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无止境“苦”中乐

2023-09-13肖德荣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3年8期
关键词:少林书法创作

◆肖德荣(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书法家张少林

张少林,湖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常务理事、湖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刻字硬笔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湖南潇湘民族书画院副院长、中南林科大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长沙市天心区文联主席。

“毅力是永久的享受”是张少林先生书法学习坚持不懈的写照。

少林先生是一位国家公务员,更是颇具实力的书法家。书法家只是他众多身份之一,作为一名学者型的公务员,他日常非常忙碌,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读书写字是他的追求,他主动从中享受快乐,始终坚持做一个讲原则、有品格的人。上班工作、下班写字,基本成了他每天工作生活的模式。八小时内将所有工作井井有条地完成,业余时间用来写字读书,他现在从事文联的管理工作,工作与书法艺术相关联,这样可以有更多时间来从事书法创作与理论研究了。少林繁忙的工作之余,坚持学书30余年,初猎颜柳楷书,继学米芾二王,再学汉隶(《史晨碑》《好大王碑》《张迁碑》《石门颂》《西狭颂》等),近些年重点习篆,特别是对散氏盘、墙盘、石鼓文等用时较多。

少林先生出生在益阳市的一个农村家庭,在他年幼时,传承观念使他的血液里有着对书法难以割舍的情怀,无论是求学还是工作,他都没间断过书法的临习与创作,诚如他所说“30多年来临池不辍,心摹手追”。少林先生学习书法期间也曾有过惶恐迷茫、跌跌撞撞、找不着北的时候,但通过多方求教、不断打磨,终有感悟。首先他能深入现实吸取丰富的生活经验。这包括审美经验和非审美经验。非审美经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审美体验。古人所说的“锥画沙”“印印泥”“屋漏痕”“挑夫争道”等,这些对表层结构的审美感悟,无不是从现实生活中获取的。而且,“丰富的生活经验的积淀,将有助于审美体验的深化,换言之,审美的深层体验,是以深度人生体验和广泛的日常生活体验为杠杆”。少林先生认为:从“师法自然”的角度看,大千自然物态则是当代书家取之不尽的审美宝藏。书法深层结构的呈现需要依赖于与之契合的表层结构——笔势、结体、章法等形式。在书法创造中,主体极尽创造之能事,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现不同的美。关于书法作品的形式美,宗白华先生在《中国书法的美学思想》里就做了详尽的论述。在新的世纪里,书法面临的一大挑战,就是如何加强它外在形式的艺术感染力。而大自然就是我们创造形式美最好的老师。当然,我们师法自然的目的,不是直接描摹对象,而是从大自然中感悟宇宙生命运动的造型法则,取法它们所呈现出来的形式美,以及它们身上所蕴含的生命活力。观少林先生的隶书作品《陆游·游山西村》,其取法《好大王碑》《张迁碑》等碑帖,书法线条如“印印泥”,通过线条形成古朴的艺术感染力,体现出书家丰富的情感内涵和扎实的书法功底,整幅布局合理、格调高雅。

学书必走正道,避免江湖气。大凡艺事,必得从师,书法更应如此。师者,即古人、古碑帖、名家导师。除了自学,少林先生还注重拜师求教,他拜访了省内外多位名师,并先后参加了中央美院书法高研班、中书协书法培训班学习。书法作品多次参加省内外联展,包括中日书法联展,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地书展,部分作品被国家鸟巢体育馆等机构收藏。

书法学习中少林先生更注重创新。创新是书法艺术的生命,创新的过程实际上是艺术家艺术观念裂变的过程。学书要勇于刮骨疗伤,走出自我。我行我素、自以为是、对着镜子作揖——自己恭维自己、一条道走到黑、惯性思维,这些均是学书的最大敌人。只有艺术观念的创新,其艺术作品方有可能实现创新,创新的艺术作品才有可能站在时代的艺术前列,艺术家才能独树一帜。少林先生在书法学习中强调:时代需要创新。任何时代的书法艺术都是需要创新的,没有创新,书法就失去了生命,唯其创新艺术才有不竭的生命力。实现创新思维,简而言之,就是“思则变,变则通”。首先,要从经典中走出来。所谓书法经典,就是指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被人们欣赏、学习、膜拜。经典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取向及社会风尚也会发生变化,书法的审美趋向自然也在不断变化。因此,我们要去学习、研究经典,从中汲取营养,但也要辩证地去看待、去总结,结合现实,走出经典,要师古而不泥古。少林先生认为:书法人,应该时刻虚怀若谷,清理内存,不断吸收古的养分和新的理念,要忍得住刮骨疗伤的阵痛。就创作价值来看,传统与先锋代表了继承与创新、守恒与扬弃这两种内在的文化要求。传统并不总是指过去,更重要的是指它在当代的延续,比如帖学、碑学的风格。姜寿田、张旭光对“新帖学”的阐释,以及陈振濂提倡的“新碑学运动”,都代表了对经典、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的精英意识。当代书法作品的鉴赏作为当代文化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象只能是传统与先锋,而绝不可能是大众书法。真正学书之人,必牢记“取法于上,仅得乎中”的古训,应该重取向、常修行、尚艺德,应注重从秦汉魏晋和唐宋年代去寻找坐标,汲取营养。它只能面对人类的精神世界、意义世界与审美世界,只能讨论那些具有潜在的深度模式的文本,而不是浅俗的和平面化的东西。在传统与先锋之间,鉴赏又必须给先锋作品更多的关注。因为先锋作品既代表当代人的精神走向,又时时溢出当代人的意义世界,超越当代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它迫切需要通过对话来得到当代人的接受与理解。观少林先生金文书法《史记·孔子世家》(节录)整幅作品字与字、行与行、竖与竖之间疏密有致、气脉相通、顾盼映照,具有和谐的整体感,书法创作时点画的轻重、缓疾、强弱、顿挫、提按,在纸上留下了浓淡、干湿、刚柔、动静、方圆等各种千变万化的线条,充分体现线条的和谐美和动态美。作品中线条纷繁复杂,富于变化,最能表现人的内在精神和主观情感。少林先生坚守传统经典的研学,从中吸取营养,“取法乎上”通过笔画线条来倾注自己的情感,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愉悦与满足,使公众获得美的享受与情感的熏陶。纵观当今书坛,有的为走捷径,临摹当代,跟风赶浪;有的虽学古人,但不辨良莠,取法低劣;有的追求离奇怪异,字非字,画非画,宛若江湖杂耍哗众取宠,得不偿失。其次,不要被传统束缚。无论是通过传统的拜师学艺、讲究师承,还是通过高层次、规范化和系统化的高等学院教育,都是师从名家、学者进行学习,这纵然是件好事,但切忌神化传统。不要一股脑儿地什么都学来使用,要有存疑的心理,用批判的胆识去传承、创新,否则,自己将来充其量也就是传统的复制品。再次,不要被权威人士所左右。在当今的书坛,一件书法作品是书家本人完成的一次创作,再经过一些评论家赏析、权威人士的指点等二次创作,这样的作品似乎才是一件佳作。这种现象愈演愈烈,更加突兀权威人士的“权威”,令一些书家心存敬畏,导致其在创作时跟着他人的感觉走,书写着“千人一面,万口一腔”的作品。书法创作上想有创新,就要“任它东南西北风,坚守信念不放松”。最后,少林先生以诸葛亮的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为指针,淡泊名利。少林先生曾组织主办“何绍基杯”全国书法大赛、“天心阁杯”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他崇尚艺德、品格高,热衷参加公益活动,每年坚持送书法进社区工厂农村,为青少年学生和中老年朋友免费讲授书法。由于书法界自身的动摇,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很多书法家抵制不了金钱的诱惑,开展了一些商业性的书法竞赛,黑幕和炒作打击了一些书法爱好者的积极性,加之难以静心于书法创作的自身原因,以致书法佳作越来越少。

陆游·游山西村 书法 张少林

少林先生在提升书法技能的同时,重视书法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书法不等于写字。二者虽都以汉字为载体,以纸笔为书写材料,但有本质区别。写字以实用为宗,追求可视可读、工整大方,而书法以艺术为上,更重精神表达、心灵愉悦和性情陶冶。写字注重技术性,常具工匠气,而书法既要有过硬的技术基础,更需要自身的理论支撑,需要哲学思维、美学理念,还要有一定的国学基础,方能有所造诣。故写字匠比比皆是,而书法家则屈指可数。书法创作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古代书法理论虽不像西方美学理论那么系统,有些甚至只是一些零星的感悟,或出现于书跋、信札,或出现于诗歌、散文之中,但同祥具有闪烁的光芒,指导着一代代书家的审美创作。蔡邕《笔论》中对书法创作心态的阐述,以及他所说的“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精辟地指出了书法的艺术创作规律。再如孙过庭的《书谱》,它既是一幅书法精品,也是一部颇具指导意义的书法理论著作。它反复突出强调书法是心灵的写照。文中不但对书法的深层结构作了精辟的论述,而且还对书法的表层结构——形式美规律作了精彩的阐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作为当代书法家理应以这样的书论为鉴,取其精华,以便对书法的美学特质进行更深层次的把握。少林先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体会先后发表书法理论文章两万余字,譬如在《书法报》发表的《左宗棠书法与湖南地域书风》《新时代背景下书法大众化刍议》《略谈欧阳询楷书艺术的特点及其域外传播》等文章,正是由于对书法理论的潜心研究才使得少林先生的书法创作专业精到,极具书卷味。

艺无止境,砥砺前行,书法艺术创作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少林先生深知通往艺术之巅的陡峭、坎坷与艰辛,但心中的那份信念从未破灭,因为他追求的、享受的正是那份创作过程中的快乐!

史记·孔子世家(节录) 书法 张少林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沉着 书法 张少林

毛泽东诗词 书法 张少林

孟子语录 书法 张少林

猜你喜欢

少林书法创作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少林小罗汉拳(十)
少林小罗汉拳茵(四)
《一墙之隔》创作谈
书法欣赏
A transition method based on Bezier curve for trajectory planning in cartesian space①
创作随笔
Determination of the Dose of PAC in Ultrafiltration System for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