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江宁路径”

2023-09-13于存勇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农业农村局

江苏农村经济 2023年8期
关键词:江宁自然村宜居

于存勇/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农业农村局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坚持把“两山”理念创新融入“强富美高”新江宁建设的全过程,持续推进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高效实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累计建成国家级美丽乡村典范村17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0个、市级以上美丽乡村453个,连续4年获省级评估第一等次,获得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区等荣誉。

高位统筹 久久为功持续丰富和美乡村新底色

江宁区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打赢的第一场硬仗,高位组织推动,建立定期研究、定期调度工作机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及专项方案,超前谋划,刚性实施,做到了全区一张图、一盘棋。在江宁3个500平方公里的国土空间格局下,将全域农村划分为四个片区,西部以生态经济为主、中部以水乡田园为主、东部以温泉度假为主、南部以山水林地为主,每个片区以产业联结为支撑,构建不同特色的核心组团。2011-2013年探索起步,创建“金花村”“银花村”,奠定良好基础。2013-2015年全面推开,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按照“五位一体”要求全面建设。2016-2017年深化提升,实施“四变”工程,统筹推进示范片区、组团、点的建设。2018-2020年,明确“四变兴农、五新强村”工作主线,按照“四类四层”“1581”建设格局,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生态宜居建设进一步提升。“十四五”以来,全区围绕乡村振兴样板工作“十大聚落”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2022年创成省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区。

创新实践 善作善成聚力提升和美乡村新内涵

从局部到全域,“三大革命”提升生态美。从2011年起,江宁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打造了一大批美丽乡村国家级典范。在这个基础上,江宁率先实施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推进“三大革命”和“四小实事”,一村不落、一户不少地拉网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创新“1年建设、15年运维”模式,以“街企结对、市场运营”为思路,实现全区1437个自然村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自然村农户接入率95%以上,受益农户超过37万人,2022年入选全省农村污水社会化治理试点。全区共创建生态河道86条,全域消除黑臭水体。农村户厕改造2019年底全面完成,1500个自然村共建设1738座公厕,实现每个自然村至少一座三类公厕。全区10个街道所有自然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

从田园到村庄,公共空间描绘环境美。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动员村民打好“四清一治一改”村庄清洁季节战役。三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期间,累计动员党员干部和群众超过45万人次,清理垃圾超23万吨,清理河塘沟渠14096处。行政村双车道四级路覆盖率100%,农村公路实现路田分家、路宅分家100%,村内主要道路实施绿化行政村比例100%,村内主要道路硬化行政村比例100%,被评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深入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突出做好乡间小路、景观小品、小型塘池和小微菜园“四小实事”。

从外在到内里,“一村一品”彰显人文美。践行“两山”理念,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挖掘乡村特色元素,坚持因地制宜,构建一村一品建设格局。全区17个村被列为省级传统村落,湖熟街道杨柳湖社区前杨柳被列为中国传统村落;23处建筑列入市级历史建筑保护名录。以文旅融合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全区10个街道全部为国家卫生街道,201个村社区全部为省级卫生村。美丽庭院创建自然村全覆盖,农户参与度85%以上,创成省级“美丽家园”示范点5个。

从一时到长久,共建共管谱写和谐美。区财政每年投入3亿元,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提升和长效管护工作。着力构建“权责明确、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长效管护网络,覆盖行政村100%。结合全区开展国家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水平,形成了由1个区中心、10个街道实践所、201个社区实践站和891个实践点纵贯横通的全覆盖阵地体系,建成201个村(社区)的志愿服务阵地和队伍,初步形成共建共享的乡村善治新格局。全区乡村治理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双塘村和龙尚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先行示范 优化赋能精心描绘和美乡村新画卷

2023年以来,全区聚力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主体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特色农业强区,着力实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365”工程,每年遴选3~8个村(社区)进行整体打造,形成一批数字乡村、未来乡村、共富乡村等现代化的乡村形态。

优化顶层策划,构建乡村建设新格局。按照全区乡村振兴样板工程部署,推进十大聚落建设,围绕“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五村建设内涵,用3~4年时间,点线面结合推进和美乡村片区化、组团式、带状型发展,打造“一村一特色、一路一动线、一片一景区”和环境美、韵味浓、产业旺、活力足、价值高的分区发展新图景。

着眼品质提升,打造“五化”同步新乡村。一是人居品质化。分层分类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品质化提升,2025年底累计建成600个以上市级宜居村、30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继续保持全省领先。二是产业特色化。在10大聚落功能性定位体系下,统筹自然山水、人文历史、特色产业、村庄建设等要素,聚焦产业优势、彰显特色效应、精准补齐短板,打造小型精品示范区。三是治理数字化。聚焦“五治融合”,结合“智慧社区”建设,优化城乡要素配置,推动资本、人才、土地等要素在城乡优化配置,创新共建共享的江宁善治路径。四是文化地域化。弘扬江宁乡土文化内涵,重点扩大“湖熟文化”等具有典型江宁特征的文化知名度与影响力,培育好乡村文化产业,引导乡贤依法依规参与乡村治理,促进项目回归、人才回乡、资金回流、技术回援、文化回润、公益回扶。五是乡村未来化。以党建为统领,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建设方向,将数字赋能作为乡村建设重要引擎,着力构建引领数字生活体验、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江宁特色的乡村新社区。

注重创意先导,赋能市场多元新机制。坚持创意先导,策划为先,赋能市场多元新机制,形成富有活力的可持续的多元投入模式。聚焦产业发展、文化赋能、特色建设,主动梳理并构建各类资本进入乡村的通道与路径,积极鼓励乡贤能人等社会力量参与建设。□

猜你喜欢

江宁自然村宜居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刘江宁作品
相约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匮”
2025年山西垃圾收运覆盖90%以上自然村
宜居的海底城市
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
宜居大化
河南所有贫困自然村 实现4G网络全覆盖
河南安排部署贫困自然村宽带网络全覆盖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