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溜索女孩余燕恰:十六年后,重返大山

2023-09-13

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 2023年35期
关键词:大学毕业怒江大山

十几年过去,当年的“溜索女孩”余燕恰长大了。从昆明医科大学毕业后,余燕恰选择回到家乡就业,成为怒江州人民医院的一名医务工作者。

余燕恰从一年级开始,就坐溜索去怒江对岸的学校上学,她说:“下面水流很急,每次过江都很紧张,压根儿不敢低头向下看。”

2007年的一天,一家媒体到马吉乡采访,余燕恰穿着粉色上衣,背着书包独自溜索过江,这一幕恰好被这家媒体拍到。许多人被照片触动,纷纷捐款助力修桥。2008年3月,村子里有了第一座爱心桥,余燕恰被邀请第一个过桥。这一年,余燕恰被爱心人士带到北京游玩,第一次看到了怒江之外的精彩世界。读高中时,她遇到了一位特别好的英语老师,常免费为底子薄弱的学生补课。这些善意一直被余燕恰记在心底,也激励她在学习上加倍努力。

填报志愿时,余燕恰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医学相关专业。作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余燕恰一直梦想着以后能为家乡作些贡献。2022年6月,23岁的她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医务人员。

“成长路上,我遇到了太多为我‘打灯的人,唯有不断努力才能回馈这些善意。”

如今,当地用来过江的溜索已被桥梁取代,一条条宽阔的马路修通,一栋栋漂亮的楼房建起。余燕恰说:“在未来的日子里,我想见证它更多的变化。”

(选自“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2023年5月28日)

素材解读

1.以善意回报善意,选择为他人“打灯”。十六年间,余燕恰得到了无数善意的帮助;十六年后,学医归来的她,决定帮助家乡更多的人。“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溜索女孩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告别城市的繁华,回到需要她的家乡,善意涌动,一路生花。

2.乡村振兴,需要“归来的孩子”。家乡,是每个人的“吾心安处”。溜索女孩余燕恰深知家鄉医疗的落后,大学毕业后重返大山。勤学苦读努力翻越大山的孩子,享受了这片土地的滋养,也感受到社会的善意,愿意用青春和知识回馈故里。今天的大山,需要更多“归来的孩子”。双向奔赴的温暖,激荡起的正是乡村振兴最需要的正能量。

适用话题

懂得感恩 双向奔赴 人生选择 乡村振兴

【张林/供稿】

猜你喜欢

大学毕业怒江大山
跟着怒江走一走
春天的大山
一图看懂怒江特大桥
怒江卡雀哇节
大学毕业第一课不能是“假就业”
怒江求学记
大山
工农兵大学毕业的不好分配
大学毕业后娶了副县长的女儿
听妈妈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