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有序机抛秧栽培在双季早稻上的应用

2023-09-13吴晨阳程驭张晓红夏慧婷潘志军周兵许有尊周永进吴文革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9期
关键词:双季稻全生育期早稻

吴晨阳,程驭,张晓红,夏慧婷,潘志军,周兵,许有尊,周永进,吴文革*

(1.庐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 合肥 231500;2.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水稻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031)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水稻优势产区,也是双季稻的主产区,但近年该区双季稻面积持续下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双季稻机插技术瓶颈难以突破,如早稻倒春寒频发、晚稻机插缓苗长和栽培群体量小等[1],采用常规的毯苗机插,因密播导致秧苗素质差,缓苗期长,影响双季早、晚稻的高产稳产群体构建[2-4]。如何解决双季稻区特别是温光资源约束更大的双季稻北缘区如安徽沿江、鄂南等地区的双季水稻机械化生产,以稳定双季稻生产面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5-7]。

近年在人工旱育抛秧的基础上,借鉴机插秧的生产经验发展起来的机械有序行抛栽培,不仅可以大幅减轻双季稻栽植环节的高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具有立苗快、分蘖早、群体质量好、易获得高产的优点[8-10]。自2018年开始安徽水稻机械化栽培创新团队针对双季稻北缘区水稻生产实际和气候生态特点,在安徽庐江郭河基地开展机械有序机抛秧试验,以期为双季稻机械化抛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地点

试验于2021年在庐江县郭河镇广寒村(117°6′38″E,31°17′24″N)进行,试验田土壤肥力均匀,肥力水平上等,种植模式为早稻-晚稻-冬闲。土壤为河流冲积物发育形成的潴育型水稻土亚类砂泥田土属砂泥田土种。耕层土壤质地为中壤,土壤 pH值6.35,有机质含量34.8 g·kg-1、全氮含量 2.12 g·kg-1、有效磷含量8.2 mg·kg-1、速效钾含量94.3 mg·kg-1。

1.2 供试材料

供试品种为早籼常规稻品种中组143和舜达135。供试机械为井关PZ80D-25型(毯苗)和中联重科2ZPY-13A水稻有序抛秧机(有序抛秧),播种分别使用久保田播种流水线(SR-501C)和湖南中联重科产秧盘育秧播种机(2BP-780B)完成。供试肥料为安徽辉隆农资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45%(N 15%、P2O515%、K2O 15%)复合肥、中化产钾肥(K2O含量≥60%)和尿素(纯N含量≥46%)。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取裂区设计,两种种植模式(毯苗机插和有序机抛)为主区,两个品种(中组143和舜达135)为裂区,共4个处理,采取大区比较方式进行,每个大区面积1 333.4 m2,大区内设置3次重复;其中毯苗机插模式,栽插株行距为25 cm×10 cm,每667 m2栽2.67万穴,每穴栽插4~5苗,每667 m2基本苗为10.67万~13.31万;有序机抛模式,行株距设置为25 cm×12 cm,以实际测定为准。各处理施肥水平一致,全生育期氮磷钾肥(纯量)使用水平分别为232.7、90.0和207.0 kg·hm-2。全生育期强化病虫草害防治。

1.4 育秧方法

有序机抛秧育秧于药剂拌种后,3月25日正常浸种并高温破胸,催芽至种谷85%左右破胸露白后摊晾待播,于3月29日采用中联2BP-780B型流水线机械播种,精量播种不漏穴(5~7粒·穴-1),水量以润湿钵体为宜;播后立即“错位叠盘”摆放,用薄膜或雨布覆盖保温保湿,置于温室大棚内暗化出苗,待上中层秧盘齐苗、下层秧盘90%以上出苗时摆盘;提前整理平直松软苗床,湿润苗床铺设“切根网”后摆盘,摆盘时秧盘底部与厢面紧密贴合,适度按压;适时补水补肥,做好大棚温度管理,强化青枯病、立枯病防治,抛秧前3~5 d揭膜炼苗,2~3 d施送嫁肥。毯苗机插育秧方法同本地常规,3月23日播种。

1.5 测定项目与方法

1.5.1 秧苗素质

于水稻移栽期测定不同品种和育苗方式的秧苗白根数、苗高、叶龄、每株茎基宽度和每株叶面积,评判秧苗综合素质差异。

1.5.2 关键生育期

调查记载不同品种和方式的播种期、移栽期、始穗期、抽穗期、齐穗期和成熟期等生育时期。

1.5.3 茎蘖动态

定点跟踪连续10穴,每隔5~7 d观察各品种的叶龄和茎蘖消长动态,成熟期调查有效穗。

1.5.4 产量及产量构成

成熟后,每处理每个重复调查3点以上,连续横10穴、竖10穴的有效穗数,按平均有效穗数取3穴考察每穗粒数、每穗瘪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秧苗素质分析

数据分析发现,采用有序机抛育秧方式,能显著提高秧苗综合素质(表1)。与常规毯苗育秧机插方式相比,中组143和舜达135有序机抛秧的白根数分别增加1.7根和0.54根,增幅19.8%和6.0%;苗高分别增加3.42 cm和2.17 cm,增幅23.6%和15.7%;叶龄分别提高0.51叶和0.86叶,增幅14.2%和27.8%;每株叶面积分别增加4.28 cm2和3.08 cm2,增幅64.3%和57.6%;每株茎基宽分别增加0.93 mm和1.27 mm,增幅22.1%和32.3%。

表1 不同种植模式育秧对秧苗素质的影响

2.2 生育期分析

有序机抛模式播种时间较毯苗机插模式推迟6 d,但从全生育期进程看,有序机抛模式秧龄可缩短6 d左右,播始历期缩短8~9 d,全生育期缩短7~9 d(表2)。

2.3 茎蘖动态分析

茎蘖动态监测结果表明,2个模式移栽时的基本苗数接近,均在6月1日左右达到分蘖高峰,但是机抛秧茎蘖动态更为平缓,成穗率更高。参试两个品种中组143和舜达135有序机抛成穗率分别达到80.7%和83.3%,较毯苗机插对照模式分别提高了14.3和5.3百分点(表3)。

2.4 产量及构成分析

不同种植模式对每穗总粒数、结实率无显著影响。中组143品种结实率显著高于舜达135,但不同种植模式间结实率无显著差异。与毯苗机插模式相比,有序机抛两个品种的有效穗数分别提高20.4%和11.1%,平均增幅15.8%,产量较毯苗机插分别增加1 353.6 kg·hm-2和1 101.2 kg·hm-2,增幅分别为13.5%和11.3%,平均增幅12.4%(表4)。

表4 不同种植模式对早稻产量构成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在传统人工旱育秧基础上,由湖南中联重科研发推广的水稻有序抛秧机让机械有序机抛成为现实[11-12]。在早稻上的试验应用可以看出,机械有序机抛秧栽培技术模式相比于传统毯苗机插技术模式,能显著增加秧苗白根数、每株叶面积和茎基宽,平均苗高增加2.8 cm,增加叶片数0.69叶,秧苗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同时,机抛秧全生育期比机插秧缩短7~9 d,为双季晚稻争取了更丰富的光热资源;另外,机抛秧技术模式茎蘖动态比机插秧模式更为平缓,成穗率提高9.8百分点,有效穗提高15.8%,产量平均增幅12.4%。

机械有序机抛通过抛栽机械进行水稻分行分穴(钵)有序抛栽的种植方式,克服了传统人工抛秧无序生长的缺陷[8],涵盖了机插秧的优点,大幅降低人力劳动强度、提升作业效率和文明程度,也因抛栽后缓苗期短、分蘖早生快发,有利于增产提质而受到农民欢迎[13-16]。通过使用机械有序机抛秧栽培技术,较好地改善了毯苗机插育苗断奶期受低温影响较大的弊病,显著提升秧苗素质,促进秧苗下田活棵快速返青;机抛对苗高要求区间宽弹性大,可在较大幅度内延长或缩短秧龄,利于农事生产安排;同时,秧龄弹性大可为部分大穗型品种在双季稻北缘区双季生产应用提供可能,有望破解双季季节过紧、光温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有序机抛秧还可能是双季晚稻机械栽插的最好选择之一,解决双晚毯苗机插出现的植伤重、缓苗期长、易赤枯僵苗等问题,缩短缓苗期,促进秧苗快速分蘖[9]。机械有序机抛较毯苗机插产量显著提升,主要源于成穗率和有效穗数的大幅提升,通过秧苗健壮下田、快速启动分蘖,大大减少了无效分蘖,构建出更为稳健、高效的群体。

在实际应用中发现,机械有序机抛秧栽培技术目前应用推广的最大瓶颈是培育标准适机壮秧[16]。特别在双季稻北缘区,早稻季需要利用棚室育秧,抛秧秧盘和育秧技术在大棚中应用较为复杂和繁琐,且对苗期管理和低温防范要求高,这还有待有关技术团队进一步摸索破解。

猜你喜欢

双季稻全生育期早稻
早稻迎丰收
海南杂交水稻双季稻单产突破1500千克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增长2.7%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 比2020年增产72.3万吨
宋代早稻若干问题探讨
湖南省2016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下)
2016年靖远县春玉米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湖南省2015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4)
咨询台 要大力发展双季稻生产
黄骅市2013年度冬小麦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