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城市居住区的园林景观互动性设计

2023-09-13吴浩李倩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3年25期
关键词:互动性亲子景观

吴浩 李倩

1.湖南第一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湖南 长沙 410000

2.中铝环保生态技术(湖南)有限公司 湖南 长沙 410000

绚丽多彩的城市,高楼大厦簇拥林立,喧嚣的大街人来人往,各种新奇的娱乐项目,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呈现着一片繁华的景象。但在这表象的背后,还藏着很多难以用钢筋水泥来论证的精神文化的消亡。传统的居住模式已经开始衰落,邻里关系变得冷漠,部分开发商过分强调建筑面积、容积率等经济指标,从而忽视了居民的人文关怀和情感需求。现在,人们开始反思有如革命一般的现代建筑运动,并逐渐摈弃那些绝对理性、功能限定、情感淡漠的空间形态,尝试从历史、文化和习俗等角度去理解人的行为、心理、感情,构建多维度的、全面的居住系统[1]。人们的生活压力与日俱增,人情淡漠的社会现象日益普遍。但人被赋予的社会属性却决定了人是需要与其他的人团结互助、沟通交流,是一个居住区得以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互动”一词被定义为自我互动、人际互动,以及社会互动构成的过程,本质是主体与客体之间所产生的反复活动和交流方法[2]。1.为了与他人或环境互动,首先从自我意识开始,这种自我意识可以帮助人们解释他人的行为和表达生活环境中的现象。2.人们主体的自我互动是在自我意识被唤醒后,以内心世界为中心的关注和表现,自我行为的互动。3.群体的互动行为或通过个人行动的联系形成社区,通过使用某种语言和非语言的形式来完成。

互动是彼此在心理上或者行为上的一种联系,一种相互作用的过程。法国思想家莫兰认为是指在一定影响范围内成分、物体、现象相互改变对方行为的作用[3]。互动性景观即是能使人与景、人与人之间处于某种特定空间场景中在视觉、嗅觉、听觉、触觉、感觉上的相互作用。互动的存在其实已有悠久历史,在景观中的应用也是越来越重视,其涉及领域广泛有经济、社会、生态、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知识。因此互动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单从视觉角度又可以从不同的视觉效果分类,比如色彩斑斓的植物搭配、宏伟壮丽的广场、豪华气派的“巴洛克”,简约大气的绿色草坪等,都可以在人与景的关系上发生视觉互动,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引发不同的心灵感应。

1 互动性景观的意义与必要性

伴随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精神文明建设蹄疾步稳,人们所追求的美好的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生活离不开住宅,住宅是物质的载体,居民已不再满足于室内装饰,而是开始关注居住区整体环境的质量,渴望获得舒适和谐的室外环境,同时,其也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历史见证。它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安全、稳定、舒适的休息场所。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成为了人们对物质与精神追求的首要目标。

近几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已成为国家民生工程的重点项目,其目的是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城市形象,但在取得重大成绩的背后,不难看出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在部分小区改造设计的前期,缺乏对小区当地文化的挖掘与保留,一味的按照现代化城市小区居住标准来改造,并没有考虑精神文明的建设,也丢失了小区原有的传统文化。再者,许多新开发的城市小区,因过度的追求土地带来的商业利益,想通过做大容积率、建筑密度等经济指标来实现更大的商业价值,从而出现室外空间的人均面积越来越少,绿地面积也被压缩,交通拥堵等系列问题,导致人们的许多不便,直接影响居住环境的质量下降。因此,加强对居住环境的整体认识、提高环境的舒适度,是迫在眉睫的。

传统的住宅环境已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生活需求了。传统的小区景观设计是为了好看,是为了满足经济技术指标,是为了设计而设计的,而互动性景观是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和精神文明的重视应运而生,其代表了科技进步和艺术观念的更新,在互动过程中给观众赋予全新的身心感受。

互动性景观是将功能结构与审美表现相结合的一种艺术。有传统景观表达所不具备的明显特征。是艺术本身内涵延伸的成果,打破了艺术与科学的界限,融为一体,集中表现的成果。

在科技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数字投影、多媒体展览、VR虚拟现实等科学技术日益成熟且普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给互动性景观设计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其表现形式具有开放的创作手段:电子科技、光影效果、音响、文化符号、多媒体、歌剧、精神堡垒等,都可作为其表现创作的手法。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以艺术作为载体出现在景观设计中,从而惠利人们的生活。

2 互动性景观的特点

2.1 参与性

将传统的“静态”的景观,转化为“动态”的互动,可以通过设备器材、或场地设计有意识的引导居民融入其中,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居民的行为活动,以及景观所应该扮演的角色。让居民从原先的欣赏景观转变为实践参与。通过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等感官调动人们的好奇探索,在行为和精神层面引起共鸣。

2.2 交流性

通过景观环境的塑造,给居民提供一个人与人交流,或者是心灵与自然的交流场地,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游戏时的互动交流,也可以是大树下乘凉闲聊,还可以是跑道上的竞技锻炼。

2.3 科教性

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可以融入科学教育元素,充分发挥景观环境给人潜移默化的引导和传输作用。利用标识标语、科教符号、科普游戏等多种形式,让人耳濡目染。提高人们的景观认知度和参与度的同时,通过景观文化引导人们意识形态和行为,使人们开始逐渐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促进情感交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4 生态性

树立正确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有正确的审美取向,不能为愉悦大众、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景观效果,从而造成资源浪费、生态系统稳定性被破坏等局面。在居住区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应该从整体考虑,合理布局,分区明确,对土地本身应该采用最小的干预,保留原有的生态系统。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苗木种类,同时考虑土地节约和场地功能结构的有机结合,以及注意场地原野生动物的生存问题。

2.5 舒适性

以安全、健康、舒适为设计理念,以居民为设计主体,研究人体的功能结构、心理需求等方面与周边环境间的舒适度关系,以最舒适的空间尺度和色彩搭配,获得居民心理最大的满意度和心理需求满足感。首先必须做到的是安全的景观空间,居民在互动过程中没有恐惧担忧的负面心态;再者是景观互动引导的是正确的意识形态和肢体行为,是诱导人们的身心健康应该积极向上,豁达开朗。

3 互动性景观的设计手法分析

马克思先生曾经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批判了旧唯物主义关于人与环境之间关系这个问题的观点,他认为环境决定人的观点必将会导致唯心史观的出现。他和恩格斯先生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详尽地阐述了对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理解,并得出了“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的经典结论[4]。“互动性”不是单一存在的,是人与环境发生相互影响的关系。本文根据互动性景观的文化内涵和表现特点,分别从人与人、人与景两个方面分析它的设计手法。

3.1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性景观

现在大城市居住区存在这样一个现象,人们的居住场地被划分为一个个的单位,在一个单位的居民即使碰面也未必会主动交谈。缺乏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居住区景观打造必不可少的部分,那么如何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在小区的中心位置,打造一个空旷的广场,那么可以想象广场上可能呈现的是居民分几组三五成团不规则的散落广场上各个区域相互交流沟通的画面;如果在广场周边增加些树池坐凳,那么又会出现居民有序的坐在树池边的坐凳上交谈或休憩、小孩们在不远处的空地上嬉戏打闹的画面;此时,如果在树池中再增加音响设备,那么广场的中间可能被作为小区居民集体练操跳舞的不二之地了,小孩的活动范围也会随之向四周转移,所呈现的景观画面也将随之改变。

图1 小区广场

基于此例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景观表现形式的不同,其功能也会发生变化,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受众对象也会相应改变。在居住区景观环境的设计中对居民的生活规律、心理需求等进行分析,又根据不同年龄的人群划分活动区域,从而满足居民的多元化需求。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性景观,其主要表现以人为主体,景为辅助,或者说,场所承担了舞台角色,人们即为演员。此设计手法的场地是根据其所在整体规划中定位的功能,从而选择对应的环境氛围。如案例中景为广场,供居民休闲活动,人为主体,广场为辅,其主要是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性。同时人与人的互动性景观还有一个特点即是,居民参与互动性的形式是多样的,没有固定的表演形式,更多的是大家根据自己需求自由安排互动内容。

在景观扮演的众多辅助角色中还有一个重要角色就是组团绿化。一个好的景观互动空间必然是活动场地与组团绿化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的。在组团绿化的设计时要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四季四景、移步一景”的设计原则,同时要充分挖掘项目所在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民风,并使室外景观与建筑风格整体相融。组团绿化不能是简单的植物的堆砌,要根据功能或空间结构需求,选择布置形式,有自然式的布点,疏密有致,师法自然,虽有人造,宛自天工,如曲径通幽的景观园路、建筑周边的组团绿化、小游园的植物组团等;也有阵列式的布置,体现的是庄严肃立,整齐划一、简洁干净,如庄严的广场,主路边的行道树,树阵广场等。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植物本身功能特点,如隔音、遮挡、遮荫、净化空气、弱化建筑的僵硬轮廓等。注重空间位置和上下层次,利用地被、灌木、乔木及草坪的错落营造空间效果。从美观效果来说,可以利用植物的高矮、大小、颜色、观叶、观花等元素来营造审美意境,同时在植物选型上充分考虑季节变化,如在春季能看到百花齐放,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的意境;夏季有浓郁的树荫,斑斓的色彩;秋季有萧瑟的树干,吹熟的果实;冬季有苍松翠绿,腊梅问冬。

场地环境的丰富的植物群落还有利于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性,对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植物设计中也不能过分的追求景观效果,采用名贵树种或不适宜场地环境生长的植物,造成植物资源浪费,增加后期昂贵的养护成本,同时还打破了原有的整体景观效果。

3.2 人与景之间的互动性景观

人与景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从心理和行为两个角度探讨,即怎样的景观是人们所需求的,不同心理的人群对景观需求的变化是怎样的。其不仅是作为我们的设计依据,同时也是引导我们的设计思路,居民在景观环境中,其心理与行为尽管存在个体差异,但总体来说还是具有共性,仍然在面对同种心理时需求相同或类似特点的环境。在景观环境打造的过程中,以居民为主体充分考虑其的空间尺度关系,充分考虑其所处此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变化,依据此变化,从而对景观环境中的空间结构、尺寸范围、形状大小、光影色彩等进行调整。

在我国景观被孕育的初衷即是“可游、可赏、可居”的设计理念,居住区景观设计,不仅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还应考虑人与景之间的互动性。人与景之间的互动前提是景触动了人的自我意识,互动行为可以看作是自我意识被刺激后以内心世界为支撑的外在自我行为。互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这三个步骤即是在互动性景观设计中环环相扣的关键:

第一步,首先互动在感官上给人以刺激,通过视觉、嗅觉和听觉等感官对主体意识产生影响。如色彩斑斓的精神堡垒、形状独特的树池坐凳、宏伟壮观的音乐喷泉,以及偶尔传来的桂花香等都可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第二步,在受试者的感官受到刺激后会有一种自我体验,通过感官模拟,产生自我意识,从而在心中出现联想和一种客观化的概念形式;

第三步,自我体验后,在自我意识的推动下个体主体将会想要参与其中,例如,仔细观察着色彩斑斓的精神堡垒、坐下体验形态迥异的树池坐凳、闭眼聆听宏伟壮观的音乐喷漆、探寻神秘桂花香的来源等。

在互动性景观设计过程中,每一个细节的设计都具有重要意义,包括其形状、颜色、材料等。形状可以唤起感觉、幻觉和记忆,合适的形状能使场地外观美感升华至精神领域。不同颜色的也将表达不同的情感,红色代表热情、活泼、幸福、吉祥;橙色代表光明、华丽、甜蜜、快乐;绿色代表新鲜、平静、和平、青春等。材料不仅带来嗅觉和视觉的刺激,也是人们最直接的接触。

常见的人与景之间的互动性景观还有健身活动场地和孩童娱乐场地。健身活动场地不仅包括有篮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等运动场地,还有配置有室外健身器材的活动场地。而孩童娱乐场地我们还可以称为亲子互动场地,其初衷是增加家长与孩子的情感交流,良好的情感交流是亲密关系的基础,有人曾说过“感情是由交流堆积而成的”,任何一种感情的递进都源于交流。亲子互动场地不仅为其营造了这样一个场地,同时也是寓教于乐,寓知识与游戏中,对小孩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供了教育场地。现在大部分孩子对说教式教育会有抵触心理,甚至产生逆反思想。而在游戏互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将正确的观点传递给往往让孩子更容易接受。所以,在亲子互动场地的设计中,应该将场地环境与寓教于乐相结合,遵守亲子间情感交流的原则,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如将书本上抽象化的概念具体化,通过实践行动让孩子对书本上的知识更容易吸收理解,对小孩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潜力智力的开发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设计表达上可以使用趣味化、简明化、动静结合、寓教于乐的理念。如趣味化利用卡通形象、主题乐园来打造;简明化可通过简单的线条、鲜明的颜色或简洁的几何图案为主,设计不同的空间;在动态与静态的空间之间可通过植物的遮挡和隔音过渡;科普教育的设计理念可通过不同元素的主题营造场景化教育。

图2 亲子互动场地

根据其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1)运动型亲子互动场地

主要有跑道、球类场地、锻炼器材,跑道可以用来晨跑,球类场地可以是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球类运动,锻炼器材可以是仰卧板、踏步机、秋千等。

(2)休闲型亲子互动场地

休闲型亲子互动场地主要是营造一个相对宁静淡雅、轻松愉快的景观空间。然后通过聊天、或其他简单轻松的分工合作、一起做任务等活动,去了解对方,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从心理上获得归属和认同感。常见的休闲型亲子互动场地有休闲广场、景观小游园、科普园、滨水景观以及采摘园等。

(3)游戏型亲子互动场地

通过游戏使小孩的智力、身心、认知等方面的发展是最有效的,也是小孩最容易接受的手段。在游戏的过程中,家长可通过观察孩子细微的表情或者身体反应,来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从而做出正确判断。同时,也可利用游戏场地中的一些元素教导孩子,实现寓教于乐的效果。游戏型亲子互动场地可通过小沙地、植物迷宫、音乐水景、游戏设施等打造。

(4)合作型亲子互动场地

合作型亲子互动指通过沟通交流、相互配合、共同商讨、一起探索等方式促进相互之间的了解。此方式也是更容易走进小孩的内心世界,更能了解小孩所思所想,也能通过此互动更容易让小孩接受正确的引导。合作型亲子互动场地可通过积木池、攀岩、亲子农场等营造。

4 总结

不管是什么形式的互动,其本质都是强调人与景观环境的关系,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赏景到自己也是景的组成部分,而不是从审美角度去过分强调景观的功能性。打通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隔阂,增加更多的城市归属感。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宜居小区的要求不再局限于户型、朝向、层高等建筑元素,已将目光瞄向了室外景观环境。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从物质上的满足升华到精神上的需求,而传统的室外景观是不足以承载现代社会人们对精神文化的寄托。通过打造居住区互动性景观加强小区精神文明建设,也是在巨大的城市生活压力中,予人提供心灵抚慰的精神场地。同时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出现,也给居住区环境的设计带来了更多的可创造性和科学性。

猜你喜欢

互动性亲子景观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玩转表演
句法与语篇的互动性对汉语研究的理论意义
城市户外广告互动性设计及发展趋势研究
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互动性的测度及其与碳生产率的关联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