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红和“尼红奖章”
2023-09-13朱坤
朱坤
1974年4月,蒙古族的小女孩尼红出生的时候,她不叫这个名字。正是羊群转场的季节,从巴仑台进入中天山夏牧场的时候,有些牧道上的冰雪还没有完全融化,在春风刚刚吹绿的高山草原上显得更加晶莹洁白。她的父亲尼登触景生情,就叫她查干哈丽格,意为“白色的路”。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这个叫查干哈丽格的小女孩看着山上的皑皑白雪认真地融化,看着草原上的小草和花朵认真地铺满原野,看着牛羊们认真地生长,看着人们认真地追寻幸福的生活,潜移默化的,她也认真地对待身边的一切。
在她快要上小学的时候,南疆铁路翻山越岭来到了她的家乡。当她看到铁路旁认认真真地闪烁的信号机,准确地发出红黄绿色的灯光,她开心地笑了,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好看而又认真的事。那几天的夜里,她总是在梦里在满天的星斗还有这五颜六色的信号灯下玩耍。从此,她每一次路过铁路的时候,总是要多看几眼信号灯。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看见了维修信号灯的铁路职工。看着他们英姿飒爽,攀上那高高的信号机,她一下子明白了,原来还有一种管理和维修信号灯的职业。她有了梦想,长大后一定要和铁路上迷人的信号灯光为伴。
查干哈丽格为自己的梦想激动了好一阵子。她的老师也鼓励她一定要好好学习。可是,她的名字不好写,老师说:“你父亲不是叫尼登吗,干脆你就姓尼,叫尼红好了。好好学习吧,你将来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从此,学校里有了个爱学习的女孩子,叫尼红。后来的故事就简单了,尼红如愿以偿,她考进了乌鲁木齐铁路运输学校(今新疆铁道职业技术学院)。1993年,她从这所学校里走出来,回到家乡的时候,幸运地成了一名铁路信号工。
铁路上的信号,是为了保证列车安全运行而设置的,背后的设备和电路十分复杂。到了实际工作岗位的尼红,深深感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远远不够。铁路信号系统非常复杂,故障也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这让她一时间感到非常迷惘,不知道從何下手。她知道要让信号机显示出准确的灯光,背后有着许多复杂的设备和密密麻麻的电路,只有认真地弄懂它们,才能得心应手。
也许是尼红的福分,她所在的和静信号工区是库尔勒电务段标杆班组,工区的师傅们个个是技术骨干。在他们的悉心指导下,尼红逐渐掌握了设备的基本维护方法以及判断故障原因的基本方法,也学会了一些处理故障的技巧。见习期间,尼红不怕苦不怕累,虚心向工区的师傅们请教,在实践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工区师傅们对设备维护的细心程度,对工作的细致和责任感,深深感染了她。从那时起,尼红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赋予了一份神圣的责任感,并树立起牢固的信念——凡事绝不能忽略细节,要细致入微,保持高度的责任心,这才是工作之本。
尼红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她从平常的小事着手,设备有隐患,她及时克服;安全培训,她毫不松懈;技术上遇到难题,她积极参与探讨,热情解答。在新仪器、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上,尼红更是积极踊跃,性能、原理、技术参数、操作说明,一点都不放过,她很快成为工区的业务技术骨干。
尼红深感自身素质与工作需求和实现梦想相差甚远,下定决心要啃下硬骨头。她在工作时,万用表、电路图不离手;工余时,业务书、笔记本不离身。在牢固的信念支撑下,她从焊接移频设备的每一个点、每一根线开始学习并逐渐深入。
为了跑通一条电路,在空间窄小、油污厚重、温度高达60摄氏度的机车上一待就是三四个小时,经常上车一身净,下车一身油泥,被大家称为“泥人”。白天请教师傅们,晚上“请教”书本,深夜整理笔记,第二天继续“啃硬骨头”。在工作中遇到疑难问题时,能从多个方面去考虑,与有经验的师傅们共同探讨,直到理清问题并完全解决为止。她积累了12本厚厚的学习笔记,成为后来她处理设备故障的“宝典”。
尼红数百次往返整备场与工区间,数千次研究比对检测及文件分析方法,总结出了“LKJ入、出、分检测工作法”“LKJ数据换装安全工作法”。掌握了管内12种车型、200多台机车车载设备电路布设走向,尼红在追寻梦想的大道上勇敢地前进。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车载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在一系列机车信号设备安装施工中,她总是比别人提前到岗,做了施工前的准备措施,细致地检查即将安装的设备、零件、材料等是否齐全,安装图纸及调试技术指标说明书是否完备。在施工现场,从每一根配线的布线方向到设备的每一项技术指标,都要符合标准,形成标准化作业的惯性。因为,这是为了追寻梦想。
每一次设备更新,尼红都会认真研究对比新旧设备,查电路,记笔记,做试验,数千条分支电路挨个“找茬儿”,掌握电路的来龙去脉。带头钻研技术,解决车载设备检修疑难故障20多起,总结归纳处置整改措施80余条。2017年,组织开展“2000型监控装置综合测试台的电源改造”课题攻关,提高了LKJ单项设备的测试检修效率,节约资金50万元。试验攻克的机车制动缸压力传感器季节性故障技术难关,制动缸故障率由攻关前每月14件下降到攻关后每月4件,有效提升了车载设备运用质量。因为,这也是为了追寻梦想。
她负责机车信号单项设备检测、库内机车检修及出入库机车检测等多项工作。她对工作倾注全部精力和最诚挚的热情,以扎实的工作态度、追求精细的工作作风,在本职岗位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她20年间检测机车十几万台,分析文件上百万条,创造了机车入、出库检测合格率均达到100%的安全奇迹。因为,这同样是为了追寻梦想。
就是这样“二十年苦心练技、千万次标准如一”的坚持,被总结为“尼红精神”。这种精神也是新疆铁路人艰苦创业红色基因的绵延赓续和一脉相承。
尼红将自己紧紧地铆在信号工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青春和汗水。所谓“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然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她正是在点滴的学习实践中习得了真知——这种真知不仅是用来指导工作的学问,而且也包含工作的价值信念。
2021年,全国铁道团委为了引导青年团员学习“二十年苦心练技、千万次标准如一”的“尼红精神”,为铁路行业的安全生产作出更大的贡献,在全国铁路设立了“尼红奖章”。
机车信号的各项工作都很艰苦,特别是日夜倒班给女职工的身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加之恶劣的天气,若没有坚强的毅力是坚持不下来的。可尼红在机车信号一干就是十五年。她是一名好职工,常常不顾自己身体的虚弱,依然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全身心处理工作中的问题,毫不懈怠。同时,她也是一位好妻子、好母亲。
由于爱人工作地点远、休息时间少,她都自己接送孩子,而且还主动承担起家务。有一次,正面临段里的技术比武,三岁的孩子连着几天生病,几乎每天都哭闹到深夜。她耐心地安抚孩子入睡后,再抽出时间学习。她不仅没有耽误工作,反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尼红已经将标准化融入作业中,形成惯性;将设备质量看作对自己作业的检验,每一天都是一个新起点。在工作中,她思维缜密,把质量视为生命,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和作业标准,不放过任何一个差错。
尼红也是一位普通的女工,她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有自己的小脾气。但她对待工作锲而不舍的精神和百般磨砺的坚强意志,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充分肯定,她无怨无悔地把自己最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铁路事业。
2012年,尼红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铁路劳动模范”“火车头奖章”“全国铁路优秀共产党员标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分别被国铁集团、乌鲁木齐局集团公司聘为信号工种首席技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草原之所以美丽,因为山花烂漫。尼红牵头组织创建了“尼红工作室”,推行“党员上讲堂、当讲师”,理论联系实际,定期组织成员“进车间、入班组、到岗位”,以即教即学、现教现学的方式讲解分析典型案例、检修标准。针对库尔勒电务段点多线长、人员集中困难等实际,定期组织工作室成员开办“现场讲堂”“网络课堂”,制作技术业务培训课件7个,以“一堂课、一竞赛、一典型、一攻关、一转化”方式,开展业务交流互动,完成党员带徒传技、安全攻关,解决业务难题,提升现场业务技能,相继培养出技师31人、高级技师11人、全局技术能手称号19人、全路技术能手称号4人。尼红还担任团中央“青年讲师团”讲师,组织青工授课交流,开展入路思想启蒙教育、“师带徒、结对子”活动,利用网络直播对地方院校、铁路地区青工“面对面”“键对键”分享交流。越来越多的人潜移默化地学到了“尼红精神”的实质,为保证铁路安全行车起到了群体效应。
历尽千帆,归来仍然是少年。当年站在层层山峦之间,看着缓缓移动的羊群;站在绿草茵茵之间,看着尽情奔跑的马儿;站在毡房之外,看着蓝天上飘荡白云的小女孩,始终保持一顆积极向上的心,不断提升自我,在铁路发展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