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望西沟

2023-09-13

西部散文选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西沟中学同学

我到园区上班,每每路过我曾经工作过的西沟中学,总要回首流连张望。实在耐不住了,今天下班,我绕道而行,回到了阔别25年的西沟中学旧址。踏进这片我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它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砖一瓦,一笔一纸都倍感亲切,让我激动。

1985年的9月,我第一次到西沟中学是坐着骡车去的,石籽路,还坑坑洼洼的,以后便是每周六、周一骑着自行车往返于学校和家里的,而现在是宽展的柏油路,畅通无阻,20分钟即到。走进原西沟中学,现在赫然挂着两块牌子:神木市西沟小学和西沟小学附属幼儿园,面目全新,幽雅静谧。30多年前的操场,黄土弥漫、尘土飞扬,现在变成了花花绿绿的塑胶篮球场,只有那个戏台还在秋风中耸立,仿佛向人们倾诉着西沟中学沧桑的历史。走进校园,大院四四方方,摆布宽敞整齐,充满了现代气息,过去的砖瓦房变成了二层小洋楼。院子是个小足球场,四周是塑胶跑道,校长陪我转了一圈,我寻觅着门前的梧桐树、灶房后的那口老井、初中部的那排老房子、校园里的乒乓球台、门洞里的黑板报、墙外的公共厕所、校园外周围的菜畦等。这些大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储存在我的记忆里,只能落在我今天的纸笔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岁月变换了我西沟中学的模样,但变美了、变好了。徒步故地,回味过去,仿佛就在昨天。“梦里魂牵流连处,重游心悦步履轻,历历往昔青春事,徐徐追忆难舍情。”

三十多年前的西沟中学,那是净土一方,展现了我亮丽的青春。我不停地翻弄着我的记忆,怀念苏师的豆角然然菜、猪肉臊子面,怀想办公室的热炕头,怀恋学生睡去我们喝的一壶老酒、就的一碟酸咸菜,怀念给学生理发的推子剪刀,怀恋门前梧桐树下批改的作业本,怀想学校对面的高山与学校根底的河流。我爱西沟藏金纳银的山川河流,我爱西沟人民的朴实善良,我爱西沟大山里走出天真纯洁的孩子。于是我初为人师,带着年轻人特有的热情和干劲,代着初一语文、初二物理、初三政治,忙并快乐着。1992年3月2日,我离开西沟中学,西沟情缘、教师情结挥之不去,西沟中学让我生活得简单、繁忙、充实、快乐,且收获了许多——培植爱心,承担责任,懂得付出,真诚待人,这些品质融入了我的血液,让我受益一生。

1985年10月6日,7点30分起床的铃声落下,我起床了,从对面的灶房里端来大师傅早已烧好的温热适度的水,洗脸刷牙。八点出操,先跑步,后做操,微微出汗,浑身爽快。最后老校长就近期的学生学习、教师工作、纪律要求作讲话,语重心长,终身受益。八点三十分早自习,琅琅书声,响彻校园,充满生机,富有活力。我在初一班巡视了一圈,孩子们的声音更亮了,生怕老师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之后我便去学校对面的山顶上背古诗古文甚至语文课本中要求学生背诵的文章了。9:50给初一学生讲授郭沫若《天上的街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倾情朗诵,学生们认真听讲,我带他们时而仰望美丽的天空和闪闪的星光,时而幻想牛郎织女越过浅浅的天河,在天街闲游的情景。师生的心灵随着诗歌在遥远的天空漫游,尽情享受着人间天上的美好生活。我也弄不清我在西沟还是在西方,那个佛祖构造的极乐世界。11: 00中午饭,是学校菜地里收获的大白菜和大米饭,饭间李老师讲着笑话,不知不觉一大碗就下肚了。下午2:15,初二物理课,讲大气压,西沟中学实验室里有马德堡半球,合在一起,抽成真空,两个学生拼命拉不开。又将一个水杯装满,用塑料片盖在纸杯上,迅速将杯子倒过来,塑料片不会掉下来。两个实验足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西沟的教学生活是多么的轻松、愉快、有趣啊!下午4点多,我拿着一本喜爱的小说,到学校下面的小河边阅读了,小溪流水潺潺,犹如音乐伴奏,我与大自然同呼吸,我与书中人物共命运。下午5:30晚饭,猪肉臊子面,里面有瘦肉丁、柿子、土豆、豆腐块等,那是真正的手工面、地道的农家饭。稍事休息,展开一场中青年教师篮球对抗赛,有时也和学生对,直至大汗淋漓,方才收场。晩上7:00—9:00晩自习,学生在教室里重温一天的课程,完成各科课外作业,我们教师在一丝不苟地批改作业,刻苦钻研所讲授的课程,精心细致地去设计教案。晩上十点就寝,值周教师要巡查并盯着住校的学生把火全灭掉,才放心地离开。深秋之夜,淡淡的月光洒在静静的校园,只有秋风扫落叶的飒飒声,淡然惬意,如诗如歌。于是我在日记中写下:“我们不是伟大的人,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每一件平凡的小事;我们要用伟大的爱灌注每一件平凡的事,再用平凡的事造就伟大的人生。”

回想我的工作历程,最难忘的还是西沟中学那一段,为什么呢?这段时间的日记记得完整,而且有血有肉。我所经历的这段岁月,如果不写出来,那就只能闷在我自己的肚子里,只是属于我自己的岁月,既无法上升为人生智慧,也不会升华为生命之歌。通过翻阅西沟日记,我知道了那段日子在想什么,做什么;翻开日记,我捡起了曾经的美好与无瑕,也诱发我感悟生活,思考人生。什么是幸福?有钱有权有房有车不一定幸福。幸福就是西沟中学简单的生活:起床、上操、上课、吃饭、打球、喝酒、睡觉,更重要的是与一群心灵纯洁的学生为伍;幸福是西沟中学的大烩菜、揪片面,口感好、营养丰富,容易消化,不得“三高”;幸福是西沟中学的课堂,面对的人希望你表演得越精彩越好,没有嫉妒没有恨,有的只是共同成長;而最大的幸福是劳动得以尊重,换来了爱……今天我之所以懂得了幸福,是因为我懂得了珍惜。西沟中学教学第三年的时候,我有个个人总结,里面写道:“三年来,我没有海阔天空地畅谈,我为人民做什么巨大贡献,我只想为西沟人民脚踏实地地做点我力所能及的工作,这就是我极其普通的思想”“我看见一张张红扑扑的脸、一双双忽闪忽闪求知的眼睛,心里就忘记了疲劳和痛苦,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好好地教,学生好好地学,农村的孩子照样可以有出息”“我认为,把学生教好,小而言之,是为了学生个人发展,可是个人+个人+……个人=集体,这样我们全民族的文化水平和素质不就提高了吗?”“我教书了,形式上的学生生活算是结束了,但我本质上还是个学生,因此自榆师毕业后,我丝毫也没放松过学习。在三年的教学中,我也获得了不少知识,且不仅是书本上的……”人的一生不是所有的记忆都美好,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记忆,但是与青春有关的一切,总会沉淀到河底,成为不可磨灭的回忆。在我的日记里,还记录着我带了三年语文的班级,在其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在我的日记里,还记录着我带了三年语文的班級,在其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尊敬的暴校长,敬爱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首先我代表88届全体同学向辛勤培育我们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也代表各位老师及初一初二的同学们向不久将要离开我校的毕业生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三年前你们还稚气未脱,今天你们长大了,知识增多了,变得格外懂事了,这些变化中凝结着老师的智慧和汗水,在这依依惜别之际,同学们不好受,我们的心情也像母亲将要远嫁自己女儿那样难过。

同学们走出西沟中学的大门后,有一部分将要升入高中甚至中专,希望你们更加努力学习,直至考上大学,继续深造。有一部分将要走向社会,参加社会实践,希望你们正确看待自己,正确看待别人,宁人负我,我不负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同学们,你们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中,不进则退,当今展现在你们面前的道路,比任何历史时期都更加光明,特别是神府煤田大开发,给我们西沟这样的地方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你们要勇立潮头,大显身手。同学们要有一颗赤子之心,用自己的全部才智,报效家乡,报效母校。今后不管你在何时何地,都应该无愧地说:“我是西沟中学的学生!”

对于我们教师,我想向同学们说几句:有人把教师说成是太阳底下最高尚的职业,我不认为这是阿Q式的自我安慰,太阳底下有许多高尚的职业,没有进行过有关的大赛,很难评出高尚之最,但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的人,把自己的职业视为最高尚的,并不为狂。相传古代欧州有个国王举行一次隆重的授奖大会,要把从阿尔卑斯山上采来的一枝并蒂桃花,奖赏给对社会最有贡献的人,将军、诗人、名医、画家都满怀信心地登上领奖台,却一个个空手而归。国王最后把这枝桃花别在一位满头银发的教师的衣襟上,对他说:“你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没有你,既没有将军、诗人,也没有名医、画家!”可见教师是受人尊敬的,我们不管走到哪里,不管遇到什么教师,都要尊敬他们。

自古以来我们教师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任务重、责任大、待遇低,在座的暴校长、麻主任、刘主任、王老师等这些教育界30多年的老前辈是深有体会的。当教师是苦的,但当教师也有他的甜头,这甜头并不是所说的家有万贯资产,这甜头是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这甜头是将学生渡到知识的彼岸;这甜头是做一块铺路石,让学生在坦途上行走的时候。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奔赴未来,去迎接美好的明天。

最后祝老师们健康快乐,祝同学们永远进步!

我在西沟中学生活学习工作大体分三个阶段:即1985年7月至1989年9月为第一阶段,主要是把85级学生从初一教到初三,这也是我西沟中学弥足珍贵,永生难忘的一段经历。1989年9月至1991年7月,是第二阶段,带薪进修,到了陕西教育学院政教系历史专业学习,虽然身离西沟,但情系西沟,因为我还拿着西沟人民的纳税钱在学习,这段学习经历为我以后的成长、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三阶段1991年7月至1992年3月,回到西沟中学再教学,只有短短的8个月,又带了初三92届毕业班,那也是我人生最亮丽、最值得回味的精彩一瞬。这8个月,我有以前积累的教学经验,我有进修学到的新知识,我有一颗回报西沟人民的热心肠,我面对几十名调皮而又聪颖的孩子,怎能不使劲用心教呢?我常常是合上书本背课文,提起粉笔即书法,语数理化一起练,课内课外同发力。最难忘的是1992年3月2日早上,离别的最后一课,我们师生共同唱的那支歌《相见时难别亦难》,“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多少年了,只要有人唱或自己唱,我的脑海里展现的就是与西沟中学同学们别离时的画面和情景,不禁让我浮想联翩,或掩面沉思,或泪光点点。回想起来,人和人在一起学习生活工作一场,是一种千百年修得的缘分。缘分,就是遇见了该遇见的人;福分,就是能和有缘人共享人生的悲欢。

翻开我的日记,从所载的内容看,有三分之一是我写学生的,有三分之一是学生写我的,又有三分之一是我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所以说我在西沟中学的那段岁月和人生是学生为我谱写的,我十分珍惜这段师生情缘。30多年前的今天,即1988年11月9日我在做什么呢?原来是一个学生大胆地给老师“翻旧账”,解剖我的言行,像崔永元一样正在实话实说。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曾记得,他刚从榆师毕业回来的情形,刚从学生转为老师的他登上了讲台,他那时的高兴之情,你也许会想得来吧,但不知为什么,3天不当学生的他十分的凶,假如一个学生开小差让他恼火了,你得做好准备,屁股又得挨几脚了……这样一来,同学们很少接近他。回想起来,我那时“个子不大,脾气不小”,时常体罚学生,遇到今天,网上一曝,就得“下课”。好在那时,我也在不断地否定自我,调整自我,工作3年后,言行有了较大转变。这位学生又写道:“也曾记得,有一次上课,同学们没人领歌,可还唱得几次三番不停,一遍又一遍,可他早已站在门外不耐烦了,要知道一节课只有45分钟,只见门被老师踢开了,气势真不小,可他并没怎么,只是让捣乱的学生站在黑板上,可他并没动手动脚,让这个“坏”同学回到座位上。竟想不到的是,在讲课的中途他用温和的口吻,叫起了这位同学,让他回答问题。他不会,还是坐下了,并没有罚站……昔日那凶人的眼光再也没有了,留给同学们的只有和蔼可亲,愿意和他接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我不断否定自己,更新自己,赢得了满意的另一个自己,使我在西沟中学的那段人生更加出彩。30多年过去了,我要找到让我心静下来的那一群人,是谁不再让我剑拔弩张、左右奔突?是谁让我激情四射、活得真实?是谁让我活得风情万种,与世无争?答案是:地点在西沟,人物是与我有缘的那帮学生!

我在工业园区上班,不想走高速,总想走西沟,在西沟的土地上穿行,跟这里的山川在一起,跟这里的历史和当下的生活在一起。因为西沟是让我抵达社会的一个起点,是人生的第一粒纽扣。在这30多年里,我总想和西沟的学生、同学、老乡聚。那种聚没有势利,只有快乐。那种聚如泣如歌,给寻常的生活点缀了明净的亮点。2018年88届同学毕业30年聚会,一本纪念册,闪耀着长长的友情画卷,每一次相聚都是最美。聚会的那一天,师生集体朗诵了下面这首诗:

塞北七月热情如火瓜果飘香

我们来自美丽富饶的西沟煤乡

在茫茫的鄂尔多斯大草原上欢聚一堂

彼此寻找埋藏在内心深处的生动模样

30年前在一个叫“西沟中学”的地方

那里曾经有三排极其普通的平房

教室门口长着几棵挺拔的白杨

我们在那里一起度过了三年纯真的初中时光

忘不了土操场上我们与尘土一起飞扬

忘不了早自习上同学们的书声琅琅

忘不了老师讲课时的激情飘荡

忘不了同学之间嬉戏打闹的年少轻狂

忘不了男女分界的羞涩荒唐

忘不了班上的帅小伙和俊姑娘

西沟中学曾经拥有我们同学少年时的梦想

西沟中学值得我们用一生去眷恋和珍藏

30年同学情历久弥香

不管你是书记村长还是校长局长

不管你地位高低收入怎样

还有什么能比同学和师生情谊地久天长

正值中年我们是正午的骄阳

让一首首动听的歌声温暖我们的心房

让一杯杯醉人的美酒染红我们的脸庞

祝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永远幸福安康!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两句诗出自东晋名作家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其大意是鸟儿依恋往日的山林,池中的鱼儿思念着以前的深渊。1992年3月我离开西沟,至今已有30余年,前几年我陆续写了20多篇回忆西沟中学的文章,但意犹未尽,常常梦中还在神游故地。近日到农贸市场买菜,每每遇到灰昌沟、土城、花墩沟的老乡卖菜,我在西沟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氤氲脑际。今天,索性自驾车,再回西沟走一程。

进入灰昌沟地界,我便弃车徒步,与山水田园为伴,同大自然亲近。30多年了,我没有再在这个村子里行走,今天在村子里穿行,空气清新,村容整洁,绿色绕村。果实飘香。记得过去,横穿村子的大路弯曲狭窄,尘土飞扬,村子里是土坯房、砖瓦房居多。有一处地方留给我的记忆最深,不由得驻足停留。那个姓肖的人家,做豆腐的,如今在哪里?那时清早饿了或晚上几个老师打平伙喝酒,便去打几斤豆腐充饥或下酒,那豆腐味道纯正,豆味浓厚,唇齿留香,回味悠长。那个地方也让几个青春年少的老师悸动不安,朦胧的心,被美丽俘虏……进入秋季,学生交在灶上的各种蔬菜,还有学校师生种的玉米、土豆、瓜、西红柿、茴则白等均已成熟,管理员和大师傅把生活调剂、加工得有滋有味儿,“好吃易做还不腻”,那种独特的“西沟味道”,成为永远抹不去的珍贵记忆。

漫步在横贯灰昌沟村的水泥大道上,欣赏着两旁漂亮的村民居所,领略着乡村田间碧绿的景致,体味着大自然的美丽与怡心。岁月不居,物是人非,那座通往学校和乡政府(办事处)的石拱桥依然横跨在那里,让人遐想万千。记得晚饭后夕阳西下,三五成群的师生在此散步健走、朗读课文、背诵公式;到乡邮电所取报纸、看杂志、订资料,向思念的亲戚朋友同学寄去一份相思的信函。这座历经沧桑岁月的小桥,承载了多少时代的变迁和美好的记忆。多少学生在桥上经过,快乐地奔向学校和远方。这座桥曾经送出了西沟的几多乌金,迎来了多少财富;隔断了几多苦涩,连起了多少甜美。

走在桥的这头,遇到了两个放学回家的孩子,随着我的一声吆喝,两位小同学走过来与我一起拍照,她们一个二年级,一个四年级。她们说,现在学校有60多个学生,20多个教师。学生是我们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三分之一,教师是两倍。西沟的孩子眼神永遠单纯明亮,表情永远天真烂漫。回忆令人清晰如昨,嘴角上扬,30年前西沟中学学生的面庞又一次浮现在我的眼前,教室里琅琅的读书声在耳畔回响,同学们在校园里嬉戏打闹的情景在眼前再现,师生之间那纯洁的友情在脑海荡漾。

在桥的那头,看见一个老大娘在门口悠闲地坐着,她今年82岁,头脑清晰,言谈利索。在她的口中得知,灰昌沟的农民,农闲时在城里打工,农忙时回村务农,村里基本上没有闲置的土地,这种半工半农,亦工亦农,城乡两不误的生活生产,是西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决定的。这里收入稳定,家庭稳固,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悲苦和孤独不会存在。做一个西沟人很幸福!

在西沟那些温馨、温暖、有温度的画面随处可见。2020年6月29日,应学生之邀,我到三道河村讲党课,50多个党员,不论年纪大的还是小的,个个精神振作,情绪饱满。敬老院的老年人个个脸色红润,满面光彩,精气神十足,他们手持党旗,不停地舞动,有的还把党旗插在了床头,老人们沉浸在无忧、健康、平静、简单的生活中。“夕阳无限好,晚霞别样红”,他们感恩党,感谢祖国,感激党委和党支部。

西沟是我心灵上的一方净土,西沟中学是我身上永远的标签。转了一圈,我最终还是想去看看我曾经战斗过的校园。那一方操场不见往日的坑坑洼洼,而变成了平平整整的塑胶篮球场。戏台依然矗立在那里,见证着西沟中学的变迁和人事的你来我往。我曾在这里看过一年一度的任务戏——晋剧,不知什么剧,有这样两句唱词:“想你神思昏沉饮食废,想你三餐茶饭无滋味”。还是作一首《西沟情》表达我此时的心境:

西沟是一个留恋的地方

在这里度过了青春时光

你曾经给我生命的滋养

你让我的人生展翅翱翔

多少年在人生旅程激荡

多少次深情地把你回望

30年后再次回到你身旁

你的名字镌刻在我心上

猜你喜欢

西沟中学同学
革命中的传统乡村转型之路*——《西沟:一个晋东南典型乡村的革命、生产及历史记忆(1943-1983)》述评
河南西沟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在多解中学创新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西沟流域径流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申纪兰自述
——『不是西沟离不开我是我离不开西沟』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