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格物·求真
——博物学视角下的岭南绘画

2023-09-13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3年8期
关键词:博物博物院华南

由广州艺术博物院、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以及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华南国家植物园联合主办的“格物·求真——博物学视角下的岭南绘画”展览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展出。该展览是“文化和旅游部2022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2021——2022年度广东省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由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力担任学术指导,广州艺术博物院研究馆员翁泽文担任学术支持,广州艺术博物院陈玉莲担任策展人。该展览不仅是一次对晚清以来岭南绘画史的梳理,还是一次艺术与科学的跨界合作。

中西文化碰撞,艺术科学交织

该展览策展角度创新,展览结构清晰,策展人首次尝试从博物学角度介入岭南绘画史,时间跨越几个世纪,既有中西文化的碰撞,也有艺术与科学的交织。第一单元“图像采集:西方博物学家的行囊”展出外销博物画,讲述西方博物学外来中国的故事,西方通过图像认识中国,广州外销画家比较被动地接受了西方观察方法、绘画技法的影响,这些外销博物画具备西方视角和实用功能性。第二单元“相看东西:本土学者的博物绘画实验”是从文人的身份视角切入,在受到西方文化冲击之后,本土学者的文人身份发生了变化,不再是传统文人,而是对西方博物学知识有一定认识的新文人,因此在艺术上也相应地改变了对自然的观察和认知,虽然仍未超出文人画的范畴,但是中西技法的交融显而易见。第三单元“写生一脉:从十香园开始的传承与革新”注重梳理岭南画脉,“写生”是艺术创作方法,也是教学的核心,更是艺术革命的手段。第四单元“草木绘真:近百年华南植物科学画”将目光转向科学界,从“格物致知”到“求真实证”,博物画中的一部分演变成了植物科学画,艺术为科学添砖加瓦。

荔枝蝉鸣居廉 1898年作绢本设色 25cm×25.5cm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花卉册 页一黄士陵 1901年作纸本设色 23.7cm×30.9cm×8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荷苞花佚名 18——19世纪作纸本水彩 35.4cm×45.5cm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全球化视野,展品丰富多样

该展览不仅跨学科,而且具备全球化的视野。展品来源包括三家主办单位的收藏,展品类型丰富多样,既包括外销水彩画、通草纸画、油画,也包括黄士陵、蔡守、居巢、居廉、伍德彝、容祖椿等人的国画以及高剑父的写生稿,还涵盖了近百年华南国家植物园历代画家的植物科学画,同时配合画作展出一批植物标本、昆虫标本、日本博物学古籍。这样将岭南绘画受西方博物学和日本博物学影响的两条线索呈现出来。展品亮点还包括一级文物黄士陵《粤中花木册》、著名植物学家陈焕镛院士采集或鉴定的一批老标本。

粤中花木册页十二 海棠、素馨黄士陵 1903年作纸本设色 26.9cm×21.4cm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中华鲎(正面)(复制品)佚名 826——1831年作纸本水彩 50cm×39cm伦敦动物学会藏

左图:鹰爪花 Artabotrys hexapetalus (L.f.) Bhandari番荔枝科 Annonaceae张瑞麟 1928——1933年作纸本水彩 29.3cm×21cm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华南国家植物园藏

右图:鹤顶兰 Phaius tancarvilleae (L'Heritier) Blume陈焕镛采集 1927年42.2cm×29.3cm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华南国家植物园藏

艺术与科学,展览与生活

展览选取的展品,其描绘对象主要是岭南本土的物种,旨在探讨博物学对岭南地区近现代美术史产生的影响,用图像展示中西方视觉文化交流,同时也希望借此机会让广大观众关注身边的自然物种和生态环境,鼓励大家进行一些博物实践。展览期间广州艺术博物院还邀请了国内艺术学、植物学和博物学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为广大观众开设专题讲座、绘画创作和非遗文化体验活动,使不同年龄段、不同知识背景的观众都在这里收获到知识与乐趣!

本次展览是一次新的尝试,不仅是艺术与科学的跨界,也是展览与生活的互动。

猜你喜欢

博物博物院华南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华南风采
参观河南博物院
记华南女院前三任校长
华南掠影
苏萌娜 初心不渝 情牵华南
与时代同行:河北博物院的创新使命
Forbidden Money
安吉博物志最美不过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