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有变 变中出新
2023-09-13苏冯睿
苏冯睿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2023年是“双减”政策落地的第二年,笔者将97个考区的97套、共113道作文题整理出来时,不得不说“今朝晴朗可喜”(山东济南卷)。这是因为,在中考省级统一命题的转折年,各地作文題命制均围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理念,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根据本考区的命题历史沿革和着眼点,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素养、能力和品质。其中,作文题“越来越甜”(江苏泰州卷),让考生“这一次,我全力以赴”(广东卷),收获了“会心之乐”(上海卷)。
了解2023年中考作文命题透露出哪些风向标,会“照亮”(四川绵阳卷)我们“在路上”(湖北十堰卷),“韧战”(福建卷)2024年中考,“坚守”(四川内江卷)“种什么样的种子,开什么样的花”(湖北黄石卷),“踏出一条路”(甘肃卷),“圆”(湖南怀化卷)我们“青春三色彩”(山东德州卷)之梦。
请看2021-2023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题型统计表:
由上表可知,2023年中考作文命题仍相对保持了各地考区的连续性、稳定性。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四种形式并存,选题作文与任务驱动型作文稍有增长。
一、材料作文持续“升温”
在搜集的113道作文题中,33道材料作文题占29.2%,与2021年的17.7%、2022年的28.3%相比,上升幅度较大。尤其引人关注的是重庆A卷、B卷连续11年,天津连续6年考查了材料作文,浙江连续10年、四川连续7年超过半数的考区都采用了材料作文。还有不少考区采用了图文结合的形式,这也属于材料作文的类型。如浙江金华卷采用“两个人围绕天上能否有两个太阳展开讨论”的漫画加要求的形式,引导考生据此写作,“行、思、坐、忆”皆可成文,兼具限制性与开放性,带给考生亲切感,体现人文关怀。从以上数据可知,中考材料作文题虽未像高考一样成为主流,但也在持续“升温”,逐渐与高考接轨。
二、命题作文注入新的活力
命题作文虽然一直稳坐中考“榜首”,但近年的命题并非粗糙制作,而是把“有新意、做精致”作为努力追求的目标。如2023年山西卷要求考生从“相见欢”“定风波”和“少年游”三个词牌名中选择一个作为题目来写作,从古香古色的“词牌名”入手,彰显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实现了经典与创新的高度统一。为了不让考生产生陌生感与突兀感,材料还将热映电影作为命题背景,以“意蕴悠远的词牌名”“即使不谈辞调,不言平仄,仅其字面义也别具美感、引人遐思”的导语提示考生,从词牌名本身的字面义切入即可,不必考虑对应某一首具体的宋词词意。这在客观上大大降低了审题立意的难度,激发了考生的写作兴趣。又如北京卷作文题二,紧承作文题一,以“读”引出话题,引导考生自然步入熟悉的课内阅读内容中——“我们读过高大的皂荚树,顽强生长的小桃树,力争上游的白杨树”,在日常阅读中突出主体特征,转化观察思考的角度——“树,见证岁月,寄托情感,象征精神。倘若发挥想象,在鸟儿、小草、泥土、风雨等的眼中,树也会有不同的故事,呈现不同的风采”,要求学生以“我生活中的一棵树”为题作文,新颖精致,而且充满童趣,广阔空间任驰骋,有利于凸显和展示学生的个性。
三、选题作文的命制更加科学
2023年,选题作文仍呈上升趋势,且备选题目的匹配更趋科学合理,更利于考生进行选择,组合种类也更加多样,以“二选一”居多,但有微妙的变化。如针对同一材料从不同角度出两或三道题让考生去选择。2023年浙江温州卷的作文题提供了一段文字:“无论怎么小心,我们似乎都难以避免犯错。左边三本书都与‘犯错有关,它们的封面内容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选择以下一个任务进行写作”,并附上图片,要求考生或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一篇记叙性文章;或发挥联想与想象,进行文学创作;或提炼观点,展开论述,写一篇议论性文章。湖北荆州卷作文题围绕材料“或许你正吹着楚王吹过的风,走过宋玉走过的路。你不想拿起你的笔,写一写你熟悉的荆山楚水,你深爱的荆风楚韵,还有那些瑰意琦行的荆楚人物(吗)”,要求考生或以“
故事”为题,写自己的或身边的故事;或写一篇有关荆州的游记或说明文;或以“一只凤鸟的奇幻之旅”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这种一则材料统领三个作文任务的形式,带有较强烈的任务驱动型写作的特点。还有浙江绍兴卷、浙江丽水卷、江苏南京卷、山西卷、江西卷、湖北恩施卷等,都以“一材多用”的形式进行考查。这样命题,要求更具体、明确,主题更集中、深刻。
四、任务驱动型作文继续“走俏”
在2023年的113道作文题中,任务驱动型作文有21道,占18.6%,较之前两年又有所上升。这种题型继续“走俏”的原因是考试更注重情景化,更注重考查考生提炼观点及逻辑思维的能力。如2023年海南卷作文题一提供了文字材料:“阅读可以照亮自己前进的方向”“劳动可以给人带来幸福”“我们要乐于助人,无私奉献”,以谈话的形式出示题目,考生可叙述经历、故事,可表达观点、看法,可以用书信、发言稿、演讲词等形式写作,这样的形式激发了考生的写作兴趣,驱动了考生的写作动力。又如2023年陕西卷以“征稿启事”的形式设置,要求考生根据情境、带着任务、按照要求进行写作,形式活泼有趣,考查考生对生活多角度的观察和体悟。作文题目情境创设真实,任务引导明确,内容贴合实际,引导学生留心生活,体验生活,捕捉细节,体现了中学语文教育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新要求。可以预测,在未来的中考作文考场上,任务驱动性作文将会更加“走俏”。
同学们,2024年将实现中考省级统一命题,只要我们“与自信为伴,让青春飞扬”(湖北荆门卷),“锲而不舍”(山东枣庄卷),不怕“吃苦”(四川凉山州卷),就一定会“翻过那座山”(湖南怀化卷),“定风波”(山西卷),谱写出更新、更美的“奋斗之歌”(山东聊城卷)。