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发展格局下我国体育赛事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2023-09-13李傲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3年16期
关键词:体育赛事体育产业赛事

李傲

(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22)

2020 年10 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正式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体育赛事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既能够通过体育赛事影响力打造城市旅游品牌,也能够利用旅游产业的服务特性完善城市体育设施,逐渐形成了以旅游服务业为引导、以体育赛事为载体的体育赛事旅游产业结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内需、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在新的发展格局中也将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1、体育赛事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应然逻辑

1.1、基础条件:二者具有高度的产业关联性

从产业融合的经济学视角来讲,相关产业之间具有关联性是进行产业融合的前提条件,若产业间不存在密切的经济联系,则无法做到融合发展。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健身意识的不断增强,体育产业得到飞速发展并逐渐成为与旅游产业具备同样性质的“生活性服务业”的重要分支。一般来说,旅游产业与人们的吃、住、娱乐、购物等行为紧密联系,能够直接带动旅游地的经济发展;而体育产业的关联性在于体育赛事能够吸引众多体育爱好者,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大、具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如马拉松赛、自行车赛等赛事均能够为当地带来更多人流量,从而进一步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这为双方产业融合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

1.2、资源条件:体育赛事本身即为旅游资源

2017 年发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17)中把独立体育场馆(EBD)、传统体育赛事(FBF)、现代体育节庆活动(HBC)等认定为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由此可见,体育赛事本身便是一种旅游资源,它不同于传统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体育赛事拓展了旅游资源的范围,吸引了更为广泛的旅游群体并能够满足游客的基本旅游需求,还可以给举办地带来旅游后续效应。也正是体育赛事的资源属性与其核心吸引特征,为体育和旅游双方产业融合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

1.3、市场条件:旅游产业能满足赛事市场需求

体育赛事有着聚集性、体验性、外部性和综合性的特征。人们参与或观看体育赛事使得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但体育服务产品并不能独立存在,需要借助其他产业作为服务平台进行服务的传递,而旅游业就是最佳选择。首先,城市的旅游资源能够为体育赛事提供一个市场化的展示空间,尤其是户外体育赛事,参赛或观赛者置身于“风景独好”的旅游胜地,无疑会提高对赛事的观感程度;其次,国内体育赛事产业的市场化程度还不高,旅游业的服务平台和相关机构可以成为体育赛事活动的营销和销售渠道,也能让旅游者得到更好的服务体验。因此,以旅游服务为平台能更好满足赛事需求,为双方产业融合提供市场条件。

2、新发展格局下体育赛事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价值内涵

2.1、扩大体育旅游内需,促进体育旅游消费

新发展格局下,扩大体育旅游内需、增加体育旅游消费增长是促进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起点和基础。《“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指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同时,伴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的不断好转,旅游业开始逐步复苏,体育赛事也陆续恢复举办。根据《2023 中国田径协会路跑工作报告》的数据显示,2023 年上半年已备案的路跑赛事达到133 场,这虽然远远未达到疫情之前的数据,但也表明国内路跑赛事正在逐步复苏。各地有关部门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促进体育旅游消费的增长,通过举办品牌赛事、完善体旅融合模式、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等举措,充分发挥体育旅游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重要作用。2023 年3月举办的无锡马拉松共有3.3 万人参与,在餐饮、住宿、赛事展位等方面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约1.95 亿元。可见,体育赛事与旅游产品的融合将逐步成为体育消费市场的新趋势,既可以提高城市知名度、打造城市名片,也能够促进体育旅游消费、带动当地旅游经济增长。

2.2、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体育赛事服务质量

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尤其是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更需要专业的运动场馆、规范的体育设施和有序的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作为支撑,同时,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也可以提升城市知名度与竞争力,从而吸引更多投资来促进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据央视财经网报道,2022 年卡塔尔足球世界杯在赛事筹办方面的总投入便超过2200 亿美元,大约是此前8 届世界杯花费之和的四倍之多,这些投入主要集中在体育场、铁路、桥梁、酒店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既为赛事的圆满举办奠定了良好基础,也将为卡塔尔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支撑。其次,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能够帮助城市引入更多与其发展战略目标相匹配的体育赛事,促进城市体育品牌的塑造,进而优化赛事服务质量,提升体育赛事的影响力。

2.3、促进旅游产业优化转型,助力体育产业拓展升级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格局做出宏观战略调整,体育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也要基于新发展格局,培育产业新动能与核心竞争力,助推体育和旅游产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一方面,从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来看,旅游行为的内涵需要体育运动来丰富,人们开始更钟情于体验式的休闲旅游,体育活动的表现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这样的转变也是旅游业的内在发展动力和必然规律;另一方面,旅游业与体育赛事的融合发展,可以打造全新的区域旅游综合体,能够将环境、社会、经济等资源统筹结合并合理配置,更好地促进旅游产业的优化与转型。

从体育产业的角度来看,体育赛事与旅游业的融合也会为体育产业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首先,体育赛事旅游能吸引更多游客体验和参与各种新兴运动项目,此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除了吃、穿、住、行等生活要素外,游客还需要购买与体育项目相匹配的服装、设施和器材等配套产品,持续提升体育消费;其次,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体育赛事为载体,可以打造极具地域特色的品牌赛事,进而全面推进体育市场主体发展,优化体育营商环境,带动体育产业的良性发展。

2.4、打造城市旅游品牌,推动旅游市场国际化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在体育领域,一直都有着“体育竞技无国界”的说法,从20 世纪70 年代我国与美国开启“乒乓外交”以来,体育在促进国际合作、开放交流的作用便得到了印证。伴随着近些年世界范围内体育事业的不断成熟,参与体育运动的人数激增,体育赛事的商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举办国际体育赛事已经成为某个城市或国家向世界展示名片的最好舞台。

从城市层面来讲,体育赛事作为城市形象的有效载体,能够有效推动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影响力,打造城市旅游品牌。以上海体育局发布的《2022 年上海市体育赛事影响力评估报告》为例,2022 年上海市共举办了24 项国际国内体育赛事,其水上自主品牌赛事——上海赛艇公开赛仅举办第二届,便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赛事媒体报道数量较2021 年翻倍。正是这些体育赛事的顺利举办,对于上海打造全球著名体育城市、推动旅游市场国际化带来巨大推动力。

从国家层面来讲,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既能够吸引游客前往东道主国家或地区,也能够彰显东道主的积极形象和经济前景,进而带动旅游市场国际化,促进入境旅游发展。有学者通过对2022 年北京冬奥会赛前阶段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北京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和国际旅游人均消费均明显增加,为北京国际旅游市场带来了规模效益和质量效益的显著提升。

3、新发展格局下体育赛事与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3.1、扩大内需,激发赛事旅游消费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这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增强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的重要基础。《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 年)》也明确提出,要促进群众体育消费,深入实施全民健身战略,以足球、篮球等职业体育为抓手,提升体育赛事活动质量和消费者观感、体验度,促进竞赛表演产业扩容升级。在诸多利好的驱动下,各地应抓住政策机遇,采取积极措施实现体育赛事旅游高质量发展,为扩大经济内需、增强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提供保障。

一方面,要激发全民健身热情,培育赛事旅游市场消费主体。借助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提升人们对体育旅游的认知,培养其参与体育赛事旅游的意识,同时积极利用新媒体、网络平台等进行传播,增进人们对赛事旅游消费的感知价值;另一方面,充分结合地域资源,丰富体育赛事旅游产品。体育赛事举办地要充分利用当地旅游资源,丰富赛事旅游业态产品,积极探索新兴赛事模式与当地特色相融合,进而激发消费活力,促进经济的恢复发展。

3.2、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赛事旅游创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目前,国内体育赛事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仍面临着诸多困难,人们对体育旅游的需求正逐渐多元化,而这种需求的动态变化也使得产业间融合发展的现实诉求和市场规律发生了转变,供给端必须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顺应市场需求。

首先是产品端的创新,即体育赛事要打破固有传统模式,在新的发展阶段,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加快体育赛事数字化转型。不仅可以吸引更多人参与到赛事旅游活动中来,对我国未来体育赛事的高质量发展、早日实现“体育强国”建设目标也至关重要;其次是形式上的创新,将赛事旅游与其他相关产业多元化融合,摒弃简单的“赛事+旅游”形式,积极探索新业态,包括“赛事旅游+文化”、“赛事旅游+医疗”、“赛事旅游+互联网”等。最后要注重服务模式的创新,要优化产业结构,完善赛事旅游服务体系,以更好地满足赛事旅游者的需求。

3.3、优化共享发展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区域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战略,既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内在要求,也是“十四五”时期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目前,国内不乏通过举办高质量跨区域赛事以达到体育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的例子,如北京、天津、河北便以2022 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协同策划组织赛事活动,这不仅引导了更多群众参与到冰雪运动中,也加强了地区间体育总会的交流,使联办赛事形成常态化。因此,想要实现体育赛事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带动地区经济增长,一方面应考虑以赛事为抓手,各地区通过合作,引进具有知名度的大型体育赛事或打造区域特色品牌赛事,促进区域内的资源要素流通,从而实现区域间的协同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跨区域体育赛事发展过程中涉及到不同地区的多个部门和利益相关者,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统筹合作,优化组织结构,建立完善的合作共享机制,突破地域之间的壁垒。

3.4、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体育赛事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首先,应加强国内城市的体育赛事资源配置。场馆、资金、运营企业等基础赛事资源是能否承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首要考虑的问题,也是保证赛事品质、提高赛事能级的先决条件;其次,体育院校和企业要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专业人才的基数是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进而加快本土赛事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培育自主品牌赛事;最后,应紧密结合国家发展的需要,以“体育强国”战略为背景,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需要,不断提高赛事综合效益。通过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营造全民参与体育运动的氛围,带动城市旅游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逐步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步伐。

4、结语

目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这是全新的历史起点,也意味着将面临更大的挑战。立足新发展阶段,体育产业被赋予了全新的时代价值,以体育赛事为载体、以旅游产业进行推动,积极探索产业融合模式形成新业态也成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以扩大内需、深化改革、促进协调发展、推进对外开放等措施,推动体育赛事与旅游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为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体育赛事体育产业赛事
本月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巧用“体育赛事”解释相遇与追及的两类典型问题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赛事赞助沟通对感知匹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