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川映月 责任心行
——国网武夷山供电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2023-09-13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李清良潘颖周锦飞吴宏涛黄家敬

中国电业与能源 2023年7期
关键词:武夷山供电责任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李清良 潘颖 周锦飞 吴宏涛 黄家敬

“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武夷山是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地,也是中国著名茶乡,还是世界红茶祖地,全国首批国家公园之一的武夷山国家公园也坐落于此。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依托独特的区位因素,2021 年武夷山全年茶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达75 亿元,品牌价值超710.54 亿元,位列中国茶叶类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第二。

“牵网筑塔,电亮四方。”国网武夷山市供电公司(以下简称“武夷山供电”)隶属于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肩负着武夷山市电网规划、建设及运营职责。聚焦地方产业发展,武夷山供电通过科学顶层设计、建立组织机构、加强社会责任能力建设、推动社会责任全面融入、实施社会责任根植项目制、开展特色社会责任主题实践等,更好地服务地方茶产业和文旅产业发展,实现“电与人、电与社会、电与生态”三位一体全面可持续。

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落地的“武夷山”模型

内涵思路

“勇进者胜,奋楫者先。”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是世界上颇受重视的企业管理模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企业在实施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创新与实践的过程中都有各自不同的方法和策略。早在2005 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就率先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系统研究,并提出构建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鼎·心”模型,通过“一鼎双心”“心中立鼎”“双心成鼎”三层形象,直观展现公司“同心同气,一言九鼎,心系社稷”的社会观。

“治茶有茶道,送电有电道。”武夷山供电长期致力于研究“电与人、电与社会、电与生态”三者和谐共生的关系。经过4 年的探索与实践,公司明确“天人合一”的生态发展观,融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社会责任“鼎·心”模型内涵,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牵引,进一步构建起以“万川映月,责任心行”为主题的供电公司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落地的“武夷山”模型。

在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武夷山”模型中,“问题导向、利益相关方沟通、可持续发展、目标管理、卓越绩效考评”构成其理论根基,“全员参与、全方位融合、全过程覆盖”形成了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实践路径,并基于推进机制和评估机制,构建起“智慧茶旅 乡村振兴”“绿色赋能 和谐共生”“融景融情 福见武夷”专项行动。三者巍然成山,倾注着武夷山供电如月般的服务态度和履责理念,持续滋养灌溉整个武夷,从而实现人、城市、自然三者和谐共生的幸福局面。

主要做法和实践路径

(一)强化组织设计,推动人员牵头引领

“电力先行”,履责实践精准落地。

为确保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工作有效落地,武夷山供电建立“以电力牵头,多维覆盖”的社会责任组织机构。设立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全面社会责任管理领导小组,并挂牌成立社责办,从各个专业部门抽调年轻骨干组成工作小组,采用社责办人员一对一对接专业部门的形式,协助各专业部门协同推进社会责任工作。

“多方合作”,履责实践齐力共进。

坚持多方合作共赢的社会理念,发挥企业带头作用,从各方利益出发,对利益相关方诉求与优势进行走访调研,整合各方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力求全社会并肩作战,共同推进生态电网建设。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是以文件为支撑,明确各单位所管辖片区,提前做好全方位沟通,防止“做一步看一步”,避免工作盲目开展。二是找到责任分工重叠部分,建立信息互通共享机制,点对点连线,做到精准开展。三是在明确责任边界与分工基础上,利益相关方紧密联系、各司其职,多方参与合作,提供相应资源,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二)明晰机制设计,一体推进项目根植

“一体两会”全面根植项目全程。

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工作采用“1+2+N”三位一体阵容阶段性总结商讨班子。“1”即领导班子,领导班子对重要项目进行亲手抓、跟踪抓、全程抓。“2”即负责人班子和专家班子协同抓,主管项目总体策划、进度把控及效益评估;“N”即项目中涉及的相关利益方、志愿群体、受益群体代表,参与项目的实施环节给出阶段性建议,并以周小会、月汇报的形式进行工作推进。

“两师一库”全面补齐应用理论。

武夷山供电整合系统内外专家资源,组建外部专家和内训师“双阵容”师资团队,对公司责任部门、项目组及地方相关利益方进行培训。同时,整合全球范围内知名社会责任管理系列书籍与材料,建立起线上线下社会责任管理学习库,并以微讲堂、短视频、微课、讨论会等形式供组织人员学习。

“三项评估”全面抓实实践考核。

为深入提升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工作的成果质量与效率,武夷山供电建立社会责任培训考核制,从源头抓起,注重学习成果及运用水平,夯实实践基础。运用PDCA精益管理工具,按月评估指标完成情况,发布红黄绿“三色板”项目管理评级板,并予以考核兑现,动真碰硬抓好项目问题短板分析、整改、提升,并最终纳入年度绩效考核。

(三)优化执行设计,高效推动项目落实

以内外同向发力促“电与人”协同。

一是以内部人员提升促流程精益。围绕客户需求,强化公司内部人员服务社会的能力。推行“双满意”服务体系,实行服务窗口转型升级,共建社区能源服务站,并将其融入行政服务中心,转“坐商”为“行商”。围绕“优化营商环境21条”和“三压减、二加强、一提高”工作要求,把社会责任管理融入“获得电力”服务。强化网格化管理,将电力网格与市政网格融合运行,高效对接用户实际用电问题。二是以外部协作交流打通认知壁垒。为服务茶产业发展,武夷山供电通过走访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等上下游环节所涉及的地方政府、茶企、茶行业从业相关人员、茶叶生产设备制造厂等外部单位,从外部视野了解行业轮廓,以利益相关方的诉求为落脚点,梳理各方的矛盾点与共同目标,整合各利益相关方的资源和优势,构建项目建设长效合作的“同心圆”。

以全面行动攻坚促“电与社会”协同。

一是以志愿服务促进美好城市建设。武夷山供电协同武夷山市委文明办、市团委、景区管委会、星村镇黎前村等多个利益相关方,打造集公共服务、旅游宣传、共享用电、企业文化宣传、用电安全教育、智慧电力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绿色希望”国家电网志愿服务驿站。以驿站为主阵地,进行安全用电科普、文明出行、绿色赋能等宣传活动,开展守护生态环境、文明创城、青年文明号等志愿服务。在实施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工作中,积极关注美好家园建设,主动联系市委文明办、市团委等部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携手共建幸福武夷。着眼城市规划,美化度假区环境,打造网红电力景点,为美丽武夷添砖加瓦。联合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等部门,针对城市上空的“蜘蛛网”乱象,以市政建设为依托,进行分段改造。针对没有计划改造地段,进行多方联合整治,重新梳理线路走向及功能使用情况,对已经退役未使用线路进行拆除,对在用线路开展平整对称、捆扎均匀、色调统一等融景处理。

二是以电力先行赋能活力产业发展。公司将社会责任管理理念融入中心工作,携手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问题治理,实现综合价值创造最大化。2021年公司在兴田镇建设生态创业园区能源服务站,靠前提供便捷办电服务及需求响应服务。推广“跨省通办”零距离业务办理,以线上、线下双模式,持续优化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环境。通过采取灵活的两部制电价政策及扩大市场交易化范围等措施,惠及用户近百户。开展智慧制茶项目,携手相关方共同研发推广智慧做青系统,在原有做青设备的基础上加装程控设备,并对茶企开展实用培训,实现做青设备程序化控制率达91.6%。

三是以智慧运维支撑资源保护。将供电公司巡线员、林业局和国家公园管理局护林员以及景区管理人员进行业务融合,并在线路走廊跨原始森林地带设置“特种巡视员”,按各单位巡视要求掌握一手信息并及时通知各方,共同参与问题处理。采取奖惩机制,对于切实发现并遏止森林灾害的人员,当月发放双倍巡视工资,提高其积极性。另外,供电公司提供无人机自主飞巡技术,增加巡视效率,弥补视野盲点;国家公园提供珍稀动植物信息,制成口袋书图册,在巡线过程中主动发现并保护珍稀动植物。建立“生态巡视微信群”,利益相关方在各司其职的同时,做好信息共享,点对点精准连线。

以理念行动共建促“电与生态”协同。

明确理念牵引,坚守价值创造。武夷山供电坚持可持续性理念,争取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与财政补贴,提升“制茶智慧用能”建设的战略地位,不断优化项目的发展环境。同时,在推广的过程中因地制宜,开展“适变性”落地。推动制茶智慧用能,将武夷岩茶制茶智能化从岩茶领域拓展到其他茶品种领域,通过试点积累管理、技术、制度规范等方面的行业经验,促进行业标准建设,为行业发展开辟创新之路。推动资源合理配置。以绿色环保发展为出发点,提升各用能企业的精益化管理水平,为城市发展释放更多的“劳动力红利”。引入生态圈理念,助力生态保护。引入茶产业生态圈概念,通过与政府、企业的多元文化融合,以武夷山市政府茶旅小镇规划、茶博会召开为契机,发展文化旅游,促进茶产业客群与旅游客群相互融合、相互转化,打造特色茶文化旅游体验产品与印象大红袍、香江茗苑IP 茶产业营销生态。联合武夷学院茶学院打造茶产业种植、加工、销售各环节专业人才培养及从业人才输出基地。共建合作业态,破除线树矛盾。公司在经济防火林带建设上,与政府连线,提出“以茶代树”模式,在输电走廊下种植适合土壤的相应茶树,既防止了传统林木过高造成的线树隐患,又能从茶树中获取经济效益,对茶农进行一定程度的经济补偿。联合林业局对走廊田地进行资质判定,发放“茶青卡”,允许土地拥有者开展茶树种植,让电网建设与生态经济相辅相成,合作共赢。聚力融景打造,建设生态电网。把电力布局规划纳入政府的城乡规划,推进电网规划与城镇发展、土地利用等重点项目的总体规划相衔接。将电网规划纳入政府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推进电网规划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通过“艺术性融景改造”“功能性融景改造”“隐蔽性融景改造”美化环境,实现城市光景和电网建设两位一体可持续发展。

建设成效

创新推动,生态发展。武夷山供电谨记“两山”理念,先行先试,推动电网发展与生态保护和谐共赢。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全面消纳清洁能源,创建“绿能指数”,创新“绿能体验”,倡导“绿色用能”新风尚,以实际作为践行“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可持续发展目标。

智慧赋能,电网升级。引入前沿新能源科技,实施电力大数据赋能,试点打造星村智慧能源小镇,开展智慧电制茶、全电民宿等试点实践,融入数字武夷建设,精准扶持特色产业。“数”“智”齐发力,“确保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模式”目标在项目过程中逐渐落地。

卓越服务,履责践诺。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实现小微企业阳光业扩“三零”、高压用户用电报装“三省”。用心服务,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尽心服务,保证完成系列重大政治保电任务。心系社会责任,坚持做好电力保供工作,推进电网建设。

热心奉献,社会发展。开展志愿服务进校园、进景区、进政治保电重大活动现场等活动。组建义工团队,“电力义工”与社区孤寡老人、伤残家庭“结对子”,上门为留守老人、患病群众、留守儿童及困难家庭送温暖。依托“大红袍”共产党员服务队,关注贫困村五保户、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用电难题,主动提供上门服务,义务开展用电线路检查、配电设施故障排查。主动作为,倾心奉献,积极谋划构建一个“可持续的城市及人类社区”。

结语和展望

新时代新征程赋予国资国企更大的责任使命,国资国企社会责任事业任重道远、大有可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企业既有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也有社会责任、道德责任。任何企业存在于社会之中,都是社会的企业。”作为电力企业,电不仅是一种能源,也是服务社会、服务生态的无形载体,更是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手段。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履行时代责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创造电力价值,建立起稳健的可持续性的共生关系,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电与人、电与社会、电与生态三者间的“共同幸福”。

猜你喜欢

武夷山供电责任
它们的家园——武夷山
大美武夷山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战洪魔保供电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风雨廊桥——武夷山馀庆桥
2050年澳大利亚或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电
2050年法国或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电
期望嘱托责任
供电恢复在提高供电可靠性及改善供电质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