盖了农村居民的思想道德、行为举止、社会礼仪等方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在促进乡风文明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经济支撑作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为乡村提供了更多的财力和资源,有效提高村民的积极性和责任感。通过举办“五好家庭”“文明家庭”等活动,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如勤劳致富、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团结合作等。除此之外,通过文化阵地的建设,为村民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促进乡风文明的培养。治理有效就是在管理民主基础上,鼓励农民广泛参与,共同出谋划策,以达到有效治理的目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带来了农民收入的提高,也提升了农村集体组织的运作效率。随着集体经济的壮大,村两委在资源整合、项目管理等方面展现出更强的能力和专业性,赢得了农民的认可和信任,提升了村两委的威望,有助于增强村庄内部的凝聚力和团结力,推动村民积极参与各项工作,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同时,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社会服务得到提升,为村民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有效吸引人才,推动了农村治理的有效性和决策的科学性。生活富裕方面,需要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不仅可以激发农民的创业热情和积极性,还能带动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参与到产业发展中。通过培育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农民可以在家门口就业创业,拓宽收入来源,提高生活品质。

四、西部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案例分析——以蒲城县为例

陕西地处中国西部,蒲城县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具有重要的地理、经济和文化地位。蒲城县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依托本地资源积极创新,助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成为西部地区乡村振兴中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典型代表。

(一)基本情况

蒲城县常住人口66.26万,全县贫困村65个,截至2021年底,累计清查资产21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5.1亿元,非经营性资产11.54亿元,资源性资产面积12.53万公顷,耕地中未承包到户的机动地8 667公顷,清产核资数据100%录入上报农业农村部管理平台。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685 818人,发放成员股权证167 237本。

(二)蒲城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自精准扶贫提出以来,蒲城县在“村党组织+”的基础上,对“村党组织+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等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创新,打造“联合党委+产业基地”升级版,全面激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潜力。

蒲城县以现代粮食产业基地建设为依托,在现代农业园区的引领下,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国家特色农业示范地,形成了北部主要发展花椒、香菇、苹果,中北部的旱腰带以发展金银花为主,南部主要发展设施瓜菜和酥梨,西部则以奶山羊发展为主的发展格局,农业农村经济总体呈现产量稳定,质量向好。同时,村集体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奶山羊产业,以建设省级畜牧养殖基地县为目标,高起点建成了党定宏达奶山羊养殖小区等养殖基地。据统计,目前全县已建成不同规模的养殖场629个,奶山羊的存栏数高达8.2万只。其中,规模养殖生产占比达到59%以上,畜牧养殖业基本实现了健康发展。蒲城县以尧山镇闫家村金银花产业示范园为依托,制定出台了《加快金银花产业发展的意见》,不仅建成了金银花茶加工厂和智能育苗温室,而且注册了“鑫裕康”商标。为了鼓励大规模发展金银花,蒲城县在中北部旱腰带的10个镇实行“以奖代补”。现阶段,全县酥梨种植面积新增440公顷、苹果新增640公顷、西甜瓜新增243公顷,种植金银花可达3 333公顷,建成食用菌大棚共950座,奶山羊养殖园区11个(其中羊存栏9.02万只)。果业产值最高,可达23.8亿元,设施农业次之,为22.37亿元,畜牧业相对较少,为17.3亿元。从宏观来看,269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中,已突破100万元的,占比1.8%;50万元以上的,占比5.5%;20万元以上的,占比14%。从产值和相关占比来看,在产业或产业链的带动下,有超过10万的农民群众实现了增收致富。

以蒲城县西陈村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为例。西陈村辖9个村民小组,742户3 665人,其中贫困户105户421人,已全部脱贫。陈庄镇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位于陈富路南,园区总投资1 300余万元,占地4.67公顷,建设有菌棒加工车间、养菌室、无菌车间、冷库、烘烤车间、产品展厅以及食用菌种植大棚48座,培育有灵芝、香菇、茶树菇、猴头菇、竹荪、黑木耳等产品,注册有“野韵”牌商标,一体化全链条产业园区全面开启,园区内可生产菌种、加工菌棒,进行后续的储藏、包装和销售。园区由西陈村村集体自主管理运营,2016年以来,以“村党组织+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的产业模式为主,先后引进一批新品种,主要有香菇、灵芝和茶树菇等,建成了现代化的食用菌园区,使得食用菌产业实现了绿色生态全覆盖。目前,年生产各类食用菌菌棒200万袋(2 000吨),其中,年产值的50%用于自身发展生产,剩余的50%则用于向周边县镇进行销售。2022年,通过各种渠道的销售,累计销售额达700余万元,依据蒲城县所制定的“5∶2∶2∶1”分配比例,204户群众在产业的带动下实现了脱贫致富,累计向农户分红47万元,户均收益2 300元,并向全村股民进行分红。除此之外,村集体经济累计收益达113万元,产业园区优先吸纳脱贫监测户和非贫边缘户进园区务工,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面脱贫进入乡村振兴阶段,为了明晰产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意识,蒲城县进行了资产股权量化,进一步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为了促进“三变”改革的全面深化,资产股权量化的全面推行,县农业农村局印发了《蒲城县深化农村“三变”改革推行资产股权量化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在此指导下,所有村均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目前,县内“三变”改革行政村全覆盖的目标已全部实现。股份经济合作社对历年来实施的“村党支部+”“党委+”等项目进行全面摸排建档,建立村级经营性资产股权量化台账。每个村均根据台账,全部确权到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再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并将村级经营性资产量化到股份合作社,以股权证的方式发放到成员手中。同时,县农业农村局进一步强化监管,制定了《蒲城县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系统试点实施方案》。截至目前,275个股份经济合作社已全面使用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系统记账,实现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全覆盖,坚持产业发展多样化,不断激发集体产业和农户经营活力,以现有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各类专业合作社为抓手,延长产业链条,打造特色品牌,同时在农旅融合上寻找切入点,发展生态农业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三)蒲城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农村产业发展模式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选择适合本村的产业发展模式可以充分发挥本地资源和产业特色优势,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转型,从而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供更多的机遇和增收途径。在渭南市评选的“十大模式中”,蒲城县发展村集体经济取得成功的模式主要有供销合作模式、产业带动模式、资源唤醒模式、要素入股模式和数字农业模式,其各具特色,各有所长,从不同层面集中体现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成果。在调研过程中总结出蒲城县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典型模式代表,深度挖掘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模式以及此模式带来的效益,以期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

1.供销合作模式

蒲城县椿林镇岳兴村辖7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935户,人口3 565人,耕地744.9公顷。岳兴村采取了“供销社+信用社+村党支部+农户”及“土地股份合作社+全程托管服务”两大模式来推动农村发展。

“供销社+信用社+村党支部+农户”模式是指将涉农相关的个体和主体联合起来,通过供销社、信用社、村级综合服务社等多元主体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生产方面,供销社为农户提供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在供销方面,农户可以通过平台选择农资产品,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在信贷方面,信用联社为农户提供授信服务,解决农民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服务”模式是指农户将土地入股,村委会组织协调,由供销农业公司全程托管。这种模式既减轻了农民的劳动负担,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有效缓解了农民资金短缺问题。

通过以上两种模式的建立,2013年岳兴村为农户开展了3次农业技术培训和12次测土配方施肥,涉及20.33公顷土地,这些举措使农户更加重视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减少了对土壤和空气的污染,为创造“生态宜居”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供销社为农户销售了120吨价值38万元的农产品,并为683户农户提供信用贷款资金超过200万元的授信支持,为农户提供了更多的销售渠道和资金支持,促进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增长。除此之外,岳兴村集体还通过托管18.67公顷土地的方式解决了农民不愿分散种地的问题,实现了农民出资、农民参与、农民受益,最终实现“生活富裕”的目标。岳兴村在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和农民融资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村集体经济增加了收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作出了贡献,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和生活富裕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2.产业带动模式

蒲城县苏坊镇党定村辖10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1 100户,人口4 300人,耕地586.6公顷,主要以奶山羊养殖、设施农业和酥梨种植为主。

在党定村,村民一直有在自家养殖奶山羊的传统习惯,但由于缺乏科学指导和技术落后,导致养殖效益不高。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村两委以“村党组织+联合党委+”的发展模式为基础,建设了四通、宏达奶山羊养殖小区。此外,党定村还自建了中心奶站,与长沙卓牧乳业签订合同,收购农户的羊奶,并为村集体支付每公斤0.3元的羊奶组织费。农户与村集体每天可以向中心奶站输送10吨鲜奶,这使得村集体仅通过羊奶销售就实现了78.3万元的年收益。除了养殖业,党定村将南部113.34公顷荒沟地流转到村集体进行统一生产经营,采用“社企合营”的模式,企业每年向村集体上缴80万元承包费,并提供200万元成本价肥料。

随着党定村集体的不断壮大和发展,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6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 600元,农户实现了“生活富裕”。充足的资金使得村庄能够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和便利度;通过党定村村两委的引导和组织,村民积极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和公益事业,村党组织定期开展星级文明户、家风家训等活动,加强农村文化以及思想道德建设,提升了“乡风文明”。这解决了过去党定村产业不强、群众积极性不高和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彰显了村两委班子“治理有效”的特点。同时,村庄环境的美化和整治也成为了重要的议程,通过村集体的筹措和组织,实现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宜居化。这一系列措施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还促进了农村产业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3.资源唤醒模式

蒲城县紫荆街道办代家村地处城乡接合部,辖5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901户,人口3 188人,耕地286.6公顷,主要的农作物包括小麦、玉米和酥梨,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务工和经营收入。

由于代家村位于城乡接合部,大部分农户选择外出创业,导致村庄内的土地闲置。为了充分利用这些闲置土地资源,村集体积极开展土地整治工作,通过对撂荒地的整理和恢复,村庄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益。村两委通过开展撂荒地情况调查,共清理出80余公顷闲置耕地,采取“村级股份合作社+农户分红”的形式进行粮食规模化种植,选择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通过聘用专业的团队进行统一耕种、施肥、收割、销售,每亩可净收入750元以上,村集体年收入近64万元左右。

村集体通过整治撂荒地规模化种植,实现了“产业兴旺”,其效益明显高于农户自行种植的收入,村集体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每年将收入按照一定比例向农户分红。除此之外,村两委也积极与公司合作,引入天然气、暖气等现代化设施,提高了农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逐渐实现了“生活富裕”。随着村集体的不断发展壮大,村级各项事业走在全办前列。村两委充分利用村委会的资源,为群众提供便利和服务,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通过积极调解,成功解决了43个涉及群众生活的急难愁盼问题,调处率达到100%,调解成功率达到98%,真正做到了小事在村解决,大事在街道解决,有效解决了群众的实际困难,加强了农民的思想道德建设。为了提升代家村的乡风文明,村两委定期开展了“好媳妇”“好婆婆”“五好家庭”等活动,展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风貌。同时,村两委利用闲置地建设基础设施,打造小型广场,并致力于发展“森林小镇”,进一步提高了森林覆盖率,使代家村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实现了“生态宜居”的目标。这一系列措施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了农村产业的发展,也改善了村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4.要素入股模式

蒲城县陈庄镇富新村辖8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562户,人口2 452人,耕地456.56公顷,主要以紫花苜蓿种植业,虾、肉羊养殖业为主。

富新村地处滩地,土地盐碱性高,不适宜种植玉米和小麦等传统农作物。年轻人外出务工,大片的盐碱土地闲置,给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富新村因地制宜开展“紫花苜蓿种植+干草加工+羴羴牧业肉羊养殖”产业模式来壮大村集体经济。除此之外,富新村进行了广泛的学习和调研工作,通过不断学习,引进了江苏水产养殖业投资,专注于南北美白对虾的养殖,最大化利用盐碱土地。通过这一创新项目的实施,富新村充分利用了盐碱土地资源,实现了农业产业的转型和发展。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带来了显著的效益,特别是养殖基地的建设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参与务工,为他们实现家门口的增收致富提供了良好的机会,还能够减少外出务工的时间和成本,享受更多的家庭团聚时间,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状况。随着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农民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体现了村两委班子“治理有效”的特点。这一系列的变化不仅改善了农民的生活,也为村庄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5.数字农业模式

蒲城县苏坊镇党定村在产业带动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数字农业模式,通过数字赋能,为农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为了改善奶山羊养殖的健康状况和奶品的质量安全,党定村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建成了奶山羊产业智慧养殖管理系统,设立远程监测数据分析中心,通过利用体表植入技术和皮下植入芯片,每只羊都被赋予了独特的身份标识,利用可追溯的电子耳标对羊的身体状况、举动等进行自动监测,实现了精准定位和管理。同时,羊舍温度监控系统的应用使得温度自动调节、换气和消毒等工作得以实现,累计安装吊扇、温度计、杀菌、喷雾设备40余套,并能够做到通过数据中心的远程控制对羊槽的水量,羊棚的温度进行自动化控制,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在挤奶过程中,通过实时监测羊奶质量,可以及时识别被污染奶源,并与正常奶源分离,确保奶品的质量和安全。这些创新技术和措施的应用为农户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进一步提高了羊养殖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表1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主要发展模式及特点

数字农业模式的引入为乡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机遇,该数字农业项目在党定村的6个奶山羊养殖小区得到了成功应用,显著提升了养殖户的收入水平。通过项目的实施,养殖户的年均增收达到了1.2万元,有效地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持续发展,推动了奶山羊产业规模的扩大,同时也为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这一项目的卓越成果使得该村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和“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的殊荣。

五、西部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集体意识缺失,法律约束不足

村干部大都是家庭经济来源的核心,而村干部本身的待遇偏低,使得大部分村干部被动式工作、应付式工作、应景式工作,不能全身心投入村集体工作中。蒲城县为进一步明晰村“两委”带领群众发展产业的责任,率先建立村级集体经济收益“5∶2∶2∶1”分配机制,将村级集体经济收益中的10%用来作为村干部的奖励基金,对村干部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给予奖励,从而使得村干部合理处理好集体经营与家庭经营的关系。但是调研中发现村两委干部普遍对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识不强、概念理解不透彻。一方面,部分基层干部和村民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认识方面存在偏差。其中,一部分村干部将其与之前的“大锅饭”混为一谈,认为集体经济不会实现村民共同富裕,而应该将集体的资源都分给村民,实现个人致富,使得村集体的资源越来越少;村民则依然存在“等靠要”的思想,集体观念缺失,轻视集体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监督监管,法律约束不足导致大部分集体经济变成了干部经济,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

(二)融资路径不畅,利用效率不高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受制于财政资金短缺。造成资金短缺的不只是由于耗费巨大、融资不畅,还有村集体在资金利用方面效率不高等。对于金融部门来说均追求流动性的项目,而农业作为一个长周期的生产,需要三四年才能有效益,不能及时还款,所以大多数银行不愿给这种长周期的项目进行贷款。一方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面临的“天花板”问题是制度政策的制约,在2021年8月24日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中指出,市场主体主要包括公司、合伙企业、非公司企业法人、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等,登记管理对象中没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即未列入市场主体范围,这与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相关文件中定义的农村集体经济应该在市场中具有一定地位的精神和要求相矛盾。即使是村民大会或者村民代表大会决定的事项,村集体经济组织也无法在金融机构贷款,只能由负责人个人进行贷款,这束缚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农村集体产权权责不清晰导致融资困难,个别村集体产改不够彻底,集体资产产权不清,承包地确权遗留问题较多。集体资源在村外进行出售、租赁、发包时,没有严格按照招投标的规定,存在着合同不完善、操作不规范、程序方面不到位的现象。在资金利用效率方面,现阶段,蒲城县的数字化建设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现代化程度不高,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导致村集体资金利用效率不高。

(三)技术人才缺失,支撑动力不足

专业人才的供给与当前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不匹配。营销意识在现今农产品收购中至关重要,但由于大多数村级股份合作社理事长市场经营意识不强、村集体缺乏企业型的管理人才,导致村集体的农产品大多在田间地头低价出售。如果出售的这些农产品装入包装盒流入市场,注以商标,通过电商、信息技术等渠道销售,价格会比初次采购的价格高许多[25]。现阶段,农村大量优秀人才外流,镇级层次现有的农村经济管理人员普遍年龄大、业务水平偏低。专业人才紧缺,尤其是信息化技术人才以及电商人才,一直是制约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一方面,从上学以来,学生被灌输着不学习只能当农民的思想,将农民视为了最低等的职业。从农业角度讲,过去有县农技校,县农技校都是结合着本地的资源环境去做技术培养,是服务于本地化的农业学校,而现在的各高等教育学校的教材已不再是适用于本地化的需求。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优质的教育资源与医疗条件都向城市聚集,使得农村地区人口严重流失,导致农村社区人口老龄化,农村劳动力减少。

(四)方向把关偏差,帮扶方案粗略

蒲城县经过长期的发展,确定了北部主要发展花椒、香菇、苹果,中北部的旱腰带以金银花发展为主,南部主要发展设施瓜菜和酥梨,西部则以奶山羊发展为主。对于中北部旱腰带,蒲城县鼓励大规模发展金银花产业。由于金银花采摘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劳力,大部分收入都用于支付群众的劳动报酬,使得村集体在金银花种植方面的收入微乎其微。

(五)缺乏长期规划,统筹协调不够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制定长期的规划。然而,现阶段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仍存在不足之处,发展蓝图的不稳定性使得村集体经济组织对于产业发展缺少长远谋划,村集体重视资产管理、轻视产业发展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涉及多个部门,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共同推进改革的力度、深度和广度仍需加强,缺乏合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意识。

六、西部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径

西部地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关键是要立足实际,厘清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量力而行,渐进发展,不可“高大上”,更不能脱离实际“假大空”。针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培育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探索新的解决方式和实现路径,以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一)推进相关法律落实,加强基层党建引领

完善农村法治化建设、法律意识以及营造基层政府法治化营商环境。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遇到的诸多困难和问题,与相应法律的缺失存在一定的关系。在农村经济组织管理方面,我国没有专门的法律约束,也没有明确规定集体成员应该享有哪些权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如何成立、建立哪些治理机构、怎么运作,成员如何发挥其作用等问题都存在法律空白。202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草案)》,并公开征求意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我国应加快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的立法进程,尽快出台该法案。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壮大以及乡村振兴的稳步推进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与此同时,各省市县区在法律出台后,需及时安排专人学习法律规定,完善当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规定,使得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法可循。

(二)优化集体引培机制,传导数字技术理念

为了使村集体领导班子具有强烈的村集体意识,进一步明确“村两委”带领群众发展产业的责任。在机制方面,继续按照“5∶2∶2∶1”的比例分配村级产业收益,调动村“两委”成员的积极性。如今,手机正在成为“新农具”,数据正在成为“新农资”,直播正在成为“新农活”,数字化营销在推进产供销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6]。在完善机制的基础上,需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的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并且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合理选择发展路径,聘请专业的人员为村两委以及村民普及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不断提升村级规范化管理水平。还应通过培训传播数字农业农村国家政策、数字技术及实践应用案例等,引导加深基层干部对数字农业农村的认识,逐步了解数字技术在农业产业、农村治理中的具体应用,特别需要深入了解电子商务技术的具体运用,借助数字技术手段促进农产品生产销售,化解卖难、增产不增效的困局。

(三)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灵活金融信贷服务

面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融资难的现状,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村集体发展项目的投资,支持农村开发多方联合的项目,依靠农业农村重大工程项目平台,优先支持由企业和村集体共同合作的重大项目,从而引导企业资本投入。为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政府应加大奖励、扶贫贷款贴息补贴、健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等。同时,应紧盯资金拨付的过程,在资金拨付后,及时跟踪,进行有效监督,坚决杜绝违法违规违纪的行为。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以便将符合一定条件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纳入银行与机构评级授信和政担信贷支持范围内,这将促进银行等机构开发适合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各种信贷产品。探索在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如何开展经营性资源和资产产权抵押融资贷款。优先对符合贴息政策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项目进行贷款,并给予财政方面的支持。积极支持金融机构增加季节性和政策性贷款的投放量,以提振经济发展[27]。除加大财政政策及灵活金融信贷之外,政府还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拓宽销售渠道,增加农产品的销售量,以此提高集体的收益水平。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注重人才队伍培养

人是最活跃的因素,集体经济能否办成、能否办好、能否办出成效,关键在人。从教育的角度来讲,国家要对乡村发展人才的培育加以重视,支持高校、职校等开设服务于本地化发展的专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从政府的角度来讲,一方面,政府需要发挥好政策导向作用,各地应以“市”为单位,因地制宜建立完善的人才系统、认定标准和评价机制,对认定的人才给予平台和机会,挖掘产业能手,争取科研院校专业人才给予指导,创造条件让他们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促进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另一方面,吸引年轻人到农村地区就业,不仅要提供优厚的待遇,还应通过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来留住人才,使年轻人可以安心投入农村地区的发展。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城乡平等的教育机会、丰厚的条件待遇、便捷整洁的生活及工作环境等因素是留住人才的关键,既要“政策留才”,也要“环境留才”。同时,在引进人才的基础上,各县镇应多举办内容为新型股份经济合作组织的专题培训班,聘请专家教授对各镇分管领导及业务骨干以及村级股份合作社理事会成员开展培训,在人才培训过程中需要依据各地真实情况,按需培养,加强人才对于当地情况的了解,提高规范化水平。乡村振兴期间,镇村必须加强数字化人才教育培训[28],将数字技术人才引进纳入重要工作日程,从现有产业中选择条件成熟可做产业营销的经营主体,在实践中培育更多优秀的电商人才,共同促进数字农业农村建设。

七、结语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亿万农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其在推动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通过积极探索并解决西部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一方面,对西部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提供思路,推动新农村的建设。另一方面,促进带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构建“三产带二产促一产”的发展格局,集体发展需从单一传统的种植养殖业向文旅融合、农产品加工等二三产业转变,大力发展科技引领型、劳动密集型、农文旅融合型产业和高质量庭院经济。集中精力发展建设乡村产业全产业链,注重产业链的拓宽延伸、短板的补齐和强化,加强“土特产”的推广,结合实际,尝试多种形式的合作经营模式,不断强化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自我“造血能力”,创新探索新路径,促进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建设,实现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目标,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从而确保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取得显著成效。

猜你喜欢

蒲城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基层组织如何直面乡村现实?——以蒲城县椿林镇为样本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幸福像花一样开放——蒲城县闫家村的金银花海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新时代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社会绩效探析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研究
奔跑吧,村集体经济组织!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回顾和思考
陕西省蒲城县“仪祉杯”全国征联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