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大豆产业产能巩固提升发展路径研究
2023-09-13冯雪娟包若冰李嘉
冯雪娟 包若冰 李嘉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大豆主产区呼伦贝尔市大豆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本文通过分析呼伦贝尔市大豆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深入探索大豆产业产能进一步巩固提升的路径。
关键词:呼伦贝尔市 大豆 产业产能 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呼伦贝尔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指示批示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优势,始终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坚决落实国家和自治区粮食安全战略,自觉承担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截至2022年,全市粮食产量连续10年保持在60亿kg以上,大豆产业产能也在不断创出新高,目前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内蒙古自治区首位,呼伦贝尔市已成为国家和内蒙古的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内销榨油用大豆主要调出地,为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呼伦贝尔市大豆产业产能发展现状
呼伦贝尔市作为一个拥有较长耕种历史的北方边疆城市,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农村经济与农业生产濒临崩溃边缘,粮食生产水平极低。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的劳动热情和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人民生活初步得到改善。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激发了农民生产的活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呼伦贝尔市粮食生产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从表1可见,这一时期是大豆产业产能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
(一)播种面积不断扩大
由于我国大豆自给率较低,存在粮食安全风险隐患。因此,呼伦贝尔市及时转变思路,虽然大豆亩产水平较玉米等农作物低很多,但是由于其重要战略地位,呼伦贝尔市坚持不以产量论英雄,千方百计增加大豆种植面积。2018年以来,大豆种植面积占粮食种植面积基本超过50%。2022年呼伦贝尔市大豆的播种面积是建国初期1949年的40.97倍,从建国初期1949年占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的14.81%提高到2022年的55.01%,分别占全区、全国大豆播种面积的75.27%、8.65%。
(二)生产产量不断提升
呼伦贝尔市大豆产量不断提升,连续突破130万吨、140万吨、180万吨大关,一次又一次刷新了我国高寒地区大豆生产记录。十八大以来,全市大豆产量年均生产139.02万吨。2022年全市大豆产量是1949年的77.40倍,分别占全区、全国大豆产量的75.7%、9.2%。
(三)单产水平不断提高
纵向比较,从表2可见,呼伦贝尔市大豆单产水平提高较快。从2012年的108.6公斤/亩,提高到2022年的139.4公斤/亩。横向比较,从2012年至2018年,呼伦贝尔市大豆单产不及黑龙江以及国家平均水平,但从2019年至2021年,呼伦贝尔市大豆单产已经超过黑龙江省,达到国家的平均水平。2022年甚至超越了国家的平均单产水平。
(四)产品品质不断改善
呼伦贝尔市大豆主产区远离工业园区,耕地开发时间短,化肥农药使用量少,土壤无残留,是无污染的净土,大豆品质优良。其中,高油大豆品种含油率平均在19.5%左右,最高可达到21%以上,加工出油率一般在15.5%-16.5%,粗蛋白含量在38.5%-39%;高蛋白大豆品种粗蛋白含量一般在39.5%-40%,最高可达到41%以上。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的科学家经过多年在呼伦贝尔的研究,给出科学评价:呼伦贝尔大豆产品生物活性物质丰富、微量元素含量高、外观品质优良,适宜发展绿色食用大豆生产。全市大豆主产区的商品率常年保持在80%以上。
二、呼伦贝尔市大豆产业产能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种植意愿降低
首先,从农民比较收益上看,大豆每亩产值低于玉米亩产值。虽然2022年大豆丰收,但市场价格不稳定且不断下降,玉米和大豆种植收益拉大,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受挫。其次,还出现“卖豆难”“卖豆慢”现象。2023年3月中储粮集团积极在呼伦贝尔直属库等库点启动新增2022年国产大豆收购计划,新季国产大豆收购价2.775元/斤,但由于收购量少,不能满足农民卖豆数量要求。4月中旬,为换取备耕资金,一些地区的农民到邻近的黑龙江省出售2022年库存大豆,由于销售进度偏慢,致使销售成本提高。
(二)高标准农田占比低
呼伦贝尔市高标准农田比重偏低。目前,永久基本农田为2320.23万亩,已建成高标准农田559.16万亩,占比24.10%,低于国家平均水平31.46个百分点。
(三)大豆单产水平还不够高
虽然呼伦贝尔市大豆单产水平在不断提升,但从表3可见,与世界平均水平、世界大豆生产大国差距显著。以2020年为例,呼伦贝尔大豆单产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71.34%,分别相当于阿根廷、巴西、美国的68.06%、60.64%、58.79%。总体来看,呼伦贝尔市大豆种业自主创新能力仍显不足,是导致大豆单产没有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重要原因。
(四)龙头企业的带动力不强
呼伦贝尔市大豆加工业严重不足,规模较小,以初加工为主、精深加工少,產业链条短,开拓市场的能力不强,与呼伦贝尔市在内蒙古的大豆地位极不相称。目前,全市8家规模以上大豆加工企业,加工能力为70万吨左右,且大部分处于阶段性加工状态,无法消化常年140万吨的生产量。目前,呼伦贝尔市大豆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之间未能形成完整一体的产业链。因此,生产的大豆基本以原粮形式销售,产品附加值低。
(五)大豆区域公用品牌缺位
虽然呼伦贝尔市的大豆品质上乘,但是,由于在大豆知名品牌的塑造或宣传投入小,没有很好发挥出资源优势,市场上对呼伦贝尔市大豆认可度还不是很高。从2019年9月到2022年1月,内蒙古共参与6个批次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的收集登录,经专家技术评审后,共有429个产品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总数位居全国前列。但是,呼伦贝尔市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的产品一共仅有39个,占自治区比重9%,其中,大豆及其豆制产品仅莫力达瓦旗大豆上榜。
三、呼伦贝尔市大豆产业产能巩固提升的发展路径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始终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今后,呼伦贝尔市应在深入谋划大豆产业的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销售、服务等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下足功夫,实现大豆产业产能的稳产增产、高质量发展,为中国人饭碗装上更多中国大豆产品做出贡献。
(一)做好为民服务工作,大力实施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行动
1.引导农民种植大豆。为充分调动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必须让种豆农民不吃亏、有钱挣。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因此,呼伦贝尔市要坚决把国家、内蒙古关于支持大豆生产的有关政策落实到位,稳预期、增效益。
2.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要千方百计帮助农民解决大豆生产过程存在的问题,确保大豆产业实现生产指标的高质量完成。要因地制宜推广“合作社”“企业”等专业第三方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式,提升种粮农民经营收益,同时让小农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事第二职业,增加收入。积极为广大豆农提供综合性、全方位的农资保障服务,既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也要加强政府支持保护,有效保障种子、化肥等农用物资及时到位、储备充足、不误农时,全链条保障豆农收益。
(二)“藏粮于地”,大力实施大豆稳产增收行动
认真贯彻“农田必须是‘良田”的指示要求,强化退化耕地治理,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进一步提高耕地质量,提升地力等级,为大豆稳产增产奠定基础。
1.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要加大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力度,力争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让每一寸土地都成为沃土,增强种粮农民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
2.推进黑土地保护工作。呼伦贝尔市担负着保护好土地中的“大熊猫”黑土地的重任。全市要在总结以前黑土地保护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特别是积极汲取呼伦贝尔农垦大河湾农牧场公司黑土地保护利用综合技术模式的经验,继续加大黑土地保护工作的力度。
(三)“藏粮于技”,大力实施大豆品种优化行动
要加快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现代种业体系建设,在呼伦贝尔市农牧科学研究所良好的大豆研发基础上,继续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提高大豆单产水平。
1.加强不同生态区品种筛选。在不同生态区建立品种比较实验,筛选熟期、品质类似的大豆品种进行规模化种植,不仅可以生产出大量独具特色、品质一致的大豆,也满足企业加工需求,达到增质增效的目的。
2.力争建设国家大豆种业重大创新平台。呼伦贝尔市委、政府要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人才支持,为农业科研部门、人员解决好后顾之忧,对新技术、新品种给予更大的奖励,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立良好的农业科研體制机制,推动大豆产业科技由跟跑、并跑向领跑跨越,实现大豆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四)延长产业发展链条,大力实施大豆产品精深加工行动
要促进大豆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推动大豆产业向二、三产延伸,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产业优势。
1.转换思想观念,延长大豆产业链条。呼伦贝尔市大豆由于活性物质含量较高,不仅可以加工制作成常见食品,更是保健食品的重要来源。因此,呼伦贝尔市要优化产业布局,充分挖掘延长大豆产业链条,建立更加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大豆产业供应链体系。
2.加大大豆龙头企业的扶持培养力度。呼伦贝尔市委、政府要盘活现有大豆加工企业,用好京蒙协作机制,加大引进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大豆产品深加工企业的力度,推动大豆产业向生产主产区域集中集聚,抓好大豆产业园区建设,争取大豆精深加工取得突破,推动产业升级。
(五)借助产地优势,大力实施大豆区域品牌提升行动
大力实施区域品牌实施行动,引导国产大豆消费。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养生意识逐步加强,对农产品的品质要求不断提高。
1.打造优质呼伦贝尔大豆品牌。呼伦贝尔生产的商品大豆生物活性物质含量较高,其中异黄酮、低聚糖、维生素E等指标明显高于南方大豆,且大多是受欢迎的非转基因大豆,具有绿色环保的生态优势等特点,因此,要积极打造呼伦贝尔大豆品牌。通过建立品种选择、环境要求、商品生产、商品收储的标准化体系,在大豆及其产品生产质量安全监管和综合执法等方面下功夫,保证大豆品质,打造符合消费者绿色需求的大豆产品,进而形成品牌效应,提升呼伦贝尔市大豆价值。
2.加强引导广大消费者消费。有关部门要积极宣传打造呼伦贝尔大豆品牌。为正确引导消费者购买正规绿色产品,可以通过开通呼伦贝尔市官方媒体(如电视台、微信官方公众号、抖音直播账号等)开设养生栏目、养生产品直播等,进行宣传、推广各类呼伦贝尔市大豆绿色产品,从而为广大豆农及大豆加工企业扩大利润来源渠道。
参考文献:
[1]王红姝,杨淼楠.大豆补贴政策变化对其播种面积的影响[J].商业经济,2022,(01).
[2]石慧.中国农业的“四大发明”大豆[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08).
[3]梁丹辉,曲春红.中国大豆产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12).
[4]张振山.对振兴内蒙古自治区大豆产业的思考——以呼伦贝尔市为例[J].金融服务,2014,(12).
[5]李丽君,王雪娇等.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时期”大豆生产与品种选育回顾[J].园艺与种苗,2021,41(03).
[6]侯荣娜,戴旭宏.中美贸易战视角下振兴东北地区大豆产业发展的政策选择[J],农村经济,2019,(12).
(作者单位:中共呼伦贝尔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张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