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安三万里》

2023-09-13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3年36期
关键词:盛世家国长安

影片简介

《长安三万里》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安史之乱后,长安沦陷,身处局势之中的高适回忆起自己与李白的过往的故事。电影以盛唐为背景,展现了大唐盛世的繁华与壮丽,同时也在战乱的背景下描绘了那个时代的英勇与悲壮。

人物分析

高适:从暮年高适的视角出发,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爆发后数年,高适曾三回梁园,三上黄鹤楼,三入长安,两下扬州,每一次的前往与离去都见证了众人各自的人生转折,也从侧面讲述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高李二人若干次的相遇和分别,展示了一对好友的两种人生。

李白:李白作为唐朝人气最高的“门面担当”,从古至今都是浪漫主义、理想主义的代言人。李白在前后期形象上也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起初是挥金如土的潇洒公子哥,由于过量饮酒而变得大腹便便,最终沦落为满头白发的阶下囚,让人唏嘘。不过,即便外貌在不断变化,李白的内里仍然从一而终。

杜甫:杜甫与高适初遇在岐王府,当时还是少年的杜甫性格活泼顽皮,他说“写诗我喜欢,可是写诗人人都会啊”,与性格内敛不善作诗的高适形成了鲜明对比。多年后,两人在长安重逢,青年杜甫热情地与高适打招呼,脸上写满了年轻人特有的朝气。当李白借着月色手举酒壶吟诵《将进酒》时,杜甫和高适席地而坐,他专注聆听的样子堪称李白的“头号迷弟”。

裴十二:裴十二在扬州落花月夜中大显身手,并和高适切磋,剑气灵动连李白都在一旁拍手叫好。交锋之余,裴十二“露真容”的一刻令人无比动容。绝佳身手之下,是不输须眉的巾帼豪杰,是尚待实现的满怀壮志。

经典台词

1.你我身当如此盛世,当为大鹏。

2.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3.人生譬如朝露,转瞬即逝,悲哉!

4.你心中的一团锦绣,终有脱口而出的一日。

5.我要直趋长安,叩天子门。

6.你是谪仙人,要回天上去,我是世间人,在世间盘桓。

7.高家枪,不为舞蹈,只为杀敌。

8.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9.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

10.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

媒体之声

该片对于诗人的刻画倾向于世俗化、真实化,这是一个个在历史中真实存在过的人,他们的人物形象不该出于刻板印象,而是应该以诗歌为标尺、以史实为参考。该片扑面而来的就是一份浓烈的家国情怀。每一位诗人都个性迥异、命运多舛,但背后都是对于家国天下、黎民苍生的深沉责任。这些才子之间的友情,也因为诗歌而变得更加绚烂,更因为时代动荡而愈发情比金坚。

(《今日影评》评)

该片的走红,反映出的是当下社会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强烈需求和高度认可。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如何继承和发展自身的文化特色,对于每个国家和民族来说都是一个重要课题。对于文化产品的消费者来说,他们正在寻找那些能够触动心灵、富有深度和内涵的艺术作品。该片以其深入人心的故事和精美的视觉呈现,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深度和魅力,满足了观众对于精神消费的需求,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案例。

(“红网”评)

高适和李白这两个人物如同两段不同声部的旋律,奏响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交织互动、个人理想与家国情怀同频共振的复调旋律。影片开篇,年轻的李白向着天地的高呼道尽影片贯穿始终的精神实质:对于家国情怀的赞颂、爱国主义的高扬、中华文化的坚守。该片以“唐风、壮美、诗意、考究”为关键词,通过细致入微的考据工作和天马行空的大胆想象,将最先进的数字电影技术融汇于国画造景写意的水墨与色彩中,把这些唐诗名篇转化为前所未见的颜色盛宴、视觉特效和镜头语言,取得了令人惊叹的艺术效果。该片为观众营造了一个真实立体的历史想象空间,讲述了一段真挚感人的历史人物故事。从这个角度看,该片拓宽了动画电影的边界。

(《光明日报》评)

影片较为出彩的地方在于对叙事节奏的精准把握,即详略得当的故事情节和悲喜交加的叙事节奏,二者很好地服务于影片的叙事主题:盛世有华章,乱世出英豪。该片传递出一种悲情,这种悲,既是情绪之悲,即大时代下人物身不由己的宿命之悲;更是情感之悲,即反抗宿命而寻求自我的悲壮;还是情怀之悲,即兼具人道主義与人文关怀的悲悯。这种悲怆掩藏在乐观主义与豁达心境之下,并随着长安的故事层层递进、圈圈晕染而开,最终在文与道的和谐图谱中化为人文关怀,给人以温情之感。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张经武、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王雯评)

观影有感

《长安三万里》——打破时空的“唐代诗友会”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带着醉意的李白举杯吟出《将进酒》,带着围坐的高适、岑夫子、丹丘生等人,一齐驾着仙鹤飞越银河之上,这是电影《长安三万里》中颇具浪漫主义和瑰丽想象的一幕。不到两天累计票房就破2亿,打破过去3年暑期档动画片单日票房纪录,《长安三万里》将纪实与想象交融,开启了一场打破时空的“唐代诗友会”。

本片以细腻笔触、趋于完美的细节设置,尽可能地还原唐代的美。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从水草丰美的江夏到美轮美奂的长安,从歌舞翩跹的江南到金戈铁马的边塞,万里山河画卷都是唐代的模样。电影里男子腰带下褪、女子玉颊樱唇、骏马粗脖肥臀,灵感皆源自于唐俑雕塑和画作;人们打招呼的“叉手礼”,和《韩熙载夜宴图》里的一模一样;胡姬酒肆、曲项琵琶,也都符合唐代现实……四海朝归九州腾的壮美盛景、诗人纵情诗酒的豪情壮志,都融于电影各处细节之中。

本片以真情感、大跨度,刻画人物群像。电影从暮年高适的视角出发,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爆发后数年,李白与高适每一次的相聚和分离,都分别见证了他们各自的人生转折,也从侧面讲述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高李二人若干次相遇和分别,展示了一对好友的两种人生。不仅是这二人,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唐代诗人都在电影里“出现”:已具盛名的崔颢、孟浩然,和李白同饮同乐的贺知章、王昌龄,清新俊朗的王维、年龄尚小的杜甫,还有因唐诗“出圈”的哥舒翰、汪伦……正是有了他们的故事,才能共同组成一幅丰富多彩、充满史诗感的大唐群像画卷。毕竟,大唐之所以迷人,不仅在于疆域辽阔、雕梁画栋,更在于人才辈出、气度恢宏。

本片还带给我们书本之外的思考。看电影前,观众难免对杜甫、高适、李白等人有诗圣、边塞诗人、谪仙人等刻板印象。而《长安三万里》恰恰展示了教科书之外的多面性:杜甫幼年时期活泼可爱、青年时期朝气蓬勃;高适除了提笔能写诗,也凭着高家剑法驰骋沙场;而李白,除了鲜衣怒马、仗剑天涯,也有入世的曲折、出世的无奈和暮年的颓唐。我们喜欢唐代,也喜欢李白,但我们了解、喜爱的不能仅仅是片面、扁形的朝代和人物,更要了解一个有血有肉、立体生动的全貌。

“只要黄鹤楼的诗还在,黄鹤楼就在”“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电影的最后,高适回答书童的话,隽永动人。“中国式浪漫”里蕴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要我们用心关注、承袭、流传,这份文化魅力和文化自信就会绵延永续。

(选自“人民网”2023年7月12日)

猜你喜欢

盛世家国长安
我们长安
水VS火
家国两相依
盛世盛开盛唐花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西游新记 2
略谈“家国情怀”
盛世国庆
水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