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介上“读”国学
2023-09-13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3年33期
近来,短视频平台上普及中国传统文化和语言学知识的视频引发强烈反响,观者热议。近代有学者说“国必有学而始立”,国学提供了一种强大的文化向心力。但也有人认为,国学已经过时,与现代文明和科技手段格格不入。文化知识的传承形式历经了“口传—写本—印本—电子媒介”等阶段。中国古代文明曾依赖甲骨、金石、竹帛等材料傳承,而造纸术发明、推广以后,柔软和价廉的纸则成为最流行的书写材料。五代时期,开始雕版印刷“九经”,对中国古代知识、学术、思想、文化的传承产生了深刻影响。可见,善用新技术、新工具,会使知识得到更有效的传播。中华文化就是在与时代精神、世界文化的交流对话中得到丰富和发展的。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国学研究者既以学术为志业,也积极面对广大受众的知识需求和价值追求。对人文学者而言,这体现了一种社会责任,多方面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锻炼“大众化”阐释的能力;对视频观看者而言,这使他们得以随时随地获取以前必须登堂入室才能获取的知识,实现了知识普惠。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妨以新颖的媒介形态拓宽知识传播场景。当然,借助新的形式和途径普及国学,应注重内容质量,保证知识的准确性和思想的凝练性,要善于发现有趣而有益的知识话题,积极引导受众对深度阅读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国学普及的质量。
创新发展、文化传承、时代精神、知识普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